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透警告!劇透警告!

格蕾塔·葛韋格的《小婦人》裡,喬拒絕了勞裡,勞裡和艾米在法國結婚,但是

喬有沒有和教授結婚是有討論空間的

。有人認為喬迫於寂寞和教授結了婚(也是原著結局),但我認為,

影片裡有兩種結尾:

1、為了迎合出版商的需求,

喬寫的小說結尾是

喬和教授結婚了,喬趁機拿了額外一筆稿費。

2、

喬實際上沒有和任何人結婚,她仍然是堅定的不婚主義者

,尤其是小說大火,她的經濟狀況改善,更沒有結婚的理由了。

特意讀了原著,原著結局和影片結局有很大出入,格蕾塔·葛韋格版本的結尾有些模稜兩可,有一點開放,原著內容可以作為補充為角色的行為提供支撐。另外,格蕾塔·葛韋格還把喬和原著作者的生活結合在一起,所以,我的答案會從

原著、影片和路易莎·梅·奧爾柯生平

三個方面印證上面的解讀。

一、原著

原著的結尾圓滿得幾乎平庸,沒有一點遺憾,除了貝絲:大姐梅格和約翰結婚,有一對雙胞胎,經濟不太富裕但是很幸福;艾米在法國和勞裡重逢相愛,放棄更富有的未婚夫;喬和巴爾教授結婚,成立了學校,有了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叫泰迪(喬對勞裡的專屬暱稱)。總而言之,馬奇家的女兒過上和期望完全相反的生活。

小妹貝絲的去世給喬、艾米和勞裡帶來巨大的衝擊,間接導致故事偏離原來的軌跡。

勞裡向喬表白後遭到拒絕,心情煩悶,去了法國散心,正好碰上在法國陪姑婆遊歷的艾米。艾米看到勞裡頹喪的樣子,忍不住說教了他一番。勞裡介意艾米嚴厲的話,藉口離開了法國,但心裡覺得艾米說的有道理。而艾米重新遇見勞裡後,不再把他看成鄰居的哥哥,而是一個風流倜儻的男性。兩人成了彼此在異鄉最親近的人,即使勞裡躲著艾米,也不妨礙兩人頻繁通訊。漸漸地,勞裡不再執念於喬,艾米對勞裡的好感增加,拒絕了另一位富家公子的求婚。貝絲死後,艾米聽從家人的建議沒有立即起身返回美國,日夜期盼勞裡歸來以求一些慰藉。另一邊的勞裡則是擔心艾米悲傷過度,馬上去法國陪伴艾米。艾米看到勞裡又興奮又安心,喪親之痛中唯一的安慰,勞裡也明白了對艾米的感情。在一次倆人外出,泛舟湖上,互表心意,決定相守一生。

貝絲死後,喬陷入了情緒低谷,孤獨寂寞,陷在脆弱情緒裡的她想到了勞裡。可假設勞裡這時回來,喬明白她仍然不會選擇和勞裡結婚。是喬的爸爸,馬奇先生以及其他家庭成員,陪她度過了低谷。艾米和勞裡返鄉不久後,巴爾教授突然登門造訪,喬很開心,視他為安慰和知己。馬奇一家都很喜歡教授,經常留他吃飯,喬幾乎天天和教授見面,情愫漸生。在異地相戀一段時間後,喬打破了她之前不婚的原則,和教授結婚。

喬和勞裡依舊保持了很好的關係,勞裡和艾米也十分相愛。

二、格蕾塔·葛韋格版《小婦人》

《小婦人》原著分為上下兩部,格蕾塔·葛韋格版《小婦人》的上半部分和原著上部吻合(上部到梅格結婚為止),下半部分則在原著下部的基礎上作了很大的改動。

貝絲死後,喬對自己不婚的選擇產生了懷疑,分外懷念勞裡,希望勞裡回來以後馬上和他結婚。所以寫了一封信,放到勞裡家信箱,藉此和勞裡表白。勞裡回來時已經和艾米結婚,喬大驚,趕緊把信拿出來,真誠祝福勞裡艾米。因為劇本里增加了這一段,觀眾對於喬和勞裡沒有結婚意難平,但原著裡,喬從始至終都清楚她對於勞裡的情感不是愛情,在小妹死後有小小地動搖,卻沒有像影片中這麼強烈地想要和勞裡結婚。

