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博酒,喝過的大家覺得怎麼樣?常樂秋風2018-10-21 01:08:41

巖博酒,喝過的大家覺得怎麼樣?

這款酒怎麼樣?

巖博酒,喝過的大家覺得怎麼樣?羅彪2017-11-13 23:39:57

巖博酒,喝過的大家覺得怎麼樣?

這幾天,酒業最火的要屬“巖博酒業”。

這個品牌生動的給我們詮釋了什麼叫“一舉成名”。

它究竟有多火?

這兩天,我從千里之外的北京來到了貴州,深度造訪了巖博酒廠,希望尋找出“人民小酒”火爆的真正原因。

從盤州市驅車前往巖博酒廠,道路兩邊映入眼簾的滿是“人民小酒”的宣傳路牌。無疑,這是當地最值得驕傲的品牌。

起初,我並沒有意識到這款酒有多“火”,畢竟在北京時,每次聚會都是小酌“牛欄山”。

到現在才發現,我們“不喝”是因為北京很多商家根本就拿不到貨。

車剛開進大門,就聞到濃濃的酒香。好幾個商家正在和酒廠洽談。

當然,我更為關心的是這款酒到底有多火?

在酒廠負責人那,我找到了答案:從大會至今,每天有幾十家企業或者商家來酒廠考察,區域代理商已經發展到上百家,“人民小酒”已經斷貨,嚴重供不應求。

到目前為止,酒廠銷售部已經接到1000多個電話,對方全部是想要做區域代理和省代理的客戶。

“有的甚至願意先打100萬元的預付款。還有山東的客戶已經買好來貴州的飛機票,要到我們酒廠來實地考察。這裡面,來自山東、河南、廣東和陝西的電話特別多。”

巖博酒業副董事長彭揚名說:“已經簽訂了包括北京、上海、內蒙古、雲南、江西等20多個省100多個城市的代理協議,預收保證金3000餘萬元。”

酒廠負責人在接待我們時,還接了好幾個電話,都是來諮詢代理加盟的事情。他告訴我說,“現在就算是省政府領導來買酒,也得排單子。”

在中國,模仿的成本似乎太低。在“人民小酒”火遍大江南北的同時,也給一些假酒商帶來了新的機會。相關負責人告訴我,前兩天在成都的一個糖酒展銷大會上,就有人冒充酒廠大量銷售冒牌的人民小酒。

好在貴州省和六盤水市工商局聯合跨地域執法,嚴查此事,將該人拘留,才保證了“人民小酒”的名聲。

巖博酒,喝過的大家覺得怎麼樣?

村民的酒廠,人民的小酒,一段脫貧致富的故事

貴州自古多出好酒、名酒!國酒茅臺就是最好的證明。

巖博酒業前身其實是一個私人釀酒小作坊,2001年巖博村收購作坊為集體所有,更名為巖博小鍋酒廠。2013年,160多戶村民投資入股,註冊成立盤縣巖博酒業有限公司。

也就是說,這是村民共有的酒廠。“人民小酒”定位或許與此也息息相關。

“人民小酒”誕生的初衷,就是要助力脫貧攻堅,回報家鄉人民。餘留芬說,“人民小酒,來自人民,就要回報人民。” “人民小酒”釋出當日,巖博酒業便宣佈,第一批銷售的10000瓶人民小酒,所得款99萬元分文不取,全部用於盤州市“千企幫村”專案。“這個初心,我們始終不能改變。”

“巖博酒業,來自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餘留芬說,巖博酒業的誕生,同樣來自人民。這幾年,巖博村村民透過“三變”入股,不但成了股東,不少人還在酒廠上班。巖博酒做大做強了,不只是酒廠賺錢,更重要的是,讓老百姓脫貧有了依靠。“我們的發展,是普惠人民的‘共享發展’。”

餘留芬總結到:巖博村能有今天的鉅變,主要是探索出一條適合巖博發展的新路子,集中體現在精準扶貧的“三變”上。即採取“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方式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巖博酒業作為混合式經濟結構,上百戶村民入股,同時引進國有上市公司和國有企業參股共同擴建壯大酒業,建成年產5000噸的村骨幹產業,是貴州省清香型白酒規模最大的企業。酒業的建成,將帶動周邊村民種植、養殖業的發展,解決當地群眾300多人就業,併產生良好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村民的酒廠、人民的小酒,大家眾志成城,一起走上致富路。”這不僅是一個一群人努力脫貧致富的典型,更是“人民小酒”火爆的關鍵所在。試問,還有什麼比自己給自己的酒廠打工更有動力?

巖博酒,喝過的大家覺得怎麼樣?

