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怎樣的經歷造就了朱元璋的殘忍?lyw89862019-10-19 21:10:33

在家鄉,只剩朱元璋一人,年方十七歲,尚未成年,無計謀生,只得去當和尚。因朱元璋出生時身體弱,朱五四曾祈福於佛寺,一方面少了張吃飯的嘴,另外也希望佛祖保佑,當時母親極力反對,於是朱五四便只讓他在寺院記名,不想十七年後,朱元璋仍然是個和尚。

兒時怎樣的經歷造就了朱元璋的殘忍?

朱元璋在寺院的時候侍候過高彬,掃過佛堂,也侍奉過各位師兄,但師傅師兄們並未交他過佛經,只不過把他當做奴隸罷了,有幾次朱元璋因日裡操勞,睡過了頭,誤了撞鐘上香,導致他被罰佛前長跪,為了有個安身之地,混口飯吃,只得忍氣吞聲,不作怨言。

兒時怎樣的經歷造就了朱元璋的殘忍?

不久又出現了更為難堪的情況。由於連年來旱情不減,日益嚴重,主要靠出租土地收取地租和接受佈施的皇覺寺,最終儲備告罄——佃農逃荒相繼,寺中經濟來源減少,坐吃山空,已無力擔負僧眾的生活。寺中主持德祝法師無法可想,只得以“歲歉不足給眾食”為由遣散僧眾,讓他們去各自謀生。朱元璋亦在被遣之列,無家可歸,只得帶了木魚瓦缽,袈裟芒鞋,浪跡江湖隨緣募化去了。對於朱元璋來說,這更是一種新的體驗,為了活命,他先向南走到廬州,再往西走到固始、信陽,又往北走到汝州,往東折向陳州,經鹿邑、亳州,南下穎州,一路乞討,轉了一大圈子。

兒時怎樣的經歷造就了朱元璋的殘忍?

回憶這一時期的生活,朱元璋曾道:眾個為計,雲水漂洋,我何作為,日五所長,依親自辱,仰天茫茫,即非可依,侶影相將。以淒涼的語錄記錄了這段萍蹤浪跡,尷尬無奈的生活,他得心情自然不會心如止水,沸騰二字足以說明一切。

兒時怎樣的經歷造就了朱元璋的殘忍?

幾年流浪,朱元璋受盡白眼,閱盡世態炎涼,但同時也掌握了各種生活環境,以應付大千世界,在逆境中求生存,廣交朋友,難免沾染了江湖氣息。

兒時怎樣的經歷造就了朱元璋的殘忍?

在流浪期間,他始終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和貧苦的農民廣泛接觸,更加深刻地瞭解民生疾苦。尤為重要的是,朱元璋從這些農民口中,直接或間接地接受了當時盛行於江淮各地的白蓮教教義和反元思潮的薰陶。幾年來的流浪生活,同時也鑄就了朱元璋堅強果決而又猜忌殘忍的性格,健全了他的體魄。至正八年,朱元璋返回皇覺寺,此時他身心成熟、機智圓融,年二十一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