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恩令是誰提出來的?沂山樵夫12018-02-25 12:51:16

推恩令其實跟削藩沒有多大區別。眾所周知推恩令是漢武帝為了鞏固中央集權而頒佈的一項重要政策,這一政策要求諸侯王在去世後將自己的封地分給自己所有的子弟。根據這項政策,諸侯國被越分越小,漢武帝再趁機削弱其勢力。其實這項政策在漢文帝時期賈誼就曾經提出過。西漢自文、景兩代起就一直想盡辦法限制各方諸侯的權利。文帝時,賈誼鑑於淮南王、濟北王的謀逆事件,曾在《治安策》中提出“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建議。其具體辦法是,讓諸侯王各分為若干國,使諸侯王的子孫依次分享封土,地盡為止;封土廣大而子孫少的人,就虛建國號,待其子孫生後分封。漢朝原來施行的是郡縣制,所以制定推恩令是在郡縣制的基礎上做的改進,由以前的各諸侯所管轄的區域只由其長子繼承,改為由諸侯王的長子,次子等平分,從而使其手中的權利越來越小。

推恩令是誰提出來的?

推恩令是誰提出來的?夜航船水手2019-06-19 15:41:46

發表一下個人看法,歡迎討論。

推恩令是漢武帝時推行的削弱諸侯王的措施,配合酬金律,一舉解決了王、侯隱患。

推恩令就是:諸侯王死後,除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以推恩將王國的部分土地分給其他子弟為列侯。名義上是對王、侯子孫一視同仁,其實質是分解。

酬金律:漢文帝時規定,在長安祭高祖廟獻酎飲酎時,諸侯王和列侯,要按封國人口數獻黃金助祭,由少府驗收。酎金之制即由此產生。諸侯獻酎金時,皇帝親臨受金。如發現黃金的分量或成色不足,則要受罰,諸侯王削縣,列侯免國。但是漢武帝前一直沒大規模實施,等漢武帝一拿出酬金律,一年就奪侯爵100多人。

下面就說說,推恩令的來歷。

實踐先於理論

首先,理論上未出現時,漢文帝在文帝二年,實施了一把。

推恩令是誰提出來的?

漢文帝繼位時,對諸侯國做了分化,拉攏叔叔的楚、堂兄的吳,限制三個侄子的齊國。很快三分齊國。將齊王劉襄的地盤,拿出兩塊分分給了齊王的兩個弟弟:劉章和劉興居。只不過當時還順帶封了別的劉姓自己為王,不太顯眼。

乃立趙幽王少子闢彊為河間王,

以齊劇郡立硃虛侯為城陽王,立東牟侯為濟北王

,皇子武為代王,子參為太原王,子揖為梁王。

但是,這確實眾建諸侯的自發性手段。尚未上升到理論高度。這一實踐的後果是,後來濟北王趁漢文帝視察抗擊匈奴的戰爭前線時於東方起兵造反。

形成的曲折過程

第一次提出推恩令思想的是賈誼。

推恩令是誰提出來的?

賈誼在給漢文帝看的《

治安策

》中提出:

。。。。欲諸王之皆忠附,則莫若令如長沙王,欲臣子之勿菹醢,則莫若令如樊酈等;欲天下之治安,

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

。力少則易使以義,國小則亡邪心。令海內之勢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從。諸侯之君不敢有異心,輻湊並進而歸命天子,雖在細民,且知其安,故天下鹹知陛下之明。割地定製,

令齊、趙、楚各為若干國,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孫畢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盡而止,及燕、梁它國皆然

。其分地眾而子孫少者,建以為國,空而置之,須其子孫生者,舉使君之。。。。。

治安策中提到過濟北王劉興居的反叛,顯然,賈誼的上書是後於漢文帝的實踐的。漢文帝收到賈誼的建議之後,沒有立刻大規模執行,因為他從實踐中看到

此計有後患:諸侯王可以找機會起兵反對

。但是,

沒有大規模執行不代表沒有執行

。淮南王劉長謀反,除國。後來,

文帝將元淮南王的地盤一分為三,讓其三個兒子繼承

長未到處所,行病死,上憐之。後十六年,追尊淮南王長諡為厲王,立其子三人為淮南王、衡山王、廬江王。

後來,景帝繼位,晁錯霸王硬上弓,嚇唬景帝: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少;不削,反遲,禍大。景帝實施削番,引起七國之亂,但是當時人民都想穩定生活,無人附和,景帝又周亞夫、梁王劉武的鼎力支援,很快平復叛亂。

推恩令是誰提出來的?

