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人非得飲酒才會做詩嗎?絲絲小雨coco2019-09-19 07:37:17

古代人不像現代人那麼忙碌,詩酒茶伴隨左右,喝酒能助興,隨性作詩,也是一件雅緻之事,但也有不喝酒能寫出名詩佳作的詩人。

古代詩人非得飲酒才會做詩嗎?阿北美食記2019-09-18 09:05:44

不是非要飲酒才會作詩

在中國文學史上,不少詩人都喜歡喝酒,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他們經常以詩會友,因此詩和酒經常會聯絡在一起。

1、李白 許多詩人不得志,會喝酒想忘掉這些憂愁,比如電影《妖貓傳》中就有酒仙李白酒後作詩的畫面“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2、白居易 一生作詩3000多首,和酒有關係的就有幾百篇。

3、杜甫和李白生活在同一時代,算是李白的頭號粉絲,可以說是最早的追星族了,世人常說李白愛寫酒,✍️杜甫愛寫李白。也做出白日放歌須縱酒這樣豪邁的詩句。

4、陶淵明 給我最深印象就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了,其實陶淵明一生不得志,除了愛菊恐怕就是愛喝酒了,想是喝醉了才能再去桃花源走一遭吧。

古代詩人非得飲酒才會做詩嗎?騎驢去高考2019-09-19 14:07:31

我見過很多喝酒的人,但真正愛好喝酒的,我沒見過!

每次和別人一塊喝酒,都讓我覺得,大家坐一塊好像沒什麼好說的,那就喝酒吧,喝酒只是我們緩解尷尬的一種遊戲。喝酒到底有多大的樂趣,我實在是沒有看出來,或者說他們沒有給我展現出來,哎,反正這些也跟我沒有關係,我就是個湊份子的!

小時候大家坐一塊,總是嘰嘰喳喳說個不停,聊得那個嗨呀,都捨不得回家吃飯!現在坐一塊,總是覺得說這不妥,說哪個也不妥,沉悶的空氣,真好像跟死了老孃似的!

不過我非常喜歡看古人寫酒的文學作品和古人喝酒的奇聞逸事。比如陶淵明的《飲酒》其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寫得特別具有仙氣,讓人彷彿真地看到了一個舉止不凡的隱士!不過這詩跟酒有一毛錢關係嗎?看來是陶淵明酒後追憶的作品,發發人生的感慨。否則,一喝高都癱到那了,他吃奶都費勁,你讓他寫詩!可見題主提的問題還是有待商榷,至少你得在前面加許多的限制條件。

再有就是描述李白的那四句,“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尤其是那句長安市上酒家眠,彷彿讓我看到一個特別放蕩不羈的人,他的一言一行都極具觀賞性,揮灑自如,喜怒哀樂都在臉上!在大唐的京城裡面,川流不息的天街,他在酒家自飲自睡,這實在是一個另人感嘆的行為!李白的那句,“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也是寫的頗具幾分神采,讓人過耳不忘!

有一句話說的好,叫酒壯慫人膽,酒對人神經的麻痺作用與致幻效果還是很讓人享受,但是喝醉之後的難受與痛苦也是讓人印象深刻!希望有更多懂酒的朋友,把酒的妙處傳遞給大家!

古代詩人非得飲酒才會做詩嗎?

古代詩人非得飲酒才會做詩嗎?

古代詩人非得飲酒才會做詩嗎?

古代詩人非得飲酒才會做詩嗎?醉美張揚2019-09-18 10:13:06

未必飲酒才會作詩,不飲酒一樣作詩。酒在中國有幾千年的文化歷史,很多場所都少不了酒。酒能使人產生興奮,使人忘掉一切不愉快的事,也能使詩人產生靈感。詩人在酒的刺激下妙語連珠一吐為快,飲酒作詩當屬李白,有詩仙、酒仙之稱!

