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螺絲釘 | 文 (轉載請獲本人授權,並註明作者與出處)

關注公眾號:定投十年賺十倍

同名微博:@銀行螺絲釘

——

有朋友問螺絲釘,公眾號每個交易日更新的估值表,為啥有的品種估值,跟某些平臺不一樣呢?

比如說,在某些平臺是低估,我們這裡卻是正常估值,也有一些品種的估值資料,會有一些差異。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估值差異,通常會有以下幾個原因。

1. 使用的資料不同

比如說,市盈率是一個常用的估值指標。

不過市盈率,也分很多種。

市盈率的定義,是市值/盈利,盈利是企業一段時間內的盈利。

根據盈利的不同,那麼市盈率可以分為:

靜態市盈率:市值/上一年度的盈利

滾動市盈率:市值/最近4個季度的盈利

動態市盈率:市值/未來一年的盈利

中位數市盈率:指數成份股中,按照市盈率排序,居於中間的股票市盈率

等權市盈率:假設指數中每個股票配置比例相同,算出來的市盈率

席勒市盈率:市值/過去幾年盈利的平均值

根據市值的不同,也會有差別。

比如說,根據總市值來計算市盈率、根據流通市值來計算市盈率,結果也會有差別。

目前我們的估值表,選擇的是滾動市盈率,也就是用最近四個季度的盈利計算出來的。

這也是應用最廣泛的市盈率。

2. 加權方式不同

不同指數,規則也有差別。有的指數,是按照市值加權。也就是說,股票的規模越大,在指數中的佔比越高。例如,上證50就是市值加權的。其實,大部分的指數都是市值加權的。

有的指數,則是等權重。也就是說,每個股票比例相同,定期平衡一下。例如,醫藥100、養老產業,就是等權重的。有的指數,則是有特殊的規則。例如,中證紅利,採用的是股息率加權,股息率越高,在指數中的佔比越高。但是,深紅利,採用的則是分紅規模加權,分紅規模越大,在指數中的佔比越高。

部分平臺對指數沒有這麼細分,很多就直接採用了總市值來計算估值,就會產生誤差。

比如說,很常見的一個,中證紅利在很多平臺,當前市盈率標註為7倍。這個7倍就是用總市值加權來計算的。但實際上,中證紅利是股息率加權,市盈率目前在10倍以上。

3. 我們該參考誰呢?

上面這兩個原因,是導致不同渠道,估值資料出現差異的主要原因。

那麼,我們應該參考哪個估值為準呢?

大家也不用特別擔心。雖然不同平臺計算資料不同,有的甚至計算不太合理,但大部分平臺,估值資料的變化趨勢是相同的。

比如說,如果股市上漲,不同資料來源,估值都會增加。

如果不太放心的話,也可以直接看螺絲釘的估值表就好。

我們的估值表,已經堅持日更超過6年時間了,更新超過了1500期。這期間遇見過各種指數估值資料異常的情況,處理起來也比較有經驗。

大部分其他平臺的估值表,更新時間還比較短,對一些指數資料問題,還不太瞭解細節。

4. 安全邊際不同

上面這兩個原因,說的都是資料的問題。

其實除了資料問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在於,即便資料相同,不同平臺標註的「低估」、「高估」等估值,還是會有差異。

這,就是安全邊際不同了。

什麼是安全邊際呢?

比如說,滬深300指數,市盈率平均值在15倍上下,最低大約8倍左右。我們知道了,15倍市盈率是正常水平,8倍是最低水平。

那低估區域是多少呢?有的人認為,12倍以下就是低估,有的人則認為是11倍以下才低估。

這不能說哪個人是錯的,只能說每個人保留的安全邊際,是不同的。

螺絲釘給出的安全邊際,是比較高的。

比如說,今年6月份之後,A股大漲,我們在整個7-10月份,都暫停了股票基金的買入。

原因就在於,股票市場整體低估程度不夠。不過,同期其他大部分平臺,都有推薦股票基金。導致部分投資者,追高買入股票基金被套。

這就是安全邊際的差異,導致了投資結果的差異。

安全邊際的影響,比估值資料差異的影響,更大一些。

5. 總結

我們經常說,長期投資,並不缺少機會。

之前統計過,過去40年,平均每2年,就會出現一次不錯的買入機會。大家可以點選閱讀這篇文章:

所以,我們留的安全邊際比較高,不會在大漲後著急追漲買入。

當然,如果遇到低估的好機會,我們也會抓住機會,重拳出擊。

作者:銀行螺絲釘(轉載請獲本人授權,並註明作者與出處)

微信影片號,搜尋「銀行螺絲釘」。每天8點,帶給你一個投資小知識。

更多內容請關注首發公眾號:【定投十年賺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