到了漢武帝,

沒有大的諸侯王能夠與朝廷抗衡,

但他

依然對各諸侯王不放心,於是,採納了主父偃提出的

建議廣泛實施

推恩令。採用推恩令,又突然嚴格執行酬金律,不但消除諸侯王后患,就是原來從高祖時期分封的列侯之後,也多受影響,十不存一。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

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但他不是中山靖王的長枝一脈,劉備的祖上

因為推恩令

被封侯,後來,‘坐酬金,失侯。’

流落民間了,尚不知有多少個劉備一樣的人,至少,中山靖王據記載有一百二十個兒子。

推恩令可以消除禍患於萌芽之中,而不能削掉勢力已成之諸侯。

推恩令是誰提出來的?中孚鑑2018-02-11 16:07:11

一言能興邦,一言也能喪邦的主父偃。

漢高祖劉邦,除去異姓王后,大封同姓王,使的天下諸侯太多,而朝廷的實際管理地方總體少於天下諸侯,天子權力的地位受到極大的威脅。

漢文帝時賈誼提過相同的意思,但當時並沒有採用,因為當時朝廷的權力和國力不能和天下諸侯相爭。後來漢武帝時,朝廷實力大增經主父偃而提議施行。

推恩令是誰提出來的?

文帝之後的景帝,採用遍晁錯的建議,施行消蕃令,欲取消天下諸侯。天下諸侯大驚,為求自保,以吳王劉濞為首聯合諸侯,共七國。反對朝廷,名號是清君側,實為出師有名。心裡卻是反抗朝廷。

推恩令是誰提出來的?

漢景帝為了平息此事,聽從大臣袁盎建議,腰斬晁錯。取消消蕃令。卻並能阻止七國來犯。景帝是任命竇嬰和周亞夫平叛。最後終於平定七國之亂。雖然消蕃沒能施行,但諸侯實力大減,朝廷實力大增。

到武帝時,劉徹為了將來能以全國之力而對抗匈奴,決定攘外必先安內的原則,先安定國內,統一權力。此時的諸侯已非朝廷的對手。

推恩令是誰提出來的?

於是聽從主父偃的建議,施行推恩令。意思就是諸侯王的封地,蕃王死後,傳給自己的幾個兒子,兒子在傳兒子,直到這個封地消失。身為皇室,卻是布衣百姓的劉秀和劉備就是推恩令的緣故。

諸侯國雖然氣氛,卻也不能跟朝廷反抗,但是主父偃,以權力之變,對劉氏宗親進行迫害。諸侯和天下皆怨主父偃。如此下去天下將大亂。

當時說主父偃,一言即能興邦,一言也能喪邦。劉徹為了平息各方的怨恨,最後處死主父偃,但是推恩令並沒有取消。

推恩令是誰提出來的?龍鎮2018-02-22 20:22:29

西漢前期政治的特色,在於諸侯勢力膨脹,與中央集權發生矛盾。幸好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幾代天子,都是歷史上少有的明君,能夠及時採取措施,扼制地方勢力,強化中央集權,保證了國家和主權的統一。

漢武帝即位的時候,諸侯的實力仍然相當強大,不少大臣上書,認為“諸侯連城數十,泰強”,並向皇帝“數奏其過惡”,請求皇帝對諸侯的權力加以限制。其中最能打動漢武帝的,是主父偃的一番話。

推恩令是誰提出來的?

