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九門提督是什麼官?權利大嗎?初見物語2022-02-20 17:41:04

中國古時候的清朝可以說是非常的腐朽落後,當時的清政府因為閉關鎖國是變得非常的腐朽落後,當時人們的思想觀念很傳統,而且,清政府認為當時自己地大物博不需要和外界進行聯絡。但是,後來,中國的大門還是被外國侵略者打開了。英法聯軍發起了鴉片戰爭。不過,在當時清朝還是有很多的官員職稱的,就比方說清朝的九門提督是什麼官?權利大嗎?小編也是在網上了解了一番,一起來看看吧!

清朝的九門提督是什麼官?權利大嗎?

九門提督的全稱是: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是清朝的駐京武官,設立於康熙十三年(1674年)。主要負責北京內城九座城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內外的守衛和門禁,還負責巡夜、救火、編查保甲、禁令、緝捕、斷獄等,實際為清朝皇室禁軍的統領,品秩初為正二品,後於嘉慶年間升為從一品。

九門提督負責京師的警衛、治安,其統率的部隊長期保持在3萬人左右,且人員精幹,裝備精良。

清代,京師的衛戍、警備和治安保衛機構叫“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衙門”,通稱“步軍統領衙門”。長官簡稱“步軍統領”,俗稱“九門提督”。九門提督統領滿、蒙、漢軍八旗步兵和京師綠營的馬步兵,所部的具體任務是分番駐守、稽查城門、緝捕盜賊、申禁巡夜等。

清朝的九門提督是什麼官?權利大嗎?

步軍統領創設於清初,後經歷了數次變遷。原來只統轄八旗的步兵營,到康熙十三年(1674),始兼提督京城九門事務(原由兵部管理),康熙三十年(1691),又兼管巡捕三營事務,官銜全稱遂改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三營統領”。

雍正七年(1729),官署定名為“步軍統領衙門”,十二年(1734),在宣武門內京畿道正式建立衙署,九年後遷至北城帽兒衚衕,又稱“北衙門”(同為負責審案的刑部因設在南城稱“南衙門”)。

乾隆四十六年(1781),巡捕增設左、右兩營,變成中、南、北、左、右五營,故該衙門的主官改稱“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嘉慶四年(1799)改官秩為從一品。

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設立安民公所,維持治安。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前的最後一任步軍統領是慈禧太后親信榮祿。1901年清廷仿效聯軍方式,設“善後協巡營”,後來改名“巡警總廳”,替代原步軍統領衙門的巡捕營。1902年,肅親王善耆任步軍統領,支援軍警分離的改革。1905年清廷正式創設巡警部,並開辦現代警察學校,培養警察人才。自此,軍警編制分離,現代警察制度初步創立。

清朝的九門提督是什麼官?權利大嗎?

1911年,辛亥革命後,北洋政權為了維護其政權統治,不僅沒有裁撤“步軍統領衙門”,反而保持,只是將其更名為“京師步軍統領衙門”,轄左右翼總兵。並以此為工具,插手京城社會治安,牽制警察辦案,成為民國初期十分特殊的一處“衙門”。1924年,馮玉祥率部進入北京,末代皇帝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同年10月5日,這一特殊的衙門才被裁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