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說的無,空,是什麼?喵的喵的喵喵2020-10-26 17:51:14

無非無,空非空。

佛教說的無,空,是什麼?

佛教說的無,空,是什麼?申愚人2020-10-29 22:40:06

佛教說的無,空,是什麼?要參透這個問題,須從佛家的弘法傳經根本說起。

比如:佛家所說的空與色,就是認識世界的根本論述。例~空色互為因果;色生於空、空化維色,講的就是世界存在的本源因果理論。

聯絡“無與空”,佛家同樣是在揭示“修行成佛”的根本妙門。

佛家是在說:“無,是修行成佛必須依從的“諸因由妙門”,空,是成佛的“正反結果”。

佛家說的:“無,是修行成佛的“諸因由之門”,空,是成佛的正反結果”。禁不住令人費解,如下解釋。

無,是修行成佛的“諸因由指門”,解釋:1,無~修行必須進入的法門。就是必須從踏進法門,就開始把:“人性不良的貪嗔痴,情色慾,一切妄念無(化解)掉”。

2,無~同樣是無掉:“…………,一切妄念的道路”。

3,無~同樣是無掉:“…………,一切妄念的過程”。

4,無~同樣是無掉:“…………,一切妄念的踐行”。因此!所以說“無”事眾妙之門。至今“無”是什麼?不再代入敘述格式,一一敘述,上述4項便是。

上述4無,可概括為一句話,就是修行無掉(滅除)“一切忘念”,得到了“空”的境界。在此!需要指明:修行得到的“空”的境界,是正向修行達到的修行高度~為“空”。此“空”意味著~空掉現象界的一切,其實是意味著:“見到了世界存在的本質”,正好相反結果是不“空”,恰恰是擁有得到了大智慧。

敘述至此!答題已完畢,但是!唯恐網友迷茫,不得精要!還是想提醒網友一句:參悟佛家智慧,謹記佛家精要“空而不空”的精要智慧!

佛教說的無,空,是什麼?一老沈一2020-10-27 16:49:15

佛教說的無,空,是什麼?

佛教說的“無”和“空”是什麼?

先說佛教的“空”。

佛教的“空”,是指超乎“色相”現實的境界。

《般若波羅蜜多真經》雲:“照見五蘊皆空。”

《大乘義章》曰:“空者,理之別目,絕眾相,故名為空。”

“空”,是漢譯名,音譯為“舜若”。

進一步說,佛教認為,“空”是世間一切存在的真相。就是說,一切存在均沒有自體、實體及自身規定性。這種“自體、實體及自身規定性”,佛教稱為“我”。就是說,這個“我”,不是“你我他”之“我”。

這樣,佛教的“無”,就好理解了。

所謂“無”,是說“無我”。

《涅槃經》雲:“殺空得實,殺於無我而得真我。”

“無”或曰“無我”,就是前面說到的“一切存在均沒有自體、實體及自身規定性”。

“無我”,也是漢譯名,又譯“非我”、“非身”。

佛教,由喬達摩.悉達多創立的。

他出生於如今的尼泊爾南部的蘭毗尼園。由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等國組成的考古小組確認,其出生時間為公元前623年,80歲“入滅”或稱“圓寂”。

喬達摩.悉達多屬於剎帝利種姓的“釋迦族”,所以被稱為“釋迦牟尼”,即“釋迦族的聖人”。他還被稱為“佛”或“佛陀”,意為“覺者”。在中國還被稱為“釋尊”和“世尊”。

“釋迦牟尼”於35歲在菩提伽耶一株菩提樹下頓悟而創立佛教。

最初的佛教,完全靠“佛陀”的口頭指令向下向外傳播。

因此,後來便很難分辨哪些是“佛陀”說過的原話,亦或是他的弟子“覺”之後的感悟。

這個時期,被稱為佛教的“原始時期”。

不過,“佛陀”的“思想”十分明確。

他認為,阿怛摩(我體)不存在,認為一切事物沒有不變的“我體”。

人處在生死輪迴之中,而生存必有痛苦。

根據“無常”、“無我”、“苦”這三種基本狀態,“佛陀”總結出“四諦”

