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使用者119818166612019-09-03 03:49:19

放屁,你太瞧得起殲10了,這款戰機就是一個垃圾殲15能裝備三十門各類炸彈,殲10只能裝備六門各型炸彈,攻擊力還不如人家的一個零頭,殲10戰機很大一部分是南方人吹牛吹出來的,實際上作戰能力渣的要命,不行就是不行裝個啥??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海事先鋒2019-08-31 19:40:50

關於我國海軍艦載機的選型,說法有很多,但是大都是一些傳說。不過殲10戰鬥機當年參加了艦載機的選型確實是一件大機率的事情,畢竟殲10剛剛出現的時候,我國唯一能夠完全實現國產化的第四代戰鬥機就是殲10,殲10也是我國第一次從技戰術指標的提出,到設計,到試飛,到定型,走完全部設計研發道路的一款四代戰鬥機,如果要在殲10剛出現的時候選擇一款艦載機,那隻能是殲10。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圖為殲10艦載型戰鬥機設想圖。

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是遼寧艦,遼寧艦原是蘇聯海軍的1143。6瓦良格號航母,他的姊妹艦俄羅斯海軍唯一一艘航母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上就搭載有兩種不同型號的艦載機,一種是蘇33,一種是米格29K,這兩種戰鬥機在庫茲涅佐夫進行艦載機選型的時候就分別在航母上進行過起降測試,也就是說,中型雙中等推力發動機艦載機,本來也就是這種航母可以考慮的選項,乃至於現在俄羅斯海軍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已經確定以米格29K為主要艦載機,而非蘇33。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圖為殲10艦載型戰鬥機腹部示意圖,他看上去類似於陣風戰鬥機。

作為我國而言,我國空軍大部分第四代戰鬥機是重型飛機,比如殲11A、殲11B、殲16等,我國空軍的中型四代機只有一種,也就是殲10戰鬥機。殲10是一種單發戰鬥機,使用一臺大推力的AL31FN發動機作為主要動力,單臺發動機推力13。2噸,整體尺寸、作戰效能、任務設計都和美國的F16戰鬥機類似,而且殲10採用腹部進氣道設計,也和F16如出一轍。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上圖為美國海軍YF16和YF17兩種中型艦載機競爭,下圖為YF16艦載機設計圖。

F16戰鬥機就曾經參與過美國海軍的航母艦載機選型,1973年,美國海軍就新一代航母艦載攻擊性戰鬥機開展招標,專案代號為LWF計劃,當時參與競爭的就包括YF-17和YF-16兩個型號。YF-17成為了後來的F18大黃蜂戰鬥機,成為美國海軍的艦載中型戰鬥機選擇,而YF16被淘汰。YF16的主要問題包是單發戰鬥機,在海上作戰可靠性不足;機腹進氣設計,導致飛機的掛載和結構強度不足;主起落架距離較近,導致飛機在降落時承受壓力的能力不足等,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國海軍不想和空軍共用同一種戰鬥機。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上圖為美國YF16艦載機設計圖,下圖為YF17戰鬥機試飛。

和F16戰鬥機設計思路與基本效能差不多的殲10戰鬥機,也面臨著上述問題,也有單發戰機動力不可靠,沒有備份的問題;也有機腹進氣導致的掛載不足和結構強度不足的問題;也有主起落架距離太近,導致降落時承受壓力能力不足的問題。當然,殲10戰鬥機不存在和YF17這種飛機競爭的局面,成飛也提出可以把殲10改造為兩側進氣、雙發中等推力發動機、增強結構的設計,以適應海上作戰的需要,但是就在這個時候,我國從烏克蘭獲得了T10K艦載機原型機,改變了一切。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圖為YF17戰鬥機原型機,他演變為後來的F18大黃蜂艦載戰鬥機。

T10K是蘇聯的蘇27K艦載機原型機,蘇27的原型機就叫做T10,蘇27K艦載機也被稱為T10K,蘇聯一共製造了兩架T10K艦載機原型機用於測試和訓練,由此產生了著名的蘇33艦載戰鬥機,我國進口T10K後,成功突破了把殲11改造為艦載機的結構改造難題,一舉研發成功作戰效能比殲10要強大不少的殲15飛鯊艦載機,在兼具重型戰機空戰優勢的同時,還可以掛載4發YJ83K反艦導彈作戰,實在是海軍航母艦載機的絕佳選擇。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圖為殲15艦載戰鬥機,選擇殲15作為我國海軍的艦載機,是非常正確的決定。

因此,正如F16最終敗給了F18一樣,殲10艦載型也最後敗給了殲15,我們無需惋惜,因為殲15足夠優秀,足夠強大,確實是比殲10更加合適的艦載機選擇。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白溪釣客2020-06-16 23:28:28

J10戰鬥機是不能用做航載機。首先。殲-10只是試用型戰鬥機,最美鍵的原因是:J10戰機是從機腹進氣的噴氣式殲擊機,所以,不能用作航載機。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從此蕭郎是路人甲2019-09-01 17:53:10

殲10是架好飛機,但是天生不適合做艦載機。

近期港媒《南華早報》的一篇報道讓中國隱身艦載機再次成為軍迷關注的焦點。該報號稱援引中國軍方內部人士的訊息稱殲20的改進型贏得中國未來彈射型航母艦載戰鬥機選型競標,而沈飛以鶻鷹進行改進的方案落敗。

