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版本的《道德經》無譯文?這段時間想看《道德經》求推薦?鉑眾飾品亮鉑金2017-10-22 11:50:48

道德經核心濃縮在1-3章

第一章提出觀點:現象與本質,主觀與客觀,人為與本性;第二章分析出規律:因循客觀,減少主觀(不居),反而效果更好,更持久(不去)。第三章,從民之所需,政之治理角度給出結論,給出建議。

從需要出發給出結論,何為需要?從本質,客觀,本性,源頭上給出需要。 既然前面的分析,涉及正反相對存在,虛無反而是本質,是源頭,那麼,解決問題也應當從反的角度,不的角度給出。《 道德經》本身就是符合道(客觀本質本性)的範本。

民之所需:

不爭(被尚之“賢”);不盜(被貴之“貨”);不心亂(被見之“欲”)。

政之治理:

不刻意人為主觀標榜賢能(不尚賢);不特別宣揚製造稀有資源(不貴難得之貨);不可以呈現名利外物慾求(不見xian可欲)。

《道德經》的前三章,透過提出觀點,分析規律,給出建議的思路,提出了現象本質,主觀客觀,人為本性的觀點;透過正反有無等分析出了辯證統一,相對存在,往復守中的規律;進而直接應用這種觀點與規律,從反的一面,從無的角度,從本質高度,得出了結論,給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案。即基於物質層面,精神層面,靈魂層面給出如下建議。政之治理要遵循:不尚,不貴,不見。民之所需要因循:不爭,不盜,心不亂。

後面的章節都是基於上面的觀點,規律,結論建議,進行的不同角度的,對“道”展開闡述。

“道”可以理解成,物理哲學(認識世界,天道),倫理哲學(認識人性,人生哲學),論理哲學(方式方法)的基礎就是:客觀,本質,本性,自然(原本的樣子),窮究根本。

能夠表達出來的都是外在的,表面的,現象的,而不能表達出來的更多是虛無的,本質的,本性的。所以,以後章節的意思,文字字面的意思只是一個側面,文字的背後,想象的空間,或許就悟性了。

《道德經》言無為不爭,卻引發千載紛爭,妙不可言。

哪個版本的《道德經》無譯文?這段時間想看《道德經》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