古代詩人非得飲酒才會做詩嗎?三月三房偉2019-09-18 11:58:42

古代詩人非常愛好喝酒,只有喝了酒才飄飄然的突然來了靈感,然後詩興大發,象唐代大詩人李白就是:李白醉酒詩鬥篇。古代的酒度數低,好多是低度的米酒。明代以後才有了高度酒。古代詩人們也常常聚會,喝酒助興,吃酒席行酒今,吟詩對對聯。喝了酒後腦細胞更活躍了,靈感來的更快,一般都會寫出奔放、豪爽的詩句。

古代詩人非得飲酒才會做詩嗎?無閒筆2019-09-18 16:26:59

雖不是有酒才能作詩,但在古時酒是作為一種文化存在。既然是一種文化那就與詩詞賦相通的,君不見,古時名家大師無酒不歡無酒少詩。最有名的李白大詩人那更是以酒為樂,以酒助興,那篇《將進酒》流傳千古……可見酒對詩人文人的重要性。

古代詩人非得飲酒才會做詩嗎?謝大力讀唐詩宋詞2019-09-19 10:49:18

會喝酒的古代詩詞人非常多,例如酒仙李白,

,再例如女酒仙李清照。他們經常把喝酒寫入作品當中。李白寫到酒的詩非常多,而且寫得很誇張。而李清照現存的40餘首詞作中,也有23首是涉及酒的。

其實詩人詞人寫酒,往往既有寫實的一面,也有寫虛的一面,就像李白寫喝酒一樣,他要是老那麼喝也會喝出問題的,酒成為輔助他情緒的一種象徵,“會須一飲三百杯”,這是一種氣魄。你一次喝300杯試試,那不酒精中毒才怪呢。李清照的詞裡面的酒,說的也是某一種情緒,比如她說“濃睡不消殘酒”,這裡面的酒就是說自己昨晚心情很複雜,酒喝著喝著就睡了,就渲染著這麼一種情緒。

這裡再說說為什麼說李清照是女酒仙呢?首先李清照在少女的時期就經常在外面豪飲,她寫過了一首詞,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意思就是那晚喝酒喝多了,醉呼呼的迷了路,划船闖入了別人的荷塘。她不僅在外面喝酒,而且經常在家裡喝,也不是小酌一杯,而是酩酊大醉。例如她說“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意思就是昨夜外面颳著大風下著小雨,我喝多了沉睡到現在,今早醒來酒意都還沒能消。還有她說“夜來沉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意思就是說昨天晚上喝酒又喝多了,妝都沒有卸,倒頭就睡了。李清照時時刻刻都在喝酒,送別時喝,賞景時喝,開心時喝,憂愁是喝,有時候喝多了還誤了事。“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意思是說離別時難捨難分,你一杯來我一杯,最後喝得都忘了上車,車開走了。李清照是有多喜歡喝酒?據統計,她流傳的40餘篇詞作中,有23首都寫到了喝酒。一般人喝酒喝出酒精肝,李清照喝酒卻喝出了詞作史上的一座巔峰。

這難道不是女酒仙嗎?

古代詩人非得飲酒才會做詩嗎?扁擔圈讀書2019-09-19 14:58:40

謝邀,自然不是飲酒才會作詩。

酒是我國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出現的很早,幾乎是與人類文化史一起開始的,它不但是一種物質文化,也具有精神文化價值,從人的酒品或者是對酒的態度往往能折射出一個人的人生態度,中國人向來愛飲酒,文人如是,對於許多文人來說,酒是他們創作的靈感,許多流傳千古的好詩都是飲酒之後才創作出來的,這一點在詩仙李白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

古代詩人非得飲酒才會做詩嗎?

杜甫的《飲中八仙歌》中寫李白,“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可見李白是十分愛酒的,喝了酒之後就靈光乍現,作起詩是信手拈來,酒對李白來說很重要,可以說沒有酒就成就不了大唐的詩仙,飲酒才會作詩在李白身上倒是一個十分具體的體現,然而,並不是所有的詩人都是李白。

古代詩人非得飲酒才會做詩嗎?

就拿同時代的杜甫來說,雖然杜甫也寫過“醉裡從為客,詩成覺有神”這樣的句子,但杜甫的大部分經典之作卻都是在沒有喝酒的時候寫的。杜甫與李白的區別是他是現實主義作家,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寫的許多都是安史之亂時他漂泊無依時的所見所感,那個時候的杜甫窮困潦倒,連自己的孩子都在饑荒中餓死,哪還有閒錢去喝酒呢?可是他卻在這段時間裡寫出了許多經典的詩歌,可見酒雖是寫詩的調劑品,卻不是作詩的必須品。

古代詩人非得飲酒才會做詩嗎?

