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的幼蟲,也叫知了龜,為什麼總是夜間出來?農夫也瘋狂2019-07-26 09:12:30

一到夏天,知了就出來鳴叫了。天氣越是悶熱,它們就叫得越歡。不過,這兩年知了還是要相對少一些了,這對於很多喜歡吃知了幼蟲的吃貨朋友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情。知了的幼蟲又叫知了龜、知了猴,或者是爬叉,其食用的歷史非常悠久,因為其營養價值高、口感好,並且中醫上也叫“金蟬”,而唐僧就是金蟬子轉世,因此知了龜在民間也被稱之為“唐僧肉”。知了龜的食用歷史非常久遠了,在北方地區一到七月份,很多人就常在晚上出去抓知了龜。那蟬的幼蟲——知了龜為什麼總是在夜晚出來呢?

蟬的幼蟲,也叫知了龜,為什麼總是夜間出來?

在大夏天的時候,很多人喜歡夜跑,畢竟白天要上班沒時間,而且晚上沒有了太陽,要涼快一些。可是知了龜從土裡面爬出來,可不少瞎溜達的,它們有一個很重要的“使命”,完成蛻皮羽化,然後繁殖後代。知了的一生要經過卵、幼蟲和成蟲三個階段。

蟬的幼蟲,也叫知了龜,為什麼總是夜間出來?

在夏季的時候,知了會把卵產在樹枝上,然後就結束了它們的一生。而這些樹上的卵,生命力很頑強,其要一直等到第二年夏天的時候,氣溫升高了才會孵化成為幼蟲。然後就吸食樹枝的汁液為生。等到稍微長大一點了,知了龜的幼蟲就會鑽入到地裡面去躲起來。它們很擅長打洞,一般都是在局裡地面幾十釐米的深處活動,有些還會進入到地下幾米深的地方。這一躲就是好幾年,它們要在地裡生長、發育,經歷過三四次蛻皮,然後等到發育完全了,一般3-5年以後就要開始往外面爬了。並且它們白天是不出來的,只有在天黑了以後才敢爬出來。

蟬的幼蟲,也叫知了龜,為什麼總是夜間出來?

這是因為在夏天的時候,氣溫很高,日照很強,而知了龜一直在地底下活動,身體是非常脆弱的。在白天出來,那身體的水分就會很快被蒸發點。同時它們出來是為了蛻皮羽化的,氣溫太高了,那外皮就會很乾燥,這樣蛻皮羽化的難度非常大。還有一點,那就是知了龜的天敵比較多,像螳螂、各種小鳥等都喜歡吃知了龜。所以選擇在晚上出來,也是為了避免受到天敵的攻擊。而且知了龜在剛剛蛻皮羽化以後,翅膀是綠色的,還很脆弱,也不能飛行。只有經歷過一段時間的休息以後,使身體和翅膀變硬了以後才能夠飛行。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所以知了龜才會選擇在晚上從地裡爬出來。那知了龜在地底下生長,它們又是如何知道外面是白天還是晚上呢?

蟬的幼蟲,也叫知了龜,為什麼總是夜間出來?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我們人類要想知道白天、黑夜只能是依靠眼睛來看,但是很多的昆蟲卻並不需要眼睛來看的,因為它們身體的感覺器官要比我們人類發達很多。它們並不需要用眼睛來看,而是依靠感受溫度的變化來判斷,因為晚上和白天在地下的溫度是不同的,即便是很微小的差別,這些知了龜也能準確判斷,所以它們才會在晚上出來。

蟬的幼蟲,也叫知了龜,為什麼總是夜間出來?

尤其是剛剛下過雨的晚上,地面潮溼了,泥土也鬆軟了,這樣大量的知了龜就會從地裡打洞出來。但是它們卻萬萬沒有想到,還有人類這個天敵在等著它們。苦苦在地下生活三五年,經歷過種種磨難,本以為可以羽化成蟲了,想不到卻進了人類的肚子。

蟬的幼蟲,也叫知了龜,為什麼總是夜間出來?寶媽賺錢日記2019-07-25 22:17:11

知了龜喜陰

蟬的幼蟲,也叫知了龜,為什麼總是夜間出來?

