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古代宰執,北宋呂夷簡與明朝楊廷和,功過如何評說?小老鼠的救贖2020-04-16 10:35:11

呂夷簡(978年-1044年10月3日),字坦夫,壽州(治今安徽鳳台)人。祖籍萊州(今屬山東),後移家壽州(治今安徽鳳台)。北宋著名政治家,司空呂蒙正之侄,光祿寺丞呂蒙亨之子。

鹹平三年(1000年),呂夷簡登進士第,初補絳州軍事推官。後以刑部郎中權知開封府。宋仁宗即位,進右諫議大夫,以給事中職參知政事。天聖六年(1028年),拜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明道二年(1033年)罷相,不久復職。景祐二年(1035年),加右僕射,封申國公。次年,因與王曾爭事,二人同時罷相。康定元年(1040年),由判天雄軍復入相。慶曆元年(1041年),徙封許國公,判樞密院,改兼樞密使。次年,因病以太尉致仕。慶曆四年(1044年)卒,年六十六。贈太師、中書令,諡文靖。嘉祐八年(1063年),配享仁宗廟庭。寶慶二年(1226年),理宗圖其像於昭勳閣,為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呂夷簡輔佐年幼的仁宗,在太后臨朝聽政的情況下,正確處理北宋國內國外諸多矛盾,保證了北宋社會安定,經濟發展,為宋代名相之一。有集二十卷,已佚。《全宋詩》錄其詩十一首。

但是,呂夷簡在政治上過於保守,他對范仲淹的革新集團給予打擊排擠,在軍事上碌碌無為,加劇了宋朝積貧積弱的局面。呂夷簡的一生可謂是位功過參半。

同是古代宰執,北宋呂夷簡與明朝楊廷和,功過如何評說?

楊廷和,字介夫,也稱石齋,漢人,家鄉四川新都,年少成名,是明朝年間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一共輔佐過憲宗、孝宗、武宗、世宗四個皇帝,善文書且其子是著名文學家楊慎。

楊廷和少年時代便才氣盡顯,鄉試中舉時他年僅十二歲,十九歲中進士入仕,任翰林院檢討,掌修國史,位次編修。明孝宗時期,楊廷和輔佐太子讀書,至正德二年,楊廷和正式入內閣,成為東閣大學士,是正一品官職,專門書寫朝廷封官授爵的敕書。劉瑾被革職誅殺後,楊廷和取代其職成為少傅兼任太子的老師、謹身殿大學士。至1512年,楊廷和任內閣首席大學士。

1521年,明武宗去世後,由於其沒有子嗣,楊廷和與皇太后用計謀誅殺了武宗義子江彬,使武宗堂弟朱厚熜立登帝位,即明世宗。朱厚熜在還未到達京城時,由楊廷和親攬朝綱三十幾日,取締了很多武宗當朝時的種種弊端法令,得到了朝廷內外的一致好評。1524年,由於“大禮儀”事件中楊廷和反對藩王登帝的世宗改父母尊號與皇上引發矛盾,遂辭官還鄉。四年後,楊廷和被貶為庶民。

1529年,楊廷和逝世於家鄉四川新都,享年71歲。明穆宗初期恢復楊廷和官職,賜太保,諡文忠。

楊廷和擅長文書寫典,文筆工謹,多次參與編纂整合明朝多個皇帝實錄以及《大明會典》,還留有《楊文忠公三錄》傳至今日。

楊廷和歷史評價

楊廷和,是明朝年間著名的內閣首輔,歷仕過憲宗、孝宗、武宗、世宗四個皇帝,後來由於在大禮儀事件上與世宗意見向左,最終辭官回鄉,以庶人身份下葬。楊廷和任職期間,一度權傾朝野,做出了許多為政功績,是明代偉大的政治改革家。

楊廷和輔佐武宗時期,由於武宗荒誕無德,楊廷和屢屢進言未果,仍心繫百姓,關心民間疾苦,將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得以正常執行。

楊廷和平定安化王造反,鎮壓起義將其誅之。武宗去世後,由於無後,遂與皇太后二人將其堂弟朱厚熜立為世宗,得群臣贊同。

楊廷和在武宗去世後,除掉手握重兵的江彬。當時江彬深知自己為天下人所不齒,在同黨造反時尚且猶豫不決,於是楊廷和以皇太后的名義將其追捕誅殺,並消除一眾黨羽,引得舉國歡欣。

世宗未赴京城時,由楊廷和代理國政共三十七日,在此期間,楊廷和不受制於皇上,得以大展身手,廢除了武帝在位時留下的一系列弊端政令,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楊廷和加強邊防軍力,放遣武帝生前所囚的各方女子,減少賦稅降低階級矛盾,挑選人才以推行新政等等。楊廷和所推行的一系列舉措,均受到了舉國上下的讚賞。

儘管其改革時間短暫,但仍舊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改善財政情況,緩和階級矛盾,使百姓生活也轉好,對明朝中衰起到了一定的緩和與振興作用。

同是古代宰執,北宋呂夷簡與明朝楊廷和,功過如何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