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是什麼時候被髮明的?發展歷史有哪些?大國布衣2019-07-14 16:55:12

中國歷史上的“錢”萌芽於夏朝,起源在殷商,發展與東周,統一在秦朝,錢在中國經歷了四千多年的歷史,並創下了七十多個世界之最。

錢是什麼時候被髮明的?發展歷史有哪些?

中國的錢幣系統非常完整,花樣繁多、脈絡清晰、內涵豐富,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比擬的。

當時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紙幣是在宋朝,那時的“交子”已經廣泛運用在民間,使用起來非常的方便,因為用銅質貨幣帶在身上很沉重,而紙幣的運用讓百姓更加的方便。

錢是什麼時候被髮明的?發展歷史有哪些?

(宋朝交子)

春秋戰國時期,為適應商品經濟的發展,各諸侯國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古錢,而形狀大多是模仿當時的生產和生活工具造型。

如楚國的古錢,是從貝幣發展成文字貝,這種錢幣被稱為鬼臉錢、蟻鼻錢。中原地區的古錢造型又有所不同,如沿海北部地區是根據漁獵工具-刀削,而演變出來刀幣造型。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鞏固其統治和發展經濟,便同意了貨幣政策,他向全國推行外圓內方的半兩錢。

錢是什麼時候被髮明的?發展歷史有哪些?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貨幣改革,這種銅幣解決了各國之間複雜難辨的貨幣問題,其制定了適應需要的重量和形式。這種錢是中國錢幣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標誌著外圓內方的形式從此固定下來,並一直延用到清末。而外圓內方的造型也符合中國自古以來天圓地方的哲理。

漢代時期商業經濟逐漸提高,錢幣制度也開始了改革。公元前118年開始鑄造五銖錢,並一直延用到隋朝。

宋朝時,錢幣的原料為銅鐵並用,宋朝商業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此時的錢幣流動更厲害,因此朝廷鑄錢數量相當驚人,在宋朝十幾位皇帝中就有四五十種年號錢。

錢是什麼時候被髮明的?發展歷史有哪些?

南宋淳熙七年鑄行的淳熙通寶,錢幣背上刻有“柒”字樣為紀年,這就是所謂的紀年錢,而這種錢幣幾年制度一種流行到宋末,這個方法比歐洲的紀年錢早於三百多年。

由於元朝和明朝早期推行的主要是紙幣,所以銅錢鑄造比較少,所以在元、明早期時間對銅錢的造型、制度等並沒有什麼開創性的改革。

到明中葉以後,白銀成了通用貨幣,因購買力的增加,銅錢不在適用於大額商品,所以對於價格較高商品通常都是用白銀購買,而銅錢只用於小額支付,但朝廷依然沒有停止對銅幣的發行。

錢是什麼時候被髮明的?發展歷史有哪些?

清朝年間,張之洞見到西方的鑄幣技術後,向英國購買了鑄幣機器,在廣州建立了鑄幣廠,中國第一次開始用機器鑄幣。至此機制幣正式進入我國貨幣領域,節省了大量的人物成本。

錢是什麼時候被髮明的?發展歷史有哪些?

錢幣作為一個國家歷史發展的縮影,可以見證古代社會的經濟發展情況,而中國的錢幣可以更全面的闡述具有東方特色的錢幣文化發展歷史。就因為它本身存在的歷史價值,所以越來越多人喜歡收藏這些古錢幣。

錢是什麼時候被髮明的?發展歷史有哪些?文物考古聊歷史2019-07-23 10:31:07

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漢字中與財產買賣有關的字大多以“貝”字為偏旁,如財、買、賣、貨、賜、賞、貿等,這不併不是一種偶然,而是因為

最早的錢幣即為“貝”。除了“貝”,還有其它的“黃白之物”。

錢是什麼時候被髮明的?發展歷史有哪些?