當然,除了殲20上艦的訊息,網路上還有很多軍迷大佬早就欽定鶻鷹上艦。對於艦載隱身四代機的選型,幾乎成為軍事論壇上的月經貼,我們普通軍迷耐心吃瓜看戲就好,很快就會有訊息了。

放下隱身艦載機選型的真假莫辨,我們聊一下中國第一型艦載戰鬥機的選型。作為中國目前唯一一型艦載戰鬥機,殲15於2009年8月31日首飛,昨天恰好是它的生日。但是時間回到20年前,中國決定以“瓦良格”號載機巡洋艦為基礎建造中國第一艘航母的時候,殲15還不是最初的選擇。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世紀之交,當中國決定續建前蘇聯未完工的“瓦良格”號時,艦載戰鬥機的第一選擇是原裝配套的俄羅斯蘇33艦載戰鬥機,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這是再合理不過的事情。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彼時的俄羅斯正內外交困、財政窘迫,除了克里姆林宮和核武器不能賣之外,所有的東西都可以賣。對於中國方面購買蘇33的需求,俄羅斯方面反應非常積極,表示願意向中國出售24-48架蘇33。中國方面也表達了足夠的誠意,表示願意購買2架。俄羅斯人表示智商受到嚴重侮辱,此事不了了之。

在得不到原裝蘇33進行仿製的情況下,海軍裝備部門只能立足國內。而此時,我國最新建的戰鬥機殲10已經首飛,並且展示了不俗的效能。於是,海軍和廠商探討在殲10基礎上研製一款艦載戰鬥機。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當時海軍與成飛方面關於殲10艦載型的方案目前尚沒有解密,具體細節也不得而知。坊間推測是將殲10放大,改成雙釋出局,載荷航程效能提升,雙發也帶來安全效能更好,整體上與歐洲的颱風相似。

現在大家都知道,這款設想中的殲10艦載機並沒有成真,甚至連驗證機都沒有。基於殲10的艦載機方案沒能修成正果,與殲10本身的特點直接相關。簡單的說,殲10從骨子裡就不適合做艦載機。

首先,殲10研製之初就突出高空高速效能的截擊能力,高速效能較好,但是低速效能較差,降落速度較快。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艦載機最關鍵的效能就是著艦效能,要求飛機著艦速度越低越好,而殲10在氣動方面的設計與之相反。殲10在立項時的主要任務是截擊蘇聯龐大的轟炸機群,因此突出高空高速效能,採用大三角翼+遠距耦合鴨翼,與颱風相似。這讓殲10獲得優異的高速效能的同時,惡化了低速效能,著艦效能較差。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需要強調的時,殲10不適合做艦載機不代表鴨式佈局戰機不適合做艦載機,這取決於氣動設計方面的取捨。陣風透過採用近距耦合鴨式佈局(即鴨翼垂直投影與主翼重合)獲得了較高的升力效能,使得陣風在艦載戰鬥機機有著世界上最低的著艦速度,比超級大黃蜂還好。當然,代價就是陣風的高速效能非常差。

其次,殲10採用腹部進氣道,前主起落架設置於進氣道下方,強度不足。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殲10前起落架設置於機腹進氣道下方,與機身相比,進氣道下方的結構不足。世界上主流艦載機的前起落架都是直接設定在結構較強的前機身,以應對彈射起飛、著艦時的高應力。

所以,殲10雖然是一款非常優秀的戰鬥機,但是天生不適合做艦載戰鬥機,所以以殲10為基礎研製艦載機走不通也不奇怪。而且,當活雷鋒烏克蘭向我們奉上蘇33原型機之後,就更沒有必要在殲10的基礎上湊合一型艦載機了。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在航空工業在殲10首飛10週年的宣傳片中,殲15總師說研製該型戰機最大的難處就是“這時一架全新的飛機”。筆者並不是主觀上的沈黑,也多次表達過反對一切形式的南北之爭以及地域黑,但是看到這句話時,還是啞然失笑。如果不是船舶總公司弄到的這架T-10K-3原型機,有沒有殲15還兩說呢。在這架原型機的基礎上,沈飛透過研製殲11B的經驗打造了殲15,而這架原型機的機體缺陷,殲15也一樣不少的繼承了。

所以回首我國第一代艦載機發展之路,可見在毫無經驗的情況下發展艦載機的艱難,雖然殲10是款好飛機,殲15並非盡善盡美,但是放棄殲10改型而選擇殲15,是最合理的一條路了。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關於我國下一代艦載機選型,雖然筆者是殲20的粉絲,但是殲20也會遇到前輩殲10同樣的問題:殲20是架好飛機,但是它可能也天生不適合做艦載機。如果為了上艦進行魔改,可能最終的結果卻成了一款不高不低、毫無特色的四不像。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紙上的宣仔2019-09-01 14:29:39

艦載機版本的殲-10,和殲10原本配套的太行發動機都是因為90年代Su-27的引進基本上失去了上艦的懸念。實際上殲10並非是國內第一種艦載機平臺,之前就已經有殲8II、殲13改艦載機的論證。但是這幾款國產戰鬥機在Su-27平臺面前劣勢太大了。

