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深林人未知2018-07-13 21:58:02

意在筆先是技和道達到一定水平的自然昇華。現在很多著名書家,比如張旭光,臨帖水平是非常高的,其創作水平卻很低,他的臨帖水平沒有嫁接到創作上來,所以無法做到意在筆先,真正要做到意在筆先,就必須完完全全的深入傳統,把自己的不良書寫習慣全部戒除掉,當然,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自然就是一代名家了。

如果要達到更高的境界,還必須深入思考,只有思想達到一定的深度,字才有境界。做到這兩點,就可以意在筆先了。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中州耕牛堂主2018-07-14 10:38:04

關於“創作書法作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 之問題,我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說:“意在筆先者勝,意在筆後者敗。” 我認為,意在筆先不僅要體現在書法創作上,如果只在書法創作時才想到意在筆先,那就晚了。那麼,從什麼時候開始做到意在筆先呢,我的觀點是應從臨帖時就開始做到意在筆先。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

(上圖為李剛田老師的篆書作品。李剛田老師就是意在筆先的典範)

意在筆先,是一種意識。

真正做到意在筆先,其實並不難,關鍵是要多臨帖,深入臨帖,把帖臨熟練了,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這叫水到渠成,這叫順其自然。如果在初學書法時沒有意識到這一層,只等書法創作時才注重這一層,這種作法是極為不妥的,也是錯誤的。所以說,意在筆先的訓練不是在書法創作時,而是在臨帖時。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

(上圖為中州耕牛堂主的臨帖作品。作品中就有“意在筆先”所含)

在臨帖前,我為什麼一直提倡先讀帖,後下筆臨寫啊?讀帖的目的是什麼?怎樣讀帖?讀帖讀什麼?這些,都在意在筆先的範圍。有不少學習書法者往往忽視讀帖,拿起毛筆就寫,結果呢?總是寫不好,即便把有的字寫得形似了,但神韻卻始終寫不出來,拐過頭,還得去讀帖,去領悟。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

(上圖為劉文華老師的隸書作品。劉文華老師也是“意在筆先”典範)

一個學習書法者,如果只埋頭臨帖,不讀帖,不認真領悟書法精神,意在筆先就無從談起,更不要說創作出好的書法作品了。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萍風竹雨1232018-08-17 09:38:22

對於“意在筆先“,我的理解就是在書寫之前已經有了對作品的整體把握,比如書體選擇,筆墨濃淡,行氣結構,如何落款等已經胸有成竹。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

對書法造詣深厚者,意在筆先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但如果平時注意訓練,平常水平的書家也不是不可以。

訓練方法:

一,多讀帖。讀帖是指對字帖的一種意臨。當然,這裡的“字帖”是書法原帖。透過讀貼,不但可以使學習者對字的結構有了整體把握,還會對文章的行文結構,行氣脈絡,字跡的大小錯落,輕重緩急等都有一定了解。積累多了,自然胸有成竹。

讀帖時,一定要多觀察,多揣摩,越細越好,力爭做到每一點都要其所以然。古人讀帖時,為了把握作品神韻,不進了解作品的作者,書寫者,甚至把與書法作品的相關故事都瞭解得一清二楚,現在已經很少有人做到了。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

二,多通臨。僅僅心裡有數還是不夠的,那樣頂多算是個眼力不錯,但真正下筆時還是瞻前不顧後,顧此失彼,真想做到“下筆如有神”,還需要對書法作品進行通臨。

通臨的過程,也是把我們讀貼所得來的內容進行實踐的過程,在通臨的過程中,我們不但要臨摹作品的結字,還要臨摹作品的內涵神韻,體會作品所散發出來的情感,傳達出來的思緒。想象著自己置身於類似的情境中,這樣臨摹出來的作品才會神形畢肖。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

三,多創作。如果讀帖,通臨的功夫到家,見多識廣,在創作過程中就不由的根據不同的內容,創設不同情境,賦予不同情緒,自然筆法,行氣,神韻也千姿百態,各有特色了。

當然,剛創作的時候,一切還不純熟,作品會比較生硬死板,但是隨著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次數增多,一切都會大幅提升。堅持不懈,不但意自然而然就在筆先,而且“筆”猶有神助,筆走龍蛇,龍飛鳳舞,不在話下矣。。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松風閣書法日講2019-02-22 07:48:11

