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桃花開的詩句?一定買寶馬2020-07-05 13:50:41

《桃夭》

詩經·國風·周南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賞析:詩中以盛開的桃花比喻容顏光鮮靚麗的新嫁娘,清代姚際恆《詩經通論》說:“桃花色最豔,故以喻女子,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濃密茂盛的桃花又與新婚的氛圍相契合,表達出這位女子的德行的讚美,她的嫁入會使夫家家庭和美,夫婦生活美滿和諧。

三月桃花開的詩句?

《題都城南莊》

唐·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賞析:詩出自唐代孟棨的《本事詩·崔護》:博陵名士崔護考進士落第,心情鬱悶。在清明節時遊覽至長安城南,見到一處莊宅,桃花環繞,景色宜人。崔護正好因口渴,就叩門求飲。一位美麗的少女打開了門,他一見之下,頓生愛慕。第二年清明,崔護舊地重遊,卻見院牆如故而門已鎖閉,覺得悵然若失,在左門上題了這首詩。崔護詩中桃花是比喻女子容貌美麗,後來因整首詩歌的意境,“人面桃花”成為固定的成語,指對所愛慕而不能再見女子的思念,以及由此引己的悵惘心情,一般用於表達對愛人的思戀之情。

《桃花源》

(節選)東晉·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賞析:“桃花源”已經成為中國文人的精神烏托邦,桃花源內的世界民風淳樸、自給自足、生活幸福,是古代士人的理想世界。“桃花源”的典故頻繁見於後世詩文中,如唐代詩人張旭的《桃花溪》,化用《桃花源記》的第一段: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此詩意境有隱逸的幽趣,相比“桃花源”作為理想世界的總體象徵,更有一種隱士自得其樂的悠遊自在。

《劉阮妻》

唐·元稹

芙蓉脂肉綠雲鬟,罨畫樓臺青黛山。

千樹桃花萬年藥,不知何事憶人間。

賞析:詩中的桃花是仙界之物,彷彿亙古永存,超離人世間。這首詩的背景是《幽冥錄》中所載一則小故事:漢人劉晨、阮肇因天下大亂,不願為官,上天台山採藥。糧盡後望見山上的桃樹,便爬上去採桃充飢。二人邊吃桃邊沿著小溪走,用茶杯取水時,看見溪中有“胡麻飯”,斷定山中必定有人家。繼續沿溪走去,果見溪邊有兩位女子,容貌美麗。二女好像早已認識他們,領二人進屋,後結為夫婦。十天後,因二人思鄉心切,仙女答應他們回鄉。回鄉後才得知人間已經過了幾百年,上山重尋妻子,卻沒有再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