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成都為什麼常常成為王朝滅亡時候帝王的退居之地?陶屋房軒2017-12-20 10:46:04

中國古代軍事地理格局乃是一種棋盤型格局。 從軍事地理上說成都乃是最佳地理位置,據四角山川險固之地,大多能成就一方霸業!

歷史上的成都為什麼常常成為王朝滅亡時候帝王的退居之地?

四川居長江流域的上游,是典型的盆地地形。在盆地外圍的每個方向,都是崇山峻嶺,其防護之厚非其它地域可比。長江三峽是其與東方之間的往來孔道,嘉陵江及其支流河谷低地是其與北方之間的往來孔道。兩個方向的往來孔道俱極險要。大抵東面為水路,行江道;北面為陸路,行棧道。這兩個方向又分別歸重於兩大重心:重慶和成都。由重慶東出,經三峽穿越巫山,可入湖北,大抵以奉節(古夔州)為其門戶,矍塘關(亦稱江關、捍關)即在此處;從成都北出,由金牛道、米倉道可入漢中,另由陰平道可通隴上,大抵以劍閣為其門戶,劍門關即在此處。在重慶與成都之間,又有幾條江河水路相連通。

建立於四川的政權中,雖未完成過統一天下的大業,但是,沒有一個分裂動盪的歷史時期四川地區會不出現獨立的割據政權。在四川建立的政權有戰國時的巴和蜀、東漢初的成家政權(公孫述)、三國時的蜀漢政權(劉備)、西晉末的成漢政權(李雄)、東晉時的蜀(焦縱)、五代時的前蜀政權(王建)、後蜀政權(孟知祥)、北宋時的蜀(先後有李順和王均民建之蜀)、元末的夏(明玉珍)等等。

歷史上的成都為什麼常常成為王朝滅亡時候帝王的退居之地?

就防禦的角度而言,巴蜀比關中更加穩固。其南面是雲貴高原,西面是青藏高原,敵人根本不可能攻上。僅有的兩條通路,在北邊和東邊。

北邊我們說過了,掐住劍門關,守住米倉道,便可保巴蜀腹心成都的安全。而巴蜀的東面門戶,在重慶。重慶是全國有名的山城,因此從東面陸路進攻巴蜀,幾乎不可能,只能走長江水路。而巴蜀又位居長江上游,順流而下易,逆流而上難,加之有三峽阻隔,可謂萬無一失。

歷史上的成都為什麼常常成為王朝滅亡時候帝王的退居之地?

所以說,巴蜀之險,幾不可破。但這裡有個問題,就是崇山峻嶺太多,外面不容易進去,裡面也不容易出來。因此巴蜀最容易出現區域性割據的勢力。然而,一旦巴蜀脫出局域,則變得極其重要。與東面的荊楚相連,則佔盡長江天險,足以與北方抗衡;與北面的關中、漢中相連,則可順流而下,直取荊楚、中原。加之成都平原也是一個巨大糧倉,使得巴蜀雖不是兵家必爭(因為很難打下來),卻是得之可安天下的重地。

歷史上的成都為什麼常常成為王朝滅亡時候帝王的退居之地?王祖蔭12017-12-18 23:07:12

我覺得堂主提問不太準確。帝王退居成都不就只有唐明皇嗎?他還有其他路走嗎?劉備在此地屬於割據。理由諸葛亮已經講了。以後不斷有小王朝以成都為中心,當然是因為此地物產豐富,又有群山屏障,利於防守。不過地盤都不大,時間都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