——苦諦,世俗世界的一切,本性都是苦;集諦,貪為苦因;滅諦,苦因可滅;道諦,即滅苦之道。

根據“四諦”,“佛陀”提出“十二因緣”

——“無明”(無智)緣“行”(善惡行業);“行”緣“識”(心識);“識”緣“名色”(名稱與物質);“名色”緣“六處”(五感官與意識);“六處”緣“觸”(感官與事物的接觸);“觸”緣“受”(由接觸而產生的感受);“受”緣“愛”(貪愛);“愛”緣“取”(求取);“取”緣“有”(有生存);“有”緣“生”;“生”緣“老死”。

如何擺脫上述生死輪迴之苦,“佛陀”提出“八正道”

——即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和正定。

“佛陀”說,人經過“八正道”,即可證得涅槃,即“無業力無生死輪迴”的境界。“佛陀”強調,佛教接納一切人,不分種姓,不承認人與人之間有任何本質差異。

“佛陀”上述論述,被稱為“佛陀教說”,是原始佛教的核心,也是後來佛教各派理論的根源。

“佛陀”關於“空”的思想,經由“大乘佛教”作了高度抽象化的思辨性描述。尤其是以《般若經》作基本思想材料的佛教“中觀派”哲學所特有。

到這一時期,“空”,分為了“人空”與“法空”。

原始佛教時,已對於“人空”毫無異議——即透過分析虛假和合的五種物理和心理成分(五蘊)構成的人我,以證明並無實體的自我或靈魂。

五蘊的“色蘊”,屬物理現象;其餘的“受蘊”“想蘊”“行蘊”“時蘊”,皆為心理現象。

所謂“法空”,是說世間一切事物無非色心二法,“色法”與“心法”都不可能有自性,它們必然是相待的、依賴性的、有條件存在的,也就是變易的、無常的。

因此,“空”,才是存在的本相或真相。

但是,“空”並非虛無,而是指不能不依緣而有。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這是《心經》的基本命題,所強調的,就是色與空的同一性,這種同一性是以“緣起”為基礎的。這也恰恰是“涅槃”與世間等同如一的道理所在。

所謂“緣起”,就是前面說到的,“佛陀” 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沒有獨立的、實在的自性,即沒有一個常一主宰的“自我”(靈魂)的存在。

“緣起”,是“空”的基礎,也是“無我”的基礎。

《相應部經典》,是原始佛教的重要經典。

其著重論述了佛教的無我論,認為“無常是苦,是苦者皆無我”,“此形非自作,亦非他作,乃由因緣而生,因緣滅則滅”。

這是說,世上一切事物都不會自生,而是種種要素的集合體,不是固定不變、單一的獨立體,而是種種要素剎那依緣而生滅的。

“無我”,也分兩類——“人無我(即人空)”、“ 法無我(即法空)”。

大乘佛教認為一切皆空,法的自性也是空的,一切法的存在都是如幻如化。因此不僅“人無我”,而且“法無我”。

小乘佛教則一般僅主張“人無我”。

大致就是這些了。

佛教說的無,空,是什麼?飛飛貓說話2020-10-26 23:29:27

佛教的最根本的原理是“緣起性空”。佛教有很多派別,檢驗是否是佛教的標準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佛教用“四大皆空”,“五蘊皆空”,雙重否定來論證“無我”。佛教用《心經》來論述“無我,無常“。《心經》裡有很多人個”空““無”“色“等詞彙,用來論證,天地萬物都是由遠遠近近的各種因素的偶然組合,實際上,萬物都沒有自性,本性都是空的。佛教稱之為”妙有真空“或”假有真空“,即:表面上看上去是有,是因為各種緣分到了就組合產生了一個事物,各種緣(因素,條件)時刻變化,這個表象也時刻變化,當各種緣分散去,這個表象也就消失了。比如:天上的一朵雲彩,地上建築物,各種花鳥魚蟲,還有我們每個人都遵循”緣起性空“的原理而生生滅滅,聚聚散散。

佛教說的無,空,是什麼?半個南山人2020-10-26 15:19:47

佛教說的無是什麼?