《史記·平準書》中:“虞夏之幣,金為三品,或黃或白或赤,或錢或布或刀或龜貝。”

但是,其中以“貝”為最重要。在卜辭及商代青銅器銘文中不但有關於“取貝”“易(賜)貝”的記載,《中鼎銘》中更明確指出賜貝是為了製作彝器,如“侯易中貝三朋,用乍(作)祖癸寶鼎”。

“朋”是“貝”的單位,但關於“一朋等於幾貝”我們就不甚明瞭。許慎的《說文解字》中一朋等於兩枚貝,鄭玄認為是五枚貝,但王國維則認為一朋有10枚貝。

這主要是根據甲骨文金文中“朋”的寫法,字形上很像是兩串海貝。

錢是什麼時候被髮明的?發展歷史有哪些?

我更傾向許慎的說法,即1朋=2貝。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嗎?海貝也好銅貝也好,

貝幣的本身就有一排排鋸齒,

這樣看來“朋”字就是兩個貝幣並列的感覺了。

用作錢幣的海貝主要來自南海及印度洋,在它還沒有作為錢幣使用時多作為裝飾品佩戴。後來因為商品買賣的需要,海貝這一小巧而方便攜帶,並且精美不易得的屬性使它成為了我國最早的錢幣,商朝時期貝幣走向鼎盛期,如商後期的婦好墓就發現了近7000枚海貝,四川三星堆遺址的一個祭祀坑裡也發現了近4300枚貝幣,數量之龐大既反映了墓主人的財富,同時也肯定了貝幣作為錢幣的歷史地位與價值。而當商品交換中天然海貝不能滿足需求時,便出現了以獸骨、軟石、蚌殼、陶土、玉髓等材料仿製的貝幣。

再後來又出現了銅貝,銅貝的單位為“寽”。一個奴隸的價格大概在20 寽。

錢是什麼時候被髮明的?發展歷史有哪些?

1963年在山西侯馬上馬村一座春秋墓中,出土海貝8枚,另有骨貝100枚、銅貝1600枚及包金銅貝32枚。1971年在山西省保德縣林遮峪村商代晚期墓葬中與車馬器同時又出土銅貝109枚。

但是到了秦始皇統一後,由李斯負責制定統一了全國的幣制,

銅貝的單位為“寽”。一個奴隸的價格大概在20 寽。

並下令廢除貝幣的使用,至此貝幣退出了歷史的大舞臺。

錢是什麼時候被髮明的?發展歷史有哪些?

最早的紙幣出現在北宋,叫“交子”。

全國範圍內開始使用半兩錢,

而在此之前也有類似紙幣的錢幣,

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幣的國家。北宋的交子是正式的紙幣。

錢是什麼時候被髮明的?發展歷史有哪些?

北宋時期的四川,稍微大額的交易就需要肩挑車載著錢幣去交易。

如漢武帝時期的“白鹿皮幣”,唐憲宗的“飛錢”,都有紙幣的性質。

對於商人來說買賣極其麻煩,要載著一車錢到處跑。因此就有了一個新的職業,他們是專門為商人保管現錢的,交子便是當時的取款憑證。慢慢的,交子也從私人商鋪印發到官府印發了。

所以,最早的貨幣是海貝,夏代已經出現。最早的紙幣是出現在北宋的四川。

我是阿斗,專注於文物裡的中國史,歡迎關注!

錢是什麼時候被髮明的?發展歷史有哪些?一壺桌布2019-07-13 21:47:37

是殷商晚期,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無文銅貝”,為最原始的金屬貨幣。

原始社會後期至夏、商、周時代主要貨幣形態是實物貨幣,流通較廣的是天然貝,後期出現少量金屬稱量貨幣、鑄幣,屬貨幣萌芽與形成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發展,使在流通中要分割和鑑定成色的金屬稱量貨幣逐步不適應,而被金屬鑄幣所取代。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下令全國的銅幣以秦國的銅錢為標準。

由於攜帶大量的銅幣極其不便,在經濟高度發達的北宋時期,出現了交子的紙幣。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之一

錢是什麼時候被髮明的?發展歷史有哪些?歷史的小蟲2019-07-13 22:01:16

中國最早的貨幣是“貝”,隨著歷史的發展,這種自然貨幣慢慢退出了歷史舞臺!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均有自己的貨幣體系,布幣,刀幣,蟻鼻錢,環錢等在各國均有使用。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全國幣制,推行半兩,外圓內方。這種方孔圓錢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法定的貨幣。

