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維修鉗工559344762019-04-27 20:04:30

孔子才是糟粕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另類文史2019-04-27 12:04:28

另類君答題^_^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

“糟粕”一詞本意是指造酒後剩下的殘渣。所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精華是指美酒,而糟粕就是用剩下的酒糟。

中華文化的糟粕這個題目是老生常談,不同時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視角和態度。

五四時期,魯迅、陳獨秀等提出廢除文言文,甚至廢除漢字,態度不可謂不激烈,建國後仍有人繼續堅持廢除漢字,全國學習拉丁文或英文字母,後來轉為用簡化字;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

經歷數十年碰撞磨合,我們現在公認的“中華文化的糟粕”大致是:太監製(魏忠賢)、裹腳(三寸金蓮)、女子無才便是德(女德思維)、厚黑學(臉厚心黑)、忠君(岳飛)、真命天子(天命所歸)、出將入相、才子佳人。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

這裡特別提到的岳飛忠君,忠君和愛國並不衝突,但岳飛忠君是單純的忠君,儘管也有收復失地的想法,但收復失地並不是為國家收復失地,而是為了趙構收復失地,所以他儘管冤死於風波亭,但他是以忠臣的身份而死,並非以愛國的名義而亡,他也是封建糟粕的受害者。

我們現在認識到的封建糟粕,這些東西存在的前提是它們的存在都對封建統治者有益處,而受到傷害的卻都是忠臣良將和平民百姓。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

另類君一直無比操蛋的認為,儒家思想是中國封建糟粕的主供應商。忠君愛國、出將入相這種當時所謂的“主旋律”和“政治正確”,五千年後的今天,我們認真思考,會明白,這一切的一切,都不過是為帝王當奴才的宣傳畫冊罷了!

請看今天仍在拋售糟粕的犬儒的表現:

于丹為霧霾站臺:“只要不讓霧霾進入你的心裡就好了”;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

餘秋雨“苦勸”地震中因校舍倒塌死難的學生家長:“你們的孩子愛這個國家,也愛學校和你們,不要讓他們在天國失望!”

以上例證試圖說明,糟粕的存在前提是有上位者的需求,這種需求對某個群體大有益處,時至今日,糟粕仍大行其道,真是讓人怒髮衝冠,艹了個蛋!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

另類君言盡於此,告辭!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子不是魚2019-10-28 23:04:52

前段時間,我看了鳳凰衛視的《石評大財經》,主持人說,中國能夠取得改革開放40週年的偉大成就,從一個貧窮落後的農業國家,變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因為1949年之後,我們國家拋棄了以儒家思想為指導思想,轉而追求科學,真理所以思維解放了。國家才會富強。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光明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並提倡和主張【實事求是】,這是思想的第二次解放。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

所以,我覺得儒家思想,是害了國人,特別是過去的500年中,從明朝中葉,到近代。中國500年來,對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幾乎是停滯的狀態。洋人的火柴叫做【洋火】洋人的槍炮叫做【洋槍】,那時候的清朝竟然連一根火柴都生產不出來,士大夫而自稱自己是【天朝】繼續儒家的【君主華夷】【萬邦來朝】的春秋大夢。

而同時期,西方各國進行了科學技術的探索,技術的進步,文藝復興。商業文明的發展。航海技術的發展。而中國,則是閉關鎖國政策,以至於自絕於世界文明之外。

儒家思想的【華夷思想】,是阻礙中國發展的絆腳石,而程朱理學則是禁錮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這些是糟粕,中國近代學習西方,追求真理,強調科學實踐,是極大的思想的進步,所以清朝滅亡至今短短100多年,中國是因為拋棄了儒家文化的枷鎖,才能夠取得 ,經濟 文化 教育 國防 科學技術 等各個領域的偉大的進步!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

試問,如果延續沿用儒家那一套思想,繼續君臣父子,男女大防,女人裹足,男人只讀四書五經,不讀科學文化,不識世界之文化,科技。中華民族,怎麼能取得這樣偉大的成就呢?

所以,我認為,儒家思想的有些東西的確是糟粕,但是隨著我國國力的增強,文化強國戰略的提出,必然在傳統文化中提取養分,去除糟粕,形成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才能耀眼世界。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頑石補天2019-04-27 07:28:07

有一句俗話叫“狗改不了吃屎”。是對這個“問題”的最好詮釋。

先說說狗為什麼改不了吃屎。先從屎的由來說起:人活著需要維持日常的熱能和各種營養物質,像維生素,鈣、鐵、鋅等微量元素。所以人一天需要大量的進食,事物被人咀嚼粉碎進入胃裡發酵,發酵是透過其它臟器——肝臟、胰臟等分泌的各種酵母(酶)、分解素(胰島素)到胃裡協助發酵。發酵好了的糊狀物首先儘管十二指腸透過血管把營養素吸收入血液中去,然後餘下的進入大腸和迴腸吸收糊狀物中的液體和熱能進入血液。最後雜質進入直腸和肛門排出體外——屎。其間,根據人的不同吸收消化能力,屎中依然剩餘一些營養物質。這些營養物質都是被最高階的系統處理過的,非常容易回收利用。於是有聰明的低階一點兒的動物就把它當做優質食物吃掉利為己用。其實是正常不過的普通行為。

