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的造園活動為什麼一直從開國延續到亡國?難道紫禁城不夠住嗎?山遠可居2018-12-04 13:28:56

從元朝建都北京,稱元大都開始,就開始皇家建園了,到明代定都北京後,統治者一直在建園子,北京的造園歷經元明清三個朝代,並非清朝獨有

清朝皇帝的造園活動為什麼一直從開國延續到亡國?難道紫禁城不夠住嗎?宮殿君2018-12-04 10:12:25

清朝皇帝的造園運動,從開國一直到滅亡,記得小君前段時間去瀋陽故宮時,特意去了這宮裡的御花園(如下圖)

清朝皇帝的造園活動為什麼一直從開國延續到亡國?難道紫禁城不夠住嗎?

這是一個狹長的小花園,為清初時建,說是花園,其實它還有倉庫的功能——有碾房三間、磨房三間、倉房二十八間,涼亭一座等。二十八間倉建於康熙年間,歸盛京內務府管轄,用於存放當地皇莊交納的糧食,以備供給其所屬人丁口糧和做牲畜飼料。

清朝皇帝的造園活動為什麼一直從開國延續到亡國?難道紫禁城不夠住嗎?

磨房和碾房還有為帝后做食物的功用。

這花園雖然比北京故宮的御花園小,但也算清初比較有特色的小花園,可以說是清朝初年建的比較正規的“御花園”。

清朝皇帝的造園活動為什麼一直從開國延續到亡國?難道紫禁城不夠住嗎?

從瀋陽故宮御花園到北京故宮的御花園、建福宮花園、慈寧宮花園再到乾隆皇帝的寧壽宮花園。

這幾處都是在皇宮之中的花園。

清朝皇帝的造園活動為什麼一直從開國延續到亡國?難道紫禁城不夠住嗎?

至於為什麼建它們?原因也很簡單,一來為了休息娛樂所用;二來也是建皇宮的傳統,歷朝歷代的皇宮都會建花園;三來也為了點綴這諾大的皇宮,試想你要是有錢了建大別墅,在空間允許的情況下,也會搞個花園。

清朝建園林不是因為紫禁城不夠住,而是皇帝不能老待在紫禁城,他也想換個環境,換換腦子,換換心情。

清朝皇帝的造園活動為什麼一直從開國延續到亡國?難道紫禁城不夠住嗎?

從北京城最著名的三山五園一直到承德避暑山莊,還有這津京冀一帶零星分佈的行宮、花園,你要說他們到底建了多少個園林,真還有點難數清。

清朝皇帝的造園活動為什麼一直從開國延續到亡國?難道紫禁城不夠住嗎?

拿頤和園來說,這是他們避暑休閒的地兒,像慈禧太后,每年夏天幾乎都在這,冬天有時也呆在這,畢竟夏天的紫禁城還是挺熱的,頤和園地處北京西北,還有昆明湖做調節,一般來說很涼爽,風景也好。

而清末建的最後一個園子,可能要數溥儀在長春偽滿皇宮裡的東西御花園(如下圖)

清朝皇帝的造園活動為什麼一直從開國延續到亡國?難道紫禁城不夠住嗎?

這兩花園不大,你看上面這個湖,建成一個葫蘆形狀,而且旁邊的裝飾多為日式,由此也可以看出這裡完全是由日本人控制,溥儀只是一個傀儡而已。

清朝皇帝的造園活動為什麼一直從開國延續到亡國?難道紫禁城不夠住嗎?

同時花園旁邊有一座小山,據說裡面為防空洞,是溥儀躲避空襲的藏身之所。

總的來說,清朝統治者建園子,一來是顯示皇權,二來也是為了自己能有休息娛樂的地方,畢竟紫禁城還是略顯方正和嚴肅,他們也想風花雪月,換個環境。三來,也有政治上的需要,像承德避暑山莊,有維繫滿蒙藏的作用;四來,像偽滿皇宮,那就是一個囚籠。

清朝皇帝的造園活動為什麼一直從開國延續到亡國?難道紫禁城不夠住嗎?國史館2018-12-04 14:40:30

的確是這樣,修園子幾乎是清宮永恆主題,不管是承平還是戰亂,都沒擋住皇帝造園的熱情。

盤點一下,紫禁城以外,清宮的園子有圓明園、避暑山莊、三海、頤和園等。這些園子佔地廣袤,工程浩繁;亭臺樓閣、奇山異石不計其數。最主要的是,耗費巨帑,都是民脂民膏。

既然如此,為什麼歷代皇帝都喜歡修園子呢?有以下幾個原因。

住在園子裡可以不守清規戒律

清代特別注重祖宗家法,尤其是針對皇帝,在紫禁城裡居住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別的不說,僅就起居而言,一般人都受不了。清廷對皇帝起居有嚴格的規定,寅時(清晨三至五點)起床;卯時(五點至七點),給太后或者太上皇請安,上書房早讀;辰時(七點至九點)早膳,並安排召見大臣的順序和議程,巳時(九點至十一點)和剩下的時間,召見臣下,批閱奏章。其中,下午會抽時間小憩或娛樂,並晚膳。清朝皇家每天只吃兩餐,晚上餓了可以用些點心。晚上九點之前就寢。