傳統工藝釀造,將工匠精神發揮到極致

正因如此,村民(工人)們對酒廠視如己出。他們對釀酒工藝精益求精,將工匠精神發對到極致。今天的巖博酒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是傳統小鍋香酒,也開創了清香型白酒小鍋酒品類概念先河。

走進酒廠,濃郁的酒香撲鼻而來。而眼前,是一個個兩千多斤的大酒缸井然有序的擺放在存放區。

另一邊,則是忙碌的工人們。雖然我不懂釀造,但我知道,這是傳統的釀造工藝。一股股原漿酒順著竹筒流出來,頓時讓看的人都“醉”了。

釀造工人說,人民小酒需要經過浸泡、初蒸、燜水、煮糧、復蒸、出甑、降溫、下曲、入箱、出箱、發酵、蒸餾等十幾道工序,釀造過程特別複雜,而且每一道工序,包括溫度、比例、時間都需要控制的特別精準。

例如,出瓶後,要用風乾機降溫。小曲用量,冬季和夏季的比例和溫度是不一樣的。第二次下曲,兩次酒麴拌勻,兩次下曲完成後,根據季節氣溫調節晾床溫度。晾床操作必須在一定時間內完成,以減少雜菌感染。

旁邊負責接待的朋友告訴我,人民小酒是純高粱酒,清醬型,也就是清香和醬香融合酒。端起酒杯,能聞到酒香,初入口感受比較濃烈,有茅臺的感覺,另外一個特點是不上頭。

“好酒!”這是來到酒廠考察的商家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而此時,我也詞窮了!只能用一個“好酒”來形容!

巖博酒,喝過的大家覺得怎麼樣?

“小奶奶”餘留芬

有句話叫“事在人為。”盤縣巖博村是一個貧困村,在這樣的環境下,打造出一個知名企業實屬不易。

人民小酒火爆的背後,關鍵還是在於人。而餘留芬就是其中之一。

在盤縣巖博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有事就找“小奶奶”。村民口中的“小奶奶”不是別人,正是巖博村的村黨支部書記餘留芬。因為在村裡的輩分大,大家都愛叫她“小奶奶”。

2001年,餘留芬接任盤縣淤泥鄉巖博村黨支部書記時,村集體賬面上欠著幾萬元的外債,全村人均收入不足800元,不通路、不通電、不通自來水。

“要想富,先修路。就是用雙手刨,也要刨出一條通村路。”餘留芬上任後第一樁事就是修路。

上任僅7天,她就召開群眾動員大會,並拿出多年的積蓄2萬元,還請人擔保貸款3萬元,著手開始修路。

三個月後,第一條長3公里、寬4米的簡易公路爬上了巖博。此後,她帶領眾人先後修通了各村組的通村公路,並於2009年底,修通了第一條水泥路,也由此打通了村民的信心。

從上任之初,餘留芬就思考著如何發掘村裡的優勢。看到巖博村釀酒的傳統,她把重頭戲壓在了酒業上。利用村集體資金,按照彝族傳統釀酒模式開辦酒廠。並以集體林場作抵押,向縣聯社貸款1500萬元,作為前期資金,同時,貸款以1萬元1股,採取“自覺認購、自主貼息”的方式,與農民簽訂入股合同,實現村民持股與企業盈利風險共擔。

除此之外,村民還能以土地、技術入股……巖博村365戶農戶中有150餘戶農戶參與入股,入股率近50%。如今,巖博酒在市場上闖出一片天地,被譽為“小茅臺”,一度供不應求。按計劃,酒廠全面建成後,可實現年產白酒5000噸,年生產總值10億元。

巖博酒,喝過的大家覺得怎麼樣?

巖博酒業董事長—帶頭致富“領路人”

依託酒廠,巖博村成立了養殖專業合作社,以酒糟飼養綠殼蛋雞、野豬、芙蓉香雞;同時,由村民集資300萬元,村集體出資10萬元成立火腿加工廠;

以村委會為主體,聯合村民集資25萬元,創辦巖博矸石磚廠……透過創辦以上企業,解決了當地400餘人的就業問題,其中貧困人口260餘人,累計創造經濟效益2450餘萬元,入股村民人均年分紅達8。65萬元,為巖博村的脫貧發展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現如今,巖博村已經是一個擁有集體資產達5520萬元,村級經濟積累達3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2050元的先進村、示範村、小康村。“我的想法是,到2020年,巖博村總產值達到20個億,村集體年收入達到280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超過3萬元。”餘留芬信心滿滿地說。

巖博酒,喝過的大家覺得怎麼樣?痴心釀酒人2018-02-06 12:03:30

這個酒雖然產自貴州,但

不屬於醬香,而是清香

,大家不要弄錯了。

這個酒的出名不是源於它的品質有多好或者銷量有多好,這其實知識一個小村子酒廠的村釀產品,因為xx調研和央視的報道而被人熟知,商家也趁著熱度炒作一番,它的出名幾乎全靠運氣。

而這種小規模的酒廠,在驟然出名的時候,吸引了全國各地的目光,有很多經銷商想要代理這個酒,很多消費者想要嚐嚐這個酒,但是它庫存有限,不可能滿足得了那麼大的市場。在這種情況下,難保不會盲目增加產量或者向周邊收購散酒冒充是自家生產,其質量難以得到把控。

至於這個酒目前的品質如何,因為買了品評的還在路上,暫時不作太過主觀的判斷。

更多關於這個酒的資訊,可以常看我的另一條問答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