那麼,吃屎和文化糟粕又有什麼關係嗎?我想,說到這兒已經露出來一些“端倪”了。何謂“糟粕”?屎是糟粕,可狗還吃呢!當初所謂的“糟粕”可是人們當做美味佳餚津津有味的吃了進去的啊。……。既然一些“文化糟粕”能夠留存傳承至今,絕不會是無緣無故的,肯定是在歷史上對人們有至深的影響力才為人們接受傳承至今。所以,我們要客觀的對待所謂的“文化糟粕”,我們用不上,可以放一放,看其能否攪拌上其它新鮮的它族文化資訊更新復出。何必急於撇清一竿子打死呢!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我是老火3212020-03-24 16:22:54

作為中國人,人生幾十年,多次在一些談討中華文化的文章裡看到有中華文化的糟粕這樣的說詞,以前年輕,學習歷史文化少,並沒有細想過,但現在我認為再不能用中華文化的糟柏這樣的說詞來槽踏我們的傳統文化了,站在全世界,全人類的視角上看我們的傳統文化,是其他任何民族沒有的,也是其他任何民族所不可企及高度的先進文化,中華文化超前世界其他文化幾千年,引領世界幾千年,在中國周邊形成儒家文化圈。只是在中華歷史長河中的某一階段,某一朝代,對文化的詮釋及使用不同,皇權,官僚,仕人,平民,等等解釋不太雷同而已,優秀的方面我們繼續發揚光大,不好的地方,讓他留在歷史深處。清朝的沒落,不是我們的文化落後,而是工商業化文明戰勝了農耕文明,而文化與文明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文明程度高了,並不是文化程度高了,有了高的學歷,不一定就有高的文化,文明是以科技進步而程現的,而文化是在幾千年歷史程序中積澱的精神食糧,而中華文化是深滲進我們民族血脈的,安放中華民族靈魂,過去幾千年,今後萬萬年自然傳承的偉大的中華文化。我們再不能用精華糟粕來界定我們的文化了,用糟粕一詞只是後人打先人的臉而已。請問,還有什麼形式的文化能為我們所用,還有誰能再創造一種什麼文化為我們所用。中華文化千秋萬代,造福人民,造福世界,天佑中華!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慈音12019-04-26 11:17:57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

什麼是糟粕?就是過時了的文化,就是落後於時代的精神產品和教條式的信仰。對糟粕的看法,不能一概否定。要歷史地看,發展的看,辯證地看。糟粕相對精華而存在,精華相對槽粕而發展的。現在人們提出糟粕問題,特指儒家思想與道家思想不切實際的問題。在古代社會,糟粕是封建社會的核心思想精華,在中國封建社會統治了幾千年。在當時有相當重要的存在價值。現在,歷史是有延續性的。我們不能完全割斷歷史否定糟粕,糟粕應該作為歷史的參照物。應該繼承的揚棄,而不是完全拋棄。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有封建社會糟粕的貢獻,否定糟粕 就是太絕對了。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如果我們中國人都不相信中國封建社會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那麼,我們就是數典忘祖了。中國人的血液裡流淌著封建社會的傳統文化。祖祖輩輩就是這麼過了。每個人言談舉止當中都蹦出了封建社會所謂糟粕的詞彙,說拋棄沒那麼簡單。如果中國人都瞧不起中華傳統文化。在世界上辦那麼多孔子學院,誰還能相信?對糟粕不能輕意講拋棄,而是揚棄,還需要進一步地繼承和發展。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劉戰生曰中2020-10-23 15:05:41

我只是一個1966年5月畢業的“老高三”,沒有太高的文化。我認為:

1、糟粕不能稱為形而上的文化,甚至也不屬於形而下的文明範疇。

糟粕充其量只是不文明的一種社會現象,及其類文化的一種文字描寫、表述而已。

2、事實上,一個人有文化未必文明;不文明則肯定沒文化。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有沒有文化與學歷毫無關係。

3、就字面而言,文化即文而化之;文明則為文而化之明。

如若強行將“糟粕”歸於文化,而將其排除、遊離於不文明社會現象之外,那將不僅動搖文化跨越時空的真理性,也不符合“中”作為笛卡爾直角座標系(“十”)原點、源點、中點之數學抽象的終極結論。

歡迎廣大網友提出異議,以便引發進一步的深入探討!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劉尚典2020-12-06 23:35:10

把中國傳統文化列為“糟粕”是“文革”時期的產物。那個時期大喇叭、小廣播及乎都是《紅燈記》等八個樣板戲,其餘都是以“封、資、修”問題被封殺。

改革開放後,大批被禁錮多年的文化精品(如越劇《紅樓夢》、黃梅戲《天仙配》等)被解放出來,文化繁榮景象得以重現。

當今社會,以“儒、釋、道”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得以全面復興。中華民族正在從傳統文化中提取精華,為現代化建設服務。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童趣兩無猜2019-10-29 14:24:48

中華文化是幾千年傳承下來的,不是糟粕而是國本。

你能說傳統的中華文化是糟粕才流傳下來的嗎?當然,能流傳下來的,肯定是有它能流傳的價值,它是精華而不是糟粕!