Su-27引進後,平臺優勢非常明顯,第一是給中國帶來了一款先進的重型機生產線,第二個是讓中國可以引進先進大推力發動機——AL-31F。所以引進Su-27後條件完全不同了。有了自主生產Su-27的能力,自然可以在其基礎上發展出一款雙發重型艦載機平臺。殲10改艦載機方案完全可以行,但是有兩個嚴重問題,一個是殲10是單發戰鬥機,艦載機本身就要應對海上高鹽高溼的環境,折損較快,單發相對不安全;第二個是殲10只是一款空重僅8噸,正常起飛重量12噸中型機,航程作戰半徑較短,載油量載彈量太少。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海軍最終選擇了Su27艦載方案——殲15

而海軍的需求一開始就很明確要發展的是重型航母,攜帶作戰能力較強的重型艦載機。而當時Su-27的艦載型——Su-33已經在俄羅斯服役了,相當於有了現成可參考的例子。而成飛雖然也推出雙發改型殲10,但是改動量較大,風險比殲11改艦載型更高。所以在具備殲11生產能力後,601又從烏克蘭引進了T-10K-7進行研究,在此基礎上自行發展出了殲15,總體來看研製進展還算順利。所以歸根結底,還是海軍的需求決定了殲10艦載型的命運。假如當年中國沒有一步到位搞65000噸的重型航母,而是搞一個類似戴高樂那樣的中型航母,那麼殲10還是很有機會的。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網友繪製的雙發艦載型殲10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遼寧號上如果搭載雙發殲10,可以攜帶數量更多,但是作戰半徑和載彈量未必能達到殲15的水平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薩沙2019-09-04 09:54:23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落選原因如下幾點: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第一,殲10不是重型戰鬥機。

它的設計初衷是制空戰鬥機,外掛能力不足!

如果保證殲10的航程,就必須攜帶外掛油箱,但就不能攜帶重型反艦導彈。

如果攜帶重型反艦導彈,就難以保證航程。

作為艦載機,最好需要掛載多枚反艦導彈,殲10難以勝任。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第二,殲10是單發戰鬥機

艦載機對可靠性的要求很靠,因為一旦發動機出現故障,艦載機在海上迫降基本必死無疑。

同時,海上的環境惡劣的多,單發戰鬥機故障率比較高。而且單發設計推重比較低,飛行效能差

然而,殲10是單發戰鬥機,不符合需要。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第三,殲10採用腹部進氣,前起落架強度不夠。

殲10採用機腹進氣,前起落架位於進氣道下方,沒有與機身承力構件相連。

這樣一來,進氣道承受不了著艦衝擊力。

設計方案包括將腹部進氣道改為兩肋進氣道。

然而,這種改動太大了,幾乎等於全機重新設計,太誇張了。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相比起來,當然是殲15更實用。

況且,本來遼寧號原尊瓦良格號配備的就是蘇33,設計也是圍繞著蘇33進行。

所以,此時裝備殲15是最合適的。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國平軍史2019-09-05 16:15:20

殲-10

,僅僅

是一架中型戰機

,且最致命的只是

單發戰機

,本身就

存在航程近的弊端

,所以殲-10每次起飛,攜帶3只副油箱,似乎已經成了標配。

因此,就別指望單發的殲-10成為艦載機了,海軍航空兵不可能看上單發且腿短的殲-10,殲-10就根本沒資格成為海航的競標戰機,所謂的殲-10何來的艦載機版,

成飛歷史上,並沒有研發殲-10艦載版,只是有過此想法

,但也只是想法而已。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航母,其戰鬥力體現在艦載機上

,特別看重艦載機的短距起落,以及低空低速操控效能,也非常強調獨立有效的作戰能力和可靠性。

因此,

對艦載戰鬥機要求可謂以一當十

,數量有限的艦載機在保衛航母作戰群的同時,能有效地打擊敵水面艦艇包括一定的陸上目標。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對航母數量有限的海軍來說,艦載機的選擇重點不是成本,而是以一當十的作戰能力,如果不能形成有效戰鬥力的話,在艦載機上選擇中所節約的費用,必將被整個航母作戰群戰鬥效能的低下所抵消,可謂得不償失。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儘管殲-10是我航空科技的里程碑 ,成飛奉獻給空軍的傑作,採用先進的鴨式前翼和無尾三角翼佈局、電傳飛控和渦扇發動機,不僅超音速效能優秀,前向隱身也大有改善。

殲-10戰機的三角翼,難以做成摺疊翼

,是其上滑躍航母的一個阻礙;另外,

殲-10戰機不能攜帶空艦導彈

,肯定難以勝任艦載機的重任。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最主要的原因,

殲-10的單發不利於上艦

,在發動機可靠性尚不能有效保證,單發戰機的可靠性不及雙發戰機的背景下,海航是不可能讓單發的殲-10上艦的。

且中型戰機難以靠微弱數量優勢戰勝重型戰機,與採用同級武器和航電技術的重型戰機相比,中型戰機的戰鬥力包括升級空間將受到極大的限制。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因此,唯有重型的航程遠、滯空時間長、作戰半徑遠,能攜帶空空導彈、空艦導彈和精確制導炸彈的

