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田是怎樣造出來的?使用者46320968951262020-11-14 13:06:45

梯田是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線建造的階梯式農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產作用十分顯著。梯田的通風透光條件較好,有利於作物生長和營養物質的積累。按田面坡度不同而有水平梯田、坡式梯田、複式梯田等。梯田的寬度根據地面坡度大小、土層厚薄、耕作方式、勞力多少和經濟條件而定,和灌排系統、交通道路統一規劃。修築梯田時宜保留表土,梯田修成後,配合深翻、增施有機肥料、種植適當的先鋒作物等農業耕作措施,以加速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

水平階整地後坡面外高內低的梯田稱反坡梯田。反坡面坡度視荒山坡度大小而異,一般為300-500,坡陡面窄者反坡度較大,反之較小。田面寬1。5米-3米。長度視地形被碎程度而定。埂外坡及內側坡均為600。反坡梯田能改善立地條件,蓄水保土,適用於乾旱及水土沖刷較重而坡行平整的山坡地及黃土高原,但修築較費工。

坡式梯田指山丘坡面地埂呈階梯狀而地塊內呈斜坡的一類旱耕地。它由坡耕地逐步改造而來。為了減少坡耕地水土流失量,則在適應位置壘石築埂,形成地塊雛形,並逐步使地埂加高,地塊內坡度逐步減小,從而增加地表徑流的下滲量,減少地面沖刷。許多地方在邊埂上栽桑植果,栽種黃花草等,既鞏固了地埂,增加收益,又提高了水土保持效果。在條件許可時,坡式梯田應改造成水平梯田。

複式梯田指因山就勢、因地制宜在山丘坡面上開闢的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坡梯田等多種形式的梯田組合。它的修建宜經過統籌規劃,在必要條件下還可配合水平溝等水土保持工程,以提高坡面耕地的保水抗蝕能力。修建複式梯田可更合理地利用土地,節省工程投資和提高水土保持效益。

世界上許多地區都有梯田,沿著陡峭的山坡層層向上分佈,就像是為巨人登天而建造的臺階。梯田是為種植莊稼而切入山坡的平地。它是人類改造地表形態最令人驚歎的方式之一。

梯田最早出現在史前時期。起初人們清除森林或小山項,以便種植一些糧食作物,或者作為防禦工事。大致在同一時期,這類梯田開始出現在世界各地。

梯田要注意防止侵蝕,即雨水沿山坡沖走土壤。大多數梯田邊緣都圍有石牆,以防止土壤的流失。在沒有石頭的地方,梯田的邊牆採用了長滿草的土埂。在梯田“臺階”內的土壤能夠儲存雨水,確保植物得到足夠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