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變50年後會不會實現?漫天星野小火箭2020-03-30 18:37:31

首先你要知道,基礎科學已經停滯發展百年了。第一次是牛頓引發的科學浪潮,帶領人類打開了通往科學的大門;第二次是愛因斯坦提出的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奠定了量子力學的基礎,讓人類文明前進了一大截。但是自從愛因斯坦之後,雖然人類的科學技術發展很快,但是基礎科學並沒有再一次的突破。

核聚變看似很簡單,就是兩個較輕的原子核聚合為一個較重的原子核,並釋放出能量的過程。溫度足夠高到使得電子能脫離原子核的束縛,原子核能自由運動,這時才可能使得原子核發生直接接觸,這個時候,需要大約10萬攝氏度的溫度。第二步,為了克服庫侖力,也就是同樣帶正電荷的原子核之間的斥力,原子核需要以極快的速度執行,得到這個速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繼續加溫,使得布朗運動達到一個瘋狂的水平,要使原子核達到這種執行狀態,需要上億攝氏度的溫度。然後就簡單了,氚的原子核和氘的原子核以極大的速度,赤裸裸地發生碰撞,產生了新的氦核和新的中子,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經過一段時間,反應體已經不需要外來能源的加熱,核聚變的溫度足夠使得原子核繼續發生聚變。這個過程只要氦原子核和中子被及時排除,新的氚和氘的混合氣被輸入到反應體,核聚變就能持續下去,產生的能量一小部分留在反應體內,維持鏈式反應,大部分可以輸出,作為能源來使用。看起來很簡單是吧,只有一個問題,你把這個高達上億攝氏度的反應體放在哪裡呢?迄今為止,人類還沒有造出任何能經受1萬攝氏度的化學結構,更不要說上億攝氏度了。這就是為什麼一槌子買賣的氫彈已經制造了50年後,人類還沒能有效的從核聚變中獲取能量的唯一原因。

你想想就是這個實現的過程,需要用到多少人類還未掌握的物理和化學知識。我想,除非下一次的基礎科學突破,要不然實現可控核聚變依然更難。50年,還是太短了。

可控核聚變50年後會不會實現?

可控核聚變50年後會不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