前204年,西漢建立後,半兩開始減重,由於採用分封制,諸侯大國也有鑄幣權,特別是吳國,財力一度超過中央政權。公元前118年漢武帝廢除郡國制幣權,歸中央統一鑄幣。五銖錢登上歷史舞臺!這種錢輕重合宜,使用方便,影響深遠。王莽新朝,濫發貨幣,推行“大泉五十”大錢,但民間仍用五銖錢交易。

經過東漢末年戰亂,銅變得極為珍貴,為了省銅,魏晉時期五銖錢越做越小,甚至有“鵝眼”、“雞目”之稱。

隋代仍然採用“五銖錢”。唐高祖鑄行“開元通寶”,開創以“文”為單位的年號,每枚一文錢,積十文錢重一兩,即十錢一兩。

隋以後,基本大同小異,不過白銀逐步登上舞臺!

我國古代貨幣形式多種多樣,在歷史上經濟發展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當然也有不符合當時實際,逐漸淘汰出歷史舞臺的!

錢是什麼時候被髮明的?發展歷史有哪些?

錢是什麼時候被髮明的?發展歷史有哪些?

錢是什麼時候被髮明的?發展歷史有哪些?

錢是什麼時候被髮明的?發展歷史有哪些?

錢是什麼時候被髮明的?發展歷史有哪些?南風知意夢西洲2019-07-13 21:56:22

實體貨幣最早出現在原始社會末期

貨幣是商品交換的產物。在原始社會末期最早出現的貨幣是實物貨幣。一般來說遊牧民族以牲畜、獸皮類來實現貨幣職能,而農業民族以五穀、布帛、農具、陶器、海貝,珠玉等充當最早實物貨幣。據考古發掘,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豬頭和下顎骨,表明豬和陶器在原始社會後期曾起過貨幣財富的職能。但眾所周知,流通較廣的古代實物貨幣為“貝”。因為充當實物貨幣,牛、羊、豬等牲畜不能分割,五穀會腐爛,珠玉太少,刀鏟笨重,故最後集中到海貝這一實物貨幣。海貝可作頸飾,有使用價值,便於攜帶與計數,因此在長期商品交換中被選為主要貨幣。在考古發掘中,夏代、商代遺址出土過大量天然貝,貝作為實物貨幣一直沿用到春秋時期。

錢是什麼時候被髮明的?發展歷史有哪些?

中國貨幣的發展

一、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演變

在中國的漢字中,凡與價值有關的字,大都和“貝”有關。由此可見,貝是我國最早的貨幣。

隨著商品交換的迅速發展,貨幣需求量越來越大,海貝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人們開始用銅仿製海貝。銅貝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一次重大演變。

隨著人工鑄幣的大量使用,海貝這種自然貨幣便慢慢退出了中國的貨幣舞臺。

二、由雜亂形狀向規範形狀的演變

從商朝銅貝出現後到戰國時期,我國的貨幣逐漸形成了以諸侯稱雄割據為特色的四大體系,即:鏟幣、刀幣、環錢、楚幣(爰金、蟻鼻錢)。

秦統一中國後,秦始皇於公元前210年頒佈了中國最早的貨幣法“以秦幣同天下之幣”,規定在全國範圍內通行秦國圓形方孔的半兩錢。

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在全國的通行,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雜亂形狀向規範形狀的一次重大演變。秦半兩錢確定下來的這種圓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續到民國初期。

三、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演變

據《漢書·食貨志》記載,劉邦建漢後,允民私鑄錢幣,豪紳富商和地方勢力乘機大鑄惡錢而牟利。文帝時“鄧通大夫也,以鑄錢財過王者。”

元鼎四年(前115年),漢武帝收回了郡國鑄幣權,由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從此確定了由中央政府對錢幣鑄造、發行的統一管理,這是中國古代貨幣史上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一次重大演變。

此後,歷代鑄幣皆由中央直接經管。鑄幣權收歸中央,對穩定各朝的政局和經濟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

秦漢以來所鑄的錢幣,通常在錢文中都明確標明錢的重量,如“半兩”、“五銖”、“四銖”等等(二十四銖為一兩)。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淵決心改革幣制,廢輕重不一的歷代古錢,取“開闢新紀元”之意,統一鑄造“開元通寶”錢。開元通寶一反秦漢舊制,錢文不書重量,是我國古代貨幣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

