誰有《哦,香雪>的故事概述izxzf2013-06-08

《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濃厚的短篇小說,也是鐵凝的成名作。小說以北方小山村臺兒溝為背景,敘寫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鐘的火車給一向寧靜的山村生活帶來的波瀾。

作品重點寫了香雪的一段小小的歷險經歷:她在那停車的一分鐘裡踏進火車,用四十個雞蛋,走三十里夜路,換來了一個帶磁鐵的泡沫塑膠鉛筆盒。

作者極力在“一分鐘”裡開掘,細緻入微地描寫了香雪等一群鄉村少女的心理活動,表達了姑娘們對山外文明的嚮往,以及擺脫山村封閉落後貧窮的迫切心情,同時表現了山裡姑娘的自愛自尊和她們純美的心靈。

文章構思精巧,語言精美,心理描寫細膩。作者以清新婉麗的筆調,將小小的生活場景詩化,創造了空靈、蘊藉的藝術境界;同時又在這純淨的境界中寄寓了嚴峻的思考:那淳樸、淡遠的美是迷人的,令人不由自主地去欣賞和讚美,但她恰恰又是與貧窮聯絡在一起,在時代列車的呼嘯聲裡,她還能保留多久呢?香雪和她的夥伴們,連同整個臺兒溝,在走向新生活的路途將會經歷怎樣的變故呢?小說於淡雅中飽含詩情,筆墨所至,大自然的一切均被賦予了生命和靈性。

小說更深刻的意義在於借臺兒溝的一角,寫出了改革開放後中國從歷史的陰影下走出,擺脫封閉、愚昧和落後,走向開放、文明與進步的痛苦與喜悅。

《哦,香雪》是新文學史上極具歷史文化意識的鄉土文學作品,作者堅守著詩意化的美學理想,使得他對其筆下的鄉土中國的某些區域一方面深情地眷戀和詠唱,歌唱閉塞、貧瘠、落後的環境中的詩意,尤其是洋溢在其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另一方面又對鄉土人生進行了理性的批判,呈現出二重矛盾心態。另《哦,香雪》一書收錄了短篇、中篇精品文章。

《哦,香雪》被收入上海地區高階中學語文課本,並被改編成同名電影。

文章理解

《哦,香雪》沒有離奇曲折的情節,而幾個女孩可愛的形象卻鮮活地展現在細心的讀者的眼前,這大概是作品能獲大獎的重要原因。也許又是因為作者沒有刻意設計情節和矛盾衝突加強故事性,人們又容易忽視它的精彩,甚至對其中的人物產生誤解。有人就說,主人公香雪確實表現出很多美好的品質,但她的故事裡似乎也不難發現她同樣具有虛榮心,甚至說,是人就免不了虛榮心。

果真如此嗎?先不妨讓我們梳理一下這篇散文體小說的思路吧,進而來感受它那種形散而神不散的精彩。

全篇共82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部分部分。前三個自然段為第一部分,寫火車開進了山鄉,最後一段為第三部分,寫對主人公香雪的讚歎。中間第2至81自然段為小說的主體部分,寫火車在一個叫著臺兒溝的小站停留一分鐘發生的故事。這一部分又可以分為兩層,每一層裡又有若干小層次,可以概括如下:

(一)山鄉一群女孩的故事,這是一個“面”;

1 出門看火車(第4至11自然段)

2 議論“北京話”(第12至45自然段)

3 按需換東西(第46至55自然段)

(二)香雪換鉛筆盒的故事,這是一個“點”。

1 因鉛筆盒被人奚落(第56至62自然段)

2 換鉛筆盒忘了下車(第63至68自然段)

3 得鉛筆盒勇走夜路(第69至81自然段)

理清了小說的思路,就不難發現作者用這平淡無奇的故事點面結合地塑造人物的匠心。而說香雪也有虛榮心的人,在香雪的故事中找到來支援自己觀點的情節大概有如下三個:

第一,在被同學奚落之後,她居然覺得父親特意製作的那個小木盒是那樣“笨拙、陳舊”,併為此感到“幾分羞澀”;

第二,她不惜偷偷地用母親好不容易積攢的四十個雞蛋拿去換那個自動鉛筆盒,還自找苦吃地走了三十里冤枉夜路,類似那個為一個假項鍊而耗損十二年艱辛的馬蒂爾德夫人;

第三,好友鳳嬌與“北京話”好,她心裡也是認同的,因為當聽到“北京話”有了愛人時,“她感到了委屈,她替鳳嬌委屈,為臺兒溝委屈。”