其實我們可以一起看看杜甫的詩歌,如著名的“三吏”和“三別”,寫的都是底層社會百姓在亂世之中水深火熱的生活,作者寫這樣的詩,是對百姓的同情,也帶著自己深深的無奈,從詩裡就可以看出屬於杜甫的大愛。“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語句樸素卻句句錐心,你能說這種詩是在飲酒之後寫的嗎,飲酒多是怡情,又或是消愁,在顛沛流離中的杜甫作詩,哪需要酒帶來的靈感啊,所見之中所感太多,詩就自然而成了。

古代詩人非得飲酒才會做詩嗎?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自古以來講究的“詩酒不分家”是很有道理的,古代詩人都是愛喝酒的,包括宋朝的女詞人李清照。但寫詩首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不是說喝了酒就一定會寫詩,也不是說不喝酒就一定不會寫詩,像白居易也愛酒,他留存下來的幾千首詩歌之中,有幾百首都與酒有關,但不是還有那麼多是在未飲酒的情況下寫的嗎。若是和三兩好友一起外出遊玩,在郊外看見某一處美景,自然而然就會有感而發,當場賦詩,也能成為名作,像什麼“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並不一定都是喝酒之後才能寫出來的啊。

古代詩人非得飲酒才會做詩嗎?

雖說古代詩人並不是非得飲酒才會作詩,但若沒有酒,必不會有詩的高成就,就像李白所寫的“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這何不是講他自己呢,沒有酒,就沒有“酒中仙”李白了。沒有酒,古人的生活就會少了許多豪邁,少了許多雅緻,也少了許多悠閒,甚至古人定會少了許多知己,多少人的友情是在共飲中建立的,多少人因為酒而結實一場妙不可言的緣分呢?

古代詩人非得飲酒才會做詩嗎?

有人說,“酒”是豪放派的產物,也就是說豪放派的詩人詞人才愛喝酒,如李白、蘇軾、辛棄疾,但其實不然,婉約派的詩人也愛喝酒,只是可能豪放派的講究一種氣魄,婉約派的就講究一種興致了,如李清照,還寫了不少類似“沉醉不知歸路”、“濃睡不消殘酒”這樣的詞呢。古代世家貴族舉辦宴會,也會有行酒令這樣的遊戲,最文雅的莫過於流觴曲水了,一群人坐在河渠兩旁,在上游放置酒杯,使其順流而下,酒杯停在誰的面前,誰就飲酒賦詩,如著名的蘭亭集會,王羲之的傳世之作《蘭亭集序》就出自這場盛會,可見“酒”之好處了。

古代詩人非得飲酒才會做詩嗎?

“酒”是助興的好手,如戰場殺敵之前,來一碗酒,就有激發士兵鬥志的效用;而在平常的宴飲之中,也能讓人興致頓生,從而詩興大發。古代文人從來不是為了作詩而飲酒,只是因為飲了酒之後來了興致,於是有了那一瞬間的靈感。也只有突如其來的靈感才能呈現出更好的詩句,若每首詩都是安安靜靜坐在那兒,一字一句的慢慢斟酌出來的,那必然少了幾分隨性,而多了幾分刻意,反而失去了詩歌本身的靈性了。

古代詩人非得飲酒才會做詩嗎?

雖說酒是詩人靈感的重要源泉,但詩人的源泉也必然不只有酒,只是酒的作用最重要罷了。真正優秀的詩人總是才思如泉湧的,他們的所見所聽都可以成為詩歌創作的素材,那一瞬間的靈感是他們最寶貴的財富,豐厚的學識是一切創作的基礎,一花一木,所思所感,在詩人眼中都會是絕美的意象,只是若添上點酒意,那就更為絕妙了!

古代詩人非得飲酒才會做詩嗎?努力度過難關2019-09-18 08:26:06

這個事情,因該分開來說。古代人大部分人是文盲,怎麼可能作詩一首呢,在說作詩的人,也是有一定文化的人,還有一定天賦的人。尋常百姓,能吃飽就不錯了。酒在當時屬於奢侈品,一般人根本喝不起。