殲-15重型戰鬥機,才能勝任我航母艦載機的重任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皇家橡樹19722021-02-01 07:16:00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有人說殲10上不了“大遼”是因為單發動機的影響,這話說的對,也有不對的地方,因為早年間美軍的A4和A7兩型輕型攻擊機都是單發戰鬥機,它們在美軍航母上服役了30多年時間,還都參加過越南戰爭和海灣戰爭一直都表現不錯,這就說明單發戰鬥機在航母上是可以使用的,目前的F35B艦載戰鬥機實際上也是單發戰鬥機,只不過機背上有升力扇…。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大遼”服役的時候還沒有殲10B(2014才服役)和殲10C呢,只有殲10A,它屬於中型戰鬥機當中的小型戰鬥機,不但比殲15小的多,比F18系列和法國“陣風”都小。

既然是A4、A7這樣檔次低的飛機可以上航母為啥殲10不能?這是因為我軍航母的問題和它自身問題所導致的。

16號“大遼”和17號“山東艦”從航母的發展角度來說,都不是完善型的航母,核反應堆先不說,沒有彈射器就註定了只能使用殲15這樣的重型戰鬥機,而殲10這樣的中型偏小的戰鬥機從作戰角度來說確實不適宜上艦。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海軍岸基航空兵殲10A和蘇30MKK的體積對比,基本上也就是殲10A與殲15之間的對比。

在沒有彈射器助飛的情況下,殲10只能靠發動機推力滑躍起飛,機內的燃料量和航空武器掛載量都會大大的減少,直接導致了作戰半徑和戰鬥力的限制下降,而航母防衛圈的巡邏半徑要求有400公里,攻擊半徑要超過600公里,否則敵方轟炸機攜帶遠端反艦導彈會在“防區外”發射攻擊航母,現代重型反艦導彈超過300公里的型號已經很多了,比如說:印度的“布拉莫斯”或者“雄風3”,不想讓它們成為“航母殺手”就得在更遠出使用艦載戰鬥機,這對於沒有彈射器助飛油量低的殲10來說很難做到。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相比較於殲10,儘管殲15也受到沒有彈射器的影響,但它的機身大油量高,又使用兩臺發動機推力自然要比殲10大很多,儘管航空彈藥攜帶量也降低了,但與F18E或者“陣風”對抗也是沒問題的,大型戰鬥機的航程大,載彈量多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另外,進入到2000年代之後航母戰鬥群進入到重新整編,以前複雜的編隊艦種被削減了,航母艦載機連同直升機也只剩下了三四個機型了,這就要求一個機型衍生出多種任務,比如說:F18一個機型就有單座制空型、雙座攻擊型和電子戰型,甚至還出現了可以相互加油的型號。

而我軍航母戰鬥群剛剛進入到全面建設階段,機型的選擇更是慎之又慎,既要求有強大的制空和對海/對陸攻擊能力,又要衍生出電子戰型和加油型,照顧各種需求就要選擇改造升級冗餘度大的重型戰鬥機才行,而殲10戰鬥機太小了冗餘度不夠,當然不適宜這些衍生機型。

總之,從航母艦載機的發展趨勢來看,“重者為王”是有道理的,中小型艦載戰鬥機必然會被淘汰,除非是智慧化程度很高的中型無人機,將來會重返航母。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天下布武2020-01-04 11:15:45

依稀記得,在布武上初高中時候,當時很多地攤報刊都一致認為中國的第一代艦載機會是殲-10戰機改進的艦載機版,最後,另很多人“意外”的是殲-10並未上艦成為艦載機,甚至連驗證機型都沒有出現,那殲-10戰機為什麼沒能成為艦載機呢?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殲-10A效能不足

作為單發中型空優戰鬥機,主要任務是進行空中作戰,對海打擊能力並不足。另外,殲-10戰機的最大起飛重量只有20噸左右,所以載彈量並不高,最大隻有5噸左右;更重要的是殲-10A的內油作戰半徑更是隻有600-700公里,而掛上副油箱以後載彈量又大幅度降低。所以,在當時殲-10A的戰鬥力是不如同時期他國艦載機的!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單發發動機劣勢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點殲-10是單發戰鬥機,單發戰機的可靠性本就不如雙發戰機(F-35C艦載機也一樣,只是其發動機效能稍微強悍穩定),而且殲-10戰機安裝的主要還是俄製AL-31F發動機,本就有些“粗糙”,特別是在海上覆雜的起降環境和潮溼帶來的鹽腐蝕,這使得殲-10戰機在可靠性方面相比其他艦載機就有了不小的劣勢。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另外,殲-10A戰機使用的俄製AL-31發動機,單臺最大推力只有12。5噸左右,在發動機效能上也有些許欠缺,沒有強勁的發動機又不是雙發戰機,這就會使得戰機的短距起飛能力較差,而對於起飛跑道只有100多米航空母艦來說,看重的正是短距起飛能力,所以從這方面來說殲-10並不適合成為艦載機!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改為雙發難度較大

看到這或許會有不少讀者想說,將殲-10改成雙發戰機上面所說的劣勢不就全部消失了?確實如此,殲-10能改成雙發版本說不定還真的適合成為航母艦載機,但事實上研發雙發版殲-10比單發殲-10直接上艦的可能性更小。要知道將一款單發戰機改為雙發版本其工作量並不比直接研發一款新戰機少多少。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全新研製一款現代化戰機,從立項研製到試飛,再到定型量產,至少需要15年的時間,所以,將殲-10改為雙發版的話也需要15年左右的時間,可遼寧艦等不了那麼長時間。拿到了蘇-33艦載機的T-10K-3原型機,又加上有改進生產殲-11的經驗,所以在此基礎上研發殲-15的時間要短很多(06年立項,09年首飛,12設計定型,13年上艦),而且蘇-33還是一款成熟的艦載機,效能更加強大,選擇殲-15艦載機才是情理之中的事。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總之,對於我國海軍第一代艦載機是殲-15的事情已是定數,目前布武說再多也都是“事後諸葛亮”。而最終的結果是,當時以及目前殲-15的效能、戰鬥力並不低於我國同時期的任何一款三代機,說明這個結果已經是非常好的了。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嘯鷹評2019-09-12 23:36:48

殲十艦載版為什麼會無緣航空母艦?

