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物種“鸚鵡螺”,為何被稱為開啟核潛艇的鑰匙?獵奇動物社2021-12-18 09:17:08

鸚鵡螺是世界“四大名螺”之一,除了鸚鵡螺外還有唐冠螺、萬寶螺以及法螺,其中法螺應該是大家比較熟悉的,這因為前段時間一位美食博主吃了法螺被刑拘,讓人們對法螺這種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有了更深刻的瞭解。而我們今天說的鸚鵡螺,比法螺更為稀有,它是我國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下面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瀕危的鸚鵡螺以及它與核潛艇的故事。

瀕危物種“鸚鵡螺”,為何被稱為開啟核潛艇的鑰匙?

鸚鵡螺

鸚鵡螺是頭足綱鸚鵡螺目鸚鵡螺科下軟體定動物的統稱,一共有7個屬超過30種不同的種類,不過其中有5個屬已經滅絕,只剩下了

鸚鵡螺屬和異鸚鵡螺屬

這兩個屬一共6種鸚鵡螺,其中異鸚鵡螺下有兩種主要分佈在印尼爪哇島、巴里島(穿孔異鸚鵡螺)以及巴布新幾內亞附近的海域(異鸚鵡螺)。

而鸚鵡螺屬下四種鸚鵡螺主要分佈在印度洋、西南太平洋熱帶海域中,在我國的海域中,目前僅在臺灣和南海諸島的海域中發現了鸚鵡螺殼,並沒有發現活體。但儘管這樣,鸚鵡螺依然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

瀕危物種“鸚鵡螺”,為何被稱為開啟核潛艇的鑰匙?

從外觀上,鸚鵡螺“螺如其名”,它有著一個漂亮的外殼,呈螺旋形盤卷,殼的底色通常為乳白色,紅褐色的生長紋從殼的臍部輻射而出,從整體上看特別的像鸚鵡的喙,因此得名鸚鵡螺。

鸚鵡螺的出現最早可以追溯到奧陶紀(距今約2。35億年前), 在當時直殼鸚鵡螺是海洋食物鏈最頂端的存在,它們有著接近6米的體長。不過,直殼鸚鵡螺並不是如今鸚鵡螺的祖先,在當時食物鏈的相對底端生活在卷殼的鸚鵡螺,它們才是鸚鵡螺的祖先,而且在上億年的演化中,鸚鵡螺並沒有太大的改變,因此,它們又被稱為“海洋活化石”。

瀕危物種“鸚鵡螺”,為何被稱為開啟核潛艇的鑰匙?

鸚鵡螺是一種海洋底棲型軟體動物,它們通常棲息在100-600米的海底,主要以小魚蝦、小螃蟹以及其他小型軟體動物為食。由於鸚鵡螺有著漂亮的外表,所以許多鸚鵡螺被當成了工藝品售賣。但是,鸚鵡螺並非“繡花枕頭”,它本身就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

首先,作為一種生存了幾億年都沒有太大變化的物種,它們在生物進化方面可以為科學家們提供重要的資訊。

其次,美國的地理學家觀察到早期的鸚鵡螺螺紋間隔中的波狀生長線數量有很大的波動,在奧陶紀,它們的條紋數量有9條,隨後逐漸的增加,到了現在恰好有30條長短不一的波狀生長線,也與我們一個月的時間恰好吻合。於是,地理學家推斷,月亮繞地球轉一圈的時間在逐漸地增加,這可能是月亮離地球越來越遠的證據。

最後,就是鸚鵡螺為核潛艇的誕生提供了理論基礎了。

瀕危物種“鸚鵡螺”,為何被稱為開啟核潛艇的鑰匙?

鸚鵡螺與核潛艇

1954年1月21日,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核潛艇(USS Nautilus SSN-571)在美國格羅頓下水,至此人類開啟了核潛艇之路。而這艘核潛艇的名字與我們今天說的主角是一樣的,這是因為二者存在必然的聯絡。

早在20世紀,科學家們就發現,鸚鵡螺的身體構造與其他有殼類動物不一樣,它的整個殼內部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靠近開口的一個大室,鸚鵡螺的整個軟體基本上都在這個室內,另一部分是在大室的後面,是由多個有間隔的小室組成的,如下圖:

瀕危物種“鸚鵡螺”,為何被稱為開啟核潛艇的鑰匙?

這些小室幾乎是完全封閉的,只有一根從鸚鵡螺的腹部延伸出的一根腹管串聯起來,如此的構造是鸚鵡螺能夠在海底生存的關鍵,因為鸚鵡螺並非腹足綱的動物,無法用軟體來移動或者控制身體的浮沉,而此時它身體結構的功能就顯現出來了。

在水底時,鸚鵡螺的小室內充滿了海水,當需要控制浮力大小時,它的這根腹管就會抽離出水中的鹽分,然後形成滲透壓,進而被抽離了鹽分的水會從小室的隔膜中滲透出來,這樣就形成了中空的小室,此時浮力增加,鸚鵡螺向上移動,需要下沉時,只需要透過腹管將氣體排出重新進入海水就可以了。(下圖為鸚鵡螺控制浮沉的原理)

瀕危物種“鸚鵡螺”,為何被稱為開啟核潛艇的鑰匙?

觀察鸚鵡螺浮沉的方法以及適應不同海水深度的原因後,美國的科學家利用仿生學制造核潛艇,第一艘潛艇“鸚鵡螺號”內部幾乎與鸚鵡螺一樣,都是一個主控制室和數個獨立的小室,這些小室也是由一根導管相連。因此,鸚鵡螺被稱為開啟核潛艇的鑰匙。

瀕危物種“鸚鵡螺”,為何被稱為開啟核潛艇的鑰匙?

總結

我們喜歡以貌取人,這讓許多有著華麗皮毛和外表的動物慘遭屠戮,從而忽略了它們對於生態和人類科技進步的正面作用,其中鸚鵡螺就是典型的例子,許多人看到它之後會被它美麗的外表所吸引,但很少有人會花時間瞭解一下:

它其實是一種生存了幾億年的活化石物種,它其實比大熊貓還要珍貴,它其實是我們開啟核潛艇大門的一把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