蟬的幼蟲在我們這邊通常會叫做知了猴、爬叉或知了龜,其營養成分非常的高,富含蛋白質,是最近些年比較受消費者喜愛的一種美食。

蟬的幼蟲,也叫知了龜,為什麼總是夜間出來?

蟬一般從卵孵化成幼蟲,隨後又脫殼變成成蟲。這個時間段一般需要3-5年,如果是人工養殖的話,時間可能會快一些。

蟬的幼蟲,也叫知了龜,為什麼總是夜間出來?

知了龜喜陰涼天

而知了龜的生活習性是非常喜歡陰涼的天氣,特別是在雨後的涼爽天氣,加上土質鬆軟,這個時候更是一些知了龜破出而出的時間段。但不是每天都有雨,所以知了龜大部分選擇在夜間破土而出。

蟬的幼蟲,也叫知了龜,為什麼總是夜間出來?花花家食堂2019-07-26 10:04:28

知了候一般7月初到中旬都可以捕捉。因為各地的氣候不同,出沒的時間也不一樣。不過白天聽到微弱的蟬鳴聲時就差不多了。要是聲音很大可能是都羽化完畢了,基本就沒有了。通常都在北方地區出現比較頻繁。出洞的時間不好把握。但

它們喜歡傍晚出沒,晚上7~11點都可能有

。尤其是下雨天。因為下雨之前氣壓的關係,它們在地底大概悶的慌,這時候知了候喜歡出洞,但它們爬到樹木樹幹或樹枝的一定高度接著就羽化了。

為什麼晚上出來?

成蟲多在夜間8~10時和早晨4~6時羽化,雌雄比基本保持1∶1的比例。成蟲常棲息於樹幹枝梢上,具有夜間撲火的習性。成蟲產卵於一二年生,2~7毫米粗度的枝條上,卵產在枝梢的木質部內,卵窩密接,多為單行、也有雙行的,呈直線排列,少數彎曲或呈螺旋狀排列。每一卵窩內有卵6~8粒,一根產卵枝內有卵12~479粒,一般為20~200粒,平均有卵146粒。每根枝條上有卵穴6~146個。每頭雌蟲腹內懷卵500~1000多粒,最多達到1500粒,最少20粒,平均800粒。成蟲壽命3個月左右,發生期一般在每年的7~9月份。成蟲有翅能飛,以刺吸式口器吸吮樹木幼嫩枝條中的營養汁液為生。交配以後的雌蟬在產卵前先用產卵器插入當年生或二年生細嫩樹枝木質部,然後再將卵產入。同時使嫩枝條脫水乾枯死亡,對樹木造成危害

蟬的幼蟲,也叫知了龜,為什麼總是夜間出來?

蟬的幼蟲,也叫知了龜,為什麼總是夜間出來?科技和生活2019-07-28 15:13:41

說起蟬這種昆蟲,大多數中國人都不陌生,因為我國大部分地方的人們都認為這種昆蟲也是一種美食,對它也是倍感親切,這種昆蟲在全國各地有數百種名字,比如它還被叫做知了猴、爬杈、唐僧肉等,也體現了人們對它的熟悉程度。

蟬的幼蟲,也叫知了龜,為什麼總是夜間出來?

大多數地區農村的朋友也都有捕捉和使用這種昆蟲的經歷,不過想要捉到這種昆蟲,通常得到傍晚或者夜晚才可以,因為它只有到了傍晚和夜晚的時候,才會從地下鑽出來,爬到樹上變成蟬,當它變成蟬的時候,它就有了會飛的翅膀,再想捉它就不容易了。

蟬的幼蟲,也叫知了龜,為什麼總是夜間出來?

那麼蟬為什麼到了天黑的時候才會從地下出來變成蟬呢?為什麼不在白天的時候從地下鑽出來變成蟬呢?其實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就是躲避天敵和蛻皮的需要。

蟬的幼蟲,也叫知了龜,為什麼總是夜間出來?

第一,躲避天敵

知了猴(蟬的幼蟲)在人們的眼中是一種營養很高又很美味的食材,在一些以昆蟲為食的鳥類和獸類動物眼中或許更是如此,還有螳螂等以昆蟲為食的昆蟲類動物,它們都可謂是知了猴的天敵,加起來的數量會有上千種。

蟬的幼蟲,也叫知了龜,為什麼總是夜間出來?

