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哲學家個人檔案

姓名:William Barrett

生平:1913-1992

簡介:紐約大學哲學教授、美國存在主義代表人物。

著作:《非理性的人》(1958),《什麼是存在主義》(1947)、《技術的幻覺》(1978年)等。

存在主義哲學研究著作《非理性的人》—威廉·巴雷特:存在主義的意義是什麼?

二,關於《非理性的人》

這本書是威廉·巴雷特的成名之作,文筆流暢,在50年代享有盛譽,該書的主要內容就是介紹、解釋以及研究、評估存在主義。副標題就是存在主義哲學研究。作者深入簡出用自己語言概括存在主義,可讀性比較強。

當然這本書的目的不是簡單地把存在主義大師的各種理論資料整合分析,巴雷特並巴雷特在文中說道:

本書的目的不是要提供一個存在主義的通論或綱要,毋寧是討論下面這個更加中心的問題:存在主義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1]

因此,巴雷特的目的就是很簡單,透過分析,追溯存在主義的歷史起源,追問存在主義的意義。這個思想是貫徹到全書始終的,是行文的重要邏輯主線。

本書一共分為四個編目,共11張,全文共計23萬多字數。

巴雷特就在書中說道:

本書一開始先考察了當今時代

[2]

人和哲學的情勢;然後勾勒了理解這種情勢必須面對的歷史背景;繼而考察了四位哲學大師,他們對那歷史隱含的諸多問題作了系統而又明確的說明

[3]

第一編:主要介紹了存在主義的現狀,題目是“當今時代”,一共有三章。

作者認為西方當今的時代是非理性主義盛行的時代,還用了藝術的流行來證明其觀點(文化錯位或者短處),

第一章:存在主義的問世

第二章:遭遇虛無

第三章:現代藝術的證言

第二編:主要講述了存在主義的來源歷史,一共有三章。

第三編:主要講述了各個存在主義大師的思想,包括海德格爾、尼采、薩特、克爾凱郭爾四位。

這是全書的精華部分,想要快速瞭解存在主義大師的思想,這本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作者把這4位放在一起,說明了在作者的心中的地位,巴雷特認為

這四個是存在主義運動湧現出最重要的人物,至少我認為他們提出了西方歷史這一階段哲學爭論的、其實也是人類本身的主要問題。

[4]

第四編:總結了存在主義的一些不足和缺陷,作者也批判了理性主義的缺陷,指出精神病可能就是由理性造成的。巴雷特還給“復仇女神”給予合法性地位。認為一個完整的人,是非理性和理性的統一。一個本真的人不僅有思維理性、而且有情感非理性。

這種思想,在馬克思那裡,其實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人就是人的最高本質”。

三,經典回顧——巴雷特是如何介紹薩特這位存在主義大師的?

薩特—英雄氣質

薩特的氣質中帶有些哲學家的緘默,同時也具有戰士般的激情氣質。薩特的代表作《存在與虛無》被認為是存在主義的經典著作,在這本書裡,薩特介紹了“自由的人”、“自為的存在”、“自在的存在”等諸多思想概念,

在威廉巴雷特那裡,薩特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威廉巴雷特在第十章中對薩特的介紹,開頭就形容是個具有英雄氣質的人,這個評價顯然是合理的。

薩特作為左派公共知識分子,拒絕諾貝爾文學獎,不與波伏娃結婚,與福柯同遊在街上,參加社會運動,所有的這些行為,都宣佈他是一個活在另外一個世界的男人。

巴勒特引用了薩特的《沉默共和國》的一些文字,來具體舉證他的觀點。

此外,在介紹薩特的自由觀中,引申到笛卡爾的懷疑論思想,作者認為薩特的自由觀始終伴隨笛卡爾的有系統的懷疑過程。

巴雷特大膽指出:

人的自由就是說“不”,而這意味著他是那虛無賴以產生的存在。他能夠把自然和歷史中一切可疑的東西懸置起來,放在括號裡,同我們這位笛卡爾式的懷疑論者盤旋其前的虛無背景相比較。

在這裡,薩特只不過是從笛卡爾的懷疑裡所蘊含的生存論上的東西引出了結論

[5]

這體現出了巴雷特獨有的思考和見解。在作者看來,薩特就是笛卡爾式的懷疑者。思想有二元論模態。

不過區別就是,一個是一直對虛無保持懷疑,時刻焦慮,一個是一直對虛無保持冷靜,交給上帝。

接著,巴雷特再從他的文學作品介紹了薩特,並且指出薩特的作品是理智主義的。

巴雷特分析了《噁心》等作品,指出薩特是一個慷慨、寬容之人。

此外,巴雷特進一步對薩特的“無神論”、“左傾思想”做出了分析,巴雷特認為薩特與馬克思主義者的區別是,薩特的革命活動是基於個體自由選擇,馬克思主義者則是基於的客觀歷史過程。

總的來說,這本書中不乏有許多真知灼見,對於研究薩特的思想,有一定幫助。

作者在末尾,並沒有回答存在主義的意義是什麼?作者避開了意義這個限定詞語,用探討西方人存在內部的發生變化來試圖解答存在主義的意義。

從巴雷特的行文來看,對他而言,存在主義的意義就是對抗理性主義文明。

也許這就是他的答案,正如他自己說道:

存在主義抗議的實質在於理性主義能夠瀰漫整個文明,使得處於這種文明影響下的個人越來越不思想,甚至到最後可能什麼都不思想

[6]

四,經典語錄

1,技術是理性主義的一種物質化身,因為它源於科學;官僚政治是理性主義的另一種化身,因為它旨在對社會生活進行理性的控制和安排

[7]

2,歷史絕不會允許人在任何總體意義上開倒車

[8]

參考

^

《非理性的人》,{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2年版,第11章

^

作者身處自己的國家,而且是站在50年代去思考的結果,所以存在一定的侷限性,還請各位讀者鑑別。

^

{英}威廉·巴雷特《非理性的人》{M},段德智譯,陳修齋校,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第11章

^

《非理性的人》【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2年版,第11章。

^

同上,第10章

^

同上,第11章

^

同上,第11章。

^

{英}威廉·巴雷特《非理性的人》{M},段德智譯,陳修齋校,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2年版,第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