佛教實際上就“無”的法門,因此

佛教說的"無“,就是佛法。

這一說法來自“有無功德”的故事。

何謂“有無功德”?

佛教說的無,空,是什麼?

大家都知道,佛教是南北朝時期由禪宗祖師達摩從印度渡海而來,他在廣州登陸後,因為當時南朝的梁武帝十分信佛,就把達摩接到了建康留住。一次,梁武帝就問達摩祖師,他說:“朕繼位以來,寺廟造了不少,經文抄了不少,供養的僧人也是無數,這得有多少功德呢?”達摩聽後回答到:“都無功德。”隨後,梁武帝又請教了一些佛學問題,而達摩的回答都讓他很意外,實際上這些回答都是對他的點撥,告戒他功德是不能自己說的。但梁武帝因悟性太差,反而覺得自己與達摩不夠投機。於是達摩渡江去了北魏。

佛教說的無,空,是什麼?

這個故事的寓意有兩個。第一,達摩問梁武帝開示(即佛教中高僧大德為弟子及信眾說法)了

佛教乃是“無”的法門,一旦執著於“有”了,那便就不是佛法了。

第二,因梁武帝不開化,達摩所以一小離井南朝梁而去北魏,則寓意了聆聽祖師教海的“機”一旦失去,便不可復得。這也說明了佛教為何要強調“機緣”二字。

佛教說的空是什麼?

佛教說的無,空,是什麼?

空就是指的“五蘊皆空”,五蘊也是佛教的基本理論之一。佛教認為,不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都是

空無所有

,都不值得你去留戀,應該追求涅槃的境境。

什麼是“五蘊皆空”?

“蘊”,意思為積聚,五蘊就是指的五種聚合,也指五眾或五陰。

五蘊指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

色,就是指物質、山地、水、火、風四大基本元素聚合而成。

受,五根觸及五境,內心領納為意,主要包括苦受、樂受、舍受三類。

想,就是指的知覺、表象,乃至形成了概念,產生了種種想法。

行,就是指行為或造作以及引發的心理活動。

識,就是人心對外界事物的直接認識,這包括感性和理性認識。

在五蘊之中,前一種是屬於物質的,後四種則屬於精神的。五蘊是構成人身的五種要素。

佛教說的無,空,是什麼?和諧書體2020-10-26 17:24:25

悟空提問我回答:佛教說的“無”,指外物,心中只有佛,沒有外物。“空”指思想根源,一切以佛為中心,排空其他干擾。

佛教是從印度傳播到中國的,自唐三藏西去取經開始,帶回梵文佛經,翻釋又花去了十多年。但是,很難弄懂佛經的意思,也就是如何把印度的佛化成中國的神。

佛教有一個好點,就是接受平民百姓,不管文化程度,只要能念阿彌陀佛數遍,就成為信徒。慈悲為懷是用漢語解釋給信徒的,梵文則難懂。所以容易被平民百姓接受,也就在中國紮下根了,實際上佛教徒不知道為什麼信佛。

佛教說的無,空,是什麼?澤仁德喜2020-10-26 13:38:41

“無”是對“有”而說的,至於“空”的意義,簡單說就是不去關注,對您而言失去意義的事物,可稱為“空”,譬如因為受到打擊,您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和熱情,對很多方面失去了希望,這些方面對您來講,就是“空”了,而對於佛法來講,“空”大約有二層意義,一是指無常,意思是我們這個世界所有事物,都是無常的,無法持久的,都在遵循“成住壞空”的自然規律,於是就把這個規律稱之為“空”,“空”還有另外一層意義,把我們對佛法能夠闡述的,能夠言傳的,能夠思維的,稱之為“非空”,把超出一切眼耳鼻舌身和意識所能觸及到的的體會,和產生一切無常事物的根本,稱之為“空”,就像道家說的玄而又玄的“道”!