“意在筆先”這四個字常常見諸於中國書法史和繪畫史之中。最早可以見到這四個字的文獻資料應該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傳聞為王羲之所作的書法理論著作《題衛夫人筆陣圖後》:

夫欲書者,先幹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

這句話其實是“總——分”式的結構。前面分別從書寫書法作品的準備工作(研墨)、心理準備(凝神靜思)、藝術構思這三個方面進行。

接下來,對於其中第三個部分,即藝術構思進行闡述,其中:

“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是屬於筆法、結構這兩個層次,而“筋脈相連”又涉及到結構、章法這兩個層次。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

最後總結說到:

意在筆先,然後作字。

但是這裡其實就關涉到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意在筆先”之意,到底是屬於那種“意”呢?

如果我們將其理解為“意識”的話,那麼我們就不得不對“意識”這一個詞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

現代精神分析流派著名的創始人弗洛伊德認為人的“意識”可以分為意識和潛意識,而他最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理論,就是他關於潛意識的闡述。在弗洛伊德看來,人之所以會有潛意識,是因為我們總會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意識壓抑或者不正常的對待而產生的、要麼壓抑之後不能被意識到的“潛意識”,要麼壓抑之後存在有可被意識到的潛質的“潛意識”。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

而現代心理學的研究也證明,人的潛意識產生無外乎三條:

1.強烈刺激; 2.直接輸人; 3。心理暗示。

按照精神分析的理論,潛意識是無法“講道理和講邏輯“,其形成更多的是帶有“潛移默化”的特質。即人們無論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只要堅持進行一定的刺激,就能對潛意識產生作用。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

說到這裡,情況就變得相當有趣了。如果我們將這個與前面我們提到的“意在筆先”之“意”以及與我們在書法學習過程中所進行的大量書法練習——比如臨帖等活動——聯絡在一起的話,我們學習書法,進行臨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幫助我們不斷刺激自己的潛意識,使自己在無意識中產生一種特有的書法技巧以及書法審美正規化的過程。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

在這個過程中,最主要的刺激源就是字帖上那些大大小小的字形、筆畫、結構,這些刺激最終所指向的東西,就是我們的潛意識。

但是,在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開篇所提到的“意在筆先”的語句中,那種“意”絕對不是潛意識的意,而是有所體察、需要思考、設計的“意”。從其包括的內容來看,有筆法、結構、章法上的考慮,所以絕對是理性的、邏輯的,帶有層次感的。

而這兩種意識對於書法創作來說,更為重要應該是後一種,潛意識的“意”。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

美國運動心理學家提摩西•加爾韋(W。Timothy Gallwey)在他的《身心合一的奇蹟力量:體壇頂尖選手在巔峰對決中致勝的心理秘密》一書中,將這一情況表述的更為生動通俗:

當我們在進行某一項身體的活動(主要指動作技能的活動,當然書法作為一種書寫動作,其主要的動作部分在於手、腕、臂的配合排程,與這裡所言的“動作”幾乎沒有區別,因此可以進行如此分析)的時候,如果搞砸了,我們會傾向於在內心責備自己,並且有時候還會生出一種責備的聲音,這種聲音往往類似於我們日常的對話。

但是,只要有對話,那麼就一定存在著對話雙方。提摩西•加爾韋認為這個雙方就是人的自我,他把人的自我分為“自我一”和“自我二”。就是這兩個部分在對話。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

自我一更像是人的意識,即可以為人察覺,被人感知,理性而有邏輯的那一方面,因此,他常常充當著“譴責者”的角色,而自我二更像是人的潛意識,它更相信直覺與人的身體,但是也常常備受“指責”。而諸多運動員之所以會取得勝利,並不是因為他們自我一的意識有多麼清楚,而是因為他們足夠相信自己的身體,足夠相信自己的潛意識。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

所以我們書法的學習訓練其實也和這個類似。很多時候我們感覺自己掌握了,那還不夠,只是你自己意識上掌握了,還沒有深化到你的潛意識,成為你身體動作的一部分,就永遠不能說是掌握,身體技能的活動尤為如此。而一旦人們可以做到融合自己的潛意識與身體動作為一體,那麼自然就可以獲得巨大成功,寫出絕妙的佳作。

我們用這個邏輯思路去分析顏真卿的書法作品也是成立的。如果顏真卿在書寫他的《祭侄文稿》的時候,所調動的是他的“意識”的話,那麼顏真卿毫無疑問不會那麼奔放、動人的傳達他那如江河傾瀉而下的感情,他會變得理智、剋制。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

