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的“淮軍”與曾國藩的“湘軍”是什麼關係?史論縱橫2018-03-11 11:11:45

李鴻章的淮軍和曾國藩的湘軍,都是在地方團練的基礎上發展而來!都是清末,由漢族地主階級組織的地方軍隊。

李鴻章的“淮軍”與曾國藩的“湘軍”是什麼關係?

在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後,由於太平軍發展迅猛,咸豐皇帝決定讓各地方舉辦團練,以抵抗太平軍的攻勢。

曾國藩在湖南督辦團練時,整合湖南地區的團練,最終成立了湘軍,鑑於湘軍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的表現,後曾國藩又藉助安徽本土的力量,並且抽調了湘軍中的將領,幫他的學生李鴻章發展了淮軍!

李鴻章的“淮軍”與曾國藩的“湘軍”是什麼關係?

可以說,先有湘軍,再有淮軍,在有些地方湘軍和淮軍是一脈相承的。而且曾國藩本身就是李鴻章的老師。

湘軍和淮軍形成了書生領導軍隊的特點,而且又是地方武裝,在太平天國戰事結束後,由於曾國藩在湘軍中的聲望,加上清政府本身就不信任地方漢族武裝,於是曾國藩逐漸裁剪了湘軍。但是,由於淮軍並沒有在鎮壓太平軍有很大的戰功,因此,清廷有意扶持李鴻章,進而打壓曾國藩,在這樣的情況下,淮軍反而超過湘軍的地位,因此得到了發展。

李鴻章的“淮軍”與曾國藩的“湘軍”是什麼關係?

但是,湘軍和淮軍都影響了清末的政治格局。

首先是兵制上的影響,

湘淮等地方軍的興起,成形了自主招兵,自主選將,糧餉自籌,將帥自招的募兵制度便代替了國家經制的世兵制度,

後來北洋軍閥的練兵制度在這方面也是借鑑了湘軍和淮軍,畢竟袁世凱組織的北洋新軍也是李鴻章的殘餘淮軍。

李鴻章的“淮軍”與曾國藩的“湘軍”是什麼關係?

其次是對政局的影響,

湘軍和淮軍出身的漢族地主階級成為晚清的重臣

,如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而且由於他們主張洋務運動,又帶動了中國的近代化。

李鴻章的“淮軍”與曾國藩的“湘軍”是什麼關係?板鴨小桔子2017-11-11 07:10:53

如果要嚴格區分,源遠流長,但是如果簡單區別其特點,可以從起源,過程,領導人,組織方式,戰功和貢獻,最終結局等方面簡單對比。

李鴻章的“淮軍”與曾國藩的“湘軍”是什麼關係?

首先,在建立時間和過程上,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雷再浩以青蓮教名義在湖南新寧崀山起事,湖南省新寧人江忠源組織團練鎮壓叛亂,並因此升署浙江秀水縣知縣,知縣任上政績顯著,1851年,奉命前往廣西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為此江忠源回鄉召集500勇士,史上號稱楚勇,而這種召集家鄉人組成地方軍隊的行為,也就是後來團練的原型。

李鴻章的“淮軍”與曾國藩的“湘軍”是什麼關係?

1852年,太平天國軍隊進入湖南,湖南地方士紳羅澤南召集了當地人保衛家園,便是最早的湘勇。第二年,湖南人,曾任兵部右侍郎的曾國藩在家鄉丁憂守孝,經過親戚郭嵩燾相勸,前往長沙與湖南巡撫張亮基商辦團練。他們仿效江忠源組建楚勇的方式,以師徒、親戚、好友的關係為基礎,將湖南各地由書生和山農組成的團練整合成了統一的湘軍。

李鴻章的“淮軍”與曾國藩的“湘軍”是什麼關係?

