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真宗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禪泰山的皇帝。當然,此後清朝的康熙乾隆也去過泰山,但是他們不能說封禪,只能說祭祀。

封禪泰山最大的意義就是表功,文臣武將立功可以向皇帝表功,皇帝立功了和誰表功呢,就只能和天地了。所以秦皇漢武光武隋文這幾位皇帝立下不世之功,封禪泰山以表功績。但是從唐高宗李治開始封禪泰山就已經變味了,宋真宗敢去泰山封禪,李治這個“

珠玉在前

”也是原因之一。

先說說宋真宗,人家敢去泰山封禪,必定是做了點業績的。第一個就是鹹平之治,第二個是澶淵之盟。

為何宋真宗泰山封禪以後,就再也沒有皇帝去泰山封禪了?

鹹平之治沒的黑,真宗皇帝在西北西南北方三面大戰不斷的情況下還能把國家的經濟給高的欣欣向榮,這說明真宗皇帝治國是有水平的。

澶淵之盟問題就大了,宋真宗自我感覺非常良好,他認為澶淵之盟的簽訂給宋遼兩國換來了長期的和平,代價不過是花點小錢罷了,而且自己是遼國皇帝的兄長,從輩分上也不吃虧。但是當時有大部分人都不是這麼認為的。

澶淵之戰宋朝是以勝利者的姿態簽了個賠款合約。當時遼軍先在河北各地苦戰數月,已成疲兵,在澶州城下又被李繼隆打敗,隨後中軍主帥蕭達覽也被射殺。當時完全可以不理會遼國請和的需求,直接讓李繼隆和遼國決戰,隨後派人統治河北各路人馬攔死遼軍後退的路線,別忘了河北還有一支十萬人的生力軍從頭到尾都沒動過,而且當時楊延昭等邊將已經帶兵殺入遼境,如果操作得當,蕭太后和遼聖宗一個也跑不了,二十萬遼軍一個也休想回去。不僅可以挫敗遼軍的進攻,甚至燕雲十六州也指日可待。這不是守仁君編的,這是當時寇準給宋真宗的建議。但是被宋真宗否了,他認為即便殺了蕭太后和遼聖宗,遼國還是會有人當皇帝,除非咱們有能力直搗龍庭把遼國從草原上抹去,要不然宋遼之間的戰爭將再無停止的可能。

不得不說宋真宗不愧是個理財小能手,他也就只會理財了。當年漢太祖被匈奴困於白登,幾十年後漢武帝不也把匈奴收拾了嗎?唐太宗李世民也曾屈服於突厥,但是後來突厥又在哪裡?更何況現在是咱們佔優勢!

不管怎麼說,澶淵之盟是簽訂了,除了宋真宗自我感覺良好外估計沒幾個人認為這是一場勝利。

而宋真宗之所以封禪泰山不是因為鹹平之治,也不是因為澶淵之盟。而是因為澶淵之盟這個泡沫被一個小人無意中給戳破了。

泰山封禪的前戲“大中祥符”

澶淵之盟簽訂後,宋真宗非常自豪自己給宋朝換來了和平。但是有一天大臣王欽若卻迎頭給他潑了盆冷水

:“城下之盟,《春秋》恥之。澶淵之舉,以萬乘之尊而為城下盟,沒有比這更恥辱的了!”

為何宋真宗泰山封禪以後,就再也沒有皇帝去泰山封禪了?

王欽若可不是什麼正人君子,當年澶淵之戰的時候主張遷都南京的就是他,他其實是和寇準槓上了,想借此貶低寇準,誰當時的丞相是寇準呢。只不過一不注意這一刀也捅真宗身上了。

真宗這下犯嘀咕了,王欽若這樣的人都這麼說我,那天下這麼想的人絕對不在少數,本來以為這次立了大功德,沒想到是有多大臉現多大眼。

王欽若見宋真宗由喜轉悲,自知捅錯刀子了,趕緊寬慰宋真宗:“不如咱們搞封禪吧。”

封禪得有理由,宋真宗鹹平之治確實搞的不錯,但是遠遠不夠封禪的等級,澶淵之盟仁者見仁,爭議過大。不急,王欽若想了個歪點子。

當夜,真宗召當時的宰相王旦前來喝酒,酒興正濃時真宗皇帝著人搬上了一罈美酒:“回去讓你的妻兒也嚐嚐。”

