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基金,大家可能更多想到的是公募基金,因為風險比較小,普通投資者比較容易接受。但對於那些願意冒大險去賺取高額收益的風險偏好者來說,公募基金就顯得過於平淡了。如果這些有野心的投資者本身又有點資產(至少是中產階級)的話,可能會更偏向於私募基金。

隨著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風生水起,越來越多的私募基金進入我們的視野。大家都知道私募基金投資門檻高、收益高,但是風險也一樣高啊。現在不僅P2P會跑路,私募也一樣可以搞失聯。尤其是對這一行不太瞭解的投資者,很容易遭遇不良機構,讓自己血本無歸。

比如,近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就釋出了第八批失聯私募機構公告,涉及到上海巨璽資產、上海晉興資產等15家公司。

這些失聯私募不少曾被爆出兌付問題,而且涉及資金量巨大。例如,上海巨璽資產今年5月底曾經發布公告稱,公司資金兌付出現緊張,正常運營出現困難,然後6月上旬公司法定代表人就被爆出突然失聯。而根據媒體報道,巨璽資產、盈璽資產兩家公司目前共涉及未兌付資金12。37億元、投資者近5000人。

另外,大部分失聯私募由於沒有按時提交2015年經審計的年度財務報告,已被協會列入異常機構名單,包括黑馬創投(北京)、北京博創興業投資、北京沐澤天成投資、青島德亨世紀投資、上海巨璽資產等。截至7月19日,已有42傢俬募機構被列入失聯機構名單,其中有18家已經登出。

看了上面這些新聞,可能不少人開始對私募有點恐懼了,不過更恐怖的還不是這些。像上面這些公司雖然經營不善,但至少是真的私募公司。而近年來,有一些違法犯罪分子雖然打著私募基金的旗號,實際上卻是從事著非法集資的活動。他們一般是透過承諾高額回報、虛構或誇大投資專案等虛假宣傳手段,騙取投資者的資金,不僅損害了投資人的利益,還嚴重危害了金融秩序。

比較常見的一種騙局就是舉辦免費理財講座。因為是免費的,所以參加的人會比較多。然後,這些不法分子就會藉機宣傳虛假產品,比如保本保

息、高收益率等,而且不限制投資金額,幾千幾萬也都可以。如果有人對這種低門檻表示質疑,他們就會以國家搞普惠金融等藉口搪塞過去,一般不懂行情的群眾就

會被騙過去,還以為自己撿到了大便宜。結果往往就是一頭栽進去,最後後悔莫及。

被騙總是令人懊惱的,何況那還是自己的血汗錢呢。那麼,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區分私募基金和非法集資呢?今天就給大家總結幾點。

1、是否公開募集

私募基金,顧名思義只能私下向特定的物件募集,而不能像公募基金那樣向廣大公眾推廣募集。

比如,不能透過報刊、電臺、電視、網際網路等公眾傳播媒體宣傳,不能透過傳單、手機簡訊、微信、部落格和電子郵件等方式向不特定物件宣傳推介等。

2、是否註冊備案

合法的私募基金及其管理機構應當取得工商行政管理機構註冊,並按照《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和基金備案辦法(試行)》要求向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備案。

非法集資中的“非法性”,是指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經營的形式吸收資金。

3、是否真實專案

私募基金的發起一般是基於某專案,在募集協議書上是需要標明該專案相關資訊的。另外,不要以為寫上去的專案就都是存在的,還要注意核查專案的真實性。

4、是否人數眾多

在人數方面,單隻私募基金的投資者人數是有限定的。根據《證券投資基金法》、《公司法》、《合夥企業法》等法律規定:以股份公司形式設立的,投資者人數(包括法人和自然人)不得超過200人;以有限公司和合夥制形式設立的,投資者人數不得超過50人。

投資者不符合上述規定和人數超過限制的,都很有可能構成非法集資。

5、是否承諾收益

私募基金管理人和銷售機構都是不能向投資者承諾投資本金不受損失,或者承諾最低收益的。基金公司一般只能強調“預期收益”,同時應對投資風險予以明示。

如果私募基金的發起人向投資者許諾高比例的保底收益、給出明確還本付息或確定的回報約定,那麼該機構也構成違法。

綜上所述,私募基金:不能公開募集、不能承諾收益、不能人數眾多;必須註冊備案、專案必須屬實。大家一定要認識到非法集資和私募基金的不同,樹立正確的投資觀,遠離非法基金!

私募也會跑路?幾千人慘失數億資產

私募也會跑路?幾千人慘失數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