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水洞溝藏兵洞到底“藏”了哪些秘密?小馬叔叔12262021-06-22 00:40:21

我,本地人,每天上下班都路過。但是從來沒有去過,不想去。

寧夏水洞溝藏兵洞到底“藏”了哪些秘密?班城老井2021-06-20 15:25:04

這是一個非常另類、非常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寧夏水洞溝藏兵洞到底“藏”了哪些秘密?

在我國的大多的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都可以用俊、秀、險、幽、奇、靜等等的形容詞來形容它,唯有這一個,我真的找不到合適的詞語來描述它。

在這裡,沒有一棵象樣的大樹,沒有幾間象樣的房子,沒有多少象樣的青草,一切都顯得麼的荒涼與原始。走在景區的路上,你會沾上滿腿的塵土與無奈。

這就是國家5A景區——水洞溝留給我的最深的印象。

寧夏水洞溝藏兵洞到底“藏”了哪些秘密?

這個景區的全名叫做水洞溝古人類文化遺址,位於寧夏靈武市臨河鎮,是中國最早發掘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全國文物保護100處大遺址之一”、“最具中華文明意義的百項考古發現之一”。

水洞溝的名頭可真不小,原來是我孤陋寡聞了。

寧夏水洞溝藏兵洞到底“藏”了哪些秘密?

透過遊覽和了解,才明白水洞溝地區是我國由明代古長城、烽燧、墩臺、城堡、溝塹、藏兵洞窟等構成的中國儲存最為完整的軍事防禦建築大觀園。

寧夏水洞溝藏兵洞到底“藏”了哪些秘密?

水洞溝地處鄂爾多斯臺地的南緣,在這裡,你只要多跨出一步,就可可以從寧夏進入內蒙古地界。

大自然為此地造就的雅丹地貌,經歷了千萬年的風沙雕蝕,集中呈現了臥駝嶺、魔鬼城、斷雲谷、摩天崖、檉柳溝等二十多處土林奇絕景觀。

現在,水洞溝旅遊區已經成為一個集科學考察、旅遊觀光、軍事探密、休閒娛樂為一體的旅遊區。

寧夏水洞溝藏兵洞到底“藏”了哪些秘密?

在這裡,你可以參觀遺址博物館,穿越3萬年的時空距離、實景體驗瘋狂原始人的生活場景,進張三小店購物,登上寧夏唯一一座、一腳跨兩省的水洞溝長城觀景臺。

當然了,在這獨特的雅丹地貌、土林景觀裡,出現一個罕見的湖泊和峽谷,也不得不讓你驚得目瞪口呆,遐想不已。

寧夏水洞溝藏兵洞到底“藏”了哪些秘密?

最後,你才會體驗到水洞溝古人類文化遺址的點睛之處——藏兵洞。

寧夏水洞溝藏兵洞到底“藏”了哪些秘密?

藏兵洞,位於水洞溝通往紅山堡幽深莫測的大峽谷之中,是古時紅山堡守軍由地上陣地瞬間人間蒸發的地下工事。

藏兵洞,就是古時的,只不過它是形成於500多年前明代的邊塞守軍陣地。水洞溝藏兵洞就是大名鼎鼎的地道戰的鼻祖。

寧夏水洞溝藏兵洞到底“藏”了哪些秘密?

藏兵洞,深藏於地上,不顯山,不露水,但不缺少殺機四伏。在地下壁壘中,坑連著坑,洞穿過洞,上下通行,左右相連,機關暗布,陷阱叢生,讓闖入者無處逃生。

寧夏水洞溝藏兵洞到底“藏”了哪些秘密?

水洞溝藏兵洞依託雄偉的長城、險峻的崖壁、神秘的古城堡,顯得神奇無比。藏兵洞洞內分岔,有如迷宮,有小型糧倉、水井、廚灶、兵器庫、火藥庫及陷阱、暗器孔道及指向大峽谷的炮臺等軍事防禦設施。

寧夏水洞溝藏兵洞到底“藏”了哪些秘密?