清朝的皇帝是全年無休的,一年中除了自己和太后過生日,只有三天假期,久而久之,當皇帝變成一樁苦差事。即便是晚上睡覺,也要嚴格按照規制和程式進行,嬪妃不能隨便在皇帝的住處過夜,皇帝也不能隨便留宿在嬪妃的住處。

但進了園子就不用遵守這些規矩了,至少可以睡個懶覺,也可以盡興熬夜。召見大臣也不用在固定的時間裡,可以隨性。由於皇帝進園子後,大臣往往不回家而隨侍左右,反而比在紫禁城時更方便。

清廷規定,宮裡演戲是由聲平署負責的,那裡生旦淨末醜,甚至連拉琴吧打鼓的都是太監,而且,他們死板僵化,一年到頭就是固定那幾齣戲。可進了園子就不同了,四喜班,三勝班隨便你傳,那裡的角兒可都是京城頭牌,皇帝可以過足了戲癮。

為了享樂和舒服,皇帝都有花石綱情結

紫禁城裡的建築都是按規制建的,每一間房都有講究,尤其是皇帝的住處坤寧宮和養心殿,大而無當,其實不見得舒服。

可園子裡就不同了,清朝的園子大多都是先挖大型湖泊,再把挖出的泥土堆成山,植樹,再沿著景觀蓋宮殿。亭臺樓閣,巍峨聳立,煞是壯觀。那裡的宮殿才是真正從居住功能出發,不用過多考慮它的象徵意義。所以,園子裡的房子住起來價效比高,比宮裡不知舒服多少倍。

園子裡與紫禁城裡的規制一樣,也是前殿後寢,但要比紫禁城人性化。比如圓明園內的寢宮主要集中在九州清晏一帶,位於皇帝處理朝政的正大光明殿正北,前朝與後宮在同一條中軸線上,離得很近。尤其是,帝后寢宮在一個島上,前後都是湖水,左右設有橫跨溪流的小橋4座。九州清晏殿是皇帝的主要寢宮,相當於紫禁城的養心殿。從雍正初年開始,在殿內就設有火炕取暖的臥室,分別叫東、西暖閣。

所以很多皇帝都喜歡住園子。雍正皇帝是清朝皇帝裡的另類,對於規矩和禮法要求最嚴。但他卻很喜歡住園子,他在圓明園裡住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能住三百六十天,剩下的都是祭天什麼的,不得不回紫禁城。

內務府官員和太監想借此撈錢

清廷的規矩,修園子由內務府負責,因此經手的官員和太監都有油水可撈。從康熙朝開始修建圓明園,歷時150年不間斷,內務府官員大撈特撈,國家的銀子掏空了,卻養肥了一大票貪官。

所以,內務府官員早就把修園子當成自己應得的例規了,如果清廷不修園子,那無疑是斷了他們的財路。清廷內務府官員都出在八旗中的上三旗,他們都與王公貴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絡,也與宮中的太監有密切的聯絡。大家一榮俱榮,早就利益一致了。

但是進入咸豐初年,洪楊亂起,朝廷要打仗,打仗就得花錢。這個時候就沒錢修園子了,所以在整個咸豐朝,內務府官員倍感委屈。到同治七年,正趕上大亂勘平,承平之象初現,這些官員和宮中的太監就蠢蠢欲動了。

同治七年七月,旗籍御史德泰上奏請重修圓明園“以復舊制”,並代遞內務府庫守貴祥所擬京外各地按畝按戶按村鱗次收捐籌款的章程。內有“既不用動用庫款,又可代濟民生,條理得宜,安置有法”等語。德泰奏議一出,立即遭到恭親王奕訢極力反對,並下旨嚴譴。最後德泰被革職,貴祥充軍。

德泰身為御史,為修園子上折,不恤民生疾苦,很為當時的言官所不齒。不過後來真相大白,大家也就不奇怪了。德泰是旗人,平時與內務府官員和太監多有往來,他當時是受安德海之託才出面的,而安德海則是受了內務府官員的賄賂。後來,這也成了誅安德海的罪狀之一。

不過恭王殺雞儆不了猴。同治十二年八月,同治皇帝在太監和內務府官員的鼓動下,下詔令內務府重修圓明園。旨意一下,立即遭到御史和重臣群起反對。拖到第二年春天,又出了候補知府李光昭詐騙案。

