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點49分,立秋!

​嘗一臠肉,知一鑊之味;懸羽與炭,而知燥溼之氣;以小明大。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以近論遠。

——《淮南子·說山訓》

《淮南子》這篇《說山訓》化為了成語“

一葉知秋

”。從古至今,秋天到來總是不經意的,在如此酷暑高溫之際,天地物候卻悄然轉變。古人總是從哲學的角度來看世界,當你看到身邊的一枚落葉的時候就該明瞭,這代表著整個秋天。

宋朝時候立秋這天,皇宮內會把一盆備好的梧桐樹移入殿內,“立秋”時辰一到,殿內值守太監就會大聲宣告“秋來了!”梧桐樹上葉子應聲而落,就代表著秋天來了。

2020年立秋時間是8月7日上午8點49分

,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35度。立秋節氣有三物候:

初候涼風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蟬鳴

。但按現在的天氣,立秋時候還未出三伏,其實全國大部分地區的氣溫還是非常高的。而立秋是天氣趨勢的變化,從這天開始氣溫上升的趨勢開始減緩,我們可以逐步感受到天地間這種能量的變化。所以,儘管溫度很高,但人卻更易受涼,容易出現感冒、腹瀉等症狀。所以,

立秋開始,我們要避免太過貪涼

古人有“

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

”的說法。早立秋和晚立秋分別有什麼說法?又如何區分呢?

立秋早或晚的劃分是根據立秋的具體時間點

如果是上午就是早立秋,如果是下午,那就是“晚立秋。

2020年立秋時間是8點49分,屬早立秋

。那按照古人經驗則秋季溫度會下降較快,秋老虎不會太兇。從避暑的角度來看,這樣天涼好個秋的溫度更為適宜。

我們在《

黃帝內經

》的《

四氣調神大論

》中提到: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洩,奉藏者少。”

這裡告訴我們秋季的養生之道在於“

”。即我們要從夏天熱情奔放的狀態逐步收斂回來。這樣才能不被秋季天地暗藏的肅殺之氣所傷,也才能為冬季養藏做好準備。具體來說,

睡眠上需要開始早睡早起

,降低身體和精神的興奮度,

讓心情更為平靜

。注意

吃一些清潤滋養肺氣的食物

,讓應秋之肺氣更為順暢。日常生活中的

百合、銀耳、蓮藕、山藥、白蘿蔔、梨、蜂蜜

都有潤燥防燥的效果。秋天到了,搭配這些食材熬粥煲湯都是不錯的選擇。

歡迎關注公眾號“欣小禾”,一起努力將傳統文化精華融入現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