主父偃是齊國人,早年學習縱橫之術,晚年學習周易、春秋,被漢武帝重用時,年齡應該已經比較大了。他是典型的“厚積薄發”型人才。漢武帝開始還不怎麼待見他,但是看到他寫的一封奏摺,立馬折服,當晚就召見。結果,主父偃“所言九事,其八事為律令”,而且開始拜為郎中,很快晉升為謁者,又升為中大夫,一年之內,四次升官,可見武漢帝對主父偃的重視。

漢武帝對於諸侯的威脅,心知肚明。然而有“七王之亂”的前車之鑑在,如何妥善處理這些王爺們,需要有很高的政治智慧。主父偃提出的建議是:

“今諸侯子弟或十數,而適嗣代立,餘雖骨肉,無尺寸地封,則仁孝之道不宣。原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原,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

漢武帝一聽,便知道這是個好主意。諸侯們妻妾成群,子孫滿堂,但是根據律令,只有一個嫡長子可以繼承王位。其餘的王子,上無爵位,下無土地,不免失落。對於諸侯們來說,手心手背都是肉,當然也希望雨露均霑,讓大小老婆、嫡庶兒子都能夠享受到皇家的恩典。現在好了,朝廷允許他們“推恩”,除了讓一個兒子繼承王位外,其他兒子也能封個侯爺噹噹,名下擁有一縣一邑的土地。兄弟們見面,也不至於有太大的反差,真是皆大歡喜。

推恩令是誰提出來的?

最歡喜的是漢武帝。他這叫慷他人之慨,自己不花一分錢,不出一寸土,讓諸侯把土地分給兒子們,原來的一個諸侯國便變成幾個侯國,國力被大大地分散。自打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開始,各諸侯國紛紛提出,願分部分國土與子弟。朝廷對此,一律批准。漢朝歷史上的“推恩令”,正式實施。

推恩令的作用是相當明顯的,“不行黜陟,而藩國自析”,“王子無不封侯而諸侯益弱矣”。十根筷子折不斷,一根一根便好對付了。此後數年,漢武帝透過各種手段,先後廢除王國九個,侯國一百多個,基本上將諸侯勢力,掃得一乾二淨。可以說,自漢武帝起,漢朝的諸侯便不成為中央政府的心病了,取而代之的另一塊心病——外戚。這是題外話。

推恩令是誰提出來的?東東歷史2018-02-01 19:51:58

歷史課本上是漢武帝時期的主父偃上書提出來的。歷史課本上沒有給賈誼一個位置。漢文帝時期的賈誼提出:眾建諸侯少其力,在原有的封地基礎上分封更多的諸侯,一代一代的往下傳。直到土地用完為止。這個與推恩令別無二致。恐怕是一位賈誼的主張,當時沒有被漢文帝所採納,歷史影響力太小的原因吧。

當時漢文帝沒有考慮賈誼的主張,可能有幾方面的原因。1、漢文帝當時的劉姓王爺還沒有漢景帝、漢武帝時期那麼張狂。2、漢文帝沒想明白這個事情。

推恩令好是好,但是也有它的兩面性:

從劉邦建立漢朝開始分封諸王,到漢景帝時期,這種世襲罔替的分封制度,已經讓朝廷不堪重負,漢景帝採用了晁錯的建議,開始強力削藩。因為操之過急,最終導致了七國之亂。這給削藩帶來一層陰影,一段時間之內,沒人敢提及。

推恩令是誰提出來的?

漢武帝繼位之後,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接受了漢景帝的教訓,沒有強力削藩,而是採用了主父偃的建議,施行了推恩令(不知道為什麼,我總記得初中的歷史課本上寫的推恩令是東方朔提出的)。

推恩令是誰提出來的?

