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可回收的火箭,是不是說明美帝已經資金不足了?裴應軍2020-06-02 14:45:50

不是,主要是節約成本,提高效率和減少事故率(火箭殘骸落區安全問題)。

火箭重複使用的優點和終極目標是為了減少運載器一次性使用後拋棄昂貴的箭體、發動機及電氣裝置造成的浪費, 透過多次使用分攤費用來降低運載器的生產與發射成本。

重複使用運載火箭是降低空間運輸費用的重要手段, 也是提升空間快速響應能力的有效途徑, 具有成為潛在戰略威懾的可能。另外, 重複使用運載火箭也代表了當今航天科技領域的最高水平, 其具有的技術溢位與產業升級效應將顯著提升相關領域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 推動國民經濟增長。 因此, 各航天大國都把發展重複使用運載火箭作為未來發展重點。

研發可回收的火箭,是不是說明美帝已經資金不足了?

所謂運載火箭的重複使用,就是讓火箭的助推器、一子級等部件在發射後安全返回,經過整修後重複利用。

這個看似科幻式的設想,不僅已經成為現實,還正在成為各航天大國爭相發展、角力比拼的新舞臺。

至於原因,成本低是業內人士的第一個共識。

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釋出的報告,同樣一枚“獵鷹-9”火箭,由NASA研發至少要13億美元,而商業公司僅花費了不到4億美元。

也因此有人評價,埃隆·馬斯克,這個擁有億萬擁躉的商業航天領軍者,已經將航天發射的價格拉低了一個數量級。

一位航天專家說,埃隆·馬斯克的商業公司憑藉低成本的產品贏得了航天市場青睞,其“獵鷹-9”火箭已獲得了未來5年全球38個發射合同,其中除政府的14個合同外,24個都來自國際商業發射市場。2015年5月,這家公司還獲得了執行美國軍用航天發射任務的資格。

研發可回收的火箭,是不是說明美帝已經資金不足了?

成本降低的同時,效率也在提高。

首先是研製週期縮短,“獵鷹-9”從設計到首飛,僅用了4年半;其次是技術創新加快,“獵鷹-9”進行了可重複使用火箭系列試驗,陸地和海上平臺回收試驗均取得成功。這位專家說,商業航天管理機構建立扁平化組織機構,在很大程度上縮短了管理鏈條。

對於眼下的中國,這件事還有更為現實的意義——安全問題。

按照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一研究院第一設計部主任助理何巍的說法,近些年,我國運載火箭高強密度發射已經成為常態,尤其是2018年,發射次數達到38次,位列世界第一。隨之而來的火箭殘骸落區安全問題,越來越受關注。

何巍說,由於人口數量的增長,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建立的內陸火箭發射場周邊的火箭殘骸落區,不再是“絕對的無人區”。儘管在設計火箭的飛行軌跡時,寧可犧牲運載能力也要儘量避開村鎮,但由於火箭殘骸在完成任務後是無控墜落,落點散佈範圍較大,有時可能墜落在有人居住的區域。

當前的做法是:在每次發射任務前,將落區內百姓疏散到安全地帶。不過,這不僅給當地百姓帶來不便,也增加了火箭發射的經濟成本和工作難度。

研發可回收的火箭,是不是說明美帝已經資金不足了?

中國航天需要一條新的出路。

何巍說,為了減少火箭發射給落區居民帶來的不便,長征火箭研製人員一直在進行分離體落區安全控制技術的研究。此次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一子級的落點控制,採用的柵格舵控制,對於解決我國內陸發射場落區安全性問題具有重大意義。

根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一研究院此前釋出的《2017-2045年航天運輸系統發展路線圖》,到2030年前後,我國將研製成功以火箭發動機為動力的兩級完全重複使用運載器,航天運輸系統水平和能力進入世界航天強國前列。到2035年左右,運載火箭實現完全重複使用。

研發可回收的火箭,是不是說明美帝已經資金不足了?

研發可回收的火箭,是不是說明美帝已經資金不足了?Hexogen117013752020-06-02 17:52:02

我覺得資金不足是很大一部分部分原因,是美國的社會制度決定的。在看不到收益(比如冷戰時與蘇聯競爭帶來的政治收益)的時候,國會很難批准投入鉅額資金去維持以前的航天計劃,尤其在沒有戰略眼光的領導人上臺之後。但航天工業在控制好成本的前提下,是可以有利潤回報的。所以民間資本家,如馬斯克,利用已經成熟的技術,如梅林發動機,加上NASA的人力資源和技術支援,再加上公司化的運作,誕生了現在的可回收火箭技術。我估計馬斯克的下一步就是載人商業航天了,這樣就能很快得到經濟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