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現在還有幾個宗派,那個宗派的影響最大? 照世明燈 13級 2009-05-16 回答

佛教㈠小乘⑴成實宗─────空宗⑵俱舍宗─────有宗㈡大乘⑶三論宗(涅盤)─空宗⑷天台宗(攝論)─空宗⑸唯識宗(地論)─空宗⑸華嚴宗─────有宗⑹南山───空宗.有宗⑺淨土宗─────有宗⑻禪宗──────空宗⑼mi宗───空宗.參考資料: http://www。foxue。org/

佛教現在還有幾個宗派,那個宗派的影響最大? Lap'Blue'Lee 4級 2009-05-16 回答

法相宗、三論宗、天台宗、華嚴宗、禪宗、淨土宗、真言宗、律宗!

佛教現在還有幾個宗派,那個宗派的影響最大? ﹎仰朢、悲傷 3級 2009-05-16 回答

初學佛的人,看見佛法內,有所謂大乘、小乘;有所謂法相宗、三論宗、天台宗、華嚴宗、禪宗、淨土宗、真言宗、律宗,乃至所謂俱舍成實等宗;已覺得歧路多歧,不知何從措足。再加想求得一位善知識,能原原本本不黨不偏的,將各宗各派的概要,開示一下,真不易得。便是想求得這樣解說各宗宗旨的一本書,也不易尋求。初學者的這種困難,實在不小。

原來佛法的目的是求「覺悟」;可是在求達到「覺悟」底目的地以前,必定有許多途徑,也可說是求達目的底方法和歷程。在佛教底目的上,原是一樣;在途徑上,自不妨有法相三論天台華嚴禪淨真言戒律俱舍成實等宗的不同。所以法相宗的求覺悟,有法相宗的方法和歷程;三論宗求覺悟,有三論宗的方法和歷程;其他各宗,亦莫不皆然。佛法既有了這許多的途徑,於是佛法的上面,就有了這許多的宗派。

佛法在印度,小乘雖有部執之分,大乘雖有空有之辯,卻並未立許多門戶;到中國後,才宗派繁興。隋唐以來,各宗的著述和流傳的法門,大都各具有本宗的特質;及至今日,宗派劃然,各宗有各宗的內容,各派有各派的藩籬。尤其是各宗派傳來的源流,若不加以考察,決不能得根本的明白:如姚秦鳩摩羅什法師,翻譯了中論百論十二門論,後來研究三論的,就成為三論宗;羅什法師又翻譯了成實論,後來研究成實論的,就成為成實宗;慧遠法師在廬山唸佛,後來這一流,就成為淨土宗;梁代菩提達磨祖師,所傳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就謂之禪宗;隋代智者大師,依著法華智度等經論,成立天台宗;唐代玄奘三藏,翻譯解深密經瑜伽唯識諸論,成立法相宗;又翻譯俱舍論,成俱舍宗;南山道宣律師,成立四分律宗;賢首國師,立華嚴宗;善無畏金剛智,傳出了真言宗;還有曇無讖所傳的涅盤宗,菩提流支所傳的地論宗,真諦三藏所傳的攝論宗等等。最多時有十六宗派之多,其中也有不久絕響的,也有融入他宗的;到現在普通常說的:所謂教下,就是指天台宗;所謂宗下,就是指禪宗;所謂律下,就是指律宗;這三宗以外,多已授受無聞,經籍不完。若要研究各宗的概要,應先明瞭各宗承傳的源流,盛衰的背景;然後再辨別他們的內容。

要明瞭各宗的大概,須知各宗有各宗的歷史,各宗有各宗所依的經論;各宗有各宗的判教,各宗有各宗的教義,各宗有各宗的行證,各宗有各宗的果位。我這一篇入佛指南,就是拿這些綱領做題目,共分大乘小乘戒律三章。大乘的裡面,包括法相三論天台華嚴禪淨律七宗;小乘的裡面,包括俱舍成實二宗;戒律便是律宗。每章並將各宗的歷史依經判教等等,一一分別,加以敘述。

我今依照小乘經論的教旨,試作三法印的幾種解說:

第一,萬法為實有,諸有情等,起惑作業,感受著老病生死的苦惱,於生滅流轉的現象上;而說此無常之道,令使覺悟,趣得解脫;此種教法,就契合了無常法印。

第二,既然勘破了一切萬法,生滅無常;那麼七情六慾,我見我愛,皆不應有;說此無我教法,令使覺悟,趣得解脫的;此便契合了無我法印。

第三,令使明白了無常之理,斷除了我執等惑,脫離那生死輪迴的苦惱,而令得到寂靜涅盤之果的;此便契合了寂靜的法印。

第四,以上契合了三種法印的小乘教法,較諸一切其他的外道,實在是高出億萬不可稱量;但是在佛法的裡面,論教義的澈底,和化他的妙用上,這三種法印,較諸大乘的一實相印,似乎尚有些不及之處。此其所以稱為小乘的法印。

但是我們對於大乘的一實相印,和小乘三法印的異點,卻很可以辨認:第一就是小乘說諸行為無常,大乘於說萬法為不常之外,卻還認他是不曾斷滅。小乘說諸法無我,大乘於真諦說無我之外,卻還於俗諦說化他。小乘唯以我空而說涅盤寂靜,大乘卻以我法二空而說涅盤無住。大乘之所以異於小乘,都是因為契著這一實相印的妙用。所以為辨證大乘的教法,而有一實相印。

從各宗的裡面,根據這「三」、「一」兩種法印,來印證他孰為大乘孰為小乘的教法。那麼,俱舍宗說法有我空入無餘涅盤的;成實宗雖說人法二空,但只斷見思惑而未斷所知障,尚以一滅諦為歸趣的;這就謂之小乘。法相宗所說的真如菩提,三論宗所申的般若,天台宗所明的如是,華嚴宗所說的法界,真言宗所說的阿字,禪宗所證的涅盤妙心,淨土宗所入的一法句;這都是實相的理體,就謂之大乘。還有戒律一宗,原以業感為緣起;從南山律師開宗以來,卻以心識為戒體;所以就通於大小二乘。

如此三法印與一法印,不獨大乘小乘所由分別;便是整個的佛教,也可藉此認清。所以我特地在此先行說明,下面便好詳述屬於大乘的七宗,屬於小乘的二宗,及通於大小乘的戒律宗了。

佛教現在還有幾個宗派,那個宗派的影響最大? 暗塵明月 15級 2009-05-16 回答

漢傳佛教的八宗

三論宗

天台宗

賢首宗(華嚴宗)

禪宗

密宗(金剛乘)

淨土宗

律宗

法相宗(唯識宗)

*

zang傳佛教的教派

格魯派(huang教)

寧瑪派(紅教)

噶舉派(白教)

薩迦派(花教)

覺囊派

噶當派

希解派

覺宇派

廓扎派

夏魯派

*

上座部分為十一部:

雪山部

說一切有部

犢子部

法上部

賢胄部

正量部

密林山部

化地部

法藏部

飲光部

經量部

*

下面主要介紹一下漢轉佛教的宗派:

1、唯識宗

又稱法相宗。漢傳佛教唯識宗是印度瑜伽行派在漢地的傳承。玄奘從印度回國後,翻譯了瑜伽學系的《瑜伽師地論》、《百法明門論》、《攝大乘論》、《辨中邊論》、《唯識二十論》、《唯識三十頌》、《分別瑜伽論》等各論,以及《成唯識論》,在此基礎上創立了此宗。

主要理論包括:“三性說”(遍計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五重觀法,因明學說。唯識因明之學對後世影響很大。

2、三論宗

隋吉藏創立。因依龍樹的《中論》、《十二門論》和提婆的《百論》等三論立宗,故名。該宗是印度中觀派在漢地的傳承。

該宗的主要理論是緣起性空,即認為世出世間萬有諸法,都是從眾多因緣和合而生,是眾多因素和條件結合而成的,這叫緣起,沒有事物是獨立不變的實體,這叫無自性,也就是性空。其他如真俗二諦,八不中道等思想主要來自印度中觀派。

3、天台宗

天台宗是中國佛教最早創立的一個宗派,因創始人智顗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其教義主要依據《妙法蓮華經》,故亦也稱法華宗。 該宗的主要思想是實相和止觀,以實相闡明理論,用止觀指導實修。提出的理論包括:十如是,一念三千,一心三觀等。該宗集合南北各家義學和禪觀之說,理論體系完備,對以後成立的各宗派多有影響。 9世紀初,此宗傳到日本,13世紀由日本天台本宗分出日蓮宗。

