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乒乓的時候,為什麼總是發不出下旋球,找不到摩擦的感覺?冰暖我心2021-01-08 19:30:59

其實很簡單,球拍做下切運動,觸球點為拍面的中下部位。

打乒乓的時候,為什麼總是發不出下旋球,找不到摩擦的感覺?沸騰的體育世界2021-01-14 12:31:29

旋轉是乒乓球運動的精髓。相對業餘乒乓球愛好者而言,擁有一手下旋強烈的發球是衡量其技術水平高低強弱的試金石。為什麼有那麼多常年浸淫於乒乓球圈子的球友們仍然不能發出高質量的下旋球呢?總結起來應該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

打乒乓的時候,為什麼總是發不出下旋球,找不到摩擦的感覺?

一:拍面後仰角度不夠,擊球點準確性不足,撞擊多於摩擦。

如果把乒乓球正立面比作鐘錶,那麼球拍與球體的切點應該在5點—7點之間,接觸點在5點—6點之間發出的下旋球時,拍面略微後仰, 球速較快,而且比較頂,適合於發出線路比較刁鑽的下旋長球;如果接觸點在6點整,這時的拍面基本與球體底部平行,這時的下旋強度比較強烈,球速略慢,適合於發落點不同的中路球;而接觸點如果在6點—7點時下旋強度最大,有明顯的回跳軌跡,適合於發近臺短球,但球速最慢,很容易被對方 掌控。球友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打法和特點,在這三個接觸點上反覆練習,體會摩擦強度的變化和不同,這一點對於找到發出下旋球的感覺最為重要。

打乒乓的時候,為什麼總是發不出下旋球,找不到摩擦的感覺?

二:前臂、手腕、手指三者之間不能做到協調統一,瞬間發力不夠集中。

乒乓球運動基本上屬於小肌群發力比較集中的體育專案,尤其是發球技術對腕力、指力、前臂力量要求甚高,瞬間爆發力非常重要,同時要求力量傳輸要求從腳掌迅速經腿部、腰部、大臂、前臂、手腕最後到手指,在這個力量傳輸過程中,需要各部分肌肉的有機協調,執拍接觸球體之前肌肉不能過於緊張,要保持自然放鬆的狀態,在最後一瞬間摩擦球體時,要做到動作短促迅疾,摩擦動作結束前要有個制動,能將手指積蓄的力量更充分地傳到至球體上,整個過程用一句成語

厚積薄發

形容應該比較恰當,球友們可以體會一下小時侯在河邊用石頭子打水漂的感覺,這種感覺運用到發下旋球時,你會一下子領悟到發好下旋球的奧妙之處。

打乒乓的時候,為什麼總是發不出下旋球,找不到摩擦的感覺?

三:球拍和拋球落下後在身前的觸球點不夠適中,導致身體的力量不能充分傳輸到球體上。

乒乓球是一項需要全身肌群合理發力的體育運動,在發球這個環節中身體的力量特別是腰部的力量能否充分運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執拍手在球體落下後在身前觸球一瞬間的位置一定要恰如其分,觸球點偏前根本無法運用到腰部轉動的力量,導致發球質量嚴重下降,觸球點偏後腰部力量同樣無法充分利用而且極易造成失誤。所以執拍手和球體接觸的最佳時機就是在球體落至到腹部和前胸之間的位置,這個位置能使人體裡的內力都能充分展示出來,使得整個發球動作一氣呵成、乾淨利落,不信你試試看!

四: 球拍拍面和球體摩擦發力時的具體部位不夠精準,導致無法發出下旋強烈的發球。

打乒乓的時候,為什麼總是發不出下旋球,找不到摩擦的感覺?

排除球拍膠皮老化缺乏粘性的客觀原因,球拍拍面摩擦球體時的部位準確與否也是導致發球不轉的一個重要原因。槓桿原理告訴我們:用球拍的下半部分偏前的位置摩擦球體更能發出旋轉強烈的下旋球,用球拍的上半部分偏後的位置摩擦球體使得摩擦距離明顯縮短,導致旋轉微弱或者不轉,這個道理廣大愛好者都非常清楚,只要有針對性的多加練習,有意識的多運用球拍下半部分摩擦用力,你的下旋發球的摩擦係數就會大大增強。

綜上所述,如果能做到以上四點再配合上兩套套動作相似、旋轉強度截然不同的轉與不轉、上旋與下旋的發球,你會發現你對乒乓球旋轉的理解更為深刻,對下旋球的感覺也越來越強,技戰術水平也會馬上提升一個檔次,成為一名業餘高手決不是夢想!

我是沸騰的體育世界,謝謝你的閱讀、點贊、留言和分享!(圖片來源於網路,有侵必刪)

打乒乓的時候,為什麼總是發不出下旋球,找不到摩擦的感覺?楊連崗乒乓2021-01-17 07:22:20

多練練拿球平端球板用力磨擦乒乓球的底部後,用另一隻手的手指搼起來接住,也叫乒乓球磨手指,要把球蹭轉後再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