1853年,咸豐皇帝命工部左侍郎呂賢基前往安徽組建團練,呂賢基請求熟悉鄉情的安徽人李鴻章協助,然而剛上任太平軍就攻破舒城,呂賢基自殺。而安徽巡撫江忠源也因太平軍攻破廬州而自殺,李鴻章只有投入新任巡撫福濟幕下,抵抗太平軍,官至道臺。1858年,李鴻章進入老師曾國藩的湘軍幕府。1860年,統領淮揚水師。

曾國藩,1811年生,李鴻章,1823年生,曾國藩比李鴻章大12歲,1853年,當兩個人都開始辦團練的時候,曾國藩已經相當於是在家放假的國防部副部長,而李鴻章還是一個努力往上爬的縣市級官員。實際上曾國藩和李鴻章的父親李文安是同年進士,所以曾國藩比李鴻章大一輩,而李鴻章也始終稱曾國藩為老師。實際上他也在曾國藩的點撥下一路官運亨通,青雲直上,當然他們之間因為一些觀點和問題出現過分歧,但是李鴻章離開了曾國藩在官場混得很難看,而曾國藩後來也發現自己學生的一些觀點其實沒錯,再加上自己心胸寬廣,厚德載物,於是兩人又重歸於好,重修師徒良緣。後來李鴻章成為了曾國藩思想和抱負真正意義上的繼承人,所以淮軍其實也是湘軍的繼承和發揚。

湘軍和淮軍的組織方式幾乎是一樣的,湘軍主要是湖南一代的鄉民以親友關係維繫。淮軍主要是安徽、江蘇一代江淮人以親友關係維繫。組織方式類似於地方私人武裝勢力,以“兵隨將轉,兵為將有”為方針,將中國自北宋以來“兵無常帥,帥無常兵”的皇帝防止手下人造反的遊戲規則徹底改變。

李鴻章的“淮軍”與曾國藩的“湘軍”是什麼關係?

主要功績上,湘軍和淮軍都抵抗過太平天國運動,最後徹底剿滅太平天國後,曾國藩懂得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明哲保身,主動退出,最終功德圓滿,成為家家讚譽的聖人。而湘軍也因此糜爛、解散。

李鴻章的“淮軍”與曾國藩的“湘軍”是什麼關係?

李鴻章後來積極推行洋務運動,組建北洋海軍,為腐朽沒落的大清王朝的續命殫精竭慮,最後自己苦心經營的一切在甲午海戰中灰飛煙滅,而自己也被各種道德婊,偽君子釘在了恥辱柱上,他的淮軍也因此沒落。

李鴻章的“淮軍”與曾國藩的“湘軍”是什麼關係?

1894年,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組建新式陸軍,最初廣招淮軍舊將,成為清末的主力,也是民初北洋軍閥的雛形。

李鴻章的“淮軍”與曾國藩的“湘軍”是什麼關係?與書居2018-03-10 17:45:00

李鴻章的淮軍與曾國藩的湘軍是晚清朝廷極為倚重的軍隊,它們之間的關係在各個時間段並不一樣。淮軍最初隸屬於曾國藩指揮,是湘軍的補充力量;太平軍被鎮壓後,曾國藩大力裁撤湘軍,淮軍逐步脫離湘系而自立一系。

李鴻章的“淮軍”與曾國藩的“湘軍”是什麼關係?

咸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著名將領李秀成率部進攻上海,上海官紳向曾國藩請求支援,並許諾願意提供每月60萬兩的餉銀。曾國藩為了得到這筆豐厚的軍餉,便派李鴻章組建一支淮軍支援上海。於是李鴻章按照湘軍的營制開始組建淮軍,於同治元年(1862年)練成,共14營,近萬人。此時的淮軍,儘管是由李鴻章牽頭招募、組建,但它還不是李鴻章的私屬軍隊,而是歸曾國藩排程、指揮。

李鴻章的“淮軍”與曾國藩的“湘軍”是什麼關係?

此後,在與太平軍的交戰中,淮軍表現的極其悍勇善戰。加上李鴻章善於借鑑外國軍隊的先進武器,淮軍很快就憑藉其精良的武裝配備而成為清王朝戰鬥力最強的軍隊。相比之下,曾國藩的湘軍則要遜色很多。

李鴻章的“淮軍”與曾國藩的“湘軍”是什麼關係?

