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20年,人和人的差距是怎樣拉開的呢?皛川2018-04-06 06:49:26

人和人差距的分水嶺大概有三次。第一次,學生時代,拼的是智商和心力。也就是說,誰的記憶力,反應能力和心理恆穩,心力專一,學習成績就好,就會和別人拉開差距。第二次,是踏入社會,拼的是人脈,實力和運氣。因為,走出學校大門,學習成績就沒用了。到社會上找工作就要靠每個人的家庭人脈,以及自己的實力和運氣了。第三次拼的是情商。參加工作後,關鍵靠人會不會為人處事,會不會適應工作,能不能發揮自己的潛能,做有效的創造性勞動等等。所以,參加工作後,五年一個臺階,二十年早把差距拉開的很遠很遠的了。

畢業20年,人和人的差距是怎樣拉開的呢?玉興沙2018-04-05 19:37:39

畢業二十年,任何人之間確實會隨著時間和環境的改變而改變,從而人和人的差距也會隨之而改變、慢慢拉得遠起來。不管是小學到大學,他們畢業後,將會是各自走入社會,進入不同領域做發展。剛融入社會各奔東西的同學,前面一年兩年,互相之間還是有種依依不捨的感覺,還常常來信互相問候對方的近況。

三年五年,這種禮尚往來的關心,會慢慢變淡,變懶了。一來,因為大多數是由於走進單位工作,大部分時間都是傾注於工作,環境的改變已是身不由己。二來,是有些同學已是為人父母,建立了自己的家庭,自然而然關心的就是家庭,對於一起畢業的同學,就基本上沒多少心情去顧及。就算是現在有了這麼方便的微信,網際網路等等,互相關心的熱度也會慢慢變冷,甚至靠邊站。

畢業二十年的同學,每個人的人生,都已經歷過風風雨雨,已經給以後的人生做好了規劃。貧富與否、有本事與否,基本定型。對於二十年前的同學都只是做個評論:誰有本事誰又過得差。不比還好,一比就把那些生活過得差的同學感到很自卑,覺得沒成就感,傷了自尊心,這樣就會使得畢業了二十年的老同學之間的距離越拉越遠。

畢業20年,人和人的差距是怎樣拉開的呢?

畢業20年,人和人的差距是怎樣拉開的呢?

畢業20年,人和人的差距是怎樣拉開的呢?茉莉雨h2018-04-06 06:22:52

學生時代比的是記憶力,比的是誰把更多時間用在背書中,只看分數不看能力。走出校門進入社會大學,腦子裡背下的知識能用的太少,想要生存比的是能力,一個人能力大小是內心的慾望逼出來的,有的人對生活無慾無求,活著就行,而有的人總想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不斷折騰拼搏,20年後,要麼平庸要麼事業有成。

畢業後人和人的差距是因個人能力而拉開的。誰能在社會大學及格誰才是真正的贏家。

畢業20年,人和人的差距是怎樣拉開的呢?海南黑鳳梨2018-04-10 15:13:05

我認為,每個人真正的差距從出生就已經拉開了,最近看了一本叫《生而貧窮》的書,裡面說了一個觀點很贊同,那就是社會是一個金字塔一樣的構造,每個人都處於其中的一個階層,每個人所謂的差距不過就是在自己的那個階層拼命掙扎而已。雖然有些悲觀,痛苦,也沒有那麼多雞湯。但卻刺痛人心。

我們看似努力拼搏的力量卻很難突破社會的階層,我們認為的與別人的差距其實一早就註定了,我們認為超越別人或者別人拉開的差距不過都是在同一個階層裡掙扎苟且罷了。但我們要去做,這是我們能突破的唯一希望,也許力量微乎其微,但我們正在改變自己的世界。

世界從來都不是公平的,生活也因為偶然和不確定性顯得真實。我覺得與其去想那些所謂與別人的差距,不如直接面對痛點,看起這些骯髒的社會隱性規則,看清自己的優點與缺點。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生活質量如何,只有自己知道,冷暖自知。

畢業20年,人和人的差距是怎樣拉開的呢?

畢業20年,人和人的差距是怎樣拉開的呢?

之所以說了那麼多悲觀的事實,就是想說,多想想自己的能量,去做讓自己開心的事情。而只有去認識到不公平性並還有勇氣去努力,這樣的人生才是豁達的人生。而不是卑微的去想那些所謂的與人怎麼產生差距而不去面對與努力!共勉之。。。

畢業20年,人和人的差距是怎樣拉開的呢?HBG品牌增長研究院2020-09-07 16:09:58

文 | 葛雲

前一陣文友圈提議寫“普通人的奮鬥”,著筆三句就擱下。其實身邊有那麼多故事,小學、中學、大學同學中,有自殺的,貪汙數十萬被槍斃的,有奮鬥的職場人,有家庭主婦,有做導演的,有老師、醫生、官員、老闆。在美國曾經的科學家在 XXX 做傳銷歲入百萬千萬陶醉地演講,矽谷高管因兒子去年在 Gunn High 自殺之後信教做服侍分享,在中國有彷徨家鄉河邊為未來淚流滿面的90後,還有無數為子女未來操心的父母。如果形形色色的奮鬥只歸為成功或不成功兩條路,還有什麼意思。我們能到達一個從未想象到的地方嗎?

