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釋雅山公園傳說?嗖克優品2022-08-25 11:50:06

康熙年間,因平定臺灣而受封為靖海侯的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將軍,在泉州府城選擇釋雅山營造了其私家四季花園中的秋園和冬園部分。釋雅山海拔高度只有13。85米而已,考慮到古時周邊房屋低矮,稱它為山,雖有些勉強,但到底也頗有居高臨下之意。

只是它的名字有些特別,難於望文生義,‘釋’字一般與佛有關,‘雅’字似乎又與詩歌有關,把它倆湊在一起,卻不知是何意,讓人很是好奇。查看了許多資料,卻還是無從知曉為何以前的泉州人會稱其為‘釋雅山’。(難道是閩南語‘施家山’的音譯?比較講義氣的閩南人,對施琅當年的叛鄭降清,大概頗為不爽,所以故意把‘施家’寫成了‘釋雅’)

施家當年造園時,皆起用本地工匠,藉以江南園林營造技法,堆山疊石,園區曲徑盤坡,拾級可達,鑿池理水,亭臺樓榭依丘臨水,並依季節時令精選花草樹木分割槽栽植,遂使花木扶疏,滿園生機。據說施琅將軍有時甚至還親歷親為,參與種花植樹,園裡至今還存活著他當年手植的廣玉蘭和大榕樹。因秋園和冬園位於府城之東,故又被統稱為東園。東園建成之後,施琅當然也沒少與親朋好友來此歡聚,賞秋冬美景、話夕陽安好。

時光如梭,歲月變遷,東園易姓,日趨荒蕪。清光緒十年(1884年)被改建為崇正書院,因書院納入知府掌管,故為泉州古城內保留到清末的三大書院之一,1905年奉詔令停辦。1935年,晉江私立的民生初級農校(原平民中學)遷此,1945年,改為民生中學,建國後遷出並改為泉州三中。而後此處改為泉州農校(晉江地區農校),曾經的園景也同時被夷為平地、改造為農業教學實踐場地。90年代中期,農校搬離,直至2004年,泉州的有識之士才確定將該處復建為釋雅山公園。於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曾經不容平民涉足的王侯私家花園就成為了普通民眾隨時可以入內散步和觀賞的休閒之所。

復建後的公園建有松關閣、琴臺清音、東大門、西大門等紀念性建築,可惜的是原本位於東園且頗有名氣的崇正書院卻並沒有在原址復建,而是改建在與東園約有2公里之遠的芳草園(春園)裡。不過,幸運的是有關方面目前正在利用釋雅山公園管理用房及松關閣一層進行裝修、裝飾復建另一所古書院——‘松石山館’(東園後來又被改稱為松石山園)

公園的西側有一片破敗不堪的民居,走近時才發覺它竟然是‘施琅故宅’。這座故宅雖是不可多得的文物,但裡面尚有施家後人居住,又因後人對施琅的評價毀多譽少(從統一國家領土的角度來看,叛鄭降清的施琅仍算得上是厥功至偉),導致有關部門仍是不能動用資金對其收購、並進行徹底的修復。

故宅很破舊,它原本應是公園的亮點之一,現在卻反而成為了一個汙點。修也不是,不修也不是,弄得有關人員很是尷尬。

歷史有時就是這麼沉重:成敗已明,卻仍然是非難辨。抽身返回園中,‘踏徑尋幽’,頓覺一陣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