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自強的故事鄧稼先?山裡主人2021-10-12 15:50:48

1941年,鄧稼先考入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合組而成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師從吳有訓、周培源、葉企孫、吳大猷等多位知名物理學家,受到了第一流的學術培養。那正是抗戰最為艱難的時候,昆明城空襲不斷,跑警報成了師生們的家常便飯。在最艱難的條件下,聯大師生仍然堅持教書救國、讀書報國,為抗戰建國積蓄復興力量。

26歲就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的鄧稼先,畢業後的第九天就立即動身,返回當時還一窮二白的中國。當時國際局勢嚴峻,在斷絕了所有外部援助的情況下,中國決定自力更生,自主研發原子彈。曾經有外國專家這樣斷言:“中國人20年也造不出原子彈。”作為研製原子彈的理論設計負責人,鄧稼先頂著重重壓力和同事們僅僅用了三年的時間,就敲開了自主研製原子彈的大門。一次核試驗的事故中,為了撿回一枚重要部件的碎片,鄧稼先命令所有的人都在場外待命,自己卻毅然衝進了那片意味著死亡的荒漠,受到了致命的輻射傷害。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兩年零八個月後,鄧稼先領導團隊又成功地設計出氫彈,鑄就了國家的和平之盾。

1985年,61歲的鄧稼先終於調回北京,分離28年,妻子許鹿希終於等到丈夫回來,而丈夫卻身患絕症,一年後便與世長辭。鄧稼先躺在病床上,對大家說的最多的是,“你們大家快回去工作吧!別讓那些國家把我們中國落的太遠了。”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忍受著體內不停出血的劇痛,堅持寫下一份對中國核事業產生著深遠影響的報告,並叮囑他的妻子說:“這份報告比我的命還珍貴。”

1999年,在獲得兩彈一星元勳稱號的23位科學家中,有八位即出自於西南聯大,鄧稼先正是其中一位。先烈們以身許國的信念無論在何種困難面前從未動搖過,他們見證了祖國從積貧積弱到獨立自強的過程,更將自己的滿腔熱血投入其中,無愧於年少時“中興業,須人傑”的承諾。我們追憶這些遠去的背影,也更加明白,國家貧弱之時需挺直脊樑,民族復興之時當成為棟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