開元通寶錢是我國最早的通寶錢。此後我國銅錢不再用錢文標重量,都以通寶、元寶相稱,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後的“民國通寶”。

五、由金屬貨幣向紙幣交子的演變

北宋時,由於鑄錢的銅料緊缺,政府為彌補銅錢的不足,在一些地區大量地鑄造鐵錢。據《宋史》記載,當時四川所鑄鐵錢一貫就重達二十五斤八兩。在四川買一匹羅(絲織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鐵錢。鐵錢如此笨重不便,紙幣交子就在四川地區應運而生。交子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金屬貨幣向紙幣的一次重要演變。

交子不但是我國最早的紙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錢是什麼時候被髮明的?發展歷史有哪些?

六、由手工鑄幣向機制紙幣的演變

清朝後期,隨著國外先進科學技術的逐漸傳入,光緒年間已開始在國外購買造幣機器,用於製造銀元、銅元。後來,廣東開始用機器製造無孔當十銅元。因製造者獲利豐厚,各省紛紛仿效。

清末機制貨幣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手工鑄幣向機制貨幣的重大演變。

從此,不但鑄造貨幣的工藝發生了重大變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圓形方孔錢壽終正寢。

錢是什麼時候被髮明的?發展歷史有哪些?方吐為快2019-07-17 13:49:03

古時候,人們之間的交易是物與物的交換;後來,出現了用貝殼做中介,實現交換,因此,許多與錢有關的字往往帶有貝字旁,如貸款、租賃等。春秋戰國時,出現了金屬貨幣,如齊國刀形幣,趙國鏟形幣,秦國圓形方孔錢等,秦始皇統一後,圓形方孔錢在全國通用,以後持續使用直到兩千年後的清朝末年。到宋代,四川地區出現了“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紙幣的出現,大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今天,人們仍然在使用紙幣並少量的金屬貨幣;現在科技發展,出現了可以不用錢幣這種中介物,直接用支付寶、微信等支付。

也許,有一天錢幣會消失,但目前看,還不可能。

錢是什麼時候被髮明的?發展歷史有哪些?精彩影片片段餘小波2019-07-14 22:10:58

在原始社會里,在貨幣還沒有被髮明出來之前,人與人之間的交易往往都是以物易物,然而以物易物本身非常的麻煩,在市場上想要換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其中的手續和麻煩可想而知,所以在之後才有了貨幣。

已知世界上最早的貨幣來源於大約公元前600年前的呂底亞王國(相當於今天的小亞細亞半島土耳其),是以金銀鑄造而成的貨幣。然而其實在我們中國更早的時期,就已經有貨幣的誕生了,只不過這種貨幣不是用金銀幣鑄造的,而是採用了大自然當中的貝殼。

中國最早的貨幣叫做海貝,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貝殼,現在很多跟經商或者是錢有關的詞語前面都帶有一個貝字,那是因為在早期貝殼就是屬於財富的象徵。海貝存在於史前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遺址當中,還有在下代紀念範圍內的二里頭文化遺址裡也有海貝的出現,原先海貝是作為一種奢侈的交換品,演化到最後成為了通用的貨幣。

但是由於海貝是屬於自然生長的生物,無法嚴格規定它的真正體積與價值,所以到了商朝晚期和西周時期,出現了海貝的仿品,用青銅雕刻的海貝被稱之為銅貝,這是中國最早的金屬鑄幣。

而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貝幣因為失去了中央天子的信譽,再加上各個諸侯國之間的你攻我打和文化差異,從而退出歷史舞臺。在這一期間出現了不同款式的貨幣,像是楚國的蟻鼻錢、齊燕的刀幣、三晉兩週的環錢、黃河流域的布幣、秦國的圓形方孔。

秦始皇帝統一中國之後,實行統一貨幣政策,中國開始使用圓形方孔錢,並且沿用到了西漢時期,但是在西漢時期這種錢幣樣式叫做五珠錢。

新朝王莽時期,因為改革幣制,誕生出了圓形方孔和刀幣結合而成的“金錯刀”,這種金錯刀外形看起來非常像是今天的鑰匙。

到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貨幣的價值變得越來越小,這一時期的物品要遠遠比貨幣更加重要。