李光昭與內務府官員勾結,謊稱自己有價值幾十萬的木材報效給圓明園,他在取得內務府首肯後打著“欽命圓明園木植採辦”的名義,在香港一分錢沒花,從一個法國洋商手裡採購了一船越南木料北上。到了天津港,李光昭獨自進京,要求內務府給他結算運費三十萬兩銀子。其實那一船木料才值五萬銀元。內務府給不出錢,法國商人把狀子告到了總理衙門,清廷不敢惹洋人,只好命李鴻章去善後了事。

經歷了這件事,滿朝御史和言官都覺得荒唐至極,紛紛反對。恰值坊間傳言同治皇帝借視察園工之名流連勾欄,恭親王奕訢於是直言犯諫,同治皇帝惱羞成怒,竟下詔要殺恭親王奕訢,兩宮太后當然不能由著他胡鬧,最後也是不了了之。

清朝皇帝的造園活動為什麼一直從開國延續到亡國?難道紫禁城不夠住嗎?蘇墨子柒2018-12-04 10:34:42

謝邀。

紫禁城完全夠住人,只是他們不喜歡住在紫禁城罷了。

清朝皇帝的造園活動為什麼一直從開國延續到亡國?難道紫禁城不夠住嗎?

紫禁城雖然是高大宏偉的建築,不過呢,這裡其實不適合居住。大清的締造者是來自中國北方的滿族人,他們是紫禁城的新主人,進入紫禁城之後不久,便發現了紫禁城諸多問題,比如說,宮殿是由木頭製作,容易著火,雖然高聳的的宮牆可以很好的防禦火勢的蔓延,可是這樣一來便阻斷了空氣的流通。北京的夏天本來就酷熱乾燥,於是乎紫禁城就成了不折不扣的火爐。這讓他們感到很不舒服,所以他們就開始在紫禁城外需找風水寶地修建屬於自己的皇家園林。

例如,康熙這個學霸愛好天文地理,自己也是住在暢春園,後來康熙將圓明園賜予雍正,雖然這只是康熙的一小個園林之一,不過在雍正接手之後,雍正對這個園林可是非常厚愛,雍正繼位之後開始對圓明園進行大肆修建,最後連上朝都在這裡進行了。

乾隆從雍正手中接過圓明園之後,也是非常喜歡,一年有160多天都是住在圓明園,另一半時間就是在紫禁城。可見他們這些統治者對於園林的喜愛程度是多麼深厚了。

清朝皇帝的造園活動為什麼一直從開國延續到亡國?難道紫禁城不夠住嗎?吹牛叫上我2018-12-04 01:17:12

因為,清軍入關前後,大都靠騎兵。建朝後,建城造園一個體現國力和權利,二弱戰事起,可抵擋騎兵。

清朝皇帝的造園活動為什麼一直從開國延續到亡國?難道紫禁城不夠住嗎?我de日誌2018-12-03 16:39:32

古代皇帝喜歡造園其實不止清朝的歷代皇帝,其它歷朝歷代也一樣,只是清朝比較突出一點!

其主要有兩大原因:

第一、權力慾望的展現,在古代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自命天子,也就是上天的兒子!當人擁有的權力達到至高無上的時候,就想透過某些方面來體現,拿到現在來說就是虛榮心作祟!那造園林和房子就成了主要體現自己權力的方式之一了,因為其它體現地位的方面已經展現的淋漓盡致了,比如皇帝的女人有多少?三宮六院,多達幾千人!軍隊就更不用說了.那建園林不僅體現了自己的實力,更體現的是權力,黃金白銀放在國庫老百姓又看不到,那建一座大大的房子可不一樣,只要長著眼的就能看見.其實在皇帝眼中在意的不是自己建了多少房子和園林,而是體現出了皇帝有多大的權力!也就是說園林是權力的間接體現。

第二、皇帝建房子其實還有另外一種目的,就是賞賜給皇親國戚,或者賞給對國家有重大貢獻的臣子,也是籠絡人心的一種方式!其實又是另外一種間接體現自己地位的一種行為,這種賞賜的畫面我們在古裝電視劇中經常可以看見,對於皇帝的這種物質獎賞,作為臣子來說是種莫大的榮耀,同時也說明了皇帝的地位是何等的至高無上!

清朝皇帝的造園活動為什麼一直從開國延續到亡國?難道紫禁城不夠住嗎?譚軍1111034312018-12-03 17:03:24

人家信奉的就是。天朝上國,地大物博。朕富有四海。尤其在康乾盛世後經濟比較景氣更是揮霍無度。

清朝皇帝的造園活動為什麼一直從開國延續到亡國?難道紫禁城不夠住嗎?jimmyjiao2324267872018-12-03 22:21:14

原因就是:遊牧民族來到平原,看似宏偉的皇城,但是城牆太高,不透風,北京的氣候很熱,加上滿人的本性,他們覺得這個宏偉的建築不適合居住,所以他們選擇了另外的地方。清朝皇帝大多數時間不是在現在的故宮,只有祭祀等重大活動在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