幾千年來傳統的中華文化,文學,歷經滄桑,經過焚書坑儒,文字獄,等等。但它頑強的生命力,在歷史大潮中幾經沉浮,最後還是展現在今天,你能說是糟粕嗎?

有些奇談怪論,就是數典忘祖!把中華傳統文化說的一無是處。

中華傳統文化要繼承和發展,才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步武堂2019-10-31 17:22:38

客觀的講,世界上任何一種文化,在其發展和完善的過程當中,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糟粕”的部分,還沒有哪一種“文化”是沒有任何糟粕的,中華(傳統)文化也不例外。

一種文化是不是有生命力(不談先進性)取決於這種文化建立和發展完善的土壤,這個土壤就是它的“民族植根性”。也就是人們對這種文化的認可、認同和踐行的自覺性。即使站在現代文明的視角,站在現代中國的多民族融合的平臺來審視中國(傳統)文化,它依然是中華民族絕大多數人認可和認同並踐行的“民族文化”,其根本的原因,是它的核心內涵一直能夠適應時代需求,是一種先進文化。這是中華文化的本質,也是我們“文化自信”的基礎。

儒家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當中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毫無疑問的也會存在其與時代發展和進步不相適應的“糟粕”的內容。這並非儒家文化所獨有,組成中華(傳統)文化的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都一樣存在著“糟粕”。這很正常,倒是那些覺得中華文化(傳統文化)沒有任何糟粕甚至是瑕疵的觀點更加主觀和危險。

其實,中華文化在幾千年的建立、發展和持續完善過程當中,一直是不斷的進行著“吐故納新,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自我更新和自我修正。中國近百年(特別是近七十年)的突飛猛進的發展進步,其實從根本上講是在中華文化的發展和完善過程中更加的包容更加的“吐故納新”的結果。改革開放初期的“思想解放”也是一種“文化的解放”。但是這種解放並非是對中華文化的“全盤否定”,而是在堅守中華文化的核心本質的基礎之上的“開放,包容,發展”。

中華(傳統)文化在中華民族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和關鍵性的核心作用,沒有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就沒有中華民族的發展和壯大。中國幾千年的發展過程,絕不是依靠外來文化的結果。但外來文化對中華民族的發展也一直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比如“佛教文化”,以及近現代的“西方文化”。

中華文化的糟粕細數起來有不少,但和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總量來講,並非傷及中華文化根本的糟粕,但也必須需要得到正確和勇敢的面對,只有正確的,勇敢的面對,並自覺的摒棄,中華文化才能健康的發展,不斷的創新,成為能夠適應和指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實而有力的文化基礎。

個人認為,在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過程中,影響和阻礙中華民族文明程序發展的最大的糟粕,是兩個“意識”。當然這兩個意識建立之初的本意,是為了鞏固中華(傳統)文化的基礎,但是隨著鞏固期的過去,這兩種意識卻成為了統治者最得力的工具,被政治化和固化,越來越開始阻礙中華文化的進步和發展。

這兩種意識,就是頑固的“守舊意識”和“等級意識”。幾乎現在所有遭到詬病的中華文化的所謂“糟粕”的具體表現實質上都來自於這兩個意識。

“守舊意識”和“等級意識”其實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甚至是佛家文化當中共有的“先天不足”。孔夫子的儒家思想的起源,就在於“克己復禮”,而他所復的那個禮,本意就是周禮。這個觀點最終被不斷的強化為“遵守祖制”。在這個思想的禁錮當中,中國歷史上幾乎所有的變革都不可避免的演變為一場場“血腥的鬥爭”。其根源就在於“守舊意識”的根深蒂固。

守舊意識帶來的文化方面的突出特徵就是“總結”大大的多“創新”。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自“獨尊儒術”之後,就再也沒有類似於孔孟和老莊之類的思想家,百家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儒學學家(非儒學家)”,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人”鍥而不捨的詮釋“聖人之言和聖人之道”,而“宋明理學”之後,近代的國學大師們最大的本事就是用孔孟之道去批判宋明理學。即使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道,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個被後人總結的儒家“橫渠四句”,也是建立在“為往聖繼絕學”的基礎之上,而那個“道”必然是“聖人之道”。

懼怕改變使得整個封建社會變得“超級穩定”,創新的能力似乎在不斷的退化,這和整個世界的發展趨勢是背道而馳的。儘管這種文化上的超級“穩定”對封建社會的穩定持續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當“改變”成為世界的主流的時候,守舊一定就會成為一種阻礙社會發展的力量。對於近代的中國,“守舊意識”,“懼怕改變”,以及“不會改變”成了中國“百年屈辱”的根源之一。

等級意識並非中華(傳統)文化的專利,世界上的各類文化,即使是號稱最“自由”的文化,其實都有其“等級的核心”。中華(傳統)文化的等級意識的特點,是對“等級特權”的讚美和崇拜,這種對“等級特權”的崇拜,至今還殘留在相當多的中國人的潛意識當中。