推恩令的主要內容大體如下:

讓諸侯王各分為若干國,使諸侯王的子孫依次分享封土,地盡為止;封土廣大而子孫少的人,就虛建國號,待其子孫生後分封。由以前的各諸侯所管轄的區域只由其長子繼承,改為由諸侯王的長子,次子,三子共同繼承。

推恩令是個好東西,徹底緩解了西漢當時諸侯王的勢力過大的問題,而且推恩令讓諸侯王不能反對,因為推恩令表面上是對諸侯王的整個家族是有好處的,如果那個諸侯王反對,估計諸侯王家族內部就先打成一團了。不得不說,推恩令實在是解決尾大不掉的一劑良藥。

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性,推恩令也有他的壞處,這點班固在《漢書》中就有提到。特別是王莽篡權的時候。班固對推恩令的評價是:推恩令徹底的削弱了漢室子孫的勢力,導致在漢朝出現變故的時候,沒有哪一個王有能力和勢力起來反抗。這確實是推恩令的缺點。分化的太重了,在關鍵時候,都沒有能保駕護航的。

真是成也推恩令,敗也推恩令。

提一句主父偃吧

推恩令是誰提出來的?

主父偃雖然提出了推恩令,但是主父偃最終是身敗名裂。主要是主父偃這個人得理不饒人。主父偃因為揭發了齊王和其姐姐的奸事。齊王因為害怕,畏罪自殺。在趙王和公孫弘的慫恿下,漢武帝殺了主父偃。

【歡迎點贊評論,關注東東歷史,一起聊聊歷史中的那些事】

推恩令是誰提出來的?一一9327032018-02-28 09:42:07

最近在重溫陳保國老師的漢武大帝,一步經典的歷史大劇,尊重歷史同事刻畫人物非常逼真,真的值得閒暇時光看看!推恩令最早模式是西漢著名政治家文帝時的賈誼提出的,但當時的國內條件不成熟,文帝就放棄了,景帝時期景帝的老師晁錯提出削藩王政策同樣是提高中央集權抑制諸侯王的勢力,但諸侯王的七王之亂和晁錯的冤死而宣告失敗,到了武帝時期,國內政治條件成熟,主父偃提出了推恩令並得以實施!雖然主父偃因倒行逆施被武帝滅了九族,但推恩令政策執行了下去,從此諸侯王對中央集權的威脅徹底解除。希望能 幫到想了解歷史的朋友!

推恩令是誰提出來的?使用者65056584408902018-03-05 10:45:59

推恩令是漢武帝時大臣主父偃提出的,名義是上施德惠,實際是削弱諸侯的權利,這一建議得到了漢武帝的採納,一方面鞏固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一方面避免了諸侯王武裝反抗的可能。

賈誼提出“眾建諸侯而少其力”,意思是多分諸侯,從而削弱實力。將過去諸侯王只能把爵位和封地傳給嫡長子的情況,變更為允許諸侯王將封地分為幾部分傳給幾個兒子,形成直屬於中央的更小的王國,從而達到削弱諸侯國實力的效果。漢文帝採納了賈誼的建議,難免使諸侯王警惕,迫使諸侯王瘋狂的增加自己的實力。

推恩令是誰提出來的?

推恩令是誰提出來的?攸揚文史2019-12-25 10:42:54

推恩令是主父偃建議漢武帝推出的政策。簡要概述一下,就是讓分封的諸侯王的兒子都享受到原來沒有的封地權力,目的很明顯,就在於分化諸侯國的勢力,分散嫡長子繼承的力量,為下一步中央集權做準備。

推恩令是誰提出來的?

眾所周知,嫡長子繼承是我國封建時代的基本制度。為什麼是嫡長子繼承,而不是搞父親指定或者是選拔賢良?原因之一就是為了集中力量,避免因為繼位帶來的內耗,而嫡長子之外的兒子可以作為家中族老等力量輔佐族長一支。宗族勢力團結就意味著有力量,而分家就意味著衰敗的開始。所以其實這個政策大家都看得清背後的含義,但就因為推恩令是陽謀,不怕你看透。

推恩令是誰提出來的?