由此而以為香雪有虛榮心,首先就是對這些情節的解讀是片面的。

父親為女兒特製的小木盒確實凝聚著親情和上輩的期望,它的價值確實不是一般的鉛筆盒可以比擬的。正因為如此,當別人問“你上學怎麼不帶鉛筆盒”時,香雪便很自然地指著課桌的一角坦然地說,“那不是嗎。”壓根也沒有想到別人的不懷好意。在這裡,她並沒有一點自卑,只有一種可愛的單純。後來別人把那自動的鉛筆盒故意弄得噠噠響,她才意識到被人奚落。即便這時,她也沒有像一般虛榮的女孩去反唇相譏,或者像阿Q因瘌痢頭遭人奚落時來一句“你們還不配”,以獲得“精神勝利”。她卻能從小木盒本身製作的“現代化”程度的方面來思考別人的奚落原因,從而正視它的“笨拙、陳舊”,“她第一次意識到這是不光彩的,因為貧窮”。不把貧窮落後當一種光榮,這樣的觀念,在剛剛結束“越窮越社會主義”的“文革”的時代,當屬很先進的哦,這怎麼能說香雪虛榮心呢?這其中有一種正視貧窮落後現實的理性和勇氣,正是這樣的理性和勇氣,才激發著香雪去追求“現代化”的鉛筆盒。

不難理解,那個自動的鉛筆盒,在香雪的眼裡,已經成了文明進步的象徵。她用四十個雞蛋去換的就不是一般的文具,為此,她勇敢地走了三十里夜路,這一點也不冤枉。在這個意義上,她付出的代價和努力越大,就越能表明她追求現代化的決心和勇氣。正因為如此,香雪可以理直氣壯地“告訴娘,這是一個寶盒子,誰用上它,就能一切順心如意,就能上大學、坐上火車到處跑,就能要什麼有什麼,就再也不會被人盤問她們每天吃幾頓飯了。娘會相信的,因為香雪從來不騙人。”這哪裡有什麼虛榮心呢?

鳳嬌喜歡“北京話”,可是“北京話”卻有了愛人,香雪為朋友感到委屈,為臺兒溝感到委屈,這能說香雪有虛榮嗎?誠然,鳳嬌喜歡“北京話”不能不說,一點也沒有想到自己生活的夢,但就當時情況而言,她對這位白淨高大年輕的男乘務員充其量也不過是有心無意而已。其他姑娘說“你擔保人家沒有相好的”話,“不關鳳嬌的事,她有沒想過跟他走。可是她願意對他好,難道非得是相好的才能這麼做嗎?”這裡,讀者能感受到的同樣是山裡姑娘的單純可愛。喜歡“北京話”,實質是喜歡“北京話”所代表的現代都市文明,“北京話”其實也成了都市文明生活的象徵。因此,香雪並不是因為知道鳳嬌不能成為“北京話”的相好而為朋友委屈的,更不是因為臺兒溝沒有“北京話”這樣的都市女婿而委屈。香雪委屈的是:如此質樸善良的山裡姑娘還無法被山外進步文明的生活所接納,如此貧窮落後的山鄉還不能搭上先進文明的列車融入到山外現代化的時代。這樣的胸襟裡,能看見什麼虛榮嗎?

說香雪有虛榮心的讀者,除了對相關情節的解讀片面外,還有一個原因,可能就是把虛榮心與自尊心混為一談吧。“是人就有虛榮心”的判斷,可能就是在這樣的前提下得出的結論。

人的虛榮與自尊作為一種心理,都有希望獲得別人認同的特點,兩者的區別就在於為獲取這種認同或光榮的所憑依的手段條件不同。虛榮者追求的是表面的榮耀,所憑依的是虛假的條件甚至欺騙的手段。

《項鍊》中的瑪蒂爾德夫人借項鍊參加舞會,獲得了很多讚美。可是那項鍊並非是她家庭實力的載體,又是假的(儘管她開始並不知道,但作者這樣設計是有意的),這便是虛榮的表現。而香雪為了在同學面前展現一個同樣的鉛筆盒,確實也有為爭自己的“面子”,她甚至把再也不被人奚落地問每天吃幾頓飯當成一種勤奮讀書的目標,這顯然也是為了做人的一種“光榮”,但為此目的,她憑依的是自己艱辛誠實努力,這就不是虛榮,而是一種維護做人尊嚴的自尊心。

值得一提的是,整個作品洋溢著對以香雪為代表的山鄉姑娘純潔善良品性的歌頌,所以,小說以“哦,香雪!香雪!”這樣的感嘆句作結的。而這兩個感嘆句,還可以這樣解讀:哦,多麼單純善良的香雪,你可以淨化那些山外那些文明生活中的人的複雜的心靈啊;現代化的火車將給寧靜的山鄉帶來文明,也將帶來汙染,準備好哦,單純善良的香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