“升官發財”,一定會比“做生意發財”要“光宗耀祖”的多。能夠得到“不勞(體力)而獲”的地位,就是“理想”。

中華(傳統)文化當中,“等級固化”是從“皇權天授”開始,這種從上而下的“授權”,使得中國社會形成了頑固的“惟上意識”。這種“惟上”的固疾,嚴重的束縛了人們的思想,自古以來敢於“不惟上”的所謂大大小小的“錚臣”,在兩千多年裡叫的上名的加上“沽名釣譽”的也不會超過一百個。

等級意識的不斷強化,除了束縛人們的思想,也嚴重的影響和阻礙了對自然界的客觀規律的探索。

——因為只要“上面”滿意了,也就算是“正確了”。到如今“領導聖明”,“領導請指示”等“惟上”的意識依然很有市場。

各種“形式主義”的泛濫,其根源就在於“惟上”。“楚王好細腰,宮女多餓死”,不僅是兩千多年前的“惟上”。

“朝裡有人好辦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等等,讓中國人在幾千年的歷史過程中形成了頑固的“官本位”意識。沒讀過書的“成功人士”永遠是“土豪”或“土鱉”。崇尚“權力”,相信“關係”(省略)算是中國社會最為深刻廣泛的潛規則。

對於中華(傳統威化)的糟粕,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根本,就在於堅決的,持續的改變“守舊意識”和“等級意識”,當然,幾千年沉澱的東西,曾經被“推崇備至”的意識,想要徹底消除,應該是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才行。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天涯浪子客2019-06-05 17:50:20

孔子的儒家思想,經歷了千百年的洗禮,但是也經歷了歷代封建王朝的歪曲篡改,早已是面目全非。要認真學習和理解其原旨。

孔子是道德思想文化的創始人,之所以被稱為文化聖人,是由於他開創了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核心的道德思想,倡導個人道德修養,並以此做為人與動物相區別的重要標準,因為其思想先進、偉大,而且有利於社會和諧穩定,所以被歷朝歷代推崇,而且為了更加維護封建王朝和宗族勢力的統治,被人為地設立了許多條條框框,如“三從四德、三綱五常”等。因此,發揚和傳承優秀的儒家的道德思想,要追本遡源、正本清源,不能把歷朝歷代篡改的內容籠統地歸咎到儒家思想中,要辯證性地看待,傳承其主旨,摒棄歷代增設的糟粕。

忠,僅指忠於國家這片祖先世代繁衍生息的天地或地方,而不是所謂的“忠君”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安水閒人2019-01-06 20:49:28

糟粕並不永遠都是糟粕,它是有時間界限的,透過歷史的沉澱,今日的糟粕也許成為未來的精華,全在於時代認知的取捨。幾千年的文化留傳至今都是經過反覆蒸餾的。不要忽視,至理己從三古起,大文都自六經來。論古人須具卓見,對迷客勿說箴言。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我獨我行2019-01-06 20:43:51

自已的新文化信仰精神靈魂不敢正視面對,復古皇族將相貴族戲子滿天狂,認西方乾爹幹母做父母,自家的民族英雄英烈百姓在流淚,何為,何為!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合競共贏2019-02-28 16:15:53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我們應該有一種科學的態度與質疑的精神去對待中華文化,吸取其精華,拋棄其糟粕。但中華文化中很多看似精華的東西,實際卻是糟粕。我們可以結合中華文化的具體內容,理解和探究中華文化中精華和糟粕並存的問題。

《三字經》是中華文化的經典通俗作品,但《三字經》第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就存在善與惡邏輯不通的問題。如果人之初,本性是“善”的,那麼人的“惡”是從何而來的?難道是他的父母或社會給了他“惡”?而他的父母本性也是“善”的,那他們的“惡”又是從何而來?因此,表面上看,“人之初、性本善”似乎是一種文化精華,但我們如果按照科學方法和質疑精神追問下去,卻發現這句話是存在各種問題的糟粕。

《論語》是中華文化的代表性作品,《論語》中的經典名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存在邏輯錯誤。“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本意是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也不要求他人去做,達到以己之“心”去理解他人之“心”,成為文化的“精華”。但是,如果一件事情,本人不願意做,也不要求他人做,那麼這件事情要誰來做,還要不要做?如果這件事情不需要做,你也不用做,我也不要做,大家高興都不用做,這可能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本源。可是,在現實中工作總要有人來完成,我們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從這個角度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表面上看似精華,但對解決現實問題沒有任何幫助,使其成為一句空話的糟粕。

《易經》是中國文化的代表性經典作品,但也存在陰陽平等與陰陽不平等兩種對立的邏輯,產生了中華文化的精華與糟粕。《易傳》中“一陰一陽之謂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表達了道家的陰陽平等,形成了一種陰陽“對立與統一併存”的動態平衡辨證關係,使其成為中華文化的精華。與道家不同,儒家是陰陽不平等的文化。《周易。繫辭上傳》開篇始句:“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就充分代表了儒家“陽尊陰卑”的陰陽不平等思想,而這種不平等思想在儒家後來的“等級秩序”、“三綱五常”等文化中得到了推廣和應用,產生了中華文化的糟粕。這兩種思想的對立也導致《易經》中陰陽辨證關係的混亂,影響《易經》內在邏輯的自洽和科學性。