古代詩人非得飲酒才會做詩嗎?使用者90482690865392019-09-18 07:16:32

他們還可以邊喝酒邊欣賞歌姬跳舞彈琴,許多詩都是詩人在青樓裡面看著美女喝酒做出來的。當然,他們還會做在山水之間,欣賞著山水,聊著天,喝著酒,作著詩,這是歐陽修嚮往的生活。他們還會玩遊戲,比如說行酒令,類似於輪流說詩詞、聯語或其他類似的遊戲,違令者罰酒。除了這些,他們還會投壺、射履。投壺,大家應該都知道吧,就是一種投擲類的遊戲,站在遠處往壺裡面丟箭,很多電視劇節目就會拍攝這個場景。射履,是在某些器物下面覆蓋一件東西,大家來猜是什麼東西,輸了的人就要按要求來喝酒,這個可能不太常見。還有一種最浪漫的喝酒方式叫做曲水流觴,那些投壺射履對於文人墨客來說有點有失風雅,於是他們就發明了這種一場優雅的活動。曲水流觴是大家坐在河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順著水流下來,停在誰的面前,誰就要喝酒。這個還有一個吉祥的意義就是去除災禍不吉。曲水流觴流行的時代非常長,最早可以追溯到很早,而且曲水流觴不僅是為了喝酒作詩還是為了祈佛免災,所以這種玩法最受文人騷客的喜歡。當然,他們還可以下著棋,喝酒輸了的人自罰,除了比下棋,他們還可以比彈琴、書法,繪畫等等。做古代詩人聚會還是非常好玩的,沒有一點才華拿的出手是不敢去的。

古代詩人非得飲酒才會做詩嗎?北漂老白2019-09-18 17:39:22

首先,古代詩人並不一定非要喝酒才能做詩的,不知道你本人平時喝不喝酒,一般來說喝酒喝到一種微醺的狀態,人的思維更加清晰活躍念頭通達,這種狀態下更容易散發詩情

古代詩人非得飲酒才會做詩嗎?星斗薦書2019-09-20 11:22:25

“古代詩人非得飲酒才會作詩嗎?”

此一問涉及三個主體:詩人、詩、酒。有此一問,首先便已經明確了詩與酒是有關係的,而且是關係匪淺。

談詩人、詩、酒的關係,說到底,探尋的是中國詩文化與酒文化的關係。

中國的詩文化、酒文化歷史悠久,單論哪一個,都可以大書特書。而在中國文化中,詩與酒兩個不同屬性之物的相遇,別開生面的形成了中國文化中所獨有的詩酒文化。

詩酒文化中,詩與酒的關係,就像一對久經歲月、親密無間的夫妻。這段感情,並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了相識相知、相親相愛,再到水乳交融的過程。

古代詩人非得飲酒才會做詩嗎?

詩與酒的相識——《詩經》

詩與酒的相識應當是源於《詩經》,《詩經》作為古詩有據可查的源頭,其中便包含許多的詩酒內容。

酒在誕生伊始,便作為一種祭祀用品使用。詩與酒的初見,便是古中國祭祀文化做的媒。《詩經》作為記載周朝社會生活面貌的一本詩集,第一次認識了以祭祀品出現的“酒”。

由此可見,詩與酒的相識,源自古中國農耕時代的祭祀文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周朝盛行的宴飲習俗,是詩與酒相識的又一原因。

古代詩人非得飲酒才會做詩嗎?

宗法制是周朝的核心制度,宗族之間的宴飲習俗是維繫宗法制的一種重要手段。“酒”在其祭祀作用之後,也因此被賦予了第二種功能,即宴飲中的助興作用。

《小雅·魚藻》中記載:王在在鎬,豈樂飲酒。

《國風·鄭風》中記載:宜言飲酒,與子偕老。

這都表明:“酒”用於席間助興的意圖顯露無疑。而“詩”最早是以詩樂的形式出現,本身就是宴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或吟或誦,同樣是有助興的作用。

所以,因為宴飲的需要,“酒”與“詩”找到了彼此的第一個共同點——助興。

只是在這個階段,“酒”也好,“詩”也罷,都還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只存在於貴族階層,廣泛的談“飲酒作詩”還為時尚早。

古代詩人非得飲酒才會做詩嗎?