所謂的單發戰鬥機不適合飛行甲板一說,完全是無稽之談,遠的不說,螺旋槳時代的航母艦載機,有雙發的麼?近點的,f35有幾個發動機?

殲十戰鬥機使用機腹進氣道,所以在降落時候巨大的拉扯力會將它進行到整個拽下?如果設計師連這個問題解決不了的話,他們可能提出殲十艦載版的計劃嗎?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歸根究底,j10無緣航母甲板,就是因為T10k系列的平臺全方位的碾壓j10,海軍沒有拒絕t10k的理由,那麼殲十艦載版也就沒有了生存空間。

單發戰鬥機不適合航母飛行甲板,遠的不說,畢竟螺旋槳時代的艦載機基本都是單發傳動機,就用近的f35b和f35c吧,這兩型戰鬥機是單發還是雙發?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實際上,如果數量優勢達不到,形成質變的情況下多那麼質量優勢往往是更好的,一個是24架,每架能夠飛4個小時,另一個是30架,每架能飛上三個小時。24×4和36×3誰更大(殲10和殲15之間體型差距不小,但是多塞不了多少)

實際上,滯空時間對於寸土寸金的航母而言非常重要。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因為航母上就少的可憐的幾十架戰鬥機 800公里作戰半徑與1200公里作戰半徑,實際上完全不同,中型戰鬥機巡航半徑是1000公里,也就是說,到了這個距離以後,他幹不了多久,今天馬上跑路,不然的話就得摔海里,但是重型戰鬥機就算到這裡,他還能再飛400多公里,也就是說擁有更長的滯空時間也就能擁有更長的戰略主動性,避免了時間過長導致的主動性喪失。

也別說什麼能否滿負載起飛之類的話,有一個問題叫做重型戰鬥機的半載和輕型戰機全載是差不多的。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小飛帥2019-08-31 13:51:23

殲10是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第三代戰鬥機,其所有原始設計細節我國完全掌握,本來相對於烏克蘭淘來的驗證機T10K有很大的優勢,是進行艦載機改裝這種大手術的最佳選擇,但是它是為適應我國特殊需要研製的,改裝艦載機有幾個不可迴避的缺點:

一是殲10為適應國土防空的需要,在氣動設計上偏重高空高速,強調瞬時盤旋機動,表現在機翼後掠角大,機翼面積小等方面,造成陸地起降效能不佳,改成艦載機可謂雪上加霜,無論改裝難度,還是飛行員的操縱難度都很大。

二是殲10在設計的時候,參考了以色列的“雄獅”戰鬥機,採用機腹進氣方式,這使得機身佈局渾然一體,融合流暢,內部空間大,但也帶來了飛機下盤強度不足的缺點,艦載機因為要承受降落時5個G的縱向過載,要求起落架最好與機身主樑直接相連,殲10如果硬要改艦載機,就面臨補強帶來的超重問題,加上發動機不給力,很可能得不償失。

三是殲10畢竟是中型偏輕的戰鬥機,本來在航程和載彈方面就顯得比較單薄,艦載改裝面臨增重減油,會使其這些指標更難看,而且不光艦載機,連陸基戰鬥機都有重型化的趨勢,用殲10改裝艦載機實為下策。

但參考T10K研發的殲15卻有殲10不具備的優勢,其同門師兄蘇33已經第一個吃了螃蟹,完成了艦載機改裝,且服役多年,已經用實踐證明了蘇27系列的潛力。蘇27研製時間較早,強調穩定盤旋能力,低速效能較好,機翼面積62平米,而殲10只有33平米,雖然蘇27同為機腹進氣,但兩個進氣道之間的距離很大,起落架與機身的連線不成問題,最重要的一點,蘇27是重型機,改裝潛力巨大,殲15在起飛重量受限的滑躍模式下,作戰半徑仍達700公里,這是殲10無法比擬的,所以殲10落選艦載機並不遺憾,因為我們有了更好的選擇。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asiavikin雜談2019-09-20 08:41:45

因為601比611在艦載機研製方面更積極,動作更快。

兩所的早期探索

當年搞艦載機,601和611都有份。先開始601是拿殲八II練手,611是拿殲七練手。現在看來,其實都不是很合適,這兩機型都是三角翼,特點就是最小速度大,因此起降特性並不好。而艦載機的基本要求就是低速效能良好,否則起就很麻煩,落就更困難。接到任務後,601不光對殲8Ⅱ進行了上艦方案預研,同時對已經競標失敗的殲13進行了艦改預研,形成了文字材料,也有殲13艦載方案模型。

這是早期的一種艦載機模型,已經採用了邊條翼設計。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601拔得頭籌

