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舞和六小舞的內容形式、社會功能分別是什麼?使用者12970424326041522019-09-29 00:33:24

六大舞又分為“文”、“武”兩類,前四舞屬文舞,《大武》等屬武舞。文舞持龠(似笛的管樂器)翟(鳥羽)而舞,故又稱龠翟舞:武舞持幹(盾牌)戚(斧鉞)而舞,又稱干鏚舞。兩類樂舞的劃分,與舞蹈的內容形式有一定聯絡,但據後世儒家考證,主要是受祭的帝王得天下的手段差異,所謂“以文德得天下的作文舞,以武功得天下的作武舞”,這一定例一直貫穿到以後歷朝歷代的封建帝制。萊垍頭條

周代雅樂除上述六大舞外,還有《羽舞》等“六小舞”,這些舞蹈和六大舞一樣,也是用作教育貴族子弟的教材,成為樂教的重要內容。萊垍頭條

原始舞蹈在氏族社會中不僅是娛樂工具,也是宗教工具、教育工具,承擔著社會生活中的多種功能,具有極強的功利性。作為娛樂工具,既能自娛,也能娛人;而作為教育工具,包含的內容更是多方面的,例如:氏族歷史、生產勞動、戰鬥技能、倫理道德、強身健體,甚至性的知識等等,都曾是舞蹈教育的內容。但它歸根結蒂是一項審美活動,它在履行多種職能的同時,都不能沒有審美的、使人(包括舞者自身)得到愉娛和美感享受的作用。而雅樂舞蹈單純強調樂與禮的結合,使之和表現社會倫理的政治觀念、典章儀制緊密聯絡在一起,從而成為一種重要的統治工具,被抬舉到了神聖不可侵犯的高度。這一方面反映出當時的社會上層已經從長期的實踐中,更深入地認識到了樂舞對人的思想感情、意識品行所發生的巨大感染和影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國傳統樂舞理論中的片面性。萊垍頭條

禮樂教化思想在後世儒家學說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述。萊垍頭條

然而儘管如此,由於帝王們的政治需要,雅樂舞蹈在整個古代社會中雖已氣若游絲,奄奄一息,但始終沒有退出歷史舞臺,相反還一直佔據著樂舞的“正統”地位,只是它的作用已僅限於在宗廟之中。協調人神之間的關係了。現在還有蹤跡可尋的祭孔樂舞,就是雅樂舞蹈的孑遺。萊垍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