詩與酒的相知——樂府詩

詩與酒經過先秦時期的相識,於秦漢時期,詩與酒更加的密不可分,得以相知。

這一方面源於釀酒技藝的進步、成熟,以及飲酒文化廣泛的深入民眾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詩也由早期的歌集《詩經》的形式,在得到官方的推行之後,進一步演變為樂府詩。酒文化、詩文化各自獨立的發展、進步,使得酒文化與詩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交融,得以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催生了中國文化中所獨有的詩酒文化的誕生。

“樂府”顧名思義,乃是官方的音樂機關,類似於如今的皇家樂隊 。以音樂機構的官方名稱命名詩體,可見“詩”在這一時期,一是得到了官方的認可和支援,二是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推廣。

樂府詩將“詩”助興的功用推行到極致,輔以樂器,成立機關,並在全國範圍內廣泛收集民謠以入詩,“詩”文化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西漢才女卓文君《白頭吟》詩云:今日斗酒會,明日溝水頭。

東漢名仕孔融詩云: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

這都表明,

在秦漢時期,“酒”已經成為各種宴飲集會不可或缺之物,引“酒”入詩已成為必然的文化趨勢。

西漢文人鄒陽好酒,更是做《酒賦》以誦酒,文中記載:

準確的反映了兩漢時期,飲酒習俗的大眾化,酒不再成為士族階層的專屬消費品,這為詩酒文化的發展奠定的民眾基礎。

古代詩人非得飲酒才會做詩嗎?

詩與酒的相親相愛——魏晉風骨

魏晉時期,詩體在形式上承襲了秦漢的樂府詩,但在內容、風格上有了明顯的變化和進步,世稱魏晉風骨。

魏晉時期,動盪的社會形態,崛起計程車卒集團,開放的文化思潮,都促進了詩酒文化在這一時期發生了質的變化,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古代詩人非得飲酒才會做詩嗎?

魏晉風骨也稱建安風骨,其中以曹氏父子為代表人物。曹操千古名篇《短歌行》中,開篇即引酒入詩:

在曹操的詩中,“酒”作為古詩的一種意象,正式被廣泛的引入到古詩中來。詩中所寫:

更是以酒名“杜康”入詩,以排遣詩人心中鬱結之情。

由曹操的《短歌行》一詩可以看出,

“酒”不再單純的作為一種寫作素材出現,而被賦予了豐富的感情,詩人寓情於“酒”,借“酒”抒情,此處,詩即酒,酒即詩。

此後,“酒”作為解憂之物,頻繁的出現於詩人筆下,酒的解憂功用,是詩酒文化得以繁盛,並經久不衰的一個重要成因。

當“酒”以古詩的一種意象出現,這在詩酒文化的發展過程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詩與酒這對戀人,開始相親相愛,你儂我儂。

魏晉時期,曹操之後,酒作為古詩意象,開始大量出現在詩人的作品中。

西晉詩人陸機賦詩《飲酒樂》:

以酒宴盛景的寫實描繪,不著一個“樂”字,卻能使人於字裡行間,感受到詩人的歡樂。詩中,酒成為了詩人快樂的載體。

古代詩人非得飲酒才會做詩嗎?

晉末田園詩的開山鼻祖陶淵明,以酒為題,開創性的獨創一組飲酒詩,共二十首,開飲酒詩先河。

陶淵明二十首飲酒組詩,其中既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樣歌頌靜謐田園生活的詩句,也有“覺悟當念還,鳥盡廢良弓”這樣抨擊時局的憤然之作,也有“仲理歸大澤,高風始在茲”的人文歌頌。

陶淵明的飲酒組詩,將詩與酒融匯,開創了詩酒文化的一種獨特意境,豐富了詩酒文化的內容與情感。

陶淵明《飲酒詩序》中所云:

這不單單是陶淵明個人的詩酒生活寫照,更成為後世文人、詩人詩酒生活的真實寫照。

古代詩人非得飲酒才會做詩嗎?

詩與酒的水乳交融——唐詩

經過魏晉時期的發展,古詩在建安風骨的基礎上,發展到隋唐,於形式、內容上更豐富多彩,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盛景,真正意義上成為詩的巔峰盛世,誕生了至今都為人耳熟能詳的唐詩。

唐詩,特指創作於隋唐時期的詩,在古詩中佔據了半壁江山,其影響之大、意義自深遠、價值之豐富,在中國文化中都是不可多得的,堪稱中華文化之瑰寶。

這一時期,詩與酒達到水乳交融的形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飲酒賦詩”蔚然成風,毫不誇張的講,是詩酒文化催生了唐詩的盛景。

唐詩的形式多種多樣,在詩體上有五言詩、七言詩的劃分,也有絕句、律詩的區分。以其題材的多樣性,更有山水田園詩、邊塞詩、浪漫派、寫實派等更細膩的劃分。可無論何種劃分、何種流派?“酒”是其共有的元素,是唐詩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孟浩然《過故人莊》有“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田園閒趣,邊塞詩人岑參有“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的沙場豪邁,詩聖杜甫更有“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傷懷。

古代詩人非得飲酒才會做詩嗎?