I 少年

我的夢想生活就是能吃著話梅看小說,與《紅樓夢》裡詩酒鮮花的少年相比,學校生活真灰暗無趣。中學又喜歡上愛開玩笑的科學家 Feynman,在學校裡撬過實驗室和宿舍電錶箱的鎖。高考前回家背政治的幾天沒經受住樓下租書鋪《約翰克里斯多夫》的誘惑,政治才57分,錯過了和暗戀的男生考到同校同系的機會,十幾年後在矽谷相遇才知,也是笑談。

不管怎麼幻想,認清了現實就是中國很落後,學別的不如理工科有用,那就去最發達的國家學。

II 生存壓力

96 年一到美國就被巨大的硬體差異震驚了。機械製圖課在帶坑的課桌上漫長手繪的過程只需在 AutoCAD 裡 click, click。畢業實習鑄鍛銑做的木把的鐵錘子,這兒實驗室裡上百萬上千萬美元的精密儀器,數控機床,應力儀,從光鏡到掃描電鏡(上機 費$1000/hr)。Computer labs 更是 macintosh, HPUX, Sun workstation 密佈。更別提機械系學生搗鼓的賽車等等各種新鮮玩意。

中國人的強項是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交大本科高年級的課程直接覆蓋了一半研究生課程。美國人的強項是動手、探索、問問題和找答案。美國課堂的氣氛活躍,老師一問都有人搶答。我逼著自己積極地搶了幾回後就不做聲了,因為總有沒人會的問題。一到工科的閉卷考試,中國人更是在熟練度上碾壓美國學生一個數量級,GPA 沒有壓力。一有空我就看英文閒書,因為偏文學而無用,跟工科的美國同學也沒得聊,有時就在網上交筆友,看他們的劇本什麼的。

讀研繼續了一兩年無憂無慮的好日子,突然強烈意識到找工作在美國還有個身份的問題。我研究金屬材料的,波音這樣傳統的大公司沒綠卡進不去,身邊一波波人轉了計算 機,因為好找工作。等我想起來轉的時候,機械系老闆生氣把我的RA停了,即使知道2萬美元學費的大窟窿靠學生餐廳工時薪 $6是掙不回來的,我仍老老實實打了一個暑假的工。銀行裡最低記錄一百多元,那天看著空空的冰箱吃了根胡蘿蔔睡覺。

事後巧到不敢置信,開學前體育科學系有位教授招 LabView programmer, 配合青蛙肌肉的應力實驗,廣告貼到機械系。我跳起來在第一時間搶到了這份工作,1/3 RA,錢很少但學費全免,一塊大石頭落地。 輕輕回頭,我清晰地記得已丟失的一大本日記裡寫過,仰面睡著,眼淚流到耳朵裡直到灌滿耳洞,像仰泳漂浮並未溺水的感覺。。。

轉系坐在計算機科學的教室裡,第一堂課M 教授就問,“What‘s a symbol?“ 一屋子科班出身的學生不知道覺得高深還是簡單,沒人答,我脫口而出, ”something carries a meaning。“ 教授說,“Good, that’s the basis of this course。 Are you a new student? Welcome aboard。” 美國的校園非常開放,差不多任何本科背景都可以申請研究生。

興趣、實戰、充實的課程和空氣中幾近透明的肌肉纖維帶來的好運,轉眼兩個碩士都畢業了。畢業論文從日裔M教授那裡提高了英文寫作也是意外收穫。本來我總覺得英文是外語,天才張愛玲都沉寂了,我等凡人。。。But a writer I met at New York once asked me, ”what makes you think your English is worse than native speakers?“ 不誇張地說,樂觀和自信是我留學生涯對美國文化最直觀的感受和收穫,超過其他技術方面的學習。

畢業趕上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好找工作,慢慢就在程式設計師這行當裡沉澱下來。遇到許多奇人趣事,見拙文《程式設計師的五十度灰》 。

有一次坐在移民局辦事的時候,瞅到牆上 Bill Clinton 一段話,大意是當代的新移民潮對美國的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略略心酸之餘對歷史洪流中當時的我也有了恰當的定位。

III 孩子

受鬥佬宮中逸雲說法影響,18歲我就認為愛情無可無不可,也就是渴望而不得而放棄,其實理想主義對年輕人有害就諸如此類。現在被某人教導,不要鑽在書中去學什麼生活與愛。

不管怎樣,很常規地結婚生子,確實有了一段腳踏實地的生活領悟。只要睜開眼看,用耳聆聽,進入孩子的世界是這個世界把最美好的部分贈與成人的機會,而且你可 以看到孩子的表達是自發的天然的。一次問兒子要不要學畫畫,"你們不想成為藝術家嗎?"Justin連珠炮般回道,"We don‘t。 The artists just paint and paint。 They paint here and paint there。 They paint in people’s eyes and die。 Then people die too。”

