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經常提到的“舍利子”是什麼?怎麼生成的?我是小朵朵吖2018-03-30 22:54:55

舍利子也名設立羅,它在印度語中稱為馱都,中文的意思就是遺骨,是指一個佛門中人生前經過戒、定、慧的修持,再配有自己的大願力,圓寂火化之後其遺體所留下的結晶物體。

佛教中經常提到的“舍利子”是什麼?怎麼生成的?

關於舍利子的產生,有著多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

“因為僧人起居以坐為主要姿態,而吃進體內的又多是植物纖維,不易消化,加之長期取坐姿,體內纖維堆積過多,久而鈣化成結石。”這種舍利子是膽結石的論斷遭到了很多人的反駁,那些留下舍利子的高僧在生前都是體格健康的長壽老者,他們不可能會是結石病的患者。

佛教中經常提到的“舍利子”是什麼?怎麼生成的?

第二種說法:

佛門中人由於常年吃素,可能會在體內生成一種與常人不同的物質,這些生成物就是火化之後留下的舍利子。然而董竟成老中醫在《發音》中的撰文中說有些每天堅持吃齋打坐的普通百姓在死後也留下了舍利子,但是一些同樣是這種修為的僧人或是佛門弟子,在他們火化之後卻沒有發現有任何舍利子的存在。臺灣的聖嚴法師也是這樣認為,舍利子的生成與吃素或是打坐的坐姿關係並不大。

佛教中經常提到的“舍利子”是什麼?怎麼生成的?

關於舍利子究竟是怎樣形成的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得到一個比較科學與可靠的答案,都是科學家們“猜的”,也許在未來科學最終將為我們解答。

佛教中經常提到的“舍利子”是什麼?怎麼生成的?

【個人觀點,歡迎朋友們評論區交流,更多歷史趣聞請關注“絲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