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全文解析?使用者31442339315128362020-01-03 19:06:56

作品原文 陌上桑⑴ 日出東南隅⑵,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善)蠶桑⑶,採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⑷,桂枝為籠鉤⑸。頭上倭墮髻⑹,耳中明月珠。緗綺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⑼見羅敷,脫帽著帩頭⑻。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⑽觀羅敷。 使君⑾從南來,五馬立踟躕。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⑿?“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年幾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餘”。使君謝⒀羅敷:“寧可共載不⒁?羅敷前致辭:“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⒂。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青絲繫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⒃,可值千萬餘。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⒄,四十專城居。為人潔白晰,鬑鬑頗有須。盈盈⒅公府步,冉冉⒆府中趨。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註釋 ⑴陌上桑:陌:田間的路。桑:桑林。 ⑵東南隅:指東方偏南。隅,方位、角落。中國在北半球,夏至以後日漸偏南,所以說日出東南隅。 ⑶喜蠶桑:喜歡採桑。喜,有的本子作“善”(善於、擅長)。 ⑷青絲為籠系:用黑色的絲做籃子上的絡繩。籠,籃子。系,絡繩(纏繞籃子的繩子)。 ⑸籠鉤:一種工具。採桑用來鉤桑枝,行時用來挑竹筐。 ⑹倭墮髻:即墮馬髻,髮髻偏在一邊,呈墜落狀。倭墮,疊韻字。 ⑺緗綺:有花紋的淺黃色的絲織品。 ⑻帩頭:帩頭,古代男子束髮的頭巾。 ⑼少年:古義(10-20歲)男 ⑽但:只是。坐:因為,由於。 ⑾使君:漢代對太守、刺史的通稱。 ⑿姝:美麗的女子。 ⒀謝:這裡是“請問”的意思。 ⒁不:通假字,通“否”音也為“否”的音。 ⒂居上頭:在行列的前端。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 ⒃鹿盧劍:劍把用絲絛纏繞起來,像鹿盧的樣子。鹿盧,即轆轤,井上汲水的用具。寶劍,荊軻刺秦王 時帶的就是鹿盧劍。 ⒄侍中郎:出入宮禁的侍衛官。 ⒅盈盈:儀態端莊美好。 ⒆冉冉:走路緩慢。 譯文 太陽從東南方升起,照到我們秦家的小樓。秦家有位美麗的少女,自家取名叫羅敷。羅敷善於養蠶採桑,(有一天在)城南邊側採桑。用青絲做籃子上的絡繩,用桂樹枝做籃子上的提柄。頭上梳著墮馬髻,耳朵上戴著寶珠做的耳環;淺黃色有花紋的絲綢做成下裙,紫色的綾子做成上身短襖。走路的人看見羅敷,放下擔子捋著鬍子(注視她)。年輕人看見羅敷,禁不住脫帽重整頭巾,希望引起羅敷對自己的注意。耕地的人忘記了自己在犁地,鋤地的人忘記了自己在鋤地;以致於農活都沒有幹完,回來後相互埋怨,只是因為仔細看了羅敷的美貌。 太守乘車從南邊來到這,拉車的五匹馬停下來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過去,問這是誰家美麗的女子。小吏回答:“是秦家的女兒,自家起名叫做羅敷。”太守又問:“羅敷多少歲了?”小吏回答:“還不到二十歲,但已經過了十五了。”太守請問羅敷:“願意與我一起乘車嗎?” 羅敷上前回話:“太守你怎麼這樣愚蠢!太守你已經有妻子了,羅敷我也已經有丈夫了!(丈夫當官)在東方,隨從人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頭。怎麼識別我丈夫呢?騎白馬後面跟隨小黑馬的那個大官就是,用青絲拴著馬尾,那馬頭上戴著金黃色的籠頭;腰中佩著鹿盧劍,寶劍可以值上千上萬錢,十五歲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歲在朝廷裡做大夫,三十歲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歲成為一城之主。他面板潔白,有一些鬍子;他輕緩地在府中邁方步,從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會時)在座的有幾千人,都說我丈夫出色。” 作品鑑賞 欣賞旨要 《陌上桑》是漢樂府詩歌中的名篇,屬“相合歌辭”一類。它敘述了採桑女秦羅敷拒絕一個好色的“使君”的故事。“陌上桑”是大路邊的桑樹,這個故事正是發生在這裡。女主人公——年輕貌美的秦羅敷正在路邊採桑,卻被輕狂的“使君”打擾,面對權貴,秦羅敷機智應對,以盛讚自己夫君才貌的方式回絕了對方的無理要求。秦羅敷身上體現了傳統女性的堅貞、睿智的品質,幾千年來,成了人們心中理想化的女性形象。 《陌上桑》之所以被看作樂府名篇還因為它在藝術上有著很高的成就。一是這首詩有著完整的結構,首尾相接,一氣呵成。二是這首詩以敘事為主,把抒情、描寫、敘述融為一體。在人物形象的刻畫上,或濃墨重彩,富麗有加;或水墨輕掃,微妙傳神。