王旦回家後開啟罈子,裡面哪裡是酒啊,只見滿滿一罈全是珍珠。

真宗怕王旦反對封祀,遂出此下策來賄賂王旦,王旦不是寇準,既然已經拿了,就只能看著辦。

景德五年(1008年)正月初三,王旦率群臣早朝完畢時,有司來報,稱“有黃帛曳左承天門南鴟尾上”,趙恆“召群臣拜迎於朝元殿啟封,號稱天書”。

趙恆言:“半夜我剛要睡,忽然臥室滿堂皆亮,我大吃一驚,見到一個神人忽然出現,此人星冠絳袍,對我說:‘一月三日,應在正殿建黃籙道場,到時會降天書《大中祥符》三篇,勿洩天機!’我悚然,起身正要答話,神人忽然消失,我馬上用筆把此事記了下來。從十二月一日起,我便蔬食齋戒,在朝元殿建道場,整整一個月恭敬等待,終於盼來了天書。適才城皇司來奏稱在左承天門南發現有帛布懸於屋脊上,即遣中使去察看,回報說帛布還包有類似天書的東西,封口隱然有字。原來正是神人說的天書啊!”

王旦無奈,只能把這戲演下去,當即再拜稱賀。趙恆率百官步行到承天門,誠惶誠恐地把“天書”迎奉到道場:“封受命。興於宋,付於慎,居其器,守於正,世七百,九九定。”另外還有黃色字條三幅,內容的意思是說趙恆以孝道承統,務以清淨簡儉,必致世祚長久。趙恆派官員祭告天地、宗廟和社稷。即在崇政殿設齋宴,接受百官朝賀。隨後連下了幾道詔令:大赦天下、改元大中祥符、改左承天門為承天祥符、群臣加恩、特允京師聚飲三日以示慶祝等。又授意大臣陳堯叟、丁謂等加以經義附和。一時間,舉國上下掀起了一股“爭言祥瑞”的熱潮。三月,由王旦牽頭,動員了文武百官、藩夷僧道及耋壽父老等二萬四千三百餘人,連續五次聯名奏請趙恆封禪。趙恆向三司詢問經費事宜後,即命翰林及太常詳擬封禪儀注,又任命了主要負責官員。六月初,派王欽若為先行官,赴泰山籌辦具體事宜。王欽若一到乾封(今山東泰安)即上言:“泰山醴泉出,錫山蒼龍現。”不久,又遣人將自己偽造的“天書”馳送京都。趙恆再次召集朝臣,宣告自己所夢“來月上旬,將賜天書泰山”的預示。即密諭王欽若等凡有祥瑞立即上報,果然應驗了,王旦等又是再拜稱賀。

為了挽回面子,宋真宗自導自演了一個“天降祥符”,然後陳堯叟、丁謂等小人又順水推舟糾集了幾萬人上表勸宋真宗封禪泰山。

這才是宋真宗封禪泰山的真相,不是因為鹹平之治,也不是因為澶淵之盟,而是一道自己偽造的祥符,一個虛無縹緲的祥瑞罷了。

當偽造天書,一切準備就緒後,趙恆即於十月初正式就道東行。那“天書”被載以玉輅,在前開路;王旦等文武百官隨從;還有一大批供役人員,組成了浩浩蕩蕩的隊伍,歷時十七天始到達泰山。在山下齋戒三日,始行登山。按照事先擬定的禮注,在山上完成了祭天大典後,第二天又下到社首山行了祭地禮。趙恆改乾封縣為奉符縣;

封泰山神為“天齊仁聖帝”;封泰山女神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在泰山頂唐摩崖東側刻《謝天書述二聖功德銘》。之後,又是一連串的慶賀活動。總計這次“東封”,包括到曲阜祭孔在內,前後花了四十七天時間,演繹了一場徹徹底底的鬧劇。

為何宋真宗泰山封禪以後,就再也沒有皇帝去泰山封禪了?

後面的皇帝即使真有大功,被真宗這麼一鬧,也不好意思再去了。

這場由王欽若執導、趙恆主演的鬧劇雖然暫時結束了,但趙恆並沒有停止其“以神道設教”的事業,那些阿諛取悅之徒也仍然不斷向他“爭奏祥瑞,競獻讚頌”,幾至達到“全國上下如病狂熱”的地步。三年以後,在一些人的慫恿下,趙恆又到山西汾陽去行“祭祀后土”(又稱“西封”)大禮。

自己編的笑話,一不小心把自己編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