佛教說的無,空,是什麼?弗學漫話2020-10-27 11:05:08

空門幾乎是佛家的代名詞,所以說到空,幾乎任何人都知道,但要說到具體的涵義,人們大多就一本糊塗帳了。至於無,如果空懂了,無也就無須多說了。

空的演化,從何而來

空,在大乘佛教經典才出現的,向上追溯到無自性,所以空與“無自性”是互通的。

無自性最初起源於小乘的部派時期,再向前追溯,就是小乘的“無我”,所以這樣一來,要理解空,就要了解“無我”。

佛教說的無,空,是什麼?

無我

關於無我,涉及到兩個方面,一是人,一是法。

在原始佛教裡,佛陀直接告訴人們,人無我,這主要是從五蘊說來講的。

五蘊總體來說,分兩方面,一是物質的,也就是色蘊,二是精神的,就是受想行識四蘊,組成人的,或者再延伸到有情眾生的,就是物質和精神兩方面構成的,是一系列因緣才構成了我們人這個本體,但是從人的構成上看,從物質到精神,都是不斷的變化的,生老病死,最終消亡,沒有一個常一不變的東西存在,所以就沒有我。這樣看來,我就定義成了一個常一不變永恆存在的特性,而人沒有這個特性,所以人無我。

佛教說的無,空,是什麼?

人無我,法是否無我

在小乘裡,明確無誤告訴我們人是無我的,通俗地講,人沒有一個常一不變的實體,從這裡看,佛教是不承認靈魂的。

但是對於人之外的外部世界,比如山河大地,是不是有一個常一不變的主體呢?原始佛教懸置了起來,到了部派時期,說組成人的,沒有常一不變的特性,沒有我,但是在法的世界裡,也是人之外的外部世界,有一個常一不變的實體,這就稱為法體恆有,也就是法有我。

但是到了大乘佛教,承認人無我,但是不同意部派的說法,認為法也沒有一個我,即人無我,法亦無我。即無我,就是說這個物質和精神世界裡,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恆常的實體。

那超出物質和精神世界之外呢?是不是有一個我,也沒有。

佛教說的無,空,是什麼?

從無我,到無自性

我,是恆一不變的實體,自性是我的更一種表達方式。那麼無我,就是無自性,比如說無自性,就是說沒有一個常一不變的實體。

所以,人也好,外部世界的法也好,都沒有自性,這個自性到了大乘階段常稱為“空”。

所以說到空,就是講到無自性,就是沒有那種特性,而不是什麼都不存在。

佛教說的無,空,是什麼?

空,無,存在

從前面的演化可以看出來,這個空,是不是什麼都不存?如果什麼都不存在了,就是無了,然而,不應該這樣理解,拿人來說,人無我,就是從本質上看,人沒有一個恆常不變的實體,總是不斷地變化,這個特性就是無自性,也就是空性。

所以說,人空,法空,不是人不存在,不是法不存在,只是沒有那種常一不變的實體,而人與法的現象還是存在的,所以,性空妙有,或性空幻有,或者性空假有。

所以,

空,不是不存在(或轉化為另一種假有的存在),而是性空假有。

佛教說的無,空,是什麼?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從前面可以總結到:空,實際上指向一種事物的運動狀態,就是不斷的發展變化,稱為空,或者是從一種形態轉化為另一種形態。如《心經》所說: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這是從物質層面來說的,色表示物質,空表示不斷的運動發展變化狀態,物質和運動是不可以分開的,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運動。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這是從精神層面來說的,受想行識指心理現象和意識,這些業神也是不斷運動變化的,而在此基礎上的運動變化,也是依託於這些精神層次作為基礎的,不一不異的。

佛教說的無,空,是什麼?

事情完結了嗎

上面是現代的主流說法。但是從原始佛教的觀點來看,所謂的空,真的什麼都沒有,真的是“無”。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五十九》,初分多問不二品第六十一之九:

「善現!如是諸法皆無自性,若無自性則無所有,若無所有則不可說有合有散。諸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如是了知,則能了知略廣之相。」

沒有自性就什麼都沒有

因為無所有,就不可說有合有散

。注意這個什麼都沒有就是表示什麼都不存在。

《般若經》說

沒有自性,就什麼都沒有,沒有永遠不變的存在,就是永遠地不存在。

這樣就顛覆我們的認知。以致於我們無法給現象世界找一個支撐點,我們將失去一個認識事物的唯一的身份標定。

這是一個非主流的觀點,但是其理論根據也是實實在在的,如何圓融,是一個更加深入的話題,在此就不多說了。

佛教說的無,空,是什麼?