然後,就是本世紀初,海軍讓601和611各自以殲11和殲10為背景機搞艦載機。其中還特別把主起落架的研製工作交給611。不過611並未拿出深入的研究成果。倒是在顧誦芬支援下,601很快決定自費從烏克蘭購入蘇33的原型機T-10K-7,結合601對殲11/蘇27的瞭解,601對艦載機的摺疊翼、起落架都進行了深入研究。最終,海軍將領對601和611的活作出了這樣的評價:只有在601才有看得見、摸得著的艦載機技術。從611的反應來看,611當年忙於完善殲10,並沒有足夠興趣研究以殲10為基礎的艦載機,所以才表現得如此淡漠。

這是顧誦芬在601與孫聰、李天等人,背景是T-10K-7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結論

這樣,601終於在艦載機的競爭中獲勝。對海軍而言:誰能早一點讓它掌握了能直接威懾假想敵的武器,誰就是贏家。

在這個競爭過程裡,海軍並沒有對重型機、中型機有什麼偏好。因此,那些把殲10沒有艦載型的原因歸結於殲10是中型機的說法不過是一種穿鑿附會而已。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軍武吐槽君2021-01-25 14:01:38

殲10並不適合充當艦載機,選擇什麼樣的艦載機要看作戰需求和主要對手的實力,並且結合自身的軍工水平來確定。在遼寧艦改造初期,我們已經擁有了蘇27/30這樣的重型機,並且組裝版的殲11也已經批次服役,自然更傾向於在國產化的蘇霍伊平臺上進行艦載機的研製。而殲10直到2003年才正式服役,已經很難趕上國產航母的進度,並且殲10本身體量太小,又是單發戰鬥機,不足以和美軍的主力艦載機相抗衡,被排除在艦載機選項之外一點都不意外。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殲10從設計上就是一款空優戰鬥機,主要執行防空攔截和搶奪制空權任務,所屬武器也基本上是霹靂系列空空導彈,殲10初代型戰鬥力並不算強,即便是深度改進的殲10C已經擁有先進的航電系統,但是多工能力仍然較弱。對於艦載機而言,除了要進行空戰,還必須擁有反艦、對地攻擊等綜合作戰能力。殲10最大起飛重量有限,能夠攜帶的武器比較少,可以掛載大型反艦導彈的重型掛架幾乎沒有,很難成為一架合格的艦載戰鬥機。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其次,艦載機還需要足夠的滯空時間和作戰半徑,殲10作為中型戰鬥機,內油航程不到2000公里,作戰半徑只有800公里左右,在外執行任務時經常需要掛著大大的副油箱。艦載機相對於陸地戰機,受衝擊力更強,起降距離更短,必須進行機身強化等相應改造,例如增加阻攔索尾鉤和雙輪起落架,採用摺疊機翼等等,這將會導致艦載機大幅增重,在發動機推力和機體大小基本不變的情況下,殲10如果做出這樣的改進,那麼作戰半徑會進一步縮水,最後很可能淪為尷尬的短腿貓而高不成低不就。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殲10還有一個致命弱點,那就是採用了非常不適合艦載機的單發設計,艦載機常年在高鹽高溼條件下使用,並且還要面臨海浪、海風的不確定影響,起飛著艦難度也比陸地機場要難得多,所以現代艦載機基本上都是採用雙發設計,以求保證高安全性和出動率。無論是重型的蘇33還是F18,亦或是中型的陣風M和米格29K,都無一例外的採用了雙發設計。唯一採用單發設計的F35至今飽嘗各種缺陷所帶來的困擾,甚至近期還被美軍削減了採購量,可想而知單發設計確實不是艦載機的優先選項。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陣風M雖然體型重量和殲10C差不多,但是採用了雙發設計,具備上艦的天然優勢

撇開殲10本身不談,我們海軍的主要對手是美國航母,美國航母的主力艦載機為F18大黃蜂,這也是一款最大起飛重量達30噸的重型多功能戰鬥機。其擁有9個武器掛點,最大掛彈量8噸,可以使用麻雀格鬥彈,AIM-120遠端空空導彈、AGM-84反艦導彈以及AGM-65空地導彈等種類豐富的武器。除此之外,F18還能夠掛載光電吊艙輔助對地攻擊和執行專門的偵查任務,綜合作戰能力十分強大,這顯然不是殲10這種單純的中型空優戰機可以匹敵的。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F18艦載機

要對付F18這樣的重型艦載戰鬥機,目前的殲15飛鯊是唯一的應對手段。殲15最大起飛重量32。5噸,最大載彈量8噸,最大航程3500公里,作戰半徑超過1200公里,這些引數都比F18略勝一籌。殲15目前已經公開的武器包括霹靂系列空空導彈、鷹擊83K反艦導彈、鷹擊91反輻射導彈,憑藉多個過載掛架,未來還將搭配使用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和各類作用不同的光電吊艙,無論是空戰和對地火力打擊都是一把好手。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不過就目前而言,遼寧山東艦的滑越甲板設計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殲15戰鬥力的發揮,殲15在這兩艘國產航母上全重起飛的可能性不大,航程優勢和彈藥優勢都無法100%發揮。不過目前殲15的彈射型已經出現,其起落架動作筒加粗,並且前輪安裝了彈射支撐杆,很明顯就是是為彈射起降航母量身打造的,因此003航母在服役初期很可能還是以殲15艦載機為主。殲15目前仍然使用的是老式的脈衝多普勒雷達,與F18E的相控陣雷達存在代差,未來必須改進。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彈射型殲15

