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人口來源?歷史的記憶瞬間2021-05-17 19:47:53

鐵路工人:1897年8月中東鐵路開始在哈爾濱施工,從此哈爾濱的人口狀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於鐵路建設需要大量的勞工,僅從東北三省招工已滿足不了需要,中東鐵路工程局曾多次到關內山東、河北、河南等省招工,人數最多時達15萬人。

1903年7月14日,中東鐵路建成通車,包括北部幹線(滿洲里到綏芬河)和南滿支線(寬城子至旅順)及其他支線,全長約2500多公里。中東鐵路建成時,哈爾濱已經形成近代城市的雛形,漸漸成為國際性商埠,先後有33個國家的僑民聚集這裡,19個國家在此設領事館。當時道里是俄國人的地盤,有俄國大兵站崗,普通百姓是進不去的。

哈爾濱道里區中央大街的俄式建築

國外移民:白俄 和猶太人 俄國十月革命後,大批白俄湧入中國,其中大部分沿著中東鐵路進入哈爾濱,哈爾濱的白俄曾一度達到15萬人之多,很多人的後代現在成為中國的俄羅斯族。另外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葉,大批猶太人從俄國、東歐和其他國家陸續遷居哈爾濱,他們大約有2萬人之眾。猶太人在哈爾濱開工廠、辦商店、建學校、修教堂……,哈爾濱幾乎成了一個猶太小社會,這也是為什麼哈爾濱會成為音樂之都的一個重要原因。(後續大部分遷移到上海,然後返回自己的國家)1920年時已經擁有了30萬人口,儼然北方巨鎮。

日本人:1932年日本帝國主義侵佔哈爾濱時,出於對哈爾濱統治的需要,派遣大批官吏、警察、特務和開拓團進入哈爾濱地區,此時哈爾濱的人口已達40萬人。

國內移民 :隨著哈爾濱工商業的興辦,越來越多關內移民沿著中東鐵路南滿支線湧入。當時有相當數量的資本家和大批管理人員以及工人、店員、普通百姓相繼進入哈爾濱。像電視劇《闖關東》中朱開山一家就是在中東鐵路建成後進入哈爾濱,然後開了一個山東菜館。

牡丹江畔

在“闖關東”的人群中最值得大書特書的應當是山東人。二人轉小帽《誇哈爾濱》裡面第三段這樣唱道:三月裡來是清明,哈爾濱倒有三十六行,說書唱戲擂大鼓,唱洋戲,電氣蹬,澄大缸,踩大繩,嗯哎哎咳呦,打鐵的都是老山東。從歌詞中可以得知當時的“老山東”已經在哈爾濱這塊土地遍地開花了。

還有那句口頭禪:“黃縣的嘴兒,掖縣的腿兒”,意思是黃縣的人都能說會道,擅長經商;掖縣人則更喜歡出體力、幹實事。黃縣就是之前的山東登州府下轄縣(現在是屬於煙臺龍口市),掖縣就是之前山東的萊州府治所(現在是屬於煙臺萊州市)。登州府和萊州府的移民佔到山東哈爾濱人的一半以上。

現在絕大多數哈爾濱人的祖籍都是山東,這也是網上為什麼會有山東哈爾濱的說法。有很多事例可以說明當時的山東老鄉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