特別是用側面描寫烘托羅敷的美,對後世影響很大。三是通篇五言,氣韻流暢,語言質樸。 結構賞析 第一段,寫秦羅敷的美貌。首先寫環境美和器物之美來襯托她的美貌,然後重點寫她的服飾之美。最後透過側面描寫烘托她的美貌,無論是行者還是少年,無論是耕者還是鋤者,都傾慕她的美麗,激起讀者的想象。她的外表美,鋪襯下文的心靈美;寫勞動人民對羅敷的健康感情,與後文使君的不懷好意形成對照。 第二段,寫使君覬覦羅敷的美色,向她提出無理要求。先是使君的馬徘徊不前,使君對羅敷垂涎三尺,繼而上前搭話,詢問姓名,打聽年齡,最後提出和羅敷“共載”的要求,暴露了使君骯髒的靈魂。寫使君的語言行為步步深入。 第三段,寫羅敷拒絕使君,並盛誇丈夫以壓倒對方。本段全部由羅敷的答話構成,迴應使君的無理。斥責、嘲諷使君愚蠢,宣告自己已有丈夫,丈夫威儀赫赫、仕途通達、品貌兼優。羅敷的伶牙俐齒使自以為身份顯赫的使君只能自慚形穢,羅敷的不畏權勢、敢於與權勢鬥爭的精神充分體現出來了,表現了她的人格魅力。 意境賞析 《陌上桑》塑造羅敷的形象也依循人們識辨人物的一般順序,在寫法上表現為由容貌而及品性。羅敷剛出現,還只是籠統地給人一個“好女”的印象,隨著敘述的展開,透過她服飾的美麗和路人見到他以後無不傾倒的種種表現,“好女”的形象在讀者眼前逐漸變得具體和彰明。透過羅敷與使君的對話,她抗惡拒誘,剛潔端正的品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從她流利得體,同時又帶有一點調皮嘲弄的答語中,還可看出她稟性開朗、活潑、大方,對自己充滿自信,並且善於運用智慧保護自己不受侵害。 《陌上桑》在寫作手法方面,最受人們稱讚的是側面映襯和烘托。先寫羅敷採桑的用具和她裝束打扮的鮮豔奪目,渲染服飾之美又是重點。“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這些詩句一字不及羅敷的容貌,而人物之美已從衣飾等的鋪敘中映現出來。更奇妙的是,詩人透過描摹路旁觀者的種種神態動作,使羅敷的美貌得到了強烈而又極為鮮明、生動的烘托。“行者見羅敷,……但坐觀羅敷。”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而人類對異性美(尤其是在形貌方面)就更為敏感,同時也會表現出更高的熱情。這些男性旁觀者為羅敷深深吸引,乃至有意無意地做出一些想取悅羅敷的舉止。藉助於他們的目光,讀者似乎也親眼飽睹了羅敷的面容體態。這樣來塑造人物形象,比藉助比喻等手段正面進行摹寫顯得更加富有情趣;而且由於加入了旁觀者的反應,使作品的藝術容量也得到了增加。 羅敷誇夫的內容也應用了側面烘托的手法,對這段內容,人們有兩種理解:一種認為詩中“夫婿”是羅敷實指其夫,另一種意見是羅敷虛設一夫,更有人斷定這一段是詩中的糟粕。“夫婿”究竟是實指還是虛設,這是弄不明白的問題,不過這並不重要。重要的倒是應該弄清楚:羅敷當時為何要講這番話?意圖何在?她集中誇讚自己丈夫的尊貴和美好,這顯然是有明顯的針對性。因為調戲她的是一位懷有特殊優越感的太守,羅敷說自己丈夫尊貴,則使其優越感變得可笑;又因為太守看中她的是美色,羅敷說自己丈夫美好,實際上是說只有丈夫才可以與自己相配。羅敷這段話句句誇夫,而客觀上又句句奚落太守,這正是全詩側面寫法的又一次運用。詩歌的喜劇效果主要也是從這裡得到體現的。 出處介紹  《陌上桑》選自《樂府詩集》,《樂府詩集》由郭茂倩(1041年-1099年)編著。郭茂倩,字德粲,宋代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為萊州通判郭勸之孫,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神宗元豐七年(一零八四)時為河南府法曹參軍(《蘇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誌銘》)。編有《樂府詩集》百卷傳世,以解題考據精博,為學術界所重視。[3]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載茂倩為侍讀學士郭裒之孫,源中之子,其仕履未詳。”《樂府詩集》上署為太原郭茂倩,是以通例指郡望而言。 意見分歧  詩中“使君”這個人物形象描寫的是太守還是刺史,是有些矛盾的。“太守”這個形象是主流解釋,因為漢代太守職務,在春興季節,要巡視縣邑,勸課農桑,這是符合詩文所描寫的。但是有人提出,漢代“使君”是用來稱呼刺史的,太守被稱為“府君”,而稱呼太守為“使君”要在宋朝才出現,這一點確實符合史書的記載和描述。然而,對於刺史的職務,後漢書記載,“常以八月巡行所部郡國,錄囚徒,考殿最,初歲盡詣京都奏事,中興但因計吏。”這無疑與詩中所說矛盾。 相關故事  這是一首東漢時期民間的詩歌,詩中的故事帶有濃厚的傳說性。過去有人對詩裡的故事做過猜測:《陌上桑》講的是趙王的家令王仁妻子羅敷的事。羅敷出門採桑被趙王看見,趙王想把她霸佔為妾,於是羅敷作《陌上桑》以表明自己的態度,制止了趙王的卑劣行為。還有另一種猜測《陌上桑》和“秋胡行“中的故事有關。秋胡的故事最早見於劉向的《烈女傳》這個故事是說:有一個叫秋胡的人,娶妻五日便出外做官,五年後才回家。路上,見到一個漂亮的女子在採桑。下車對她說:“力田不如逢豐年,力桑不如見國卿。”便要娶她為妻,女子不從。秋胡來到家裡,母親引他見其妻,正是路遇的採桑女。妻子見秋胡是個負心人,便含恨投河而死。 1、陌上桑 .國學網 2、陌上桑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賞析 3、木蘭詩篇 .青島新聞萊垍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