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構圖、技法、意境角度分析《溪山行旅圖》《六君子圖》?使用者20007418394192672020-03-31 05:36:30

《溪山行旅圖》 北宋,范寬 構圖: ① 中峰鼎立,中軸巨碑式構圖,全景,之字 有中正平衡的效果,相當對襯、居中。

② 主山(遠景)佔畫面2/3,高遠,甲字 畫幅尺寸是2:1。遠景山形圓渾,佔滿了畫面的2/3,遠山就是這幅畫的主角。這種滿幅的效果,造成了永恆、穩定、包容的視覺感。③ 等比級數的比例造成視覺的跳躍 前、中、遠景的比例1:3:9。造成視覺的跳躍:產生節奏感,成就了中軸主山的巨大感。運用了“移唸到眼前”的概念,極力突出遠景主山主次對比鮮明,是高遠法的典型。技法: ① 寫實與寫意-形神俱足 這幅畫旨在傳達山的內在精神,但又很寫實,將陝北高原特殊的地形地貌也充分表現了出來。② 創“雨點皴” 表現山石的堅硬,使山的形體跟質感俱足。③ 用筆雄強老硬、強韌堅實 皴法、輪廓線都非常的堅實,宛若工匠的鑿刻。④ 輪廓線內側留白 意境: 山石輪廓線內的留白,像反光一樣,加強了石塊間的距離感;表現仙境中物體微微發光的感覺。巍峨的山峰,蔥蘢的林木,突兀的巨石,描繪出雄偉的自然景色;山路間行商的小小馱隊又顯出了人世間生活的脈搏,自然與人世的生命活動處於和諧之中。讓人感受到恢弘博大而又逼真動人的氣象。沉沉的絕壁。一線瀑布成了畫眼,承上啟下,使山峰充滿靈氣。浮動的山嵐橫過畫面,造成了前後的空間感。 左側的半壁山峰,令人感到山外有山,畫外有畫。豐茂的樹叢,潺潺的流水,兼程的商旅,似乎是那山川蓬勃生命的象徵。 《六君子圖》 元,倪瓚 構圖: 構圖平遠,景物極簡,多作疏林小坡,淺水遙山。“闊遠”式構圖,“一水兩岸”,上下分明,樹林顧盼,遠山逶迤,氣脈通達,體貌新穎。三段式構圖,大片湖水佔據主要畫幅,近處畫坡沱和疏林雜樹,遠山一抹置於畫幅的最上端,意境空闊蕭索,枯筆淡墨,抒寫出其失意和悲哀的感懷。技法: 以平遠的章法、淡逸疏朗的筆墨意趣突出表現了六株挺拔的樹木,列植江邊陂陀上的景象。這六株樹分別為松、柏、樟、槐、楠、榆,有其象徵意義。用幹筆披麻皴畫坡石遠山,用疏簡筆法描繪疏林,“一江兩岸”,清幽平淡,表現竹石時抒寫性靈,蒼勁簡率,筆意松秀。他的畫絕少賦色,甚至連印章也不用,亦不畫人,所謂“天真幽淡”,正是其心境和審美趣味的表露。每幅畫上都用工緻的楷書題寫詩詞,書法風格近乎晉人,蕭散清逸,與詩畫配合相得意彰。意境: 全圖氣象蕭疏, 近乎荒涼, 用筆簡潔疏放。土石層疊,連勾帶皴,樹木用筆簡潔疏放,墨色濃淡變化得宜。江上遠巒以幹筆皴擦,給人一種空靈之感。圖中六君子為松、柏、樟、楠、槐、榆,叢生於陂陀之上,枝幹挺拔,意象生動,“居然相對六君子,正直特立無偏頗”,以寓“遺世獨立”、品格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