太平軍被鎮壓後,曾國藩鑑於功高震主的歷史古訓,選擇急流勇退,避禍自保,主動向清廷提出裁撤湘軍的方案。經過裁兵削權,曾國藩的湘軍已經無法與先前同日而語。不過在裁撤湘軍的同時,曾國藩卻力保和發展淮軍。這使得淮軍的力量不僅沒有在裁軍行動中有所削弱,反而更為加強。

李鴻章的“淮軍”與曾國藩的“湘軍”是什麼關係?

同治四年(1865年),捻軍在北方作亂,清廷無力清剿。不得已之下,清廷又明令曾國藩率湘軍和淮軍北上督剿。但是這時候的湘軍的戰鬥力已遠非昔比,且淮軍將領不聽曾國藩的指揮,所以剿滅捻軍的行動遲遲不見進展。曾國藩乘機引退,為李鴻章讓路。李鴻章接任後,不到兩年便將捻軍鎮壓下去。此時,李鴻章和他的淮軍威望大增,淮軍開始脫離了湘系而自立一系。

李鴻章的“淮軍”與曾國藩的“湘軍”是什麼關係?白滿滿在讀書2018-06-16 20:20:18

簡要說一下淮軍怎麼來的。

曾國藩組建湘軍的原因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回家搞團練打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天京內訌後,實力大損,再也無力也沒這個心思奪取整個天下,他們開始由戰略進攻轉向戰略防禦,於是不再北上,反而把進攻目標轉向富庶的上海。

當時的上海只有一些洋人部隊,數量很少,是無力護衛上海安全的。上海士紳們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於是派人去聯絡曾國藩,希望曾國藩能對上海伸出援手。上海方面派去的人是錢鼎銘,他的父親錢寶琛和曾國藩是同年關係。

此時太平天國實力已經大大受損,長江中游重鎮安慶已經被湘軍拿下,曾國藩也有意派一支隊伍進入上海,方便對天京(南京)形成包抄態勢。

最開始曾國藩是屬意九弟曾國荃去上海的,但是曾國荃心大,一心想撈下克復天京的首功,不肯去上海,曾國藩又想派湘軍名將陳士傑前往上海,陳士傑也以老母年邁的理由委婉拒絕了,曾國藩麾下猛將雖多,但是獨當一面的人還是有限,這個時候他想到了李鴻章。

剛好李鴻章也不想長期在曾國藩幕府做個幕僚,他是想闖出自己的一番天地的,李鴻章對曾國藩表示自己欣然願往的意思後,曾國藩向朝廷上書力挺李鴻章擔任江蘇巡撫,前往上海主持對太平軍作戰事宜。

既然要打仗,當然得有兵,曾國藩先讓李鴻章自己在老家合肥附近就近募兵,李鴻章動用了所有能想到的人脈關係,組成了首批的淮軍四營。

分別是張樹聲的樹字營、劉銘傳的銘字營、潘鼎新的鼎字營和吳長慶的慶字營。

(每營士兵505人,長夫180人)

當然,四個營是不頂用的,曾國藩另外從湘軍中一共抽調了十個營給李鴻章。

分別是張遇春的春字營、李濟元的濟字營、陳飛熊的熊字營、馬先槐的槐字營、程學啟的開字兩營、滕嗣林、滕嗣武的林字兩營另外加上曾國藩自己的親兵兩營(韓正國營、周良才營)

李鴻章自己招募的四營和曾國藩從湘軍中抽調的十營組成了最早的淮軍十四營。

再後面,李鴻章仗越打越多,手下人馬也越來越多,漸漸就有和湘軍分庭抗禮之勢了,再加上攻破天京之後,曾國藩為了讓朝廷安心,親自請求解散絕大部分湘軍,淮軍就脫離湘軍自成一派了。

現在兩支軍隊的關係弄得清楚了嗎?