錯過勞裡,教授的現身有些填補勞裡空白的意思。原著裡完全不是這樣,喬再次看見教授的時候,沒有任何對於勞裡的留戀和遺憾,只是單純的高興和驚喜。電影裡的教授由路易斯·加瑞爾飾演,著實有些過於年輕帥氣了,原著裡的巴爾教授其貌不揚,比喬大了十幾歲,但知識淵博,為人體貼憨厚,很會和小孩子相處。因為教授的出現,喬再次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他們倆相互喜歡,最後有沒有結婚卻是個未知數。

喬對於教授的情感不同於對勞裡的情感,但不同到足以撼動喬的不婚原則嗎?不見得。

格蕾塔·葛韋格藉由《小婦人》傳達“女性對於婚戀有自主選擇權”的資訊,其他兩個姐妹選擇了婚姻:一位嫁給了貧窮的丈夫,另一位嫁給富有的丈夫。喬則證明,女人同樣有不結婚的權利。

馬奇家的女人在十九世紀屬於觀念比較大膽的女性。當時中產階級的女孩都積極參加舞會希望嫁到富裕家庭實現階級上升,女性的普遍想法是金錢和地位大於愛情,梅格和艾米也有過這樣的想法。後來梅格選擇了愛情,嫁給經濟狀況連中產都算不上的約翰;艾米也幡然醒悟,喜歡上勞裡,放棄了更富有的人選。當然勞裡家也算上流階層,艾米最後如願當上了闊太,成了一名“淑女”。

梅格和艾米是嚮往愛情和婚姻生活的人,但喬不是。喬不光不向往婚姻,甚至對愛情也興趣寥寥。她充滿野心,把事業當做生活和生命的重心。更何況,喬的身邊就有位終身未嫁的親戚——她姑婆。姑婆說她終生未婚是因為有充足的財富,可喬得結婚,因為喬的經濟狀況不太樂觀。雖然嘴上這麼說,姑婆死後卻把自家莊園留給了喬,喬也因此變得“有錢”起來。此外,馬奇家也不向喬施加必須結婚的壓力,喬在婚戀問題上有很大的自由。

最重要的是,喬寫的小說大火,稿費豐厚,再不用擔心金錢問題,成了像她姑婆一樣有錢的女人,有了十足的底氣不用結婚。更不肖說,喬從沒有懼怕貧窮,也完全沒有依靠婚姻變成富人的想法。

有人認為喬和教授最終結婚,是把喬和她寫的小說混為一談了。喬的小說是參考她的家庭寫成的,影片基於此,把喬和小說結合在一起,給了觀眾喬和小說主人公完全重合的錯覺。實際上,喬和小說是平行關係,喬寫小說是為了掙錢,小說發展並不完遵循她私人生活的軌跡。和出版人面談的時候,喬說小說裡的男女主人公沒有結婚,出版人覺得這樣的結局不符合讀者的期待,就要求喬修改結局。喬答應了,有了後面喬和教授結婚的橋段,所以,不是喬和教授結婚,是小說主人公結婚而已。

喬在最脆弱的時候渴望過婚姻,渴望被愛,一方面是因為她失去了親人,另一方面是她的事業不見起色,捉襟見肘。小說的流行給了喬很大的自信,經濟狀況的好轉也足以讓她堅持原本不婚的原則,不再企圖用一段婚戀關係來填補內心的沮喪。

很多人可能忽略了一個事實:喬是馬奇家唯一一個外出打工的女性,而且是去了紐約,這和在家裡做針線活補貼家用是兩碼事。

外出謀生的喬不僅社會參與度更高,而且直接和男性競爭。工作場合,喬不把自己的性別當成劣勢,也不認為需要依附更有地位的男性。反觀勞裡,富家公子,不必發愁生計。在喬眼裡勞裡始終是個玩伴而已,身為男性,可社會參與度遠低於她,這可能是喬拒絕勞裡的根本原因——勞裡始終待在上流社交圈內,對底層生活知之甚少,偏偏喬執意靠一己之力養活自己,摸爬滾打,拒絕上流階層虛榮驕縱的生活。

喬想掌握自己的人生,不管是經濟還是婚姻。她對於婚姻的掌控是放棄婚姻。以上細節來說,我相信喬有足夠的力量堅持她最初不婚的決定。

三、路易莎·梅·奧爾柯生平

《小婦人》作為一部半自傳體小說,其自傳元素引發的討論並不比正文內容少。據說《小婦人》大火後,有源源不斷的讀者寫信詢問路易莎·梅·奧爾柯小說裡有多少是她的真實故事。信件多到讓路易莎·梅·奧爾柯厭煩,只好去瑞士度假討清淨。

喬以路易莎為原型,路易莎終身未婚,是比喬更大膽、激進的女性。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shadyqu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