但是任何一個書法家在那種狀態下想要保持理性幾乎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所以即便顏真卿想做到“意在筆先”,像王羲之說的那樣,也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他寫一筆想一筆,早就不可能完成如此美妙的書法作品了,更不會出現到處塗抹的現象。

比較合理的解釋就是當時的顏真卿創作這幅作品的時候,應該是進入了自己的潛意識,用潛意識裡早就訓練好的書法技能來進行藝術創作,他自己只要負責情感宣洩就可以了。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

所以,“意在筆先”之“意”,我傾向於認為是人的“潛意識”,是人們早已訓練好的身體技能,而絕對不可能是意識層面的東西。人一旦在寫作品的時候,書寫者如果還要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在“筆法、結構、章法”上,那就意味著他寫不好這個作品了,而《題衛夫人筆陣圖後》中那句話,也只是一個幻想而已,沒有人會在寫作品之前想那麼多,對於高手來說,跟是如此。王羲之最動人的筆觸,不是酒醒之後所寫的《蘭亭序》,而是在他微醺之時,進入潛意識創作狀態所寫的《蘭亭序》,是他在生活中隨意書寫的小紙條(《十七帖》)。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

實際上,早有人質疑《題衛夫人筆陣圖後》中那句話的真實性了,至少他不應該是像王羲之那樣實踐經驗豐富的書法家說出來的話語。應該是屬於後世偽託所作。

清代著名畫家鄭板橋在《題畫》中說:“其實胸中之竹,並不是眼中之竹也”,也是講的這個道理,人可以意識到的“意識”,即“眼中之竹”,不是潛藏在意識背後的“潛意識”,即“胸中之竹”。只有做到了“胸中有竹”,才能“胸有成竹”,做到“意在筆先”。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千年蘭亭2019-02-03 13:24:58

創作前的藝術構思,古人稱為“意在筆先”。

即在寫一件作品前,先要對書寫的內容熟讀幾遍,如其中有難寫之字可先練習,選擇與內容相符合的書體。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

另對紙張的大小,大約寫幾行,每行寫多少字,以及落款的位置等做到心中有數,這是第一步。

一切準備工作就緒後,便要“養興”,即培養創作的興致和激情。“養興”的方法每個人不一樣,或靜坐,或散步,或品茗,或小酌,以待神機。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

一旦書興偶動,技癢意發,則抻紙命筆,隨機生髮,水到渠成。

但“意在筆先”有個前提,即技法稔熟於心,心能指揮手,手上要能表達心中所想,否則,只能眼高手低。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師範小王子2019-02-22 15:48:50

是書寫前的凝神靜思:怎樣謀篇佈局,追求怎樣的筆情墨趣。也是書寫前的情緒醞釀:或心如止水,追求人生無慾無求的恬淡;或思躍馬提刀,欲搏擊於疆場之上;或擬揚篙飛棹,駕舟於驚濤駭浪之中……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子衿書法2018-07-13 23:29:47

意在筆先和成竹在胸不盡相同。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

成竹在胸,表示對所做之事有十足的把握,並不指其意先行。而意在筆先,你不但要有成竹在胸的構思,還要在行筆前把存於胸中的東西整理出清晰的線路來,疾澀枯潤,肥短瘦長,避讓向背……把你要寫的東西在腦海中預先構築出來,然後下筆。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

意在筆先,包含了成竹在胸。成竹在胸並不代表著意在筆先。意在筆先,在於平時的積累和訓練。是眼心手的配合。透過眼睛的觀察,大腦的分析與儲存,然後把揮手去運筆。心居其中,負責調配。要做到成竹在胸,就要在臨習時儘可能多的把一個字的結構特徵和運筆方法記牢。下筆以後,就不要再去看字帖,把眼睛的注視轉到筆尖上,觀察鋒毫的執行,讓儲存在大腦裡的字跡釋放在筆鋒下。逐步的減少對字帖的依賴,漸漸的就能形成牢固的記憶。當你把所臨字帖中的所有細節爛熟於心之時,就是你利用它們創造的時候了。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

學習書法的過程,是由生到熟,再由熟轉生。開始的生,是生疏。是能力不足的生。熟練後的生,是在熟悉的基礎上產生出新的東西,生出新意來。不是重新返回到生疏去。要生出新意,意必先於筆。若筆先於意,便是在重蹈窠臼,不能出新。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

