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交流感應2018-05-05 14:45:09

1,但,小心不要拜物,物慾橫流就不遠了。2,就算是瘋子也不唯心行事的。3,唯靈處世庶幾

如何看待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東方白林2018-03-15 23:20:16

我覺得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就像男人和女人。他們即是獨立的個體,又是人類傳宗接代不可或缺的的整體。男人離不開女人,女人同樣也離不開男人。正所謂孤陰不生,獨陽不長。

男人陽剛,女人溫柔 。人的劣根性就在於她生不出即陽剛又溫柔,即男人又女人的超級人類,不管怎麼農力,生下來的仍然不是男人,就是女人仰或不是女人就是男人。陽剛總能找出溫柔的缺點,溫柔也能找出陽剛的不足。然而更多的是即需要陽剛也需要溫柔,即要限制溫柔,也要阻止陽剛。這也許就是人們過日子的所謂對立統一吧。唯物和唯心也不過如此吧!

然而人生理上的略根性,也往往會帶給人思想上產生劣根性。陽剛總能找出千萬條理由來證明陽剛的強健與偉大,溫柔也能找出上萬條理由以證明溫柔的的成熟與完美。但願人類能夠大度寬容一些,因為唯物和唯心如同男人和女人一樣,不存在對與錯,是與非更不存在誰正確誰錯誤。爭爭吵吵,打打殺殺,失去任何一方,都是在毀滅人類。

如何看待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自然之子一一來去無意2018-01-08 18:31:49

二者的參與者為“物質”和“意識”。

我們身處二個世界:我的內心的意識世界;身外的客觀物質世界。

“我思故我在”是把問題放在意識世界裡來證明的。是對的。

“我思宇宙在,我不思宇宙也在”是把問題放在客觀世界裡來證明,依然是對的。

原理(原本)、平臺不同,結論不同。

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客觀的,而意識是物質的反應。而唯心主義認為是意識決定物質。二者在前人作出了一個“主”觀一個“客”觀的區別。有意思的是唯物主義認為客觀決定主觀,而不是我們傳統的意識思維——客隨主便。主為大,客為次。其實質是主次可以變換的,

誰對誰錯其實只要分清是處於什麼樣的平臺或世界來評判。在現實世界(客觀世界)當然是客觀決定主觀。物質在現實中是客觀存在的,意識在這個世界也是客觀存在的(但我們憑本世界的尺子無法觀察與量化)。

你若認定自己是真實的,你就能根據“實”證“實”原則證明所有的存在都是真實客觀的。並且人類的“物質文明”是獨立發展的一種巨大的社會財富。這種財富的是可以“證”實的。但是我們知道“意識”也是客觀存在的。但就是無法觀察與量化。這就是“實”證明不了“虛”。這就是同一個世界裡的不同顯性與存在。物質世界和意識世界既單獨存在,各有執行規律及顯、隱性。同時又合二為一同時作用。

意識為內,客觀為外。人類依然有一個普遍規律:處理外部問題往往客觀,處理內部問題則往往主觀。國家、企業如此,個人亦如此

。社會上有個法院就是站在客觀的立場來平衡兩個主觀者的問題。在國家、企業、個人對外問題上,我們必須講事實、講客觀。不能也不好用主觀立場。但對內則無一例外以自我主觀立場為準。事實與客觀為次要。

這依然分屬兩個不同的平臺與世界,所以適用標準也是不同的。你不能說主觀立場就是錯的,那是站在客觀的角度來看。站在主觀的角度就是對的。

事實永遠客觀,我們處理問題往往主觀。兩個不同世界的標準永遠也無法統一。所以世界才如此看似平順下的雜亂無序。

世界不會永遠由客觀主宰或主觀主宰,一定是個漸變的往復的過程。而人或許在遠古有著非常強大的主觀能動性(包括特異功能),到今天是意識不斷退化而物質科學不斷強大的漸變過程。也所以宗教不斷退卻,人心不斷浮躁,外部世界卻日益強大。未來科學所給人類帶來的傷害以及昔日與人類平衡共處的自然所帶來的反噬將日益恐怖。

這對人類文明是個最好的時代,而對個人卻是末日時代的開始。

如何看待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振光趙2018-01-08 22:44:42

人任何時候,都沒有比生存在地球更好的地方。我們進化之地與意識到自我發展規則,都是太短歷史。不要莫須有的悲觀,我們已經比叢林時期的過去,做到很不錯的今天,相信有更好的明天,不要因為生活在進步資訊時代,而糾結急切光速結論。唯心也罷,唯物也好,並不是人文衝突的根源。我們慶幸哲學家給我們歷史所做榜樣,沒有他們,我們還在泥土中掙扎。何談科技文化與社會命運共同體的偉大。

如何看待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穿插游擊隊2018-05-05 12:05:36

說到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最根本的區別,就是看物質和意識誰排第一。簡單講,認為物質先於意識的就是唯物主義,反過來,認為意識先於物質的就是唯心主義。再往深一步講,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本體,是真實的存在,在物質當中產生出意識。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本體,是真實的存在,從意識當中產生出物質。大多數中國人都是在唯物主義的傳統里長大了,天然就會覺得唯心主義很荒唐。但西方傳統剛好相反,所以彼此都很難理解對方。 唯心主義首先有神創論作為前提,比如昨天講到的柏拉圖理念論就很典型,也有一套周詳的邏輯,可以自圓其說。但你應該想到,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的昌明,神創論的市場越來越小,即便是很多虔誠信徒也把《創世紀》當成寓言來理解,但也沒見唯心主義萎縮了啊。比如前邊講過的休謨和康德,都是反對神創論的,休謨甚至被當成過無神論者受過威脅和迫害,但他們竟然都是唯心主義哲學家,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唯心主義的出現雖然是和神創論相伴隨的,但甩開神創論,唯心主義照樣可以成立。舉一個你熟悉的例子:你已經聽完了“佛學淺談”系列,知道佛教是主張緣起論,否定神創論的,但佛教裡的一些宗派,比如華嚴宗,就屬於旗幟鮮明的唯心主義,認為所謂物質世界其實只是心理世界,所以毛孔和城市一樣大,高山可以藏進一顆米粒裡邊。至於我最近講到的休謨、康德、叔本華,雖然沒有走到華嚴宗這麼極端,但都認為物質世界只是我們的感官呈現給我們的“現象”。你可以回想一下叔本華的那句名言:“世界是我的表象。” 所以直到今天,唯心主義在純哲學的領域裡依然屹立不倒,我們甚至想不到它有任何被駁倒的可能。如果你覺得這不可思議的話,那就請你問自己一個很簡單的問題:“我真的存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