寧夏水洞溝藏兵洞到底“藏”了哪些秘密?喜哥旅遊2021-02-08 23:22:48

寧夏水洞溝,位於寧夏靈武市境內,是中國最早發掘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其中的藏兵洞屬於水溝洞的一部分,是全國唯一最完整的一個立體軍事防禦體系。而在過去幾十年,這裡一直當被做一個神秘的洞口。那麼這個藏兵洞裡究竟藏了些什麼?

寧夏水洞溝藏兵洞到底“藏”了哪些秘密?

1、“藏”了一個交易市場。

“藏兵洞”其實只是靈武紅山堡一帶百姓對這些洞道的稱呼,專家的稱呼是“地下兵城”。

2006年開始,專家清理了藏兵洞,這次清理位於峽谷南面,清理洞穴總長達965米、面積達3200平方米。在洞內清理出土了刀槍劍戟、箭頭、鐵蒺藜、彈藥等武器裝備,也發現了暗道、陷阱等防禦設施。此外還發現了鍋灶、糧食、蔬菜等生活用品。認為其為古代藏兵之所。

2009年清理位於峽谷的北側,清理洞道2600米長,清理面積6850平方米,均超過第一次清理發掘。

寧夏水洞溝藏兵洞到底“藏”了哪些秘密?

清理發現這裡更多是民用物品,有馬鐙、秤、油燈、鬥、升、格、皮囊、弩等文物,其中最多的是明清時代的銅杆、木杆秤,小到可用來稱金銀細軟,大的有300多斤重。

寧夏水洞溝藏兵洞到底“藏”了哪些秘密?

結合南北兩側出土文物的不同,專家認為,在明代中期以前,地處邊境的紅山堡戰事連連,明代韃靼、瓦剌貴族入侵掠奪,因此駐軍士兵建造了具有軍事防禦功能的藏兵洞。而到了清代的康乾盛世,他們將糧食、馬具、鹽、鐵鍋等用品與遊牧民族的馬匹和皮毛進行交換,藏兵洞則成了交易的場所。

寧夏水洞溝藏兵洞到底“藏”了哪些秘密?

2、“藏”了一個立體軍事防禦體系

這座地下兵城,與其附近的堡壘、長城、峽谷天險共同構成了一個防禦體系。它的第一道防線是長城外的品字坑,第二道防線是長城,第三道防線是長城腳下的邊溝、深溝,再過來便是藏兵洞,之後還有城堡,這樣便構成了從地下到地上、非常完整的一個立體防禦機構,這個防禦機構的司令部就是紅山堡城。

寧夏水洞溝藏兵洞到底“藏”了哪些秘密?

3、“藏”著眾多謎團。

1號藏兵洞地下二層,有一個兵器庫,雜亂放著很多武器,還有一個頭骨,但是四肢和軀幹一直沒有找到,不知所蹤。這裡還是藏兵洞唯一發現石頭的地方,在底部有兩塊數噸的巨石,而紅山堡一帶並不產這種石頭,它們從哪裡來?據介紹,2006年清理藏兵洞時,曾撬動過巨石,後面傳來塌陷的聲音,就再沒敢動。專家們推測,這石頭背後肯定有玄機,很可能是石門,保衛著重要的機構或者地方。但是控制石門的機關至今也沒找到,而它後面到底是什麼,也是個秘密。

寧夏水洞溝藏兵洞到底“藏”了哪些秘密?

藏兵洞中機關密佈,這其中的某些原理至今也未破解。牆體中的三菱箭頭,應該是由連發的弩機控制,但是機關如何控制,作戰時如何傷害不到自己人?洞道中下有翻板,上有鐵蒺藜,這些暗器是如何實現重複利用的呢?古代軍事機關的智慧讓人匪夷所思。

寧夏水洞溝藏兵洞到底“藏”了哪些秘密?

