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三國演義不是正史,那讀起來有什麼意義?數字虎2017-12-21 17:24:58

有句話傳得很廣,歷史都是後人編的,這一方面就對正史直接提出了質疑——正史也未必靠得住啊。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歷史多少摻雜了後世著史者的價值觀和目的性。

從這方面看,羅貫中倒是很實在,很多三國時期的歷史已不可考,只是多數人口口相傳而已,加上羅老先生也有自己的價值觀和文學功底,所以才註明了是演義!

既然是演義,作者也就無需揹負欺騙讀者的心理包袱,寫出了一段段薈萃人口的文學篇章,與關二哥被塑造成了神一般的忠義外,魯迅先生還感慨,劉備之德近乎偽,孔明之智近乎妖。所以麼,小說,不是讓你拿來當歷史看的。

平鋪直敘地講歷史很無趣的。三人,一賣草鞋,一賣大棗,一賣豬肉,都是社會底層漢子,看官府告示時,有一搭沒一搭扯了幾句,都感覺投緣,個個心裡有點盤算,一拍即合,野炊了一番就結成了兄弟。這就是我之文筆的桃園三結義。有人看的話,我繼續敲字!

所以,看文字還得有個文學性,正史太枯燥,又未必是史實,不如用一段段承載了老百姓和文學家們對歷史的揣摩和傳說來填補。

至於說小說看不看有什麼用,這個各人各異吧,文壇愛侶韓寒小四的名作《三重門》、《小時代》的書名直轟我視網膜都還沒去看,也沒見身上掉塊肉。ರ_ರ 心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