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宋元明三代的大家族“鄭氏”,朱元璋為何親自賜予江南第一家的稱號?史事大觀2018-11-26 23:15:32

在浙江浦江縣鄭宅古鎮前,豎著九座巍峨牌坊,叫“九世同居”牌坊群,其名源於元代翰林學士承旨祿帖木耳“一門尚義,九世同居”之褒譽。其實,鄭氏家族自南宋建炎年間由義居世祖鄭綺倡導同居合食,到明天順三年因火災分居析炊,歷南宋、元、明三代,凡370餘年,已達十五世同居,3000人合食。其家規模之大,天下罕見。故明太祖朱元璋親賜“江南第一家”。

歷經宋元明三代的大家族“鄭氏”,朱元璋為何親自賜予江南第一家的稱號?

那麼為什麼朱元璋會賜予鄭氏家族“江南第一家“的稱號呢?因為歷代帝王,打下天下後第一等大事,即是尋找長治久安之道,以使家天下得以世世相傳,直至萬世。而鄭氏這個累世同居、鐘鳴鼎食的大家,無疑是家天下最好的縮影和範本。故其“忠孝”理念和“有序”形式被歷代王朝所推崇,所讚賞。

歷經宋元明三代的大家族“鄭氏”,朱元璋為何親自賜予江南第一家的稱號?

明初,社會動盪,民心不穩,朱元璋在打下天下後急於尋找治國安民之良藥,在宋濂推薦下,得到一本《鄭氏規範》如獲至寶,於是借鑑鄭氏治家之道,用於其禮儀、律法、政策的制定。還免除了鄭氏賦徭,著有司修建旌門,予以旌表。於是鄭氏子弟紛紛入仕,委以重任者達47人,門庭為之一空。洪武十八年,義居八世祖鄭濂入朝謝恩,朱元璋深有感觸地說:九世同居,家法守之,尚能長久,況國乎?可謂江南第一家矣!二十四年,朱元璋親書“孝義家”以賜。三十年,朱元璋御筆親除義居八世祖鄭沂為禮部尚書,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由一介布衣直接任命為部級高官之人。其時,鄭氏一門榮耀達到鼎盛。

歷經宋元明三代的大家族“鄭氏”,朱元璋為何親自賜予江南第一家的稱號?閱享會2018-12-01 10:38:43

位於浙江省浦江縣10公里遠的鄭宅鎮,有一個名為“鄭義門”的古建築群,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個龐大的鄭氏家族曾居住在這裡,以孝義治家聞名,被朱元璋親賜為“江南第一家”。

家族起源

北宋年間,有一個叫鄭淮的年輕人為謀生計從安徽輾轉來到浦江縣開基。他的孫子鄭綺在耄耋之年,自感不久將於人世時,把子孫叫到跟前,立下遺囑:“吾子孫有不孝、不悌、不共財聚食者,天實殛罰之。”正是這一聲臨終矚託,立下了鄭氏的第一條家規,也為這一個家族後世創造了一個奇蹟:經歷三個王朝,家族成員間一直和睦相處,前後十五世族人同居在鄭義門下,人數最多的時候達3000多人。宋、元、明的正史都為其列傳,美名傳頌不息。

美名由來

明朝洪武年間,胡惟庸案爆發,受此誅連的人高達三萬多人。因有人向朝廷檢舉,鄭家與胡惟庸關係密切,刑部打算帶他們的家長鄭濂入京問話。鄭家族人都不想失去這個家族的頂樑柱,鄭濂兄弟更是不肯讓這位長輩受苦,因此都爭相入京要替他去問話受罪。最後,小弟鄭題力排眾議說:“哥哥是一家之長,家裡不能沒有他。我最小,比你們都年輕,受得住這趟勞途的苦,我去最合適。”鄭題接受審查後,刑部查明鄭家與胡惟庸案沒有關係。因鄭家兄弟爭相入獄的事蹟在刑部成為美談,刑部遂將此事與案情一同報告給宋太祖,朱元璋聽後大為感動,他認為鄭家家風如此,鄭題有為,就任命鄭題做了福建佈政參事。後來,朱元璋又召見了鄭濂,對他說:“你們家族九世同居,孝義名冠天下,名不虛傳,可謂天下第一家。我要賜你一塊天下第一家的牌匾”。說完,準備拿起御筆給鄭家題詞。鄭濂受寵若驚的同時,也沒有得意得衝暈了頭腦,而是謙虛地說“皇上才是天下第一家啊,這個名號我們不敢領受。”朱元璋頓悟,驚喜於鄭濂的機敏,於是改賜他們為“江南第一家”。因鄭家家風嚴謹,人才輩出,朱元璋特意交待戶部:今後,朝廷遇官員要缺,可直接到鄭家挑選,賜鄭家享與孔、孟、顏、曾的子孫同班行禮的榮譽。

得了江南第一家的名號後,鄭家從此門楣光輝,各代朝廷所賜制牌坊達九座之多(現經規劃,這些牌坊集中在古鎮入口處)。九座牌坊分別寫著“江南第一家”、“三朝旌表”、“孝義門”、“禮部尚書”“九世同居”、“有序”、“恩德”、“麟鳳”、“取義成仁”。每個牌坊都有一段美麗的故事,最為當地人津津樂道的當然是“取義成仁”牌坊所講述的兄弟爭死的故事。

鄭家173人出仕為官無一貪官

鄭綺口頭立下第一條家規後,鄭家人都自覺規範自已的行為,隨著家族的興盛,家規也得到不斷完善。鄭家第五世鄭文融在父輩治家實踐的基礎上,制定了家規的雛形,即《家規58條》,後又請明代開國文臣宋濂為“鄭義門”參酌審定《鄭氏家範》168條,構成了鄭氏二十世同居的家庭法典。除了制定公共生活原則外,因鄭家出仕為官人數眾多,也注重講廉政,《家規》第88條規定:“子孫出仕,有以贓墨聞者,生則削譜除族籍,死則牌位不許入祠堂。”據統計,鄭家歷代有173人為官,沒有一人因貪墨而遭罷官,傳為佳話。現節選一篇與大家分享:

元朝,脫脫丞相對“鄭義門”七世祖鄭銖很是器重,奏請他為宣政院照磨管勾,統領浮屠氏事。元代的宣政院,職司宣揚一國政教,具體管理江南寺院檔案。鄭銖雖然只是管理員,但由於他手上的檔案都關係和尚們的身份、等級、津貼等切身利益,因此他到任後,各寺院的和尚同樣紛紛向鄭銖送來許多錢幣,鄭銖都嚴詞拒收,和尚還以為自己錢送得太少了,於是送錢的數目越來越大,卻屢次被他退回。和尚們經過打聽,得知鄭銖來自浦江“鄭義門”,知道鄭義門有嚴厲的《家規》,行賄者就知難而退了。在宣政院推選廉政官吏的時候,全院齊推鄭銖為真“廉吏”。後來,鄭銖被任命為持檄文行部兩浙,他仍毫無所取。

如今,鄭宅鎮已經成為孝廉古鎮,許多遊客都深受教育。中國法制網也曾撰文《好家風吹拂“江南第一家”》一文宣傳鄭家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