當然,說唐詩、說酒,決不能不提既是詩聖,亦有酒聖之稱的李白。酒助詩性、詩借酒意,李白的飲酒詩,千古無二。

讀“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品的是李白的曠達與豪邁;讀“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品是李白的寂寥與孤獨;讀“借酒消愁愁更愁,抽刀斷水水更流”,品的是李白更古難消的憂愁;讀“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品的是李白依依不捨的友情。

詩酒風流,李白獨佔八斗,絕非虛言。杜甫作《飲中八仙歌》,詩云:

堪稱對李白詩酒之能的最佳讚譽,詩仙李白以酒佐詩,後世文人以李白之詩文佐酒,相得益彰。

唐代,以其數不勝數的詩人,及不勝列舉的詩篇佳作,創造了唐詩的輝煌。而唐詩中的詩酒風流,更為唐詩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在唐代,大概找不到一個不會喝酒的詩人,大概也找不到一個不會作飲酒詩的詩人。有“詩鬼”之稱的鬼才李賀,也有“遙望齊州九點菸,一泓海水杯中瀉”天馬行空的想象,有“詩佛”之稱的王維,同樣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佳句流傳千古。

在唐代,酒和詩人的關係,通俗的講就像醋和山西人、辣椒和四川人的關係一般,一句話:離不開。“飲酒”儼然已經成為“詩人”的一種生活習性,“酒”已經成為唐詩的一個標籤。

“詩”與“酒”,本是兩個毫不相干的東西,經過長達千年的交匯、融合,終於在唐代融匯在一起,不分彼此。

古代詩人非得飲酒才會做詩嗎?

唐之後的兩宋,古詩主要在形式上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開創了另一文體“宋詞”的盛景。但在內容上,宋詞承襲了唐詩的豐富題材,詩酒文化依然盛行,只是”詩酒”換了一種表現形式,成為了“詞酒”。

詩與酒的不解之緣,在詩酒文化中體現的淋漓盡致,於內容、形式、感情上得到了高度的統一。

飲酒詩在古詩的正式分類中,並沒有作為一個單獨的類別而存在。不過,有趣的是,自陶淵明以酒為題,做飲酒詩二十首開始,飲酒詩作為一種通俗意義上的叫法,一直存在。

今天,如果將以酒為題、素材、意象的古詩抽離出來,劃到飲酒詩之列。那飲酒詩以其時間跨度之大、內容之豐富、數量之多,將成為可與唐詩、宋詞相媲美的又一種類,陶淵明、李白、杜甫等所有中國人耳熟能詳的詩人,都將是飲酒詩的代言人。

李白如果不飲酒,那李白作品的成色起碼得打個對摺,古代詩人不飲酒,那古詩的魅力也得打個對摺。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所言非虛。

古代詩人非得飲酒才會做詩嗎?奔跑的小家雀2019-09-19 13:33:59

當然不是了

李白斗酒詩百篇那是形容他恣意灑脫。。

實際情況呢……

當年的酒也不是今天的白酒,黃酒類的低度糧食酒,你讓武松來十八碗老白乾,看他去醫院急救不。。。

寫詩也不是隻能酒後吧,踢出酒精過敏的人,吃飯喝點酒也是生活常態吧,寫詩也是技術活需要反覆斟酌,字字研究的,喝完酒以後一蹴而就那是想當然。當代的作家也一樣,路遙寫平凡的世界心力憔悴,算是累死的吧,寫作沒那麼容易的。。

總之,現實不是電影,生活不是演戲,寫詩也不是那麼容易。

古代詩人非得飲酒才會做詩嗎?塵影662019-09-18 18:28:27

也不一定要飲酒才能寫詩。比如像杜甫,窮的沒酒喝,不也寫出那麼多好詩。李白是飲酒寫詩的多,也是他之前日子過得逍遙,有酒喝啊。也許喝了酒,酒能刺激神經,想像力更豐富。但做為一個詩人,也許是沒酒也能寫詩,有酒更能寫吧。李白斗酒詩百篇嘛。

