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清朝官員們的帽子造型像是亭子,清朝皇帝的帽子造型像是天壇的樣子,這是為什麼?龍清雜七雜八2017-03-05 22:07:01

我說說我的,猜測。清朝時滿族人應該是有個類似天圓地方的信仰。反正就是頭頂天,腳踏實地吧。不然皇宮裡有正大光明什麼的掛殿上

感覺清朝官員們的帽子造型像是亭子,清朝皇帝的帽子造型像是天壇的樣子,這是為什麼?北派三叔2017-03-05 20:57:06

清代的冠帽,按照季節劃分,有 暖帽(mahala) 和 涼帽(boro) 兩大類;按照功用劃分,有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服冠幾大類;按照時代劃分,清代早期、中期、晚期,帶帽習慣和樣式都有些差別。首先說一下涼帽和暖帽這兩大形態。所有型別和功用的帽子,都有涼帽和暖帽兩種形態。顧名思義,涼帽就是天兒熱的時候戴的;暖帽就是天兒冷的時候戴的。一個大致的、

樣式的

對比(請忽略材質)——清 涼帽(缺帽頂,吉服冠或常服、行服冠):

感覺清朝官員們的帽子造型像是亭子,清朝皇帝的帽子造型像是天壇的樣子,這是為什麼?

清 乾隆皇帝紫貂冬常服冠:

感覺清朝官員們的帽子造型像是亭子,清朝皇帝的帽子造型像是天壇的樣子,這是為什麼?

一般來講,清代宮中在不同時節是要統一換衣服的,我隱約記得會下旨(找了半天沒找到來源,先把這個說法放在這)。在冠帽這方面,一般農曆三月末、四月初會從暖帽換為涼帽,大概八月末、九月初就從涼帽換為暖帽(當然八、九月的時候還不至於用皮草)。如乾隆二十一年穿戴檔,農曆三月二十九日:

從三家店回程,駕幸圓明園。

是日,換涼冠,戴天鵝絨竹襯冠,

穿醬色寧紬綿巡幸袍,倭緞領綿袖紅青緞面中毛羊皮巡幸褂,黃線巡幸軟帶,栓納紗珊瑚雲大荷包,左邊大荷包內裝黃寶石古錢盒,白布綿襪,薄綿套褲,青緞綠牙縫涼裡尖靴。進早膳畢,繋灰色褡褳袷都什希,裝繡黃緞火鐮袱,乘八人暖轎至太平莊,中夥,少坐。仍乘八人暖轎進暢春園大東門,至壽萱春永請皇太后安畢,乘四人暖轎出後鐵門,進出入賢良門,至勤政殿辦事畢。仍乘轎至九洲清晏,

更換得勒蘇草折紑纓冠

,藍寧紬長襟綿袍,倭緞領綿袖,青羽緞面中毛羊皮長褂,有栓扮黃線[石羅]子尋常鞓帶,青緞涼裡皂靴,少坐。乘船至同樂園、進晚膳後,至秀清村少坐,回至九洲清晏。至晚沐浴未換袍褂。

所謂「纓冠」,即是涼冠、涼帽。咸豐四年八月十九日:

上戴天鵝絨沙臺冠,穿藍氊裌袍,石青緞棉褂,戴菩提朝珠。束金帶頭線鈕帶,穿青緞涼裡皂靴。至大西天、闡福寺、極樂世界、萬佛樓,拈香畢,至玉蘭堂。朝珠下來, 辦事進早膳,見大人畢,還養心殿。

所謂「X臺冠」,指的即是暖帽——當然這時候還沒帶皮毛。根據天氣冷暖,每年具體涼帽暖帽轉換的時間是不一樣的。比如光緒十五年八月二十三日(世宗憲皇帝忌辰),光緒仍然「戴白羅面生絲纓冠」;(中間缺)八月二十九日戴「天鵝絨緞臺冠」。可見是在23-29日之間才換了帽子樣式。再如光緒十六年四月初二,光緒祭天於圜丘壇,「上戴清涼絨纓朝冠」——依然是涼冠——與乾隆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九日就換涼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