有的人在理解由熟轉生的這點上,出現了偏差,理解成回到生疏的方向去。以致於多年用功卻不能得善果,徒費其時。如果我們學習書法的終極目標是為了生疏,那還有什麼必要學習呢?豈不是不學之人都是書法家啦!書法只能是越練越精熟。別信所謂的熟即是俗。這種言論是在誤導人。在沒有悟道以前,腳踏實地的練精練熟。才是正道。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真空妙有無量壽2018-07-13 18:33:28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

謝謝友情邀請答問。

其實若把用毛筆寫一幅法書作品,當一回事做,精心而為,恭敬從事,無不是”意在筆先“的表現。而曲別於草率從事,無意趣,無構想,信手塗鴉。

當然,行為的表象狀態,與心理意識活動,究竟有多大程度的契合,是不可量化測度的。書法作品最終是以藝術效果作結示人的,一切創作活動的起始終了之隱性顯性過程,都是不留痕跡,無法再現於以證實的。所謂”意在筆先″,是無可追述言表的,是輕功踏雪的無痕效果,但的確又是“作繭自縛丶破繭出蛾”的心神精力消耗付出的勞動過程。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始終懸心,談何輕易。

說來話長,一法即是萬法。一個書法人,一件書法品,所體現的是系統修養,是系列因素的綜合效果。書法雖是小道,但具大道之體性。是技而道,須厚德以載,以聖心悅眾。非雜耍邪術。孔子列六藝而有其一。古賢焚香沐手而後作。

書法的載體是文字,詩詞文賦而尚雅。美文義蘊,雅麗筆致,相得益彰,乃古人追求之意趣。殊非輕率庸俗淺薄隨意所可為。

書法人平素之養成應全面,德丶能兼備,情操不俗,雅正清和之人品,乃書藝高潔之準備。人有修養,文心雕龍,焉有隨便之作?欲其無感而發,無意輕為而不能也。

“意在筆先”,並非“刻意”而為。預置經營,還須隨機應變。揮灑自如是厚積之功力,頓挫節奏,縱橫捭闔,雄姿英發,決非預排之機械。

預審文義,方能胸有成竹。度量尺幅,經營位置,非無用之功。雖卑迎合他意,莫不抒己之情,焉輕“意在筆先″?

難在”狗馬“難騙人,欺世盜名畫鬼神,吼書亂書再射書,何用費力求精準?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鬱香墨2018-07-13 17:52:30

謝千里馬好友之邀。問,意在筆先有什麼訓練方法可以分享? 個人認為,只要懂得”意在筆先″這句詞的含義,就不難回答。訓練書法,要通篇考慮書法的體裁,字型的大小,以及格律,章法和筆法的穿插妙用。就一篇行書而言,首先要求的字大與小,粗與細,行距的疏與密,寬與窄,用什麼手法書寫,行草書法還是狂草書法,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絕不能燒黃鱔似的,燒熟一截吃一截。至於與“胸有成竹”一詞是否有聯絡,答案是肯定的。當然,這與書法技巧的熟練程度是環環相扣的。假設你的書法技巧等各個方面的知識豐富,就越沉得住氣,心裡已經早就有底了。反之,胸有成竹也是虛構的。望廣友繼續交流吧。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不二齋2018-07-15 12:00:45

書法裡的意在筆先和國畫裡的胸有成竹其實是一個意思,都是指的在藝術家創作之前心中已經設計好了作品的形式和內容,書寫或者畫起來非常的輕鬆,信手拈來,後來也用來形容作家寫文章。

北宋有一位畫竹子非常厲害的畫家叫文同,文同非常痴迷於畫竹子,為了能夠畫好各種各樣的竹子,她無論颳風下雨都去竹林裡去觀察竹子,即使非常熱的夏天,別人都跑到竹子地下乘涼了,他卻要站在向陽的一面觀察竹子,看竹子在陽光下的形狀。

有一次,突然下起了大雨,別人都急急忙忙跑著回家,有的跑到有遮蔽的地方避雨,他卻為了能夠看到雨中的竹子,被淋成了落湯雞。

由於他的勤奮觀察,他畫的竹子微妙微翹,當時的一個著名的文人

晁補之稱讚他說:“文同畫竹,早已胸有成竹了。”別人誇讚他時,他也說我只是把胸中早已成熟的竹子畫出來罷了。。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