中醫的陰陽理論與陰陽五行理論,也是中華文化的精華與糟粕的代表。中醫因為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陰陽理論的相生相剋、動態平衡的辨證思想,使其充滿了活力,成為中華文化的精華。而現在有些文獻用陰陽和五行結合在一起,形成所謂的陰陽五行理論解釋中醫。因為五行理論“直相生、間相剋”的思想與陰陽理論“直相生、直相剋”的思想衝突,也沒有科學依據和自然現象支援五行理論。因此,陰陽五行理論不但對中醫理論沒有幫助,反而導致了中醫陰陽理論的混亂,甚至導致了大家認為中醫是偽科學。因此,陰陽五行理論,就成為中華文化的糟粕。

總之,從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中華文化存在看似精華、實則糟粕的問題。但只要我們用一種科學的態度和質疑的精神,去理解和探究中華文化,吸取其中精華,拋棄其中糟粕,而不是盲目接受,中華文化必將達到新的高度,並被世界接受。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煩惱飯桶2019-01-06 22:45:53

個人覺得文化的本身是沒有精華與糟粕之分的,有些傳統文化你覺得它是糟粕,很可能是因為你所處的時代的歷史環境所決定的,換一個環境或者方向看待這些傳統文化,可能又有所不同,下面我簡單的舉幾個列子。

一、裹足

在封建社會中,女子從四、五歲開始就要用布把雙腳緊裹,讓雙腳畸形變小,因為封建社會的人人為女子的腳不宜過大,要小巧如三寸金蓮,這種行為在現代社會看來肯定是被認為是封建思想,不被大家所接受的。但是我們換一個環境看待一下,現在很多舞蹈演員為了讓自己的形體更美,不惜動手術去掉身體的骨頭,以保持身體的柔韌性,又或者舉重運動員為了比賽瘋狂增重或減重,這些舞蹈演員和運動員他們為了藝術和國家榮譽殘忍對待自己身體,與封建社會中的裹足文化其實差不多,但是我們能接受舞蹈家和運動員的行為卻不能接受裹足行為,其實是與我們生活環境有關的,有些文化只是已經不適應現在的生活環境了,並不是文化本身有好壞之分。

二、貞操觀念

古代貞操觀念在現今社會看來是對婦女的片面苛求和極不公平的道德觀念,現代社會講究人人平等,每個人有自由選擇的權利,那種不平等的觀念應該擯棄。但實際上現在我們夫妻制度下,有良好的貞操觀念也可以促進夫妻和諧相處生活的正面意義,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維護社會風氣,所以也不能全盤否定。

三、孝道

古時候有為母埋兒、臥冰求鯉等孝感動天的事蹟,一直被大家所讚頌。但是放到現在來說這些盡孝的方式就可能不被大家所接受了。

所以說時代的變遷,環境的改變對文化的性質有一定的影響,要用歷史的眼光看待文化問題!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帥爺爺647761672019-01-06 22:04:17

中華文化幾千年,在這歷史的長河中能存下來的是精華,而糟粕早已被歷史抺去而不復存在了,比如漢字由象形文到甲骨文,繁體,演進為簡體,(當然現在臺灣等地還沿用繁體),所以大家不必耽心,漢字就象猿進化到人,人又從野蠻的洪荒時代而進化到文明時代,以至衛星探測器登月,超級計算機,衛星組網全球定位等等,科學文化是在不斷髮展之中,新陳代謝是宇宙發展的普遍規律,將來人類搬到其它星球上去定居也不是不可能的。(但這是極其遙遠的將來)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說道2319604272019-10-21 18:52:19

中華文化從來都沒有糟粕之說,這就是胡說八道,不瞭解中華文化,不瞭解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文化精髓就是包容,奉獻,甘願犧牲奉獻精神,捨己為人,捨身為民族甘願犧牲精神,捨身為國甘願犧牲奉獻精神!如,精衛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三皇五帝,甘願禪讓制,為這個民族做犧牲,不為後代,不為自已。商鞅變法使窮秦崛起,甘願犧牲被車裂。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倒在戰場上,衝風上!岳飛,冤枉死,而不悔!看看我們先輩甘願犧牲精神,甘願奉獻精神,捨己為人,捨身為國,打造一個民族魂,英雄魂,英雄膽,濃縮成為華夏文明,東方文明,這就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更不會有糟粕!中華文化是偉大的,是一個民族驕傲!也沒有什麼糟粕!糟粕只能說儒家思想,儒家思想進行獨尊,統了一二千年,束縛一個民族一二千年,時長月久,造成普遍文盲,普遍不識字,普遍被奴役,被馴化,馴服,進行剝削,儒家思想指導下封建專制下封建社會一二千年,能說是好東西嗎?值得崇拜,鼓吹嗎?一掐一個民族一二千年,人只追求,拿到權力,就進行享受,等於權力更替權力,有權力就享受,不是先進更替落後,文明進步更替原始,落後守舊思想,守舊意識,儒家思想束縛人的思想,束縛人的意識,讓一個民族不能長進,受盡屈辱!儒家思想不能代表中華文化,也代表不了中華文化,儒家思想拋棄百家,使得中華文化失大勢,使得中華文化難接源頭,失去中華文化精髓,失去五千年文明輝煌大勢,也失去作為東方文明,宗主國大勢!看,現代,朝鮮,韓國,小日本,等周邊國家,都拋棄東方文明,殖入西方文明,一切根源在儒家思想,使得東方文明失大勢!那些崇拜儒家思想的人,鼓吹儒家思想的人,為儒家思想叫好的人,難道不知道失百家,就失大勢,儒家思想是獨木難支一個華夏五千年文明的!所以說,他們守舊,偏執,只能是腦袋有問題,看不清五千年華夏文明大勢,文化大勢,思想守舊,成為思想上閉關鎖國!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詩溢煙雨2019-11-01 17:56:47

