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寫書法、寫毛筆字,才能產生"勢"?星墨閣書法2019-04-04 20:04:35

書法中的“勢”不是寫出來的,而是透過長時間持續精深研習得來融入個人書法作品中的一種內涵。就如同一個人的氣質和內涵,不是靠著裝和配飾得來。

同時,一個書家的作品得“勢”與否以及“勢”的狀態是隨心境不同而不同的,心情舒暢時“勢”在暢達奔放,心情憂悲時“勢”在厚重沉澀,心情積怒時“勢”在疾馳凜峻……,這些都不是寫出來,而是由內的功夫自然流露呈現出來。

要想自己的書法作品有“勢”必須經過三個過程:第一,初學時先追求字的方整平正。第二,在平正的基礎上追求字形的險絕(多觀察大自然中萬物的形狀);第三,最後是字的平側欹正(字與字、點畫與點畫之間的矛盾和諧統一的關係),這時才能懂“勢”。而這三個過程沒有多年的精深研習功夫是不可能達到的。

怎樣寫書法、寫毛筆字,才能產生"勢"?松風閣書法日講2019-03-01 10:14:44

判斷一個人會不會寫書法,學沒學過書法,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去看他懂不懂在書法中營造“勢”。

勢,這個字,既可以理解為書法創作中的字型姿勢,可以理解為書寫姿勢。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是人的書寫姿勢會影響一個人的字型姿勢,而字型姿勢是人書寫姿勢的最終呈現效果。

怎樣寫書法、寫毛筆字,才能產生"勢"?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有這樣的經驗:

學過書法的人和沒學過書法的人,你基本上可以從他們書寫漢字的姿態上,就可以大致判斷出,他們到底對於書法有何種掌握。這種判斷能力有時候是不分人的,基本上不論你是零基礎還是書法界的“老江湖”,別人大致上一眼就可以看出。

怎樣寫書法、寫毛筆字,才能產生"勢"?

只不過,普通人和書法家在看一個人書寫書法的動作時候,他們判斷出來的內容並不完全一樣。普通人只能大概知道這個人是學過書法的。但是他無法判斷這個人的書法水平好壞,但是書法家卻可以,他可以從一個人執筆、運筆、書寫等諸多動作中看出一個人書法書寫的水平好壞。

因此,從這個問題中我們就可以看出,書寫姿勢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一個人書法水平的考量,書法水平高的人,書寫姿勢、姿態顯然是不同於水平低劣者。

怎樣寫書法、寫毛筆字,才能產生"勢"?

由此可見,人的狀態,甚至是人的“姿勢”“姿態”,就能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決定書法書寫的面貌如何。

中國古代書法理論家常常持有的一個觀點就是“字如其人”,當然這個觀點可以看作是對人品格、品性的考察,可以認為一個人的品性和一個人的書法水平的好壞有關係,但是這種理解只是諸多可能性的一種,並不完全構成“字如其人”的完整概念。

怎樣寫書法、寫毛筆字,才能產生"勢"?

“字如其人”概念所強調的,是一個人的狀態、追求、思想、觀念,在某種程度上會影響、乃至於決定一個人的書法面貌。因此,書法家往往在他們的藝術創作中熔鑄相當多的主觀色彩。

比如,顏真卿書寫《祭侄文稿》的時候,他寫的這篇書法作品完全不是一個書法作品應該有的樣子,很多人第一眼看上去可能會感受到強烈的不適感,亂七八糟,胡塗亂抹,應該是很多人對《祭侄文稿》最多的評價。

怎樣寫書法、寫毛筆字,才能產生"勢"?

然而,我們如果比照西方美術史上那些後印象派藝術家的創作,看一看畢加索、梵高等人的畫作,你會發現他們之間雖然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藝術類型,但是卻呈現出驚人的一致性,即對慣常存在狀態的一種顛覆,一種叛逆。

後印象派所持有的理念是對印象派的一次更大範圍的否定。印象派已經突破了繪畫的邊邊框框,拋棄了線條、構圖,純粹追求光色效果。而後印象派則否定的更為徹底,他們不管現實客觀如何,他們只畫他們主觀中存在的客觀事物。

怎樣寫書法、寫毛筆字,才能產生"勢"?

因此梵高繪畫中黑藍色扭曲的天空,在橋上變形的吶喊者,雖然都不是作者親眼看到的事物,但是他們卻真實的存在於作者主觀想象中。

怎樣寫書法、寫毛筆字,才能產生"勢"?

因此,《祭侄文稿》也是如此,顏真卿所書寫的,並非我們慣常中看到的書法字型,而是書寫他眼中、心目中想要呈現出來的書法字型,這些書寫效果顯然受到了他主觀狀態的影響。

怎樣寫書法、寫毛筆字,才能產生"勢"?

但是,這也是書法的一種“勢”。

事物在發展變化中,往往會經歷很多可能性以及後續發展的方向。當一個事物從一個狀態明顯的要轉向另外一個狀態的時候,這就是“勢”。

《祭侄文稿》的書寫,就是作者情感狀態的轉變,是他情感狀態的一次抒發,這也是“勢”。

怎樣寫書法、寫毛筆字,才能產生"勢"?

而藉助於物理學上對於“勢”的定義,我們或許更能解釋清楚書法藝術中的“勢”。

在現代物理學中,“勢”也被稱作“位”,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勢是能量的代名詞。在保守場裡,把一個單位質點(如重力場中的單位質量,靜電場中的單位正電荷)從場中的某一點A移到參考點,場力所作的功是一個定值。也就是說,在保守場中,單位質點在A點與參考點的勢能之差是一定的,人們把這個勢能差定義為保守場中A點的“勢”。

最終我們可以看到,“勢”的本質是狀態轉移所帶來的“勢能差”,這一概念就特別有利於我們理解藝術作品。

很多我們看起來很沒有道理的藝術現象就會有了全新的答案,比如,為什麼《祭侄文稿》會給人以一種很大的感染力?這種感染力究竟從何而來?為什麼有些字、筆畫,橫平豎直的寫就感覺到乏味,一旦有所傾斜、偏側,就會有一種筆力千鈞的感覺?

怎樣寫書法、寫毛筆字,才能產生"勢"?

其實這就是“勢”在起作用。“勢”在書法中和物理學意義上的“勢”幾乎沒什麼區別,他們都是力量的代表,都蘊含著力量,只不過物理學需要精密的推算、嚴謹的論證,而藝術讓你感受到“勢”的存在,只需要表現出來,並且讓你從主觀上認可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