李鴻章的“淮軍”與曾國藩的“湘軍”是什麼關係?號角催人紅旗飄2018-03-11 17:25:30

在清廷圍剿太平天國的江北大營江南大營相繼被擊破後,曾國藩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兩江總督節制五省軍務,指揮湘軍圍剿南京,這時上海官紳向湘軍求援。湘軍分兵無瑕,曾國藩派身邊幕僚按察使銜道員李鴻章回安徵招慕5千精兵並把太平軍降將程學啟所屬部隊給了李鴻章。李鴻章帶著這枝隊伍到上海和洋槍隊並肩作戰,蘇松的餉源洋人的槍炮訓練,成就了淮軍收復江蘇剿捻,也成就了李鴻章。

李鴻章的“淮軍”與曾國藩的“湘軍”是什麼關係?飛龍1690216282018-06-17 03:31:06

1853年曾國藩在湖南衡州訓練一支民間軍隊湘軍,它的軍餉不依靠朝廷的撥款,而是朝廷授權在各地收厘金來解決軍餉問題。曾國藩參考明朝名將戚繼光的練兵法,還進行了創新,制定了書生領山農,兵歸將有,由將選下級軍官,下級軍官再選兵,層層選拔,士兵由當地人擔保簽押,如果士兵逃跑或違反軍令要實行連坐懲罰。同時,為規範約束士兵的行為,曾國藩還寫下了《愛民歌》:“三軍個個仔細聽,行軍先要愛百姓。……”湘軍士兵平時不許出軍營閒逛、擾民,否則重罰。有違反軍令偷偷出軍營與附近女子談戀愛的,發現後即就地槍決,可見軍紀之嚴,為後來戰勝太平天國打下基礎。1862年,為保衛上海李鴻章建立淮軍,曾國藩抽出湘軍精銳部隊拔給李鴻章建立淮軍,軍制、訓練方法幾乎完全抄襲複製湘軍一系列制度,但李鴻章並沒有吸取湘軍的精華,在選拔官兵上顯得很隨意,不像湘軍那樣,精挑細選,對兵士要當地人擔保畫押,實行連坐,而是市井流氓、社會混混通通拉入部隊,便淮軍的內部風氣漸壞,加上淮軍將領的文化水平低於湘軍,甚至有個別文盲也擔任將領,使軍隊指揮官的素質下降。為淮軍後來在甲午戰爭中連打敗仗埋下伏筆。

李鴻章的“淮軍”與曾國藩的“湘軍”是什麼關係?原上牧馬2017-11-30 00:05:10

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以及袁世凱的北洋軍是一脈相承的。曾國藩儒生帶兵,建立湘軍,麾下人才輩出,中興將相十九湖湘,除了做為湘軍領袖及統帥的曾國藩本人以外,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曾國荃、劉坤一等封疆大員均出自湘軍。李鴻章是曾國藩言傳身教、受益最多的弟子。當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與英王陳玉成協手摧毀了清朝江南、江北大營,大為震驚的清政府再次起用曾國藩,實授兩江總督、節制四省軍務,成為東南王之時,李秀成為解天京之圍,攻杭州、逼上海,曾國藩須派一軍解上海之圍。曾國藩心中第一人選是其九弟曾國荃,而九帥眼中只有攻下天京,立天下首功。曾國藩只能退而求其次,派弟子李鴻章領軍援上海,湘軍又兵力不足,只能派

李鴻章回家鄉安徽招兵買馬,做為湘軍的分支,起互相支援的作用。而才可大用、不甘久踞人下的李鴻章不負恩師之託,按照湘軍的軍制,建立了一支裝備精良、能徵貫戰的淮軍。

李鴻章的“淮軍”與曾國藩的“湘軍”是什麼關係?鬼雨齋主人2017-11-29 22:23:59

湘軍和淮軍是當時先後成立的地方武裝,初衷是鎮壓太平天國運動。至於關係是師徒也是傳承:

一、師徒關係:

首先,淮軍的創始人李鴻章就是曾國藩的學生。一方面李鴻章是曾國藩的科場恩師,二方面李鴻章在建立淮軍之前一直是曾國藩的幕僚,師從曾國藩。

其次,淮軍在建立之初,其選任機制,部隊編制、操練等皆學自湘軍。

二、傳承關係:

太平天國末期,曾國藩擔心功高蓋主,一方面自行拆軍,另一方面將湘軍精銳轉交李鴻章管理。這裡面就包括了袁世凱的養父和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