不過就在近期,沈飛官方公號釋出了一篇文章,裡面配上了FC31鷂鷹正在緊張除錯的照片,並且表示這是2021年第一飛,這說明鷂鷹的最新原型機很可能會首次出現並進行試飛。這種試飛不僅表明鷂鷹沒有涼,而且仍在不斷的改進之中,隨著其機體不斷增大,隱身設計不斷最佳化,搭配上殲20已經成熟的最新航電和未來的渦扇19發動機,成為一款碾壓F18,匹敵F35C的四代艦載戰鬥機絕對可期。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遊戲人超超2019-10-31 11:43:54

關於我國海軍艦載機的選型,說法有很多,但是大都是一些傳說。不過殲10戰鬥機當年參加了艦載機的選型確實是一件大機率的事情,畢竟殲10剛剛出現的時候,我國唯一能夠完全實現國產化的第四代戰鬥機就是殲10,殲10也是我國第一次從技戰術指標的提出,到設計,到試飛,到定型,走完全部設計研發道路的一款四代戰鬥機,如果要在殲10剛出現的時候選擇一款艦載機,那隻能是殲10。

圖為殲10艦載型戰鬥機設想圖。

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是遼寧艦,遼寧艦原是蘇聯海軍的1143。6瓦良格號航母,他的姊妹艦俄羅斯海軍唯一一艘航母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上就搭載有兩種不同型號的艦載機,一種是蘇33,一種是米格29K,這兩種戰鬥機在庫茲涅佐夫進行艦載機選型的時候就分別在航母上進行過起降測試,也就是說,中型雙中等推力發動機艦載機,本來也就是這種航母可以考慮的選項,乃至於現在俄羅斯海軍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已經確定以米格29K為主要艦載機,而非蘇33。

圖為殲10艦載型戰鬥機腹部示意圖,他看上去類似於陣風戰鬥機。

作為我國而言,我國空軍大部分第四代戰鬥機是重型飛機,比如殲11A、殲11B、殲16等,我國空軍的中型四代機只有一種,也就是殲10戰鬥機。殲10是一種單發戰鬥機,使用一臺大推力的AL31FN發動機作為主要動力,單臺發動機推力13。2噸,整體尺寸、作戰效能、任務設計都和美國的F16戰鬥機類似,而且殲10採用腹部進氣道設計,也和F16如出一轍。

上圖為美國海軍YF16和YF17兩種中型艦載機競爭,下圖為YF16艦載機設計圖。

F16戰鬥機就曾經參與過美國海軍的航母艦載機選型,1973年,美國海軍就新一代航母艦載攻擊性戰鬥機開展招標,專案代號為LWF計劃,當時參與競爭的就包括YF-17和YF-16兩個型號。YF-17成為了後來的F18大黃蜂戰鬥機,成為美國海軍的艦載中型戰鬥機選擇,而YF16被淘汰。YF16的主要問題包是單發戰鬥機,在海上作戰可靠性不足;機腹進氣設計,導致飛機的掛載和結構強度不足;主起落架距離較近,導致飛機在降落時承受壓力的能力不足等,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國海軍不想和空軍共用同一種戰鬥機。

上圖為美國YF16艦載機設計圖,下圖為YF17戰鬥機試飛。

和F16戰鬥機設計思路與基本效能差不多的殲10戰鬥機,也面臨著上述問題,也有單發戰機動力不可靠,沒有備份的問題;也有機腹進氣導致的掛載不足和結構強度不足的問題;也有主起落架距離太近,導致降落時承受壓力能力不足的問題。當然,殲10戰鬥機不存在和YF17這種飛機競爭的局面,成飛也提出可以把殲10改造為兩側進氣、雙發中等推力發動機、增強結構的設計,以適應海上作戰的需要,但是就在這個時候,我國從烏克蘭獲得了T10K艦載機原型機,改變了一切。

圖為YF17戰鬥機原型機,他演變為後來的F18大黃蜂艦載戰鬥機。

T10K是蘇聯的蘇27K艦載機原型機,蘇27的原型機就叫做T10,蘇27K艦載機也被稱為T10K,蘇聯一共製造了兩架T10K艦載機原型機用於測試和訓練,由此產生了著名的蘇33艦載戰鬥機,我國進口T10K後,成功突破了把殲11改造為艦載機的結構改造難題,一舉研發成功作戰效能比殲10要強大不少的殲15飛鯊艦載機,在兼具重型戰機空戰優勢的同時,還可以掛載4發YJ83K反艦導彈作戰,實在是海軍航母艦載機的絕佳選擇。

圖為殲15艦載戰鬥機,選擇殲15作為我國海軍的艦載機,是非常正確的決定。

因此,正如F16最終敗給了F18一樣,殲10艦載型也最後敗給了殲15,我們無需惋惜,因為殲15足夠優秀,足夠強大,確實是比殲10更加合適的艦載機選擇。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大志遠思想空間2021-07-13 09:28:57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當然是因為有比殲10艦載版更好的艦載機,殲10只是備選之一而已。當年新中國成立之後,暢想中國航母的艦載機知道是什麼飛機嗎?是殲6,當年的六爺也是暢想航母的的主角之一。