知了猴的幼蟲和若蟲時代都是在地下生活的,那是非常隱蔽的地方,所以它們一直成長到變成金蟬之前很少會遇到天敵,但是在它出土變成金蟬的這段過程中,卻是它一生中最為脆弱和危險的時期。

蟬的幼蟲,也叫知了龜,為什麼總是夜間出來?

因為知了猴爬行的速度非常慢,鑽出地面爬到樹幹上找到能蛻皮的理想的地方,要花上10~100分鐘的時間,而且這個時候的它沒什麼自我保護措施,在地下室有土層的阻隔,等它蛻完皮變成金蟬之後,它又擁有了會飛的翅膀,可以靠飛行逃避天敵的追捕了,但是在知了猴鑽出地面爬行到樹幹上變成金蟬的這段時間中,對它而言非常危險。也因為

它的天敵基本都是在白天活動,如果知了猴白天從地下鑽出地面爬到樹上變成蟬,那麼它就會遇到上千種天敵

,都在虎視眈眈的想吃掉它們。

蟬的幼蟲,也叫知了龜,為什麼總是夜間出來?

知了猴的確是一種高蛋白食材,幾乎各種小型肉食性動物和鳥類都喜歡吃它,就連我們人類也是如此,在人類愛吃的所有昆蟲類食材中,知了猴高居第1位,這種東西實在太好吃了,吃貨們吃過之後就對它念念不忘,以至於這種昆蟲目前需要靠養殖才能滿足人們的食用需求,而野生環境中的知了也是越來越少,即便它們選擇了晚上出土,人們仍然拿著手電筒摸黑找這種蟲子吃。而如果知了猴白天從土中鑽出地面的話,在各種肉食性小動物和人類的捕捉下,其存活率將大大減少,因此它們選擇了夜晚鑽出地面,以躲避絕大多數天敵的捕捉,這樣很好地提升了這一昆蟲種群的存活率。

蟬的幼蟲,也叫知了龜,為什麼總是夜間出來?

第二,蛻皮時需要清涼潮溼的環境

在鑽出地面之前,知了猴一直生活在地下,而地下環境都是潮溼陰涼的,知了猴也習慣了那樣的環境。如果白天專出地面的話,夏天陽光曝曬,熱浪滾滾,和知了猴一直生存的地下環境差異很大,很顯然不是它喜歡的環境;但是到了晚上氣溫下降,比較涼爽,空氣溼度也有所增加,比白天的環境要好多了,所以這個時候知了猴鑽出地面也更能適應一些。

蟬的幼蟲,也叫知了龜,為什麼總是夜間出來?

晚上的環境也更適合知了猴金蟬脫殼變成金蟬,因為在變成金蟬的過程中,知了猴的身體非常的柔軟溼潤,在它剛抽出翅膀的時刻,它的翅膀裡面甚至會有兩兜水,這是它為了舒展翅膀用的,它會將後腹部的水壓入翅膀中,滋潤翅膀舒展開來,在夜裡晾乾,這樣它就可以飛行了,如果沒有這個過程,它的翅膀就無法正常伸展開來,也就不能正常飛行了。

蟬的幼蟲,也叫知了龜,為什麼總是夜間出來?

蟬的幼蟲,也叫知了龜,為什麼總是夜間出來?

因為這個原因,

如果知了猴白天金蟬脫殼變成蟬的話,強烈的陽光和高溫會迅速把正在蛻變的蟬的身體外層烘乾變硬,它的身體也會迅速變黑,翅膀未等全部舒展開就會變幹,這樣蛻變後的蟬也無法正常飛行

蟬的幼蟲,也叫知了龜,為什麼總是夜間出來?

所以,很顯然蟬在生理方面也不適合白天從土裡鑽出來蛻變,夜晚才是它蛻變所需要的環境,再加上為了躲避天敵,所以知了猴也就選擇了天黑之後鑽出地面變成金蟬了。

蟬的幼蟲,也叫知了龜,為什麼總是夜間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