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女生來例假的時候肚子會很疼?使用者803477806252017-12-25 16:09:00

其實就是痛經!

為什麼女生來例假的時候肚子會很疼?

痛經指的是伴隨著月經的疼痛,疼痛可以出現在來月經前後或者經期,主要集中在下腹部,常呈痙攣性,通暢還可能伴有一些其他症狀,包括腰腿疼、頭痛、頭暈、乏力、噁心、嘔吐、腹瀉、腹脹等。

發病率是非常高的,在育齡期的婦女中達到30-80%。

只是每個人對疼痛的敏感程度不一樣。

痛經可以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

什麼叫原發性痛經呢?

原發性的痛經指的是沒有器質性的疾病,它是由於功能性的原因造成的,與正常的排卵有關係。

為什麼女生來例假的時候肚子會很疼?

主要的原因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

子宮收縮異常

正常月經期子宮的基礎張力小於1。33kPa,痛經時宮腔的基礎壓力會提高,收縮頻率增強並且不協調。所以說原發性的痛經主要是由於子宮肌肉活動增強,過度收縮了的原因。也就是解釋了為什麼有些女生在經期接觸了冷刺激,包括接觸冷水,吃了冰冷的食物和飲料之後會加重痛經的原因,因為冷刺激後會增強子宮收縮。

為什麼女生來例假的時候肚子會很疼?

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釋放過多

前列腺素過多是導致痛經的主要原因,子宮內膜可以合成前列腺素,當子宮合成和釋放前列腺素增多,便可以導致痛經的發生了。另外前列腺素的增加還可以刺激子宮肌肉過度收縮,導致子宮缺血,進一步加重痛經,同時還可以使神經末梢對痛覺刺激更敏感化,導致痛覺閾值更低,也就是說對疼痛更敏感後會覺得更痛。

血管緊張素和催產素過高

當體內的血管緊張素增高,顧名思義血管緊張素可以促進子宮肌層和血管的平滑肌收縮增強,這樣會導致肌肉收縮更強,子宮缺血更明顯了。

另外,催產素也是引起痛經的另外一個原因,也就是說經期催產素的水平會增加,(催產素並不是僅僅在生產的時候才會產生),這也就解釋了有些醫生會用一些催產素拮抗劑來治療痛經了。

其他因素

除了以上幾個原因,其他的還會包括精神因素,緊張、壓抑、焦慮、抑鬱等原因都可能會加重對疼痛的反應和主觀感受。

為什麼女生來例假的時候肚子會很疼?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情可以緩解痛經呢!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為什麼女生來例假的時候肚子會很疼?張妮可2017-12-22 14:42:04

痛經是多少姑娘的心頭之恨,怎麼才能讓姨媽她老人家不亂撒野呢?俗話說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痛經大魔王吧!

為什麼會姨媽痛?

為什麼女生來例假的時候肚子會很疼?

如果一個週期內沒有懷孕,卵巢中負責排卵後製造激素的

黃體

會垂頭喪氣地罷工,使

雌孕激素

迅速減少;

子宮內膜

因失去了激素的支援而萎陷,給內膜供血的

螺旋動脈

也放棄了,開始規律性地收縮、舒張且間隔時間越來越長,導致內膜的

功能層

缺血、發白、壞死,然後脫落。想著就疼!但疼痛的劇烈程度因人而異。有的姨媽溫順,姑娘本人也比較耐疼,就不會很嚴重。但有的姑娘真是上面流淚下面流血,痛不欲生,此乃真痛經。

姨媽痛還有不同的痛法?

為什麼女生來例假的時候肚子會很疼?

痛經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繼發性指的是疼痛由別的疾病引起,典型的比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嚴重的姨媽痛,一定要先排除這些疾病。今天主要說說更加普遍的

原發性痛經。

原發性的意思是沒有別的疾病,就是單純的疼,引起此痛的罪魁禍首有:

子宮收縮異常

,肌層都沒辦法協調地收縮,附在上面的內膜怎麼和諧地脫落呢?其次是一些

激素的合成旺盛

,比如

前列腺素和血管緊張素

,它們來搗亂同樣會導致子宮缺血、肌肉過度收縮,疼。所以嚴重的痛經,主要是因為子宮在抽筋兒(異常收縮),加上內膜脫落出血,就出現了痙攣性疼痛。

怎樣緩解姨媽痛?

為什麼女生來例假的時候肚子會很疼?

最近有歪果仁做了大型研究發了一篇比較牛的論文:

姜對原發性痛經的緩解作用是極好的,可以和西藥止痛片相媲美

,推薦服用方法是月經1~3天每天服用姜粉0。75~2克,這不就是老祖宗的

紅糖薑茶

嘛!還有一個歪果的研究發現,貼上含鐵芯兒的熱帖(他們沒有

暖水袋

咩?)效果和吃

布洛芬(止疼藥)

沒有差別。

祖傳的

多喝熱水法

也有了理論依據,喝不完就捂在肚子上吧。我們的祖國醫學研究也有走出國門受到認可的,比如在

當歸芍藥散

中發現了鎮靜和抗炎因子,可以打敗痛經,效果不錯。當然,如果想要長期有效,還是

短效口服避孕藥

或者

含孕激素的宮內節育器

最霸氣,畢竟是直接接管了子宮內膜呀!痛經的姑娘們,試試吧!

大姨媽APP是一個提供女性健康管理的平臺,集經期記錄、備孕助手、電商、問診、社群於一體。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關於生理期、備孕、懷孕、兩性、私處護理等女性健康知識,那就快去應用市場,下載大姨媽APP吧~

關注@大姨媽 公眾號,瞭解女性生理、心理、兩性知識和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