可見,要想做到胸有成竹或者意在筆先,要對所要表達的內容非常的熟悉,對於書法來說,首先要對於字帖非常熟悉,能夠準確的的對臨和背臨,我之前帶書法藝考生的時候也是這樣要求,每一個學生必須把自己的主帖做到從頭到尾一字不差的背寫下來,只有這樣才能熟練的去創作。

書法的學習和創作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需要長期不斷的刻苦訓練,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信手拈來。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麓風軒2018-07-15 12:56:57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

創作書法作品時,如何做到“意在筆先”?對於這個問題,王羲之等人說得非常透徹: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

1、王羲之在《題衛夫人<筆陣圖>後》中說到:

“夫欲書者,先於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看,在提筆創作之前,從大到謀篇佈局,小到一筆一畫基本上都設想好了,這就是“意在筆先”。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

2、唐代的韓方明在《授筆要說》中則說的更加通俗直白:“夫欲書先當想,看所書一紙之中是何詞句,言語多少,及紙色相稱,以何等書令與書體相合,或真或行或草,與紙相當。然意在筆前,筆居心後,皆須存用筆法,想有難書之字,預於心中佈置,然後下筆,自然從容徘徊,意態雄逸,不得臨時為法,任筆所成,則非謂能解也。”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

古人把方法說得很清楚了。無須再費口舌。

更多書法技巧與精彩內容,請關注【麓風軒】

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漢韻書舍2018-07-13 17:19:09

謝謝邀請,題主的問題讓我想到了上中學時學的一篇古文言文《庖丁解牛》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

他說:剛開始解牛時,眼裡看到的是一整頭牛,三年過去後,解牛時眼裡看到的是牛的肌理和筋骨,所見非全牛也。現在我在解牛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憑的是感覺,而不是眼看。

這個道理運用到書法創作中,我們就會感嘆,為什麼做不到意在筆先,原因是基本功太差。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

如何提高?我認為沒有速成法,還得認認真真練習,臨摹。不斷積累書法理論知識,提高自己對書法的領悟。還得有個正確的學習方法,堅持持久,習慣成自然,幾十年過去,你可能就是庖丁在世。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廣東梅州梅縣黃紹傑2018-07-13 16:31:05

所謂,意在筆先,即是在深厚的書法基本對創作,對聯,成語,文章有一種靈感,對創作內容明白,產生熾熱興趣,並對創作每一字筆劃和每個字編排和整體佈局胸有成竹,才能書寫上乘佳作,成為美妙的書法。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楚陽天下12018-07-13 17:22:23

意在筆先是書法的一種境界、一種修為。意在筆先和胸有成竹有所不同,意在筆先更多的指臨場發揮,而胸有成竹指的是一切在掌控之中的人和事,顯得熟悉或有把握。所以要達到意在筆先的書法境界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有此修為,沒有捷徑可走。只有透過自身不斷的努力,不斷的臨摹,不斷的練習,日積月累,最後才能做到熟能生巧,意在筆先了。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吳下不才2018-07-13 16:17:20

意在筆先說白了就是落筆寫之前對單字結體和章法佈局要了然於胸,這首先要求就是臨的多,字型筆法非常熟悉,章法佈局很瞭解,起碼要能做到背臨。除此之外,還要多用時間讀帖,現在科技資訊發達,開啟手機就可以讀,毛筆字寫到一定水平後,讀帖比寫更重要,尤其是章法佈局這一塊,看的多非常有用。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無技大師詩書畫2018-07-18 17:40:41

其實這是一個理解與表現的問題。意,也就是書家心裡的東西,他想表現,能表現的東西,所以這個是內容上,思想層面上的事物,所以比較抽象。這個自然是與書家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緊密相連的。小學生要寫一篇作文,老師都要求他們要先理解,構思,醞釀,謀篇佈局,更不要說我們的書法創作。既然講到意,我認為其中有一點很重要,可是經常習慣性的被忽略不計,那就是創作的內容。形式與內容,應該相得益彰,內容更能夠充分表現出書家內心深處的意趣,有許多人,經常就寫幾個字,寫別人的一首古詩,就說是創作,就說是意在筆先,感覺理解太一般化,太膚淺鄙陋。

創作書法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意在筆先”的境界?有哪些訓練方法?