1號藏兵洞地下二層,將軍洞存在著逃生通道,至今不清楚它通往哪裡。

新被發現的,還有一些生活用品和生活的痕跡。藏兵洞裡所藏的麥粒、穀粒、豆粒至今依然清晰可辨,只是麵粉早已變質變色了。不僅有糧食,還有蔬菜,藏兵洞內發現了守邊將士遺留的蔬菜。仔細觀察,那棵完全風乾了的白菜,呈墨綠色,看那“個頭”,原來應有七八斤重。當年,鎮守將士究竟囤積了多少糧食、蔬菜?在洞內生活了多久?官兵最後是在何種情況下撤離藏兵洞的?種種有趣的追問,目前還沒有確切的答案。

寧夏水洞溝藏兵洞到底“藏”了哪些秘密?

尚未清理出來的洞道還會出現什麼奇特的東西?它會不會影響到藏兵洞的“定義”?這些未解之謎會不會被破解呢?

專家們不敢肯定,更無法設想,他們所肯定的只有——它是一個軍事防禦系統。

藏兵洞裡還有什麼?期待專家解密。

寧夏水洞溝藏兵洞到底“藏”了哪些秘密?

寧夏水洞溝藏兵洞到底“藏”了哪些秘密?白如玉2017-10-30 17:37:04

靈武市水洞溝明代“藏兵洞”,是古代地道戰的“活標本”,也是我國儲存最完整的古代軍事防禦建築。這個立體防禦工事,曾在防禦明代韃靼、瓦剌入侵中發揮過重要作用。

“藏兵洞”,對於現代人來說是個謎。儘管有的當地人曾說他們小時候曾鑽到洞裡玩耍過,但對“藏兵洞”的歷史和全貌卻很少有人能說得清。就是在前兩年,聽說過“藏兵洞”的人也很少。直到2006年,有關部門對“藏兵洞”進行保護性的清理、疏通、加固、修繕並於不久前對外開發後,人們才基本看清了它的“廬山真面目”。

最近,記者身臨其境後不禁驚歎:“藏兵洞”真是一個處處體現古代人聰明才智的軍事防禦奇觀!

“藏兵洞”位於水洞溝東面,而水洞溝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藏兵洞”與水洞溝之間,有一段4公里長的大峽谷相連。大峽谷與明代長城相伴,它的盡頭是明代城堡紅山堡(又稱橫山堡)。邊長均為300米的紅山堡,始建於明代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是為軍事防禦而修建的。由於防守任務加重,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戶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總制三邊(陝西、寧夏、固原)的秦紘,委派寧夏都指揮使史鏞又對紅山堡進行了擴建。守軍也由初建時的102人增加到251人。

“藏兵洞”就建在紅山堡城邊大峽谷的兩側並與城堡相通,它與長城、城堡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科學、協調的防禦體系。而煙波浩渺、水域寬闊的紅山湖,更與長城相依相伴,這種奇特的景觀,在整個長城沿線絕無僅有。

別小看這個完全由黃土構成的峽谷。這裡的雅丹地貌,谷深峽陡,群峰對峙,形成壁立高聳、奇形怪狀、經年不倒的“土林”。“土林”的土質十分堅硬,“藏兵洞”就“藏匿”於“土林”之間。

開鑿於峽谷半壁之上、蜿蜒於峭壁之間的“藏兵洞”,充滿著神秘色彩。當年曾經十分隱蔽的洞口,現在已經不再隱蔽了。但如何“循序漸進”、洞內是否別有洞天?還是令人充滿好奇。在有關人員的引導下,記者拾階而上,看到的是一個神秘的洞口。進入洞內,彷彿走進了變幻莫測的迷宮。只見地洞蜿蜒曲折,左彎右轉,枝蔓相通,長洞連著短 洞,大間接著小間,上層通著下層,一時真不知洞內藏有多少玄機,不知自己身在何處、該向何方。要不是有指示牌指引,莫說辨清東南西北,就連出路也不知在哪裡。

記者看到,這裡的“藏兵洞”分為上下兩層、由十個部分組成,兩層之間有地洞相連。除了坑道外,還有居室、伙房、水井、大廳、炮臺、陷阱、觀察口、儲藏室、兵器庫等,作戰、生活設施相當完備、也相當科學。裡面有飲用水井,可以埋鍋造飯,而炊煙卻可以透過專用通道排出洞外。將士在洞內堅守一段時間,完全不成問題。