在東漢隋唐時期,一直都長期使用之前的五珠錢。

而到了宋朝時期,由於金屬幣的本身重量太大,不便於攜帶,這一時期就出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紙幣,這種紙幣被稱為“交子”。然而這一時期金屬幣仍然是社會的主流,在北宋時期使用的是銅幣,然而到了南宋的時候使用的是鐵幣。在這一時期,白銀開始大量流通。

到了明清時期,白銀成了當時法定的流通貨幣,大額的交易大多數都會用到銀元寶,

錢是什麼時候被髮明的?發展歷史有哪些?味哎兒2019-07-15 08:33:05

中國人曾在印度洋呆過,就是由最早的貝幣證明的,即印度洋才有的貝殼。

而當時一個人持之物,長久後,人們見物知人,從而陌生人拿此物,送信是可相信,其信是真實的,而可代替某人的物件,就是信物。

當信物持有人,憑此物呼叫人力物力時,信物就成寶物。

當海貝成討喜歡之物,被珍藏時,同寶物就構寶貝。

寶貝概念形成後,可用於證明持有人身份外,還可調集認同者的人力物力,歸持有人使用。

現實里人造持有物,永不離所屬人身的,僅緊急資訊須返家通報,本人又脫離不了現場時,才託人拿自持物去家裡通訊的。

因此僅有貝可用於向他人交換物資了,不用再以物易物的獲得自沒有又需要之物,而用非實用物的貝,換自所需物,其貨幣替代品形成。

而真正的貨幣是信譽,即見有信譽的人,可借給其自擁有的物。

所以借。貸。贈是真正的貨幣,貝因討喜人們可換他人之物,從而可替代信譽的標示的貨幣的。也就是貝替代信譽而成為偽貨幣。

貝的被人群共認討喜物後,潤澤的光澤被崇尚,當遇到玉石後,玉石潤澤性得到普世接受,從此寶多了一項玉。

玉被共識成寶後,琢成不同寓意的器型,就成憑玉,即不同器形的玉製品代表不同職司崗位,從而無論是誰持有相關憑玉,就具相關職位。再後世對潤澤的崇尚,使中國人造出的與地球同壽的瓷,此是後話,在此不敘。

自此,一個人長久隨身持有物,貝,玉,構成三件憑證物。但持物代表擁有人本身,玉的不同造型代表職能,貝可在不捨用物及玉調物時,可用貝換物。

當金銀收集多時,又可替貝專用於換物了。

當銅可挖礦冶煉及鑄造後,也被古中國人述成了金。

且,汞,鉛,錫,銀被認為是金母,所以鍊汞鉛錫銀銅可成金,成為追求方向,並形成煉丹術。

真金沒煉出,溜金形成可靠的技術。

當大禹憑鼎居中州後,又用銅鑄布為貝為幣了。

長期用銅幣為貝後,因比真金賤,而稱鑄幣為錢了,即金賤的賤金意思。

錢被長期使用時,有人仍不完全接受,因而粟米及錦絲。茶。鹽。顏料。稀奇物件等可為貨幣的。米與絲為貨幣通常是在不同民族。種族。人種間的貿易上應用的。

到宋朝海外貨易巨增,大量銀子流入中國,因歐洲人阿拉伯人用黃金為幣,少用銀,中國出現銀號的錢莊。

長期信嚳的銀號,為防綠林強盜,印銀量的紙契,憑紙契可在各分店支兌銀數,其命名為交子。即存銀為母,兌現現銀是其母的子,也就是存母銀,到其它分店可交給銀母之子,言其兌出的是子,是因存銀鬚給銀莊息利,利息比請保鏢押運銀子的費用低很多。

銀號是人類第一次出現的銀行,交子是人類第一次出現的紙幣。

但宋朝後,銀號改成錢莊,交子成為銀票。且不停滯不前了。

歐洲仿去後,在工業化時,成為銀行,銀行資金可參股工業企業,從而加強了工業化形式,而銀票改成紙製錢幣,直接用於交易了。且直至如今仍如此,只不過電子支付後,無紙化的交易出現了。

悟空問看後咱也在其上留上點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