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臣戰爭的原因 斷刀 17級 2011-01-06 回答

車臣雖然只是處於裡海與黑海之間的彈丸之地,但卻是進出高加索的咽喉要道。它的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從中亞向歐洲輸送石油的管道同樣也必須經過這裡。長期以來,能源產品是俄羅斯除軍火外在國際市場唯一拿的出手的商品,能源貿易一旦阻塞,俄羅斯的損失將是災難性的。因此,長期以來,牢牢控制住車臣始終是俄羅斯的重要國策。但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激進“民主派”們正在忙於架空聯盟中央,透過《俄羅斯聯邦主權宣言》。

1990年8月,剛剛當選俄羅斯聯邦最高蘇維埃主席的葉利欽,來到俄羅斯聯邦的韃靼斯坦自治共和國視察。在那裡,他發表演說,鼓勵韃靼斯坦“儘可能地爭取獨立”。這實際上是想透過地方領導人的手暗中破壞戈爾巴喬夫為締結新的聯盟條約所做出的努力。葉利欽還曾經公開煽動說:“地方能吃下多少主權,就拿走多少主權!”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當時的俄聯邦雖然仍堅持維護車臣主權的原則,但其具體實施則是非常軟弱的,甚至可以說是在抱薪救火。在與分裂勢力的談判中,聯邦政府一味的妥協:承認了杜達耶夫的總統地位;對車臣銀行的賬戶解除凍結,以便撥去退休金;車臣還得到了給自己的公民頒發護照的權利;在1992年5月格拉橋夫甚至命令將被高加索軍區一半(實際則是95%)的武器移交給了車臣武裝,其中甚至包括最先進的T-80坦克。

1992年5月25日,杜達耶夫與俄聯邦代表斯特羅戈夫中將簽署了《關於撤軍和車臣共和國與俄羅斯聯邦分配財產條約》,據此,聯邦一切行政機構全部撤出車臣。俄羅斯除了在名義上沒有認可,實際上已經完全承認了車臣獨立。而車臣,也獲得了事實上的獨立國家性質。

但是,由於車臣民族原始的社會體系,這裡並未真正建立起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國家體系,更遑論“現代民主國家”,宗教和民族極端主義的統治使這裡看上去更像是塔立班制下的阿富汗,種族清洗迫使多數非車臣族裔選擇出逃。比北京市面積還小的土地上竟然是軍閥割據、派別林立。而由於車臣民族不事生產又崇尚武力,其對周邊地區的犯罪活動始終未停止過:偽造匯款單、以半官方性質造假幣、盜竊石油產品、搶劫過往列車以及劫持人質,勒索贖金,這些竟是車臣資金的主要來源。或者說,車臣事實上的獨立並未使俄羅斯的利益不再遭受損失。而另一方面,俄羅斯國內政局在92年後逐漸趨於穩定,同時,為了恢復國家經濟,石油出口問題變得異常重要,而車臣既是石油產區又是通道,同時車臣分裂勢力還威脅著整個高加索地區的能源戰略佈局。在這種背景下,1994年12月,俄軍兵分三路開進車臣境內。

當時國防部長格拉喬夫曾自信的說:“只需一個空降營,幾天就可拿下格羅茲尼。”這種自信最終被證明是毫無根據的,數年的動盪極大的折損了俄軍的戰鬥力,從高層到基層一系列的戰術錯誤導致俄軍損失慘重,12個月內數千官兵以及2萬多平民在戰火中喪生。

而另一方面,車臣問題始終籠罩在西方國家的陰影之下——美國出於鞏固全球霸權考慮,而西歐則在歷史傳統上對俄國就一直心存忌憚。具體來說,除了暗中資助車臣非法武裝、在外交場合向俄政府施壓外,由美國主導的始於冷戰時期的低油價政策也仍然在繼續,從前正是長期的低油價,破壞了蘇聯的國際收支平衡,加劇了其國內市場的通貨膨脹,最終使得聯盟走向解體。同樣,本已被“休克療法”折騰的奄奄一息的俄羅斯經濟,在低油價的打壓下開始走向崩潰,而車臣戰爭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影響——造血機能正在枯竭,那麼讓一個傷口持續流血顯然是不能接受的。最終,雖然車臣非法武裝遭到重創,杜達耶夫本人也被炸死,但是俄軍仍在苦戰一年之後無功而返。

而第二次車臣戰爭,從宏觀角度看仍然決定於能源這一因素:一是俄羅斯圍繞石油生產、出口的安全訴求沒有改變;二則是由於上世紀末美國,為打擊歐元開始頻頻插手中東、中亞事務,導致上述地區動盪,國家油價迅速上漲,在這個背景下,以能源為主要出口商品的俄羅斯得以恢復元氣,而自科索沃戰爭後,美歐之間逐漸出現裂痕,同時中東的動盪局勢使得西歐在能源問題上開始有求於俄國人,俄羅斯的外交活動空間開始增大。

在這一大環境下,1999年8月,俄羅斯抓住車臣叛軍入侵臨近的達吉斯坦共和國這根導火索,發動了第二次車臣戰爭。2000年2月初,俄軍最終以陣亡官兵1173人的代價,擊斃叛軍約一萬人,恢復了對車臣地區的控制,取得了戰爭的全面勝利。

但是,殘餘的車臣叛軍化整為零,逃進山高林密的高加索山區,仍然可以從包括基地組織在內的國外勢力那裡獲得援助,而多年戰爭在車臣人心中所造成的創傷短期內很難撫平,前面提到的那個“死迴圈”仍然存在,2004年一系列的恐怖襲擊,其根源便在此處。

車臣戰爭的原因 阿訇 15級 2011-01-06 回答

車臣要獨立,成功後其他地區就會積極響應,所以俄羅斯不能坐視這種情況的發生,必須武力阻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