總之,空,是一個定義複雜的名相,要想了解其內涵是極其不容易的,也是一個哲學命題,需要閱讀大量的文獻和思考,從佛家的角度來看,這還遠遠不夠,關鍵還要在於實修。

佛教說的無,空,是什麼?車一進二2020-10-25 12:36:13

《壇經》

一日,師告眾曰:“吾有‘……’:一物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不是無。“無數”與“心中無數”是二,,不是一)。面諸人還識否?”

神會出,曰:”是諸佛之本源,神會之佛性。”

師曰:“向汝道:‘……’無名無字!汝便喚作本源?佛性?汝相去?‘有’把‘冇’蓋投?也只成個支解宗徒!”

“……”來源於《金剛經》。在沒有標點符號的古代,要從《金剛經》與《壇經》中讀出“……”來。非有大智慧不可!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燃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燃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如’‘是’我聞一!)!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燃燈佛則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何以故?”

“‘……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佛教說的無,空,是什麼?還照2020-10-25 23:40:27

無和空都是人為安立的概念,對於有和色。

無是根本的本來的沒有生滅的樣子,有是四大(地水火風)因緣生滅的過程。如水大(溼潤性)因火大(溫度變化)的三態。

一切有都是在因緣條件執行變化中互相作用產生的,一切固有的形態都是執行過程中相對穩定的平衡態,最終都會在因緣聚合力疲勞後,消失分解成空無的狀態。

無論動植飛潛山河大地,地球太陽還是三千大千世界。

空就是色(色指物像或可感可知的事物),例如車輪與車軸間沒有空,就無法旋轉,房子沒有空就沒法安住,沒有虛空一切現象一切存在就無法執行並維持。所以空和色是一體的兩個面,沒有空就沒有色就更沒有一切的色用。

《心經》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及無苦疾滅道無智亦無得,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需要深入經藏有大智慧了才能參透。

佛教說的無,空,是什麼?隨筆園2020-10-26 16:57:00

凡夫之人,執著於”我“的存在,然後就開始追求“我的”,就開始執著於“有”。佛教的空無就是針對這點所開的藥方,讓人放下我執。不過也僅僅是藥方,如果病好了自然是不用再吃藥了,那是連空無都要捨棄和放下。

佛教說的無,空,是什麼?

佛教說的無,空,是什麼?

佛教說的無,空,是什麼?使用者11870752688130232020-10-25 10:37:50

無即是有,空即是色……

佛教說的無,空,是什麼?聖鵬2020-10-26 22:11:38

佛家講的無空按說是一種意思,其實不一定,無簡單的可以解釋為沒有,比如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更深層次解釋就是去除分別的狀態,空一般指般若空性,和無不是一個意思,佛用語言無法表達的佛家最終修行目標,萬物的本源狀態,可生萬物卻又非實際存在的佛性,這個只有透過修行佛道可以最終知道,可意會不可言傳。

佛教說的無,空,是什麼?

佛教說的無,空,是什麼?雲無相水無形2020-10-27 15:14:41

佛教中,關於無的說法有很多,比如,諸念無常,人生無常,世界無常,相續無常,剎那無常……,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實無功德等等。

多數情況下,我們把沒有特定規律,普遍規律,前念未停,後念以到,剎那剎那間的變化,對那些看似偶然又是必然的生滅,叫做無常。

也就是說:人的思想行為,是不可恆定的,只是瞬間的相續生滅。

對於四相說無,主要是破執著,透過破來說無,放下才是菩提道,才會見到如來的實相――不生不滅。

實無功德中的無,專指貪著福報,把福報當功德想,以為福報就是功德。而功德又是什麼,功指功夫功課或工作,德指不為利已,專門利人,不以吃虧為損的思想。因此,福報與功德是兩回事。也就是說:你所做的一切善事,如果貪圖果報,只是將來的福報,若不貪著福報,才能叫做功德,就如虛空一般廣大深遠。