對於任何糟粕,怎樣看待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勇於剔除,而且不能因為存在糟粕而否定精華。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做好人辦好事為群眾2020-12-07 18:42:31

焚書坑儒,勢在必行,秦始皇做得對!做得好!連孔老二就知道,輿論一律好的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德能勝才2019-01-06 21:38:59

既然稱得上文化,那一定是精華的東西,不道德,低階庸俗的不叫文化了,能引領和帶動人類文明的才是文化,魯迅還想廢除漢字呢,難道中國漢字不是優秀文化嗎?就如你過得富裕了,穿個麻布衣服,別人也會說你好,說你會養生,5000年能大浪淘沙留下來的都是優秀文化,不要懷疑有糟粕,你還沒有發現其先進性吧?都說《易經》是封建迷信,可有幾人知道《易經》是中國文化之根呢,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辯證關係。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電視劇裡看歷史2019-07-08 20:28:43

中華文化的代表,其實就是儒家思想。萬物有好就有壞,陰陽相互對立而又哦互相依存,這不是哲學,應該算作科學。比如宇宙誕生之初,在能量產生的同時,就有負能量進行制衡,據說當時的負能量再多一點,世界可能就是反物質的天下了。言歸正傳,儒學作為一個人造學科,自然會有自己的精華以及糟粕,但要說誰能把它們區分得涇渭分明,這就有點難為人了。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

儒學發源於孔子,自西漢武帝之後便成為了中華文化的主體。話說周朝時期,王權衰落,諸侯想的是爭權奪利,放鬆了對百姓思想的束縛,於是各種思想家層出不窮,兵家,法家,墨家,儒家,道家,陰陽家都先後登上歷史舞臺,營造出諸子百家,爭相鬥豔的局面。儒家自此開始影響中國,直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學正式成為中國國學。

儒家的精華便是其思想體系只為達到一個“和”,這個和便是仁和

儒家也有很多可取的地方,比如仁。仁便是愛人,君首要體恤民情、愛惜民力,民眾要尊敬師長、友善鄉鄰。若要實踐仁德,需要忠和恕。忠是儘自己的本分,恕是推己及人。發起以禮、樂約束人的行為,陶冶人的性格。儒學建議以禮義治國,如此便可以社會各階層人士應盡本分,以達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調和局面。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

至於糟粕嘛,大概都是後世皇帝加入的東西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所謂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以及嚴厲的等級制度,這些東西限制了國民的創造力,都可以說是儒學的糟粕。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讓子彈在外面飛一會兒2020-07-06 08:18:22

一個璀璨的文化背後肯定會有糟粕,就好似釀完酒的酒糟。磨完豆腐後豆渣,都是有一定沉澱的糟粕。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一不平20182019-01-07 19:31:29

中華文化本身就是中華文化的結晶,沒有糟粕之分,問題是學了中華文化利用中華文化去行使不規範的行為危害他人安全利益才是糟粕,古人有古人的用意,象忠孝結義,仁義道德,男尊女鄙,……這些都是用來管理社會的方法規矩,用它來代替現在的法律法規,怎麼到了現在成了糟粕了呢?你不想想,現在國家針對各行各業的管理條例,政策法規,國家憲法,目的是什麼呢?你敢說是糟粕嗎?你這樣來理解中華文化那就大錯特錯。因為人類社會的發展階段不同,只有用那種古老的觀念來管理行使職權,象現在,有了雄厚的中華文化,應當是用法律法規來管理和行使職權是合情合理的。這也是限制約束那些不正當的違法之人的行為和犯罪行為,這絕對是正確的。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陳杰詩詞2019-01-06 20:24:39

文化這東西,即有精華,亦有糟粕,就像辯證看問題一樣,既有好的一面,也一定有不好的一面。特別是西方文化融入後,一些塵俗東西又湧現了出來,這是一個社會的必然。我們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

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論證:

首先文化是促使人類文明進步排頭旗,對於一些不文明文化,不管是誰說的,都要進行評判,例如孔孟之道,約束女子就是一種封建枷鎖,什麼女子無才便是德,三從四德等等這樣約束女人文化,就要去除。