在古代宣傳手段不發達的情況下,一個好的政策,越簡單越不容易從中做手腳,比如約法三章,先入關中者王,一條鞭法等,都有很言簡意賅的解釋,確保那些貴族們看得懂。而作為陽謀,他很難被人拒絕,因為制定者深深看透了人性。人有幾個特點,注重自身的利益,貪圖眼前的利益,刀不砍在自己身上不疼,刀架在脖子上才急。本來被嫡長子繼承製度束縛的死死的次子庶子們,心思活泛了起來。按說諸侯國們暗地抵制一個政策輕輕鬆鬆,但這個政策給了諸侯王子們念想,內部開始逐漸瓦解,在中央集權強勢的情況下,容易鬆口。而要求分田地的王子們,只想到自己分的到封地,卻想不到(或者說不願意想)封地到手後能揣多久,因為再分的時候自己已經掛了,分小了對自身也沒什麼影響了,推恩令對國王這一代本身並沒有很大的影響,這就是所謂的刀不砍在自己身上不疼。那諸侯王中就沒有幾個眼光長遠的嗎?當然有,但大多數都是刀架在脖子上才急的那種,一兩個聰明人改變不了大勢。難道再來一次七國之亂?武帝可比景帝的家底厚實多了,想來也不可能。

推恩令是誰提出來的?Tchanshilam2018-06-02 09:20:38

推恩令是主父偃提出的,這是對晁錯強力削藩的修正。

不得不說這是中國歷史上最精彩的一個解決朝廷和地方關係的手筆。當然其背景也值得關注。宋以前都一直存在的,就是地方實力強過朝廷,秦隋試圖扭轉這種狀態,但很快就失敗,還連累得滅國,漢晉唐也被折騰的半死。

漢武帝時,朝廷實力已經比較強了,為什麼不能像景帝那樣強力削藩?因為武帝的重點是打擊匈奴,沒有那麼多力量來跟諸侯們較勁,反而需要諸侯大力支援。所以,軟刀子割肉就是必然選擇。

那麼為什麼說推恩令精彩呢?就是這個政策非常簡單易行。首先從利益上講,這個政策非常明確地給了諸侯王子嗣們實在的利益,不管諸侯王自己怎麼想,一群人對自己的封地和權力合法地期盼時,諸侯王和其長子是沒有任何辦法的,除非尋罪殺人,但他們恰好沒有這個權力。其次,朝廷既然出此政策,就會有人時時盯著各諸侯王,若在此事上稍有不慎,就會被問責,麻煩事一堆。再次,七國之亂後強諸侯進一步被分割或直管,基本上再無哪個諸侯有能力大規模舉兵造反,這也是推恩令能執行的現實基礎。第四,漢朝號稱以孝治天下,必然也要求長輩善待小輩,這也不違反高祖留下的遺訓,所以推恩令就有了治國理念基礎,誰也無法挑戰。

因此,推恩令可以被毫無折扣地執行。加上後來武帝的酌金案,諸侯就再無能力。

不過諸侯被削弱也造成一個問題,就是朝廷的鬥爭再無制衡力量,所以武帝后權臣又出現了,霍光和王莽都是典型,最後造成西漢滅亡。這大概是漢武帝沒有預料到的吧。

推恩令是誰提出來的?sueihu2018-03-02 11:33:32

謝謝邀請,這個推恩令是有漢武帝時期的有個叫主父偃的人提出的,

西漢初年劉邦分封了很多的諸侯王國,這些諸侯擁有很多的權利,有自己的軍隊,可以自己收稅,發行錢幣等,勢力很大,嚴重影響了西漢的統治,漢文帝時期的賈宜,還有漢景帝時期的晁錯,都有建議削弱諸侯王國的勢力,而晁錯直接建議的削藩,甚至直接引發了七王之亂,漢景帝不得不殺了晁錯,後來的漢武帝採用了比較溫和的推恩令,使得諸侯王國的勢力慢慢的變弱,但是推恩令的執行者主父偃為了儘快的完成削藩的任務,是不擇手段,引發了諸侯的不滿,被人抓住錯誤,進而被殺,但是推恩令著得到了繼續執行,然後就是漢武帝的表演時刻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推恩令是誰提出來的?

推恩令是誰提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