雖然說眾生一輩子都是為有而奮鬥,而這個有在某種實義上說,也是無。

佛教中關於空的說法大致有五蘊皆空,萬法皆空,緣起性空,因果不空,色即是空等。這些空中,除了因果不空之外,餘者皆是虛幻不實的,沒有一種可以用真相能夠表達。因此上,空的對立面,基本上就是宇宙人生的一種現象,它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甚至於佛的教法中,也是以有的面目來說,因此上,佛對自己所說的法,也是否定的。因為法的屬性也是空,無法用實相來表述,只能叫說法。這大概就是空的意思吧。

佛教說的無,空,是什麼?李志勇LZY2020-10-26 15:46:04

遠古月日北蓋地軸旋陰陽;

身在點上陰陽求四面八方;

地面傾斜升渾天照轉赤道;

日與水星日變月地近三星;

東夏小歷道法自然時天理;

西人修出佛物性正反哲學;

佛教四大皆空有無憑自想;

道家內有太極三生萬物高;

新宣夜還形上學翻覆相對;

困求多古不歸真新更混亂;

差異元素週期構成各恆系;

真天規地律物性人情理正。

佛教說的無,空,是什麼?墨印22020-10-27 08:23:18

村口有一座橋,石拱橋。

由幾百塊石頭堆砌而成。

石頭散了,橋就沒了。1組成橋的任何一塊石頭都不是橋,2其中的一些石塊單獨掉落,橋還在。所以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和石塊一起維持橋的存在。

由上,可以說橋的本質是空的(橋這個東西是其他東西的一個狀態~一根木頭橫擔、很多石塊的堆砌……)換個說法~橋是姻緣機際會中的一個現象…

就是說,“空”不是否定橋的存在。也不認為橋是獨立的實有。

“無”在不同的地方含義不同

“無我”的說法是由“空”來的,“我”也是姻緣際會而有,不是有一個實有的我_不變、長存、獨立性質的我…

白之又白的用現代人能接受的說法(不準確,容易誤解,但是有啟發)世俗是有我的,宏觀上,微觀上都是無我的。世俗的人圍繞這個世俗中的我生老病死。心不得解脫。心被這個世俗的我束縛……

佛教說的無,空,是什麼?廣法2882020-10-27 08:47:14

所謂的無和空是一種心態,是一種不主觀、不執著的狀態。

佛教說的無,空,是什麼?確定性老張2020-10-26 22:57:21

佛教說的無,就是“無我”。放下自己的動念,動念即乖。

沒有了個人的動念,就剩下最客觀的現實,也就是實事求是!

空,就是放下動念後,順勢而為,和事物融為一體的去執行。不要被肉身的感覺所牽絆,所謂四大皆空。

佛教說的無,空,是什麼?胡代泉2020-10-26 10:20:21

佛教說的無,空,是什麼?沒有什麼。我們這個世界本身就是無和有相對存在的,他們是一體沒有區別。空和色也是一樣的相對而存在的,沒有區別。在生活中,修行中要有一個正確的認知。不要執著有和無,也不要執著空和色。空和色可以互相轉換,空轉成色,色也可轉成空。空色不二,不二的就是自已的本性,故佛教稱不二法門。

佛教說的無,空,是什麼?丹鳳眼的神秘志2020-10-27 08:21:51

其實也不光是佛教了,道家也提到無。

這種空和無指的是我們看到的,體會的世界都不是永恆的,都是轉瞬即逝的,都是人為創造出來的,都是用來迷惑我們的物質世界,這種物世界的本源都是空,都是什麼也沒有的,之所以後來可以被我們感知到是因為各種因緣聚會而成,所以也會很快消失。我們應該理解世界的本質並不是我們看到的花花世界,因此不應該刻意執著於我們看到的這麼多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