再次對待傳統文化,優秀的要繼承發揚光大,媚俗的要要加以限制,例如東北二人轉,本是一種傳統優秀文化,可是有的已經被演繹的不堪入目,低階下流。

第三、任何朝代都有禁書,既然是禁書,就有被禁的道理,可是現在有些禁書也予以翻版,象《金瓶梅》這樣書籍,如果欣賞其寫法還能接受,但是如果注重其故事情節,注重下三濫男女之情,就是文化糟粕。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舞蹈體音美2020-10-15 19:39:16

中華文化產生的背景有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所以有一定的封建糟粕。反映糟粕的多少,是在此文化影響下的以人為本的內容是否在世界前列。

如反映以人為本的是壽命排名、教育排名、精神衛生排名、人均收入排名、購買力指數排名、健康指數排名、幸福指數排名、諾貝爾科學獎排名等。

當搜尋以上排名在世界各國前50名時,說明是優秀文化的薰陶所致,否則說明文化糟粕很多。

只有用邏輯思維辨證糟粕的多少,才能創造一個誠信、求實的文明環境。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滄浪有話說2019-09-29 09:55:01

我是滄浪,出身金融,是非精研國學的文化領域的小學生!

愚以為,因為時代的變革,所有的事物的先進與落後、文化的精華與糟粕都是在發生著變化。

咱就單說說儒家文化。儒家的先驅孔夫子,他的學說也並不受當初的權貴階層待見,要不怎麼會有累累去喪家之犬的感慨和厄於蔡而作春秋之說!這狀況直到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才徹底改變。漢高祖本身也不待見儒生,甚至拿儒生帽子當溺器,但為了霸業重用酈食其;坐了龍椅來又用叔孫通設計朝堂禮儀。這個故事說明啥?對統治者而言,於我有益就是好!孔子為啥不受待見,因為他的學說觸動了當時當權者的利益!

孔子的學說不斷被人解讀,有的是修繕,如孟子;有的是修篡,如朱程。

每個學說的誕生都有其歷史背景。但後世是否真正弄明白或者是故意裝糊塗地只取對自己有用的?比如後來的八股取士,這鍋儒家背?舉個簡單的小例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同的斷句就有不同的釋意!所以,這精華與糟粕,都在後人理解罷了!

返回頭再說,孔子講的秩序和等級的主張,您說對還是不對?俗話說:家有千口,主事一人。不管是在家庭、團隊、國家,如果沒有秩序,都按著自己性子來,那不就亂套了?那還得了啊!

對傳統文化的斷章取義或者肆意閹割是對文化的褻瀆!也是後人所認為的產生糟粕的緣由!

最後回到主題。馬克思在評費爾巴哈時說:不應把小孩同髒水一起倒掉!對傳統文化,應該實行歷史唯物主義,不能全面否定,也不能抱守殘缺,更不能斷章取義,應採取“揚棄”的辯證法觀點去對待!在新的能夠被廣為接受的學說誕生前,全盤否定傳統,就會造成社會道德的崩潰!

小學生滄浪,讓諸位見笑了!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澡雪堂主談修心2019-04-22 09:19:01

所謂的”糟粕“,是指那些時代特色過濃,不能與時俱進的形式,我們的傳統文化需要分清文與質的區別。

孔子兩千多年前就說過”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的話,我們不聽,那沒有辦法。

更有甚者,自己不知變通,不知變通的原則,刻舟求劍、膠柱鼓瑟,出了問題卻歸疚於古人,這對解決問題更是沒有任何裨益。

這就如同穿衣服,古人只告訴我們,人要知廉恥,懂冷暖,善護體膚,須著衣裳,這個就是質,是不變的。

至於穿什麼樣式的衣裳,則漢有漢服,唐有唐裝,宋、元、明、清,各有不同,各以所需,適宜而已,這個就是文,此謂可變。

但不管怎樣變,人總要穿衣服,現在連有些禽獸都穿上衣服了,又何況人呢?所以只有知變與不變,才能分清精華與糟粕,也才有資格繼承並弘揚我們的文化。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回春堂八卦神算2019-01-07 08:19:44

任何事物都是兩面性的!中華的文化沒有存在任何的糟粕!文化的糟粕是那一群文痞畜牲不如的人為造出來的!我們更應該怎樣去看待!這一群畜牲不如的文痞!把西毒捧為仙丹……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無中生有hz2019-05-27 19:17:42

文化是一個綜合名詞,包括好的方面,也包括不好的方面。由於不同歷史階段人們的認識會非常不同,每一種文化現象的產生有著種種複雜原因,流行過程中也會有許多變化甚至變體,因此到底中國哪些文化現象從出現到流變中都是確定無疑的糟粕,恐怕至目前尚沒有標準答案。同時,中國文化的糟粕應該是中國所獨有的,是中國文化中普遍存在過的,且在世界上被廣泛認知的。以此而論,想到了下面一些: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