在全力工作孩子幼小的幾年裡,女人容易忘了自己的休息和個人時間,讓疲憊的情緒影響整個家庭,在其他因素的衝擊下容易婚姻破裂。像我女兒唱得悠揚婉轉的歌, dumb ways to die 。

IV 我是誰

從離婚低谷爬出來用了兩年。

第一眼看見解師的時候,調笑道,這麼年輕,不是老中醫嘛。回曰,“曾經老過”。幾筆在黑板上畫了一根管子,給一堆矽谷工程師講 “圍繞著一根腸子的進化”。我記得臺下的基督徒笑得最響。

“我將來的生活,想做的事情跟現在的每一步都很有關係。真實,真相和真理,順序活出來容易一些。我現在被什麼能量激的,怎麼倒過來,反而不知所以了。”

接下來幾年狂讀醫書。

“Life is short, the art long; opportunity fleeting, experience fallacious, judgment difficult。”

“生命短暫,醫藝漫長,病機轉逝,經驗可謬,判斷實難。” ——- 《希波克拉底文集·格言》

“進不能愛人知人,退不能愛身知己” ——- 張仲景 《傷寒雜病論◦序》

我現在在做什麼,用程式設計師的術語是,“開源醫學”,讓人從資料中從邏輯中驗證疾病的發生發展、自愈或藥效,一種不為FDA壟斷,不為西醫界壟斷的新的醫學平臺,為業餘中醫粉提供學習空間,為患者親屬提供尋醫問藥的途徑,為每個家庭提供私人醫生。西醫界最前沿的免疫療法,preventive medicine, personal medicine, 與中醫理念不謀而合。

Apple,Google,已經開發HealthKit, ResearchKit 等平臺多年。我們仍站在山腳,但是相信中醫幾千年的積累已經探出一條並不廣為人知的路。中醫擅長的飲食,情緒調理,醫學氣功,與西藥相應的營養學,心理學,運動學相融會貫通,是普通人不靠醫藥健康延年的不二法門。II型糖尿病我們可以治癒,各種慢性病,內分泌疾病,腎病,心臟病會有更好方法防治。

上次走進一家矽谷晶片公司看一個友人的演示,穿過一片片cubicles and labs,解師也笑嘆,“比起美軍正規軍,我們就是土匪游擊隊!”

V Again but Different, and the Same

原以為需要下半生探索的事業,在資本市場上卻是以年計,轉眼離寫下創業初期的感想已快一年。我還是有生存壓力,我還要養孩子,我還在讀書思考,學習工作,從睜眼到睡覺很少有個人時間,而這一切與那些苦澀的日子又那麼的不同。

人在做愛做的事情,會願意從白走到黑。

約情人在伊麗莎白湖邊漫步,他感到非常奇怪我用了 “saunter” 這個詞,好像是那種他中學在詩裡讀過,沒人用的。我們聊AlphaGo,聊 Watson,他呵呵 “I‘d rather write an article —— Why Deep Learning is in Deep Shit”,大家看到的是 computational power 的提升,從20年前的神經網路到現在,並沒有真正意義上質的突破。

關於為什麼從羅馬和漢朝至今西方文化現在這麼強勢,為什麼中文書那麼難讀懂,中國傳統壓制異類,人們普遍缺少激情,我說,“別說你從來沒去過,我離開二十年,中國的鉅變已經超出想象,至於未來,要相信一個原創文明的活力。”

*小廣告:

歡迎對網際網路中醫創業感興趣的優秀程式設計師加入。

麥青八大問

1。你對幸福和成功的定義,在畢業前、畢業後分別是什麼?

畢業前: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快樂的人

畢業後:擁抱哲學、科學、藝術和心靈,歡樂地加入這世界的悲傷之流中

2。請用三個詞來形容一下如今的社會,和你這一代人。

70後是一代經歷過中國社會鉅變的人。

雖然有鄰為鑑,通往經濟發達有若干道路,但願中國的文化積累造就一條新文明之路,而不是隻重複發達國家的昨天和今天。

3。分別用三個詞形容你畢業前、畢業後的狀態。

畢業前:好奇、激情、敏感

畢業後:探索、愛、表達

4。如果給你現在的人生狀態打分,1分是最不滿意,5分是最滿意,你會打幾分?

4。5分

5。你最不滿意的是什麼?你最滿意的是什麼?

最不滿意:陪家人的時間太少

最滿意:做這個年齡該做的事,撒種子、藥和雞精,自我安慰等等 :)

6。如果重新來過,你會怎麼選擇?

傾聽內心,更關注人本身

7。給過去和未來的自己,分別說句話。

過去的自己- 你挺好挺幸運

未來的自己- 還會發生什麼

8。請給在校學生說一句話。

飲食運動、作息規律,照顧好身體是第一,珍惜身邊人是第二,再者,樂觀,善於觀察,勇於行動,做好一件件小事,給自己留夢想空間。

畢業20年,人和人的差距是怎樣拉開的呢?agri刺客2018-04-10 14:27:43

如何拉開的,主要方式有三種~1,家庭背景2,個人努力3,機會運氣~對第一種人來說~畢業前就已經拉開了差距。個人努力當然也很重要,不過更重要的是機會和運氣,甚至是畢業後的選擇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