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的一些民間風俗現在究竟還剩下多少?紙馬無韁2019-01-30 09:22:51

謝邀!春節期間的民間風俗在農村很多,各地也不一樣。在這裡,筆者想說說城市裡的民間風俗,到現在還剩下多少。筆者出生和生活的湘南的一個三線城市,可能與其他地方有所不同,望看客非喜勿噴。

貼春聯——家家戶戶貼春聯,這個習俗一直沒有變。每到年前,社群、小區就有人義寫春聯。也有自己花錢買對聯的。春聯和福字、中國結等搭配,一起營造年味。

吃年飯——吃年飯是中國人過春節的最大的習俗,不可動搖。年飯有的地方辦中飯,有的辦晚飯。無論中午還是晚上,團圓是首要的。年飯直到現在,都是大魚大肉,有剩菜必然,叫年年有餘,往往接連二天都是熱一熱大年三十的飯菜。隨著生活條件的提升,有的家庭在餐館訂年夜飯。這類年夜飯的特點是趕場,往往限定了用餐時間,不能妨礙下一波客人入駐;再就是價格不菲。

壓歲錢——派壓歲錢的習俗一直保留下來。大年三十開始,年長者派給年幼者。廣東的習俗是結婚者派給未婚者,當然,年紀太大的獨身者也就算了。壓歲錢逐漸演變成社交紅包,如走上街頭,遇到朋友、同事帶著孩子,也會給對方的孩子打個紅包,金額根據關係的疏遠自定。其他的紅包如今多在手機上完成。

放花炮——在城裡,鞭炮、花炮禁放,但還是有少數家庭放花炮,有的開車跑到城郊的空地上放,有的在天台上,有的在陽臺上放小型的拿在手裡的“刺花”。鞭炮在於聲響,花炮在於形狀,都是喜慶的元素。

拜大年——大年三十鐘聲敲響起自家互相拜年,此後拜年憑關係由近到遠。有的大年三十回到自家睡覺,大年初一要去父母家拜年,初二去配偶的父母家。這裡,男性作為一家之主,往往是優先的。至於手機網上拜年,那就沒有什麼強求,往往是大年三十的白天趕早開始拜年,大年三十晚上最密集,初一、初二、初三……逐漸走淡,但一直會持續到正月初八上班前。

耍龍獅——耍獅子、龍燈是春節期間的民俗,很多地方都有。南獅在廣東很出名,作為民間體育運動專案,在過年時常被請去增添喜慶,如開財門、慶典、正月初一鬧春節等等。在湖南,很多地方的龍燈是臨時組隊的,以村為主,臨時拉起隊伍,受邀或是上門聯絡去某單位鬧騰一下,賺點菸錢或零花錢。臨時組隊就沒有那麼專業性,刷龍的服裝也不整齊,只是的確費力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