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期的陶罐的底部為什麼是尖的?使用者26744628358776752021-05-23 00:39:53

物品原理 關於物體的重心及其應用,我國約在六千年前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有所認識。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盛水陶罐,其結構為紅陶質地,器形為小直口,細頸,長圓腹,尖底,肩部或腹部有對稱的雙系,用以穿繩。器表有多繩紋。燒結程度較好,質地堅實。汲水時由於重力作用,瓶口會自然向下,待水將滿時,瓶身自動倒轉,口部向上。這是仰韶文化半坡型別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仰韶文化廟底溝型別及馬家窯文化遺存中發現的尖底瓶略有不同。廟底溝型別的尖底瓶為雙唇,小口,器身瘦長,肩腹部無系。馬家窯文化的尖低瓶為侈口,直頸,折肩,腹有雙系以細泥橙黃陶製成,器表塗淺紅色陶衣,以黑彩繪旋紋,紋飾充滿動感,製作精細。西周時,這種提水壺經過改進,變成了宮廷的玩物――欹器。它也是一種利用重心來調節平衡的器物,空的時候傾斜,裝水不多不少時直立,水裝多了就翻倒。正可謂“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 具體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