記者發現,“藏兵洞”的通道一般高近兩米,寬約一米,足可以供人直立行走。通道每隔一段設一個居室,以供人休息。洞壁上還掏挖了不少小龕,有的小龕上竟還有破碎的陶片和煙燻的痕跡。顯然,這些小龕是用來放置燈具的。而洞內的圓形大廳,空間寬闊,足可以開一個幾十人參加的軍事會議了。令人大開眼界的是兵器庫。那裡有出土不久的刀槍劍戟、箭頭、箭袋、頭盔、盾牌、鐵蒺藜。為了保持歷史原貌,有關部門並沒有完全清理出來,也沒有整齊擺放,依然將部分武器雜亂無章地放在兵器庫的地面上。

站在觀察口朝外瞭望,視野相當開闊,峽谷內的一切可盡收眼底。而站在峽谷內的人,要想看清觀察口和“藏兵洞”的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個觀察口,既可以瞭望軍情,又可以通風透光、進行有效的軍事行動。由此可見,“藏兵洞”雖然是防禦設施,但也具有進攻的功能。能夠體現這一點的,還有洞內設立的陷阱。這些陷阱,都設在只有單人通行的通道內,深達一丈,裡面鹿角鋪地,一旦落入,非死即傷。人一旦落入陷阱,無法自己爬上來。就算有來犯之敵真的進入洞內,在神秘莫測、陷阱密佈的“藏兵洞”內,也是難成氣候。記者在陷阱內看到幾具橫臥的白骨,不禁毛骨悚然:不知道是何人、何時於此死於非命?歷史上,“藏兵洞”內是否發生過廝殺格鬥,已經無從考證了。

最令人感興趣的是,專業人員在清理“藏兵洞”時,竟發現了當時鎮守將士遺留的糧食、蔬菜。那棵依然保持原來形狀、色彩的白菜和幾個已經風化了的土豆,令人嘖嘖稱奇。記者留意觀察,看見這棵完全風乾了的白菜,呈墨綠色,看那“個頭”,原來應有七八斤重。當年,鎮守將士囤積了多少糧食、蔬菜?在洞內生活了多久?官兵最後是在何種情況下撤離“藏兵洞”的?種種有趣的問題,令人猜測、遐想。

明朝時期,北部邊境久不太平。韃靼、瓦剌貴族經常率兵南下,到中原地區掠奪人口、財物、牲畜,騷擾百姓,殺傷邊民。一旦得手,他們就立即撤回。然後,又伺機再動。由於他們經常在草盛馬肥、糧熟秋收之際入寇,中原王朝不得不於此時調集軍隊保邊護民、保護秋收。這一軍事行動,也就稱之為“防秋”。“防秋”,耗去了中原歷代政權的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修築軍事設施,是必不可少的。明代,在長城沿線的防禦是70裡建一城、30裡修一堡。城堡之間,根據軍事需要還要修建小城堡——— “城障”。在明代,自橫城至延綏就建有21座“城障”。在長城內側,每隔5裡還要修築一座黃土夯築的烽火臺。與“藏兵洞”結成“攻守同盟”的紅山堡,就是一個“城障”,它也是長城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有了它,又有進可以攻、退可以守的“藏兵洞”與之配合,韃靼、瓦剌軍隊多次入侵中原都不從這裡入境。

專業人員分析,紅山堡及“藏兵洞”的立體防禦設施,可能發揮了重要作用。神秘莫測的“藏兵洞”足以讓入侵者膽戰心驚:他們可以出奇兵襲擊;可以由地上轉入地下,由公開轉入隱蔽,躲在暗處進攻;可以在洞內儲存實力,等待援軍;可以以逸待勞,阻擋對手退路……

記者看到的“藏兵洞”,長有965米,洞內面積有3200平方米。有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清理並開放的僅有三分之一左右。據初步考察,大峽谷南北兩側的“藏兵洞”應有3公里。一位工作人員用手朝對面“土林”一指:“看見那個黑洞了嗎?那裡就有“藏兵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