4、華嚴宗

該宗因以《華嚴經》為根本典籍,故名。又因實際創始人法藏號賢首,也稱賢首宗;該宗以發揮“法界緣起”的思想為宗旨,又稱法界宗。

主要教理為法界緣起說。認為宇宙萬法、有為無為、色心緣起時,互相依持,相即相入,圓融無礙,如因陀羅網,重重無盡;並提出四法界、六相、十玄等法門。

5、禪宗

主張修習禪定,故名禪宗。又稱佛心宗。創始人為菩提達摩,下傳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

該宗主張心性本淨,佛性本有,見性成佛。提出了二入四行的理論。二入指理入和行入,四行指報怨行、隨緣行、無所求行與稱法行。主要經典包括《楞伽經》,《金剛經》,《六祖壇經》。

隨著禪宗的傳播和發展,其內部又分成“五家七宗”:溈仰宗、臨濟宗、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臨濟宗後來又形成黃龍派、楊岐派兩派。

禪宗在中國佛教各宗派中流傳時間最長,至今仍延綿不絕。它在中國哲學思想上也有著重要的影響。

禪宗後來先後傳入朝鮮和日本。

6、淨土宗

該宗專修往生阿彌陀佛淨土法門,故名淨土宗。因其始祖慧遠曾在廬山建立蓮社提倡往生淨土,故又稱蓮宗。

該宗主要思想是以修行者的唸佛行業為內因,以彌陀的願力為外緣,內外結合,往生極樂世界。 主要經典包括《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和世親的《往生論》,稱三經一論。

該宗由於修行方法簡便易行,所以廣泛流行於漢地,漢傳佛教其他宗派往往也兼修淨土法門。

847年日僧圓仁入唐求法,把淨土法門傳入日本,形成日本的淨土真宗。

7、律宗

該宗因著重研習及傳持戒律而得名。也稱四分律宗,南山律宗或南山宗。

律宗主要理論為戒法、戒體、戒行、戒相四科。

唐代鑑真將律宗傳入日本。近代弘一大師重振律宗。

8、密宗

與其他宗派(顯宗)不同,密宗僅限於具有一定資質的學僧修習,由師徒密傳,故稱密宗。

一般認為漢地的密宗是在唐朝開元年間由善無畏、金剛智、不空(史稱開元三大士)來華後正式確立的。

密教有曼荼羅思想,分成胎藏部和金剛界兩部。

佛教現在還有幾個宗派,那個宗派的影響最大? 妙吉祥 17級 2009-05-16 回答

真正的佛教不分派系的。

佛教現在還有幾個宗派,那個宗派的影響最大? Life boat 6級 2009-05-17 回答

這是一個無法避免的問題,因為,佛法雖只有一味,由於接受者的程度──根性的高下不一,以及生存時代與生活環境的差異,對於佛法的看法,也就因人而有不同的解釋了。佛經中說:「佛一圓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就是指的這一層意思,站在佛的立場看佛法,法法可通涅盤城,站在佛弟子的立場,那就各有各的專長的法門了,比如最有名的十三位弟子,他們各有一種第一的特殊的性格,也各有他們的伴侶(雜阿含一六.四四七)。這可算是佛教分宗的最初徵兆。佛陀涅盤後的四五百年間,單是印度境內的小乘佛教,就分有二十個部派之多,他們往往僅是為了一個很小的問題的爭執,動輒就結成一團,分成一派。小乘佛教分得七零八落,而失去了統一教化的依準力量之際,馬鳴龍樹的般若空的大乘佛教,便在印度境內應運而興。到了佛陀涅盤後約一千年之間,由於無著世親以至清辨護法的唯識有的思想抬頭,印度的大乘佛教,也就分成了空有二宗;稍後一些,由密宗的興起,又將大乘佛教分為顯密二教,把空有二宗,歸入顯教一類。這是印度佛教的大致情形。佛教傳入中國以後,最初沒有宗派的門戶之見,後來由於翻譯事業的逐漸鼎盛,佛典的大量譯成,以及佛教思想家對於佛法的分類判攝,才有宗派的出現。中國佛教的宗派,最先成立的是由於東晉時代鳩摩羅什譯介的三論或四論宗,這是印度空宗的法脈,到嘉祥大師而集大成。同時依據小乘的成實論而有成實宗;依據小乘有部的俱舍論而有俱舍宗。

http://www。foxu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