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秦帝國之裂變》結尾秦孝公讓國君之位給商鞅?沙塵的迷hcs2018-04-09 04:00:36

既是一場試探也是一場重託,同時還是一次委婉的警告。首先,試探,是為了試探商鞅對國君之位有沒有野心,此時的秦國,國力強盛,民眾過著富足的生活,還收復了被魏國奪走幾十年的河西地區,傷亡本人也功成名就,掌握了秦國的軍政大權,尤其是提拔了像司馬錯、樗立疾病一樣的大批年輕有才華的軍事將領,國內百姓也紛紛對他歸心,在這種情況下,自己死後,如果商鞅想要自立為君,恐怕沒人能阻止得了,至少,一旦發生這樣的事情,不可避免出現內戰,秦國很可能元氣大傷。試探他的真實想法,可以再死前做好準備。重託嘛,戰國七雄,每一個諸侯國都想統一天下,秦國秦孝公自然也沒有例外,他希望商鞅能繼續為秦國效力,繼續帶領秦國發展強大。至於警告嘛,秦孝公心所想不得而知,或許有越王勾踐卸磨殺驢殺文種那樣的想法並非不可能,畢竟商鞅能力臺上,功勞太大,他受眾還掌握著秦國的軍政大權一旦謀反威脅極大,但即使是這樣,就算要殺他還不行,一則商鞅沒有謀反的跡象,二則

如何看待《大秦帝國之裂變》結尾秦孝公讓國君之位給商鞅?

自己還和他立誓:終我之世,君不負我,我必不負君呢!同時,秦孝公哥哥贏虔在軍方也有很大威望和影響力,他還沒死,太子也還沒死還可以回來繼任國君,另外,那些與商鞅有生死一會仇的反對勢力如甘龍等人都還在,對於這些兩人都心知肚明,秦孝公就是想透過這樣的方式向商鞅表達自己的意願,這和劉備託孤是一樣的道理。

如何看待《大秦帝國之裂變》結尾秦孝公讓國君之位給商鞅?

如何看待《大秦帝國之裂變》結尾秦孝公讓國君之位給商鞅?

如何看待《大秦帝國之裂變》結尾秦孝公讓國君之位給商鞅?張不叄讀秦史2018-03-15 21:39:52

如何看待《大秦帝國之裂變》結尾秦孝公讓國君之位給商鞅?

《大秦帝國之裂變》的這場戲一直爭議很大,人們普遍不相信秦孝公真的肯傳君位於商鞅,不過這段劇情確實典籍有載,它來自《戰國策·秦策一》:“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傳商君,辭不受。”

這場沒能實現的禪讓讓人想起後來的劉備,但即便被視為“厚黑”的先主,這一舉動也未必全都是作偽,漢末混戰中這種舉動不是沒有先例,劉備當年就受過陶謙的託孤,孫策去世前同樣對張昭表示,“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對於劉備的舉動,孫盛引用了當時流行的一個觀點,“欲以固委付之誠,且以一蜀人之志。”也就是說用這種方式向整個蜀漢表明自己對諸葛亮的信任,幫諸葛亮確立威望。孫盛本人是不認同這種觀點的,他依舊理解為“詭偽之辭,非託孤之謂”,但不能不說,這種觀點自有其道理:自己親手開創的事業得以延續壯大,比一家一姓的傳承更為重要,一名合格的政治領袖,理應有這樣的格局和胸襟。

秦孝公欲傳位給商鞅,也可以這樣理解。傳位這件事實際操作起來當然難度太大,秦國宗室再被削弱,畢竟根基還在,不可能對商鞅當秦王無動於衷,一旦商鞅真的接受,秦國很可能會四分五裂。商鞅作為與秦孝公相知二十年的重臣,也不可能不明白這點,他也絕不會接受。所以這個表態仍然是一種政治作秀,只不過不是像我們理解的那樣,秀給商鞅看,而是秀給整個秦國,以這種方式向秦國表明自己對商鞅的絕對信任。

如何看待《大秦帝國之裂變》結尾秦孝公讓國君之位給商鞅?公子皇羽2018-01-26 15:05:38

在我看來這應該是出於一種試探心理,不是真心實意

如何看待《大秦帝國之裂變》結尾秦孝公讓國君之位給商鞅?

當然劇中這樣演有一定歷史依據。

根據《戰國策•秦策》記載“秦孝公……疾且不起,欲傳商君,辭不受”,

其實

孝公和商鞅二人心裡都明白這是一種試探。原因有三:

第一,宗法制度不允許。禪讓制在家天下開始之後,就成為了過去,秦國從公元前770年正式成為諸侯以後,一直是世襲制,傳承多少代,從沒有傳給異姓的先例,秦孝公這麼明白的人不會在這種問題上犯錯誤!

如何看待《大秦帝國之裂變》結尾秦孝公讓國君之位給商鞅?

第二,秦國公室宗親不會同意。我們都知道,秦獻公之前幾代秦君都是非正常傳襲,使秦國實力急劇下降,現在經過變法,好容易要富強了,如果秦孝公打破規矩,傳位商鞅那麼肯定會引起又一次內亂,消耗實力,這是秦孝公不會不考慮的。

如何看待《大秦帝國之裂變》結尾秦孝公讓國君之位給商鞅?

第三,商鞅自己在變法過程中得罪了太多人,尤其是一些老貴族勢力,秦孝公很明白,如果商鞅接任君位,那麼這些人怎麼會不反對,商鞅在秦國內沒有基礎,做不了秦公的。

如何看待《大秦帝國之裂變》結尾秦孝公讓國君之位給商鞅?

這些因素,秦孝公不會不考慮,也不能不考慮。當然,不管他怎麼想的,最後秦孝公的兒子秦惠文王嬴駟繼位,商鞅也很快被誅殺!

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我的頭條號

公子皇鋣

,還請多多點贊關注!也歡迎大家探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