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節日,你感覺哪個節日最熱鬧隆重、節日氣氛最濃?農村奇事2017-02-06 16:12:57

節,第一當然是春節,春節在國人的心中並不是春天的節日,而是過年,是一年的終結,也是新一年的開始,所以也叫新年。中國的過年或新年不是公曆元旦,而是春節,春節在近代之前稱為元旦。春節的傳統和習俗非常多,節日味非常重,像鞭炮、貼春聯、壓歲錢、送年禮、團圓飯、走親戚、貼福貼財貼剪紙等等多不勝數,讓人目不暇接又心情亢奮。過年那幾天,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方式都變了,變得自由、放縱、奢侈和寬懷,人們自由行動不受治安限制,人們大吃大玩不受禮儀作制,人們大花大買不受錢財所繫,人們大敬大笑不受交往所置。人們在過年中極盡人間之愛天倫之樂!每逢一年春節,人們在12月就開始翹首期盼,到十二月半基本就人心惶惶無心工作,都盼望早點放假好回家過年。人們一年的辛辛苦苦堅強忍受將在過年的到來得到舒解和安慰,人們一年來賺來的錢或做來的事將在過年得到補償和回報。再吝嗇的人在過年花錢也會大手大腳,再悲觀的人在過年也是眉開眼笑。過年雖然定義是三天假,即初一、初二、初三,但實際不低於八天,從除夕的前兩天到初五,人們都是在過年。而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從臘月初八的臘祭直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結束,有些地方甚至到整個正月。中國每年的“春運”被譽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週期性的人類大遷徙,在40天左右的時間裡,將有20多億人次的人口流動,佔世界人口的1/3。春節越來越國際化,外國人越來越清楚猴年馬月,不出意外,在不久的將來春節將成為世界第一節日!現在的春節,世界已經不敢小視,聯合國秘書長、美國總統、歐盟主席、英國首相、加拿大總理、拉丁和非洲等世界各地的政要都會向中國及中國人民送來祝福和拜年!春節並不是春天的節日,元旦被公曆搶奪之後,我的意見是將“春節”名稱更改為“過年”。

清明是一 個重大節日,其影響力不容低估。中國人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具體就體現就是在清明節。對祖先、對死者的追思和祭拜,就是最好的尊重和敬愛,因為這是念念不忘的延伸和實質。透過對祖先的祭掃,也是對後輩和兒童的教育和憐愛,因為這是祖先在天之靈還對後輩庇護和關心。當然,這是中國作為宗族社會的一種必然結果,也同樣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清明的習俗也有不少,掃墓是主題,祭拜祖先是關鍵,孝子賢孫是表現。古時的清明節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清明節比中秋節還讓人們忙得多,在交通和溝通工具發達的今天,清明節已經超越中秋節成為第二重要的節日!清明節和中秋節在一年中的一前一後,遙相呼應又相映成趣!

中秋節在歷史上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節日,這個在百度百科也有說明。中秋是最詩意的節日,因為有最詩意的月亮,因為是處在人們離鄉最長又最盼望團圓的時段。無數的古詩古詞抒發思鄉的情緒和對月亮的寄託!中秋的習俗是祭月,風俗是拜月餅。中秋節是悲傷的,也是休閒的,人們一邊賞月亮思親,一邊又和坐閒談。不管現在這個時代是多麼的工業化和快節奏,中秋節就是被受人們喜愛和尊重。不管是家庭還是工廠,人們都會早早的買好月餅,都會在晚間默默的守候著天空和月亮!中秋之所以顯得較靜,是因為不像春節和清明節要回家才能過節日,而是隨時隨地都能過,這對廣大背井離鄉的人們,是多麼的重要!中秋節的特色是孤寂、浪漫、沉默,而不是熱鬧、單調、急躁!這是最具中國特色的節日,這是中國人鄉土觀念的具體化!

元宵節是第四大重要的節日,它的地位應該在端午之上。元宵節現在國家將他搞成春節的延續,就像元宵晚會是春節聯歡晚會的延續一樣讓人不解。元宵節的吃虧就是太接近春節了,就像天津太接近北京一樣常讓人易忽視。但元宵節不是這樣的附屬品,他是具有特色和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在古代,它的影響力更大!據說元宵節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它後期是一個賞燈賞月的日子!一個浪漫的日子,故也有中國情人節之稱!中國古代的婦女保守而又有封建束縛,在一年之中只有元宵節才能讓少男少女花前月後!元宵節的主題詞是年輕,浪漫、花前、月下、狂歡、追逐和自由!古代沒有電的夜晚只有到元宵節才到處張燈結綵通宵達旦,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其中吃元宵,也就是吃湯圓,已經成為中國文化最重要的符號之一。

端午節在韓國端午祭申遺之後得到國家的重視!端午節與春節、清明、中秋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好多地方俗稱五月節,最重要的節目就是賽龍舟,另外就是吃粽子!我老是覺得端午節是一箇中規中矩的節日,這個節日沒有什麼心靈寄託,也沒什麼特別意義!但它是一個熱鬧且重要的日子。端午節之所以沒那麼節味,可能是跟處在炎熱的夏天有關,炎熱的夏天讓人疲勞懶散!雖然現在國家稱端午節在中國人民中仍是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但我覺得他的重要性和影響力而言,是比上(春節、清明、中秋)不足比下(重陽、七夕、冬至)有餘。當然,端午節還有采藥、貼符、飲蒲酒、掛艾草等習俗,在古代社會是很有影響力的日子。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俗稱“冬節”。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在我潮汕地區,冬節過後就算長了一歲了,而不是要到過年才算。冬節有好多俗語,比如俗語說:“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意思是:冬至這天如果沒有太陽,那麼過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過年就會下雨)。 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這跟清明一前一後。冬節的節味在民間是很濃的,在歷史上的影響力也許比不上重陽,但在近代,已經超越重陽節了,只是國家並不承認它是一個重要的節日!

重陽節為農曆九月九日,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慶祝重陽節的活動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重陽節的詩詞非常多,因為文學“老人”的感慨一般在重陽節就會增多!九月初九在一年中是一個重要的黃金時段,這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只是在近代的條件下已經越來越淡了!

七夕,指農曆七月初七的晚上,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有人稱之為中國的“情人節”。神話傳說,天上的牛郎、織女每年在這個晚上相會。現在民間很多地方還在這天做節,俗稱七月節。這個節日也有“女兒節”之稱,在我們潮汕地區,七月初七是女兒家回孃家做節,和慶祝兒女成年(15歲虛歲)的日子!

除夕是算在春節範疇裡面的,至於其他節就不提了,重要的節日感覺就只有上面這些!小節的如春分、立夏和臘八節等影響力太小,國家式的節日如國慶節、勞動節、教師節、婦女節等節味太輕且極限一部份人,西方的節日如情人節、愚人節、聖誕節影響力剛上來,但還沒有到達眾國人及其內心深處。至於名人的記念節日,不提也罷。

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文化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一定的衝突和排斥力量。像中國許多傳統地名被改得亂七八糟,像中國法定的傳統節日長期只有春節一個,這讓我在小時候非常不解。對傳統文化的蔑視,像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可見一端。直至2007年,中國傳統四大節日才得以成法定假日。共和國成立58週年之後才將四大傳統節日列為法定假日,是不是太遲了呢?而且讓人感覺跟韓國爭端午節有關,中國好多傳統文化都要韓國來爭才會重視嗎?其實傳統的好多東西對國人的影響力才是最大的!它影響著國人的靈魂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