喝了酒後,才情縱橫,許多念頭許多妙喻就出來了,我也喜歡酒後寫詩,貼首去年冬天喝酒寫的

《大寒》

飲酒,擊缶而歌

梁山伯,祝應臺還有羅密歐與朱麗葉

忠貞的愛情

如大雪應著日子飄來飄去

真白呀,雪花——

我開窗接了幾片

放在杯裡與酒一起飲下

彷彿愛情也同時穿過身體

我又回到少女時代

來來來,少年

別告別,歡樂將永無止境

古代詩人非得飲酒才會做詩嗎?竹紗2019-09-18 19:04:47

飲酒時作詩,應該是抒發情緒的一種方式,難過時就消愁,開心時就作詩縱歌,我覺得古代的文人墨客喜歡一邊飲酒一邊作詩,這是一種情趣,也是一種儀式感,更是一種聊以自慰的方式。

古代詩人非得飲酒才會做詩嗎?白酒有黑幕2019-09-18 23:38:10

非也,非也。

人家才子,並非只有飲酒才能作詩,也並不是只有象李白那樣的斗酒詩百篇。

古代飲酒,特別是名流之間,喜歡用酒令倒是真的,但是並不代表所有人都有那麼一種附庸風雅的水平。

比如說李清照和蔡文姬,都是女流,能不能飲酒或者能喝多少我不知道。但是一介女流之輩動不動喝的爛醉,肯定不會是才女應有的範。不過呢,這一點也沒有影響人家文壇巨匠的地位。由此可見,喝酒才能作詩純粹就是胡扯。

也只有那些本身肚子裡沒多少墨水的傢伙,才會拿這樣那樣的外部環境來為江郎才盡找藉口。比如說現在很多吸毒的明星,分明是搜腸刮肚踅摸不出來好作品,又喜歡沉迷在那種虛幻的世界,才會吸毒。到被抓了又趕緊辯白說自己為了創作找靈感!我呸,你已經吸好幾年了,作品在哪裡!

小編雖然是做酒賣酒的,但是從來不建議並且一直勸身邊的朋友少喝酒。因為我做的雖然是純糧酒,但過量依然對身體有傷害,各人根據自己的情況適量飲用可以,千萬不能過了。

有點植入廣告的嫌疑。

過去的文人飲酒需要鬥文採,老百姓自然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誰都不能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別人。

古代詩人非得飲酒才會做詩嗎?一直冷眼旁觀2019-09-18 22:41:37

當然不是非得飲酒才會做詩!

做詩首先是能力,沒這個能力,喝多少都沒用!反正我寫不了,喝醉了最多能背兩句,寫是沒這個本事的。寫詩其實是個複雜的工程,要懂韻,還得會用典,真不是一般人能幹的活,寫得不好別人也記不住。乾隆寫了那麼多詩,誰能背一首來聽聽?

我們都知道酒這東西喝多了人就飄,話會變多,有的人思路就打開了,文思如泉湧,一發不可收拾,所以李白斗酒詩百篇啊!

古代詩人非得飲酒才會做詩嗎?

也有的人平常不敢想的,喝了酒就變了,酒壯慫人膽、酒後吐真言啊。

而把酒和詩聯絡到一起更是多了一些浪漫主義的色彩,也是很多人嚮往的生活。古代糧食是很金貴的,用來釀酒都是管制的,所以酒是奢侈品,老百姓是喝不起的,所以我們當然希望有限的酒能產出高質量的詩文來。

古代詩人非得飲酒才會做詩嗎?

那些膾炙人口,讀起來熱血澎湃、汗毛倒立的名篇若是有酒為佐,必是人間美事,而那些站在雲端的詩人,若是沒有酒,這也是不完美的。

古代詩人非得飲酒才會做詩嗎?Q獅2019-09-18 12:51:52

這個不一定。但是酒是好東西。先介紹一下酒是什麼來的。話說古人釀酒。什麼也做不出來。於是有高人指定。在家門口路過的前三個人每人取一滴血。加入之中就可以,於是一天早上一早就開始攔截人。第一個是進京高考的文化人。第二是一個騎馬的五壯士。第三是村裡的一個傻子。所有我們現在喝酒。一開始都是文質彬彬和敬酒。後來就袖子一拉。稱兄道弟。再後來多了。就像傻子。所有詩人喝酒後比較釋懷。容易急性發揮。話說蘭亭序後來王羲之第二天寫了好多遍都沒有前天晚上喝好酒寫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