裹腳,對女性的一種變態性摧殘。為了一種病態的審美,把自然的腳裹成“三寸金鍊”,不許它們長大,不許四個腳趾頭自然生長。裹腳應該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最為廣泛,時間最長,最無可爭辯的文化糟粕。然而近一個世紀,直到目前仍然流行的高跟鞋實際上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傷害的少許弱一些而已。同時具有類似摧殘功能的應該是芭蕾舞,訓練成用腳尖站立、走動,從而可以做出某種獨特動作,創造出某種獨特的“美”。芭蕾舞的美與裹腳女孩的美有一定內在的相似,芭蕾舞演員的腳可以作為鐵證。穿上十分甚至更高後跟的鞋,對女人的摧殘與裹腳僅僅是程度的不同,只是由於這種變態審美仍在,目前還沒有被戳穿而已。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

另一個必須提到的糟粕是男尊女卑,中國歷史上長期存在的一個文化糟粕。在近一個世紀中男尊女卑問題得到了根本性解決。需要說明的是,這不是中國的特有問題,而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問題。而在現當代,中國應該是世界上最為男女平等的國家,同工同酬,女性結婚後用自己的姓就是最為重要的兩個指標,而在歐美的許多發達國家,至目前這兩點都還沒有做到或完全做到。

另外中國傳統文化有兩個弱點,談不上是糟粕。其一,用現代眼光審視,中國傳統文化多聚焦於人類社會,弱於對自然界的認知和研究,因此雖然中國在歷史上雄踞世界東方二十個世紀,但在近幾個世紀明顯落後於歐洲。另一個弱項則是中國歷史上對創新重視不夠,或者說創新在中國文化裡一直沒能佔有重要地位。因此,當西方認真地拿起了創新這個法寶,短短兩三個世紀就把富強了兩千年的東方大國遠遠地甩在了後面。

討論文化糟粕問題,必須清楚地知道時間性這個概念。許多東西或事情都具有時間性,昨天的時髦可以成為今天的笑話,今天的“美輪美奐”可能會成為明天的俗不可耐,今天的“理所當然”,可能會成為明天的“落後反動”。最為重要的例子應該是帝制。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

帝制是世界歷史上非常重大且普遍的一個政治文化現象,即一個國家的首腦被稱為帝或王,而且這個位子可以傳給其後代,即所謂家天下。亞洲的日本、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不丹、巴林、約旦、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等,歐洲的英國、挪威、瑞典、丹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列支敦斯登,最少在形式上都還是帝制。目前最大的帝國當然是大英帝國,至今還有16個成員國。主要集中在北美洲和大洋洲,其中北美洲有包括加拿大在內的10個國家,澳洲有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可以自豪的是,中國已經在一個世紀之前就送走了帝制。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文化糟粕在中國只是一個世紀以來的新問題,也就是說只是在過去一個世紀中中國人才提出這個問題,討論這個問題。在此之前,中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先進發達的國家之一,幾乎沒有公開討論過中國文化的糟粕這類問題。隨著國家的衰落,人民的貧弱,此問題才經常出現,而且被一些無知人士莫名地硬安上許多糟粕,如“封建制度”,“孔孟之道”等,相信隨著中國的進一步富強,類似問題則會再次由其他國家去重點關注。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月淡風青2019-04-30 18:42:31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

中華文化,是個很大的概念。孔子之前的禮,堯舜禹的禪讓,夏啟的家天下,伏羲文王的八卦,周公的禮制。諸子百家的論述。三家九流的濫觴發展。東漢流入中國的佛教,也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唐朝的摩尼教、祆教、基督教(景教),和我國本土的道教,到宋朝儒家文化經二程和朱熹的發揮,成為理學,禁慾修心。再到南北朝時期匈奴、鮮卑、羯、氐、羌,宋時的契丹、女真,藏,蒙古,滿洲等各少數名族文化的交流。最終匯成中華民族文化。這些文化往往是精華糟粕並存。我們只能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區別對待。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

舉例說明一下。儒家文化經孔子總結歸納,董仲舒”大一統“發揚光大。在漢武帝的倡導下,漢朝實現繁榮昌盛。輕徭薄賦給人民以休養生息。理學發展成禮教,鉗制了人們的思想。五四運動“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結果孔夫子也奄奄一息了。現在“仁義禮智信”還有人在攻擊。為富不仁,大家都覺得不好;見義勇為誰也覺得是英雄;有禮貌的孩子、大人,大家都喜歡;智慧的化身,誰都覺得是好詞;守信用是大家都喜歡的,芝麻信用也是大家在努力積攢的。

道教無為在封建王朝建立之初都起到了與民休息的作用,同時也消磨了人的鬥志。鼓勵人避世出家的同時無意中發明了火藥。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

佛教在告訴人們修來世的同時促進了社會的穩定。亂世修廟也挽救了數以萬計的普通百姓的生命。佛教的壁畫無意中延續了我國古代的文化遺產。封建帝王的修書修史客觀上延續了中華文明。

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糟粕?

問題來了。既然中華文化這麼複雜,精華糟粕混在一起。我們怎麼辦?簡單,從良心出發,存一顆善心去做人做事,簡簡單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