殲10上航母當然沒問題,但是上航母是一回事,航母和艦載機相配合達到最大效率又是另外一回事。其實殲10沒有上航母重要原因就在發動機上,首先殲10是單發戰鬥機,在人們的意識中,單發戰鬥機上航母是不太合適的。但也有例外,就是美國的F35了,雖然美國的F35已經上了航母,但問題多多,而且美國海軍很不情願有這種戰鬥機,他們更喜歡雙發戰鬥機。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F35能上航母,重要原因就是發動機很給力,雖然F35是單發戰鬥機,但F35的艦載型基本已經到了30噸,那麼F35C的發動機推力得到多少呢?據說 F35的發動機F135推力超過18噸。但問題是單臺發動機達到18噸可為空前絕後,但F35本身也太重了,所以F35基本做不了超音速飛行,機動性就可想而知了,好在F35叫戰鬥攻擊機,攻趕才是F35的使命。

但是殲10戰鬥機是空優戰鬥機,和F35的用途是不一樣的, F35能飛就行,但是殲10必須能飛,而且必須能飛得好。當年我們沒有這樣的發動機來支援殲10,現在我們基本能做到,但是現在已經不需要了,我們已經有了殲15,未來我們還有隱身型的殲35。所以殲10戰鬥機上航母的使命已經完成,未來我們有更加合適的艦載戰鬥機,奪取制空權和攻擊都有更加出色的戰鬥機。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乒羽雙修2020-05-03 18:09:16

這有什麼奇怪的,成飛已經搞到了殲10,殲20,再搞艦載機,還讓沈飛活不?有錢大家賺嘛,畢竟成飛、沈飛都是中航的部下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嘿嫁地嚒水2021-05-18 14:54:38

瓦良格1999年購買,同時買進的還有T10K,J10戰鬥機2005年才正式入役 ,那時T10K圖紙都改的差不多了吧?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我是建築工2021-01-29 12:38:03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殲10艦載機設想圖

傳聞殲10曾經作為我國“001”航母遼寧艦建造戰鬥機的選擇之一,個人也相信殲10是具備上艦條件的,即使起降效能差了一些,也能像F35C那樣加大機翼來提高航母的起降效能,印度人都能將LCA光輝戰機搞出一個艦載機版本,我們弄出一個殲10艦載機問題也不大。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蘇33在庫茲涅佐夫號上準備起飛

但是殲10從來都不是我國艦載機的第一選擇,僅僅是備選方案而已,說白了就是“備胎”,在遼寧艦還在改造的時候,我們的第一選擇是從俄羅斯購買蘇-33,畢竟這款戰機是為“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研發的專屬艦載戰鬥機,已經在俄羅斯航母上得到了驗證。只是蘇33自裝備以來就從來沒有進行過升級改造,蘇霍伊也認為蘇33是我們唯一的選擇,於是獅子大張口提出了改造和購買的天價。但蘇霍伊不知道的是,我國已經從烏克蘭秘密地拿到了3架蘇33原型機中的1架,既然蘇霍伊這條捷徑走不通,於是沈霍伊就開了中國版蘇33的研發,也就是後來的殲15。

沈飛已經研究蘇27系列戰機多年,已經吃透了這款戰機,而且此時我國的工業技術也是飛速發展,技術有了很大的積累,再加上蘇33原型機到手,研發起來駕輕就熟,從2009年拿到原型機到2012年殲15第一次上航母,也就僅僅3年時間。相比殲10來說,殲15確實更適合遼寧艦,這款戰機的優勢很多,比如: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殲15起飛瞬間

第一 作戰半徑更大。對於滑躍起飛航母來說,要想讓艦載機起飛就不能滿足滿油滿彈的全載荷起飛,怎麼辦?要麼少裝油犧牲作戰半徑,要麼少裝彈犧牲作戰能力,蘇27的作戰半徑能夠達到1500公里,而殲15上艦本身就要加強結構、加摺疊翼,戰機更重機翼油箱也會有所減小,再加上不能滿油起飛,因此作戰半徑就要打一個折扣,大約在1000~1200公里左右,其作戰半徑並不比美國航母艦載機小。可如果換成殲10戰機,這款戰機本來就短腿,作戰半徑只有800~900公里,一旦摺疊翼上去,還加強結構重量等等,再加上不能滿油起飛,恐怕作戰半徑會降低到600~650公里,妥妥成了航母守護者,進攻能力大大降低。

第二 作戰能力,就綜合作戰能力重型戰機本身就比中型戰機作戰能力更強,這一點毋庸置疑。

第三 遼寧艦的前身就是前蘇聯“庫茲涅佐夫”級的瓦良格號,其機庫、甲板設計本身就是按照蘇33尺寸設計的,一旦換成殲10這種中型機,想象中是想多裝幾架保持戰鬥機空戰中的規模,但很可能因為機庫設計尺寸不合適造成很大的空間浪費。

J10艦載機版當年為什麼落選?

數一數甲板上有多少架殲15

正是因為殲15的優勢巨大,最終我國才選擇將其作為艦載戰鬥機。至於殲10則是我國保留地做一個備選方案,一旦蘇33談不下來,殲15的原型機搞不